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93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93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连有16个初中基础水平的,也没有文盲。”丁义成回答很简练。

    韩铁柱一瞅那些方块字就觉得自己脑袋有些晕乎,到现在也只勉强达到小学水准,不象张、丁两人那样在意连队成员的文化水平。见轮到自己回答时,韩铁柱有些脸红,期期艾艾地说道:“那个,我们连初中基础水平的只有4个,剩下的大多是小学水平,还有少数不识字。”

    “这不识字的少数具体有多少人?”

    “有46个人。”韩铁柱小声的回答道。

    “商团一个连有120人,你们连从成立到现在已经2两年了,还有46人是文盲!你自己也一直勉强是小学水平吧?”赵振中没好气的问道。

    “是。”韩铁柱耷拉着脑袋,低声回答。

    “这样吧,你这个商团的连长也就别当了,你就留在这里等学习班成立了再好好学习学习。什么时候脑袋开窍达到初中水平了,再说其他的。在这学习期间,要跟随驻守工厂的队伍一同训练。”赵振中实在不放心让这个质朴、憨实,却又大大咧咧的家伙继续带队,对其做出了调整安排。

    “我听先生的。”韩铁柱一听,也知道赵振中这是让其提高自身水平,是为自己好,而且留在这里还能经常接受赵振中的教导,很痛快的接受了安排。

    见赵振中看向自己,王铁山急忙说道:“我们这个连原本是从商团里马仁明、吴鸣山他们两个连队里各抽调半个连队组成的大珠山采石场护卫队。连队里一共有6个初中水平的,没有文盲。”

    “这样吧,把你们每个连里的具备初中水平的人各抽调一半出来,一共是24人。另外,再把各自连队里原本老家在这附近地区的人员抽调出来,合在一起在这边再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有任务给他们。”

    “人员抽调完毕后,王铁山,你们连队趁夜间返回大珠山采石场。”

    “张公远,你带领你和韩铁柱的连队返回南窑,把韩铁柱连队人员补充进马仁明、吴鸣山连队。除去调出商团的王铁山连队外,商团的其他4个连队,由张公远、马仁明、吴鸣山、丁义成暂时带领。丁义成连队驻守水泥厂。”

    “至于商团编制5个连中空出的一个连,等南窑那边新人选拔训练完成后再重新组建。”

    “好了,你们几个抓紧时间去安排,今天下午就要把人员挑选出来,晚上几个连队跟王铁山一起到大珠山采石场,由那里转回南窑。回去后不要放松队伍训练,还要抓紧提高连队的文化水平。没有文化知识,到时候给你们好武器你们都不会用!”

    听完赵振中的安排布置和告诫后,张公远、丁义成、韩铁柱、王铁山急忙各自答应一声,起身忙碌去了。

    张公远几人走后,赵振中又转头问姜一山几人:“你们各自连队的文化水平如何?”

    “我们别动队770多人是先生一手调教的,除了最初有少数学习进步很快,具备初中水平的兄弟进入四海学校学习外,到现在我们6个连队里,一多半的人都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各个连队里班、排、连的指挥人员更全都是初中水平。其他的兄弟也都是小学以上水平,没有一个文盲。”姜一山有些自豪地回答道。

    “还不错,要继续保持下去。”赵振中点头赞许,又接着提点道:“经过同样训练的两支队伍,知识水平高的会更有战斗力。因为从指挥员到下面的每一个士兵都能比由文盲组成的队伍更好地领会作战意图,执行作战命令。”

    被赵振中特意招来参加会议的张明瑞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只笔,把赵振中刚才所说的有关文化水平和战斗力的话语记录下来。

    赵振中有些好奇地问道:“张明瑞,你在记什么?”

    张明瑞停下笔,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道:“我把先生刚才说的文化水平和战斗力之间关系的话记了下来。”

    姜一山在一边笑着插话道:“我们这些人里,明瑞最勤奋,口袋里随时装着笔和小本子,记录一些奇思妙想和满含道理的话语,他那本子可宝贝着呢,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我们现在都称他是‘张记者’呢。”

    “哦?‘张记者’,我能看看你记的宝贝么?”赵振中来了兴致,对张明瑞打趣道。

    “先生别听一山他们几个乱说。”张明瑞红着脸,把本子递给赵振中说道:“也没记什么,大多都是先生的一些教导。还有一些是我们几个平时讨论时的一些想法。”

    赵振中接过来仔细翻了一遍,发现不少是自己平时说的一些话语,还有这次消灭土匪战斗中的前后战术安排以及调整,另外就是和姜一山几人在队伍训练以及作战指挥方面的讨论。

    赵振中很是惊喜地把小本子递向姜一山,说道:“张明瑞很会学习,你们大家相互传着看看,学习一下他这种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精神。”

    姜一山等人接过来大致浏览一遍后又递还给张明瑞,大家对他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很是佩服。

    “我看,你们几个今后也要养成勤学、多记的好习惯。要知道‘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头脑再聪明也会把一些事情遗忘,而把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却可以随时翻阅。”

    “当然,你们记录的东西一定要严格保密,不能泄露出去。而关于军事行动等重要内容则不允许私下记录。象张明瑞这个本子上记录的有关此次战斗前后的安排布置以及战术调整,就不应该出现。一句话,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要大力提倡,但保密纪律同样要严格遵守。”

