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才俏医妃 >

第130部分

天才俏医妃-第130部分

小说: 天才俏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天桥之下的说书人则开始编了许多关于太子的故事,说得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老百姓前去听故事。

    宋君戍在淇州的英雄事迹,在乌桓山平匪患的事迹,稍微添油加醋,说得神乎其神,仿佛他们亲眼所见似的。

    后来还有“太子惩贪官”,“太子智擒匪首”,“太子身负天命,能驱邪避祸,所到之处,瘟神尽散”之类的话都传出来了。

    总之,宋君戍的威名忽然在王都大盛,老百姓简直都快把他当神仙看了。

    宋君戍在书房里,听着陆离的汇报,不禁皱眉,道:“这都是你让人传的?传的这么夸张离谱,实在不好!”

    “这可不是我们的人传的,起先那赈灾和平匪还是我们的人刻意安排的,后面那些神话就是老百姓自发传的了,如今都说您出生当日,天降祥瑞,红光满天,金龙下凡之类的话呢!”

    陆离也是很无奈,这一个个比他还会瞎编乱造,老百姓本就迷信,如今真把宋君戍当神仙看了吧?

    宋君戍揉揉眉心,道:“这话可千万不能放任下去了,以免过犹不及!”

    “可怕拦不住老百姓的嘴巴啊,暂时对咱们还是有利的!”陆离道。

    宋君戍苦笑,道:“真是人嘴两张皮,翻来覆去都由它,当初说我懦弱无能,不成气候,恨不得人人都上来踩一脚,如今又把我传说成了神仙一般的人!”

    “可不是么,这就是现实!”陆离也无奈。

    宋君戍摇摇头,转而问:“宫里的情况怎么样了?”

    “好着呢,王上还在芙蕖宫舍不得出来!”陆离似笑非笑地道。

    宋君戍抿着唇,神色严峻,道:“他这样下去,就不怕江山都守不住吗?”

    “他如今哪儿还管得了这些,付明雪已经将他的魂儿都勾走了!”陆离讽刺道。

    “让付明雪稍微收敛一点,总不能一直不早朝,那么多事儿都等着王上决断,总不能因为我们一己之私,就让朝政荒废,让百姓跟着受苦吧?”

    宋君戍还是公心大于私心的。

提拔冯冀() 
陆离道:“可如今就算付明雪劝着他,王上也不大乐意早朝了,常常称病,说身子不舒服之类的话来搪塞!”

    “真是荒唐至极!”宋君戍气恼地道。

    “殿下,不如咱们趁这个机会,与周相好好商议一番吧?该是时候在朝中扶植咱们的人上位了!”陆离道。

    蘅芷回到王都之后,也和周伊人交好了,时常约着一起聊天,周伊人的“病”也慢慢地被蘅芷教好了。

    周夫人对蘅芷是感激涕零,恨不得把蘅芷也收为自己的女儿才好呢。

    自打周相对蘅芷通风报信那么一次之后,东宫和相府也算是暗中联系到了一起。

    周相越来越觉得,宋襄王不是个值得辅佐的明主,而宋君戍却是很有雄心壮志,且懂得体恤百姓疾苦的人。

    宋君戍与周相也秘密谈了一次,二人在很多观念上,以及政见上都不谋而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周相也自此对宋君戍刮目相看,越发愿意保住宋君戍的储君之位。

    宋君戍略沉吟了片刻,道:“也好,先将冯冀从淇州调上来吧,此人大有用处!”

