重生之绝代武神-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池外面较远的地方才有茂盛的雪岭云杉林,而孟达的天池却被十分稠密的森林团团的包围起来,从池边到山顶,全被森林覆盖。
池水也与众不同,长白山天池的水最美,有各种各样的蓝色,而且图案随着天空中云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天山的天池则是一种蓝色;孟达天池的水却是绿色的,几乎和四周森林的颜色相同。文都大寺文都大寺,位于处海东市循化县文都乡拉岱村,景色美丽,闻名全国,是循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规模较大的藏式寺院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都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拉岱村,交通便利,行至循同公路景点指示牌处,有1公里三级土路可达,距县城18公里,距西宁市上165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文都大寺,亦称“边都寺”、“边垛寺”,藏语称“文都贡钦扎西科尔朗”,意为“文都大寺吉祥发轮洲”,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在今文都张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侧山坳。该寺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寺院。文都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规模较大的藏式寺院建筑群,该寺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气势磅薄,南林北峰,一片苍翠,环境幽雅,景色美丽,闻名全国。文都藏族乡是十世班藏大师的故乡,文都寺是大师幼年学经的母寺,也是大师生前回乡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文都大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经元朝帝师八思巴法王授记,由第二任帝师亦怜真创建于1272年,也是青海最早的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现有僧侣300多人,活佛10人,占地150亩,各殿堂佛像200多尊,唐卡570多幅,佛殿12座。寺院主尊为萨迦独有大黑天护法神王,该神王由萨迦昆氏家族延传至今。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县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321平方千米。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等。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县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64千米。总面积332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等。
县人民政府驻威远镇,距行署驻地70千米。邮政编码:810500。代码:632126。电话区号:0972。拼音:huzutuzuzizhixian。
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和大通谷地西南侧山地、沟谷地,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南,大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年均气温3。4c,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气候概况【日照】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消弱较少,所以,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7小时,年日照率为57%,强日照时间长,年辐射量134…147千卡/平方厘米,作物生长期(4…8)国辐射量为77千卡/平方厘米,占年辐射量的52。2%,这就弥补了高寒的缺点,冬不冷夏不热。
【气温】互助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也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热量资源水平分布不均衡,垂直地带差异十分明显,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境内北部及东北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地年均气温均在0c以下;北部的南门峡、边滩、林川、东和、东沟、丹麻、五十、松多等乡北部的脑山及半脑山地区年均气温在0…3c之间;大通河谷地带年均气温约为2。0…4。0c;中部的威远盆地和一川两沟之间的浅山地区年均气温在3。0…4。0c;南部湟水河谷及红崖子沟、哈拉直沟、沙塘川的中、下段地区最暖,年均气温在4。0…6。5c。年内各地均以夏季(6至8月)气温为最高,17…10c;春季(3至5月)、秋季(9至11月)次之,10……5c;冬季(12…2月)最低,…5c……12c。年中各月气温的变化又以春、秋最为剧烈,这期间月温差在5。0c以上,初春的三月升温多在7。0c左右,秋末的11月降温最为迅速,各地可达7。0c…8。0c。夏冬两季的气温均较稳定,月际间变温一般均小于3。0c。川水、浅山地区3月份起气温大多升到0c以上,4月和10月两月在3。0c以上,5至9月川水及威远镇以下的浅山地区一般超过10c,其它月份均在0c以下。全县年平均气温为3。4c。各月平均气温日差14。4c,各月平均气温年差25。4c。
【地温】年平均为6。7c,得月平均地面温度以每年7月份最高为19。3c,以每年1月份最低为…9c,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58。7c,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29。8c。其中县境南部湟水河谷及海拔22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温度为4c…6c;中部浅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3c…4c;脑山、半脑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0c…3c;北部和东北部高山区(海拔31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0c以下。
【降水】互助县地处内陆,一般降水不足。降水来源:主要是印度洋孟加拉湾来的西南季风;其次是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冬季有少量西伯利亚来的水汽。降水地区和季节,分布很不均匀,而且各年各月的降水量也很不稳定。每年以6、7、8、9四个月雨水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其中又以7、8两个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按地区分,南部高丘陵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左右;中部浅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脑山、半脑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以上。高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50毫米左右。降水由南向北随海拔增高而增加。
蒸发量:全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6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蒸发量随着气温上升而增加,每年一般以4、5月份蒸发量最大,5月份一般为183。9毫米。每年一般以11、12月份到来年1、2月份蒸发量最小,月平均蒸发量在33。5毫米…49。3毫米之间。
湿度: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全县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仅为65%,一年中以1、2、3、4月份最低,一般为51…55%。5月份以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相对湿度也随着逐渐增大,到8、9月份为最高,一般为78…79%,到10月份以后,又逐渐下降。
【霜期】春末夏初出现的霜冻称为晚霜冻,夏末秋初出现的霜冻称为早霜冻。互助县各地的晚霜
图片
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中旬结束,南北相差一个月,早霜一般在9月中旬……8月中旬,北南先后相差一个月。各地晚、早霜出现的时间,大体与日均温稳定通过10c的初、终日相近,无霜期从南部的川水地区逐渐向北部的脑山地区缩短,南部可达140天左右,北部脑山区仅65天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绝对无霜期。全县无霜期历年平均112天,最长是1975年,达133天,最短是1978年,仅为103天。
早霜冻对川水、浅山地区影响不大,因为作物在早霜冻来临之前多已成熟。但脑山、半脑山地区,热量条件差,早霜冻出现较早,个别年份甚至在7月中、下旬即可出现,这时的麦类作物正处于灌浆至乳熟阶段,洋芋长薯块时期,耐寒力较差,经不起零下1…2c的低温冻害,对脑山及半脑山浅山地区影响很大。
【风】互助历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1。4米/秒。风以春季为多,四
五月份平均风速为1。7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年平均为4。4天,最多的年份大风日数达9天,最少的年份为1天。沙暴日较少,年平均0。5天,最多年沙暴日为2天。春季大风吹走表土,有时还刮走肥料和种子,夏秋季遇大风,造成农作物倒状,危害农业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炭、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目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360平方公里,总人口36。54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1600万元,财政收入9000多万元。是国家确定的全国商品量基地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青海省主要粮油、生猪、
图片
禽蛋生产基地。全县有耕地105万亩,主产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有16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森林面积196万亩,木材蓄积量名列青海省第二。
互助工业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现有酿造、建材、印刷、造纸、采矿、冶炼、搪瓷、地毯、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1997年工业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达33446万元。
该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品种繁多的矿产和丰富的水利资源都有待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贯穿全境。邮电通讯畅通,水电供应充足。
古为羌地,从西汉至清代,历属临羌、西都、鄯城、西宁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从西宁县析置互助县。1949年仍设互助县属省直辖。1953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
1949提9月12日,互助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互助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这时起至1951年元月,全县设5个区、32个乡(镇)。1951年元月29日,划为8个区、49个乡(镇)。1952年划为12个区69个乡(镇)。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一区为却藏滩区;第二区为五峰寺区;第三区为双树区;第四区为沙塘川区;第五区为哈拉直沟区;第六区为红崖子沟区;第七区为丹麻区;第八区为威远堡区;第九区为塘巴区;第十区为贺尔川区;第十一区为李二家堡区;第十二区为北山藏族自治区。
互助土族自治县辖8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
第481章 贵德之行()
“听说贵德县有很多的明清时期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