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才俏医妃 >

第103部分

天才俏医妃-第103部分

小说: 天才俏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思长也帮着蘅芷劝道。

    蒋海也高声道:“我是亲眼见证的,当时青崖县被封锁,我们都已经在等死了,太子妃和秦神医来了,是他们不眠不休,想尽一切办法才找到了治疗瘟疫的方子,太子妃甚至自己都感染了瘟疫,九死一生啊,若非真心为了老百姓,她何苦呢?”

    蘅芷摘下了面纱,露出了还未完全好利索的脸。

    虽然隔着高高的城楼,但下面的人还是看清楚了她脸上的痕迹。

    “真的感染了瘟疫,还没好呢!”人群里有人开始议论。

    “看来这太子妃果然是个好人,那太子也坏不到哪里去!”

    “肯定是被太子派来的,太子连自己的老婆都派来救百姓了,他肯定和从前那些皇子不一样,他是真心来救济我们穷苦百姓的!”

    一时间,这股声音越来越响亮。

    有人在姓马的身边道:“马叔啊,我们还是投向吧,何苦跟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做事的太子作对呢?”

    “就是啊,我们本来都是良民,若是被定为乱民,平白得了死罪,可怎么好,我家世代都老实本分,可不能毁在我自己个儿手里!”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那本来就不甚团结的队伍立刻就松散起来。

    “可是武郎死在他们手里了,难道我们不该为武郎讨个公道吗?”姓马的问。

    “我说小马啊,咱们原也不该跟着程武这小子闹事,如今大家都没了心思要闹下去,你又何必坚持己见呢?”比姓马的年纪还大的一个人走出来道。

    蘅芷见状,又对袁思长嘀咕了几句。

    袁思长高声道:“底下的父老乡亲听着,太子妃说了,只要你们肯放下武器投降,太子妃既往不咎,如今青崖县也正缺少人手帮忙处理灾后事宜,若有愿意帮忙的,不仅管吃管住,还会付给你们工钱!”

    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响应,丢下手里的家伙,道:“我愿意投降!”

    “我也愿意!”

    “我也不干了!”

    “我们不干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不再愿意和蘅芷作对的百姓都纷纷丢下武器,表示愿意投降。

    蘅芷对蒋海道:“蒋捕头,你带人出去缴了他们的兵器,然后再一个一个放进来!”

    蒋海领命而去,带着青崖县的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出去缴械了。

    一场危机,就这么被蘅芷化解开来。

    袁思长松了一口气,对蘅芷道:“要不是有太子妃您坐镇青崖县,这件事还不知如何收场呢!”

    “袁大人也功不可没,如果不是您官声远播,那些百姓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冷静下来,听我们说话!”蘅芷不敢独占功劳,袁思长的确出了很大的力。

    还有蒋海,他用自己的号召力召集了这么多百姓过来帮忙,也功不可没。

    袁思长道:“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还能为青崖县增添不少人手,现在正是缺少劳力的时候!”

有人来抢功() 
“嗯,这也是安置流民的一种方法,等我和殿下合计一下,看看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百姓,想办法给他们安置妥当,免得再有人利用流民的惶惶不安来闹事!”蘅芷道。

    袁思长点头,道:“是啊,这些百姓也正是因为太不安才会受人蛊惑!”

    “这一天折腾下来,可把人累坏了,袁大人的嗓子都哑了!”

    蘅芷笑着道。

    “太子妃您也不是一样,您还是快些回去休息吧,这里有微臣就行了!”袁思长主动承担接下来的安置工作。

    蘅芷点头,道:“袁大人办事我放心,我还得想办法将消息传递给太子殿下,好让他也安心!”

    蘅芷说着,就带着紫苏离开了城门。

    在袁思长和蒋海的共同努力下,外面那两千多人被安置了下来。

    青崖县如今是十室九空,安置这些流民倒是不成问题,加上他们自己也带了粮食和银两,有地方可以落脚,就能生活下来。

    袁思长怕他们与当地百姓相处不睦,特意给他们划分了区域,免得起冲突。

    再来就是利用这些人帮着重建青崖县。

    年轻力壮的可以做体力活,年纪大的就帮着做后勤工作。

    倒是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蘅芷回到县衙,就让紫苏想办法通知宋君戍,青崖县之乱已经平息,无需担心。

    宋君戍在回淇州的路上,遇到了几波截杀他的人马。

    但因为宋君戍早有准备,所以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随行人员虽然受了伤,但还是安全将宋君戍送到了淇州。

    宋君戍回来就听说蘅芷和袁思长平息了青崖县之围,倍感欣慰。

    事情超乎寻常地顺利,可唯有朝廷答应追加的二十万两银子始终没有到淇州。

    宋君戍已经几次催了,依然不见回应。

    这让宋君戍很有些恼怒。

    冯冀因为帮着宋君戍处理赈灾事宜,也频频遇到银子不够用的窘境。

    “殿下,灾银几乎发放完毕了,可还有大批流民得不到安置,在这样下去,恐怕又要出乱子了!”冯冀提醒道。

    宋君戍何尝不心急如焚,道:“孤已经再三派人去催了,恐怕是在路上耽搁了!”

    “按理说如果是在殿下出发之后也跟着出发,怎么也该到淇州了,是不是出了别的意外?”冯冀担心的是,这笔银子在中途出现差错了,或者干脆被扣下了。

    宋君戍道:“是丞相亲口答应的,应该是不会不发来淇州!”

    冯冀道:“可听说是谁负责押送这笔银子?”

    宋君戍道:“孤当时着急要来淇州,怕耽搁时间,会死更多人,就没顾上这件事,想必王上会派个妥帖的人负责押送!”