    “可冯冀他的身份”陆离有些犹豫。

    “冯冀是冯冀,他和柳家不是一路的!”宋君戍对冯冀很信任,也很器重。

    原来这冯冀虽然姓冯,可却和柳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冯冀的母亲也姓柳,是柳太傅的二女儿,可却并不受柳家重视,嫁给了冯冀的父亲之后,与娘家也渐渐淡了。

    而冯家是书香门第,一门清贵,可冯冀的父亲冯远道是个极为刚正不阿之人,也颇有书生气,和妻舅,也就是柳太傅的儿子们十分不投脾气。

    冯远道不愿意攀附柳家权势,因此越发不肯与柳家来往了。

    由于性子太直,官途也就坎坷,虽然身怀大才,到底因为不满官场贪腐之气盛行,而挂冠离去,带着冯家远离了京城。

    冯冀在淇州十年,也就还是小小的司马,其实和柳家也不无关系。

    一来是冯冀不愿意走柳家这条路,所以宁可当个小小的司马,也不去攀附。

    二来,冯冀也不愿意与淇州官员同流合污,所以也不受重视,但也因为柳家的缘故,冯冀纵然不愿同流合污,到底也没人真的对他下过狠手。

    柳家如今当家的是柳太傅的长子,柳智,柳智既欣赏冯冀的才华,但又厌恶冯冀和他父亲如出一辙的清高脾气,所以也不待见这个外甥,并不希望冯冀出人头地。

    陆离犹豫,不愿意让宋君戍重用冯冀,也是担心冯冀还和柳家藕断丝连,到最后成为大患。

    宋君戍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冯冀虽然是柳家的外孙,但却秉承了冯家一贯的清贵作风,和柳家不是一路的。

    陆离听了,道:“既然殿下这么信任他,那召他入京倒也不是难事,只是一开始怕是不能安排在太显眼的位置吧?我怕柳家的人会注意到他!”

    “无妨,他的身份这时候也是有好处的,柳智虽然不喜欢这个外甥的脾气,但对他的才能还是赞赏的,只要柳智不刻意打压,再让冯冀稍微和柳家走动走动,达到迷惑他们的程度,如此就算他升得快,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宋君戍早已考虑周到了。

    陆离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只要冯冀不改初心,就算和柳家面子上亲近一点,也不成问题!”

    “嗯,孤也是这样想的,柳家不仅不是威胁,还是冯冀的保护伞,如此才正合了我们的意!”宋君戍道。

    “那就这么办,淇州的事儿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冯冀可以脱身了!”陆离道。

    “就交给陆先生去办吧,孤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王上那里,王都现在到处都是孤的传颂之声,他肯定该发作了!”宋君戍微微露出冷笑。

    陆离点头,道:“殿下少不得又要受些委屈了!”

    “这点儿委屈算什么?孤受得还少吗?”宋君戍无所谓地摆摆手,不以为意。

    只要最终目的能达成,过程中受什么挫折,什么委屈和磨难,他都甘之如饴。

    果不其然,宋襄王就算再沉溺温柔乡,也受不得耳边渐渐恼人的风言风语了。

    尤其是关于宋君戍被老百姓传为“麒麟之子”的话,宋襄王简直忍无可忍。

    他派人去玉湖看了,也真的看到了那巨大无比的麒麟石,以及麒麟石上的字。

    宋襄王自然不相信那是“神迹”,他自己在祖庙埋了“上天示警”的石碑,所以便推己及人,断定这是宋君戍搞的鬼。

    宋襄王内心的震怒可想而知,他越发觉得自己对宋君戍动手太晚了,让他羽翼渐成,成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宋襄王终于离开了芙蕖宫,召集来柳家兄弟,如今官居一品的柳智和柳勇商议大事。

    “二位爱卿,王都之内关于麒麟之子的传言,你们都听了吧?”宋襄王直截了当地问。

    柳智开口道:“回陛下,如今传的是满城风雨,太子殿下简直快成神仙了,谁还能没听说过呢?”

    “可恶!”宋襄王一拍桌子,脸都怒红了。

    “陛下息怒!”柳智和柳勇赶紧劝道。

    “息怒,要孤王怎么息怒?这个逆子,竟然敢在孤王的眼皮子底下搞鬼,孤王弄了个石碑,他就弄一个麒麟巨石,这不是摆明了要和孤王对着干吗?”

    宋襄王愤怒异常,恨不得将宋君戍暴打一顿才好。

    只可惜宋君戍现在不在他面前,否则这桌子上的杯子,镇纸,只要能拿到手的,恐怕统统都要往宋君戍身上招呼了。

    “陛下,到底还是晚了一步啊,若是您早些将废黜东宫的旨意下了,他就无力回天了!”柳智叹息道,有些埋怨宋襄王,怎么能沉溺女色,不顾大局。

    宋襄王自知有错,但也不喜欢柳智这么直白地提出来,瞪了柳智一眼,道:“你的意思是怪孤王了?就算是废黜东宫,难道就能立刻执行?孤王不得前后周全,以防发生乱子吗?”

    宋襄王倒是会为自己找借口的。

逼着他谋逆() 
柳智和柳勇都是低头不语,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这件事早就在宋君戍还没回到王都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的计谋,还是柳智一手策划的。

    当时他就想好了,打宋君戍一个措手不及,好迅速有效地将东宫废黜。

    至于之后立谁为太子,那也是后话了。

    可没想到,一切都毁在了一个女人手里。

    付明雪从天而降,被宋襄王一眼相中,当即就带到了芙蕖宫,自此,宋襄王一连十几日都没出过芙蕖宫。

    他们兄弟想要见宋襄王也见不着,柳夫人想要拜见,也被拦在芙蕖宫外,简直莫可奈何。

    只能眼睁睁看着良机错失,宋君戍绝地反击,弄出了个麒麟祥瑞,又闹得满城风雨。

    石碑之事只是小范围传播了一下,知道的多是文武百官和王族中人。

    可麒麟祥瑞,已经传遍了王都,甚至快要传遍宋国了。

    此时再提石碑之事,谁还能相信呢?

    况且淇州那边百姓竟在新修的堤坝边上竖起了一块巨碑,记述了新堤坝的修建之事,虽然对宋襄王也歌功颂德了,但也没忘记宋君戍的赫赫功劳。

    如今此事也传扬出来,宋君戍在淇州的所作所为有口皆碑,谁还能说他是无能太子?

    柳智虽然心里不快,但还是跪地请罪,道:“臣不是埋怨陛下,请陛下明鉴,臣只是可惜,错过了这最佳机会,如今太子实力越来越大,怕日后就更难将他废黜了!”

    “哼,他实力能怎样大?满朝文武皆是孤王的人,他凭着这些老百姓能帮他什么忙?老百姓能决定孤王传位给谁吗?老百姓能决定江山归于谁手吗?”

    宋襄王根本不把民心放在眼里,所以他在位这些年,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笼络民心的事儿,都是随着性子来。

    柳智内心暗叹,宋襄王到底是太不明智了。

    所谓得名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却把民心看得这样轻巧。

    宋君戍就聪明多了,在淇州大搞民心工程,先是派自己的太子妃亲赴瘟疫最严重的青崖县,治疗好了瘟疫,拯救了无数百姓。

    又亲自到受灾百姓中间去,发放灾银,抚恤流民,把那些流民感动得直呼“太子恩义”。

    后来宋君戍惩治贪墨赈灾银子的贪官,更是赢得了一片叫好声,简直大快人心。

    可宋襄王哪儿能明白这些事儿呢?他只想着,淇州那边不出乱子,没人造反,那就可以了。

    柳勇也觉得宋襄王所言有理,道:“就是啊,大哥太多虑了,老百姓就是乌合之众,能成什么气候,过些日子他们就忘了太子的功劳,再说了只要陛下坚持废太子,谁还能阻拦?”

    宋襄王捋着胡须,很赞同,道:“还是柳勇说得有理,孤王也是这样想的,孤王绝对会将这个逆子给除掉,简直岂有此理,敢和孤王作对,他也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为今之计,臣倒是有个补救的措施,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柳智心头浮现一个毒计,他决定要呈现给宋襄王。

    宋襄王问:“什么措施,不妨说来听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