    冯冀却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道:“就怕事情有变啊!”

    宋君戍也隐隐有种预感,这笔银子不会那么顺利到达淇州。

    正在宋君戍和冯冀为银子发愁的时候,王都那边传信来了。

    二十万两正在路上,由大皇子宋君仁负责押送。

    王上还有旨意,让宋君仁全力配合宋君戍,妥善安置灾民。

    冯冀听着这消息,笑道:“看来有人要来分一杯羹了!”

    宋君戍冷笑,道:“捡便宜的事儿,谁不想呢?”

    冯冀看着宋君戍,问:“殿下甘心自己的功劳被人抢走吗?”

    “不甘心能如何?人都已经在路上了!”宋君戍道,“不过功劳这种事,想抢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若是殿下在那大皇子到达淇州之前,能解决堤坝的问题,他即便来了,也抢不走殿下的功劳!”冯冀最关心的还是淇河大坝的问题。

    只有大坝彻底稳固,淇州百姓才能摆脱连年被大水淹的惨况。

    宋君戍也为这件事感到心烦,道:“堤坝的确是个难题啊,若是能找到这方面的人才,孤也可以安心了!”

    淇河上的堤坝虽然修了,也等同虚设,不仅是偷工减料的问题,而是堤坝根基不稳,被洪水一冲就垮,根本抵御不了洪水。

    宋君戍实地去勘察过,发现就算用再好的工事,也很难保证堤坝坚固不可摧。

    所以他才为此倍感头疼。

    冯冀道:“的确是个难题,我有一个人可以推荐给殿下,他绝对是个奇才,定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只是”

    “只是什么?”宋君戍问。

    冯冀道:“他从前就是负责修建工事,包括城墙,水利等等,是个能人。可也是因为淇河堤坝的事儿,而开罪了刘州牧,被排挤打压,最后直接罢官免职,后就伤了心,发誓宁可回乡当个泥瓦匠也不肯再为朝廷做事了!”

    冯冀叹息一声,摇摇头,为此感到十分无奈和惋惜。

    宋君戍问:“竟有这样的事儿?”

    “可不是么,当时他极力反对在现在的堤坝地址修建堤坝,说那里虽然狭窄,但两岸土质疏松,根本不利于建造堤坝,也挡不住洪水,可没人听他的,他当时还打算呈递折子去工部,可也被人拦截了,无力回天!”

    冯冀的话,让宋君戍陷入了沉思。

    宋国不是没有能人,也不是没有好官,可偏偏得不到重用。

    “他如今在哪里?”宋君戍问。

    “他原籍就是淇州,不过最近我也没有他的消息了,不知道还活着没有!”

    这次大灾死的人太多了,乱的很,冯冀也没顾得上此人。

    “告诉孤他家在何处,孤要亲自登门拜访!”宋君戍对冯冀道。

    冯冀惊讶地问:“殿下要亲自去?”

    “朝廷负了他,让他的才华被浪费,孤若不亲自登门,怎么显得出对他的重视?如这样的人才,正是朝廷所欠缺的!”宋君戍郑重道。

    冯冀点头,眼里燃起了一抹光彩,对宋君戍又多了几分希望。

    “殿下能这样想,是百姓的福气,也是我等为官者的福气!”冯冀道。

    宋君戍摇头,道:“孤现在能做的还太有限了!”

    “殿下能有此心,何愁大事不成?冯冀愿意陪殿下走一遭,请李重出山,为殿下解决心头之患!”冯冀主动道。

    宋君戍感激道:“那就辛苦冯司马了,此次若非你一力相助,孤的差事不会这么顺利!”

    “殿下客气了,都是为了百姓,哪里谈得上辛苦?”冯冀笑道。

夹道欢送() 
且说蘅芷等青崖县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也准备离开了。

    本不想惊动任何人的,只向袁思长交代了一下,天一亮就乘着马车准备出城去。

    可没想到,到了城门口,却见一群人站在那里。

    “这是怎么回事儿?一大早的,怎么都在这里站着?”紫苏好奇地问。

    蘅芷也感到很意外,还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呢。

    没想到人群中忽然有人喊道:“是太子妃的马车!”

    蘅芷一愣,那些人忽然涌过来。

    紫苏下意识地伸出双臂护着蘅芷。

    没想到那些人到了跟前,忽然又停下来,纷纷跪在地上。

    “太子妃,我们是来给您送行的,大家伙儿感念太子妃的恩德,也没有别的好送给您,这是我们连夜赶制出来的万民伞,送给太子妃留个纪念吧!”

    说完,就有人将一面写满了名字的伞布送上前来。

    蘅芷下了马车,心中百感交集。

    “你们这是做什么,都快起来吧,别跪着了!”蘅芷赶紧道。

    “太子妃,你就受了我们的礼吧,不给您磕头,也不知道该怎么谢您了,您是我们青崖县百姓的大救星啊,没有你,大家都要抱在一块儿死了!”

    蘅芷感动不已,道:“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也是你们齐心协力相助,才能得救的,多谢你们了,这万民伞我收下了,你们都起来吧!”

    “太子妃,这是我亲手做的绣帕,用的是咱们淇州最著名的烟罗织成的,您收下!”

    “太子妃,这是我做的福团,讨个吉利,您路上吃,祝您和太子殿下福泽深厚,团团圆圆!”

    “太子妃,这是我家的”

    那些老百姓纷纷送上赠别礼物,都想表达对蘅芷的感恩。

    蘅芷都快被这些小礼物淹没了。

    “都收回去吧,收回去吧我不能收啊,你们如今正在困难的时候,都缺衣少食的,还送我这么多东西,都拿回去自己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