    张明瑞有些不安地说道:“先生,我以后不随便乱记了。”

    赵振中摆摆手说道:“努力学习的精神很好,以后还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过保密纪律同样要遵守。以后注意就是了。”

    “以前对保密纪律没怎么强调,这里申明一下,以后关于作战方案和战术布置等方面的内容就不要个人记录了。由每个连队负责整理成文字,妥善保存。同时要建立一套文件保存、查阅、销毁方面的制度,只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才可以查阅相应的文件。这方面等以后再讨论,我们这次主要讨论眼下对沂蒙山区民众如何开展救助以及队伍布防和扩充等几件事情。”

    “在安排这几件事情之前,我先说明一下经过此次剿灭土匪行动后,我们队伍行动区域的范围。”

    赵振中站起身来,拿起一边的细木棍,走到房间中央的沙盘前,用木棍指点着沙盘说道:“在东北方向直线距离15公里,山路距离大约30公里外,临朐九山附近,我们消灭了尹来好、王四大个子等土匪,占据了这一险要位置。”

    “由九山向南,经过沂水的里庄到韩旺一带,直线距离约24公里,山路接近40公里。这一线,可称为东线。在韩旺一带,我们消灭了几股盘踞在这里的土匪,占据了这距离沂水县城近50公里的地点。韩旺一带距离我们这里也有40多公里,大致位于我们到沂水县城的中间地带,是由沂水县城沿沂水河到达我们这里的必经之路。”

    “由韩旺向西,我们消灭了文峰山、纪王崮一带的几百名土匪,控制了这一通向沂水南部、蒙阴北部的险要地带,并将活动区域延伸到西面的张庄一带。从韩旺到张庄,可称之为南线,直线距离接近40公里,山路距离大约60公里。”

    “从我们西南方向的张庄到西面莱芜附近的辛庄,可称为西线。西线的直线距离大约在40公里左右,山路大约70公里左右。在这里我们消灭了刘黑七所留下的小股土匪。”

    “而在水泥厂北面,从东北方向的九山经悦庄、鲁村,到莱芜境内的辛庄,构成了北线。这一线的直线距离大约为60公里,山路距离约为90公里。”

    “从东南西北四条线来看,我们队伍的活动范围呈现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大致面积接近2000平方公里。其内人口大致在20万左右,从今年秋冬到明天夏粮之前,需要救助的人口大约在14万左右。”

    “我们现在的商团、工厂护卫队、采石场护卫队都是放在明面上的队伍,无法承担对这一区域进行护卫并救助民众的任务。这一任务只能由别动队来承担。但护卫队目前只有770人左右,只能控制几个重要的关键位置并向周围辐射,以现有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在这一广大区域内救助民众的任务的。何况,除了要救助我们活动区域内的民众外,我们还要尽力收留沂蒙其他地区的孤儿。”

    “除了对民众进行救助外,我们还要对这一区域内布置防卫体系。可同样受别动队人员数量的限制,我们现在是重点区域的防卫力量有余,但整个区域的防卫力量严重不足,进攻力量更是如此。”

    “为了完成我们上面所说的救助民众以及建立防卫体系的任务,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大扩充别动队的力度,在训练新人的同时,对活动区域内的民众展开救助。争取在半年时间内把眼下的活动区域变成我们完全控制的区域。”

    众人跟随赵振中已经6、7年了,对他所说的“公里”早在心里有了概念,现在听到赵振中所提出的2000平方公里以及约20万总人口、14万需要救助的民众等数字,无不大吃一惊。

    

第八章 :战后忙碌(三)()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2000平方公里大家不过是感叹活动区域原来如此之大而已,可区域内20万人口和14万左右需要救助的民众却让众人感到心中巨大的压力。

    “先生,这个区域内真有这么多人口?有这么多需要救助的民众吗?”姜一山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这个数字是我根据这几年报纸上有关沂蒙一带受灾情况大致推算出来的,不过真实数字应该不会比这个小。沂水县大约有50万左右的人口,蒙阴县大约有14万左右的人口,临朐和莱芜则各有30多万的人口,而我们的活动区域,正处在沂水北部、临朐南部、莱芜东部的交界地带,并且临近蒙阴、新泰两地,有20万人口不稀奇。”

    “你们在附近区域内执行任务时也知道不少贫苦民众现在是靠野菜、树皮、草根过活,现在又经历了这一万多土匪如同蝗虫过境般的肆虐,20万人中有14万需要救助的民众也就用不着不奇怪。”

    姜一山等人沉默了,心里满是苦涩。他们现在基本上都负责一个连队的日常事务,知道每名别动队员一天消耗的粮食是一斤半左右。这还是在有时令菜蔬和肉类补充,油水比较足的情况下。就算队员们活动量大,消耗粮食多,可要保证民众能够存活下来的话,平均每天至少需要8两粮食。14万人从现在到明年夏粮之前的8个多月中需要将近2700万斤的粮食!换算成赵振中常提到的“吨”的话,也是13500吨!

    赵振中见姜一山几人面色难看,便问道:“你们几个这是怎么了?”

    “先生,14万人需要的粮食太多了。”姜一山有些艰难地开口说道。

    赵振中明白过来:“粮食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还随船带回了4000多吨小麦,现在都放在南窑。加上南洋陈先生提供的3000吨稻米以及年底从美国还能运来的4500吨小麦,这就有11500吨了。再加上我们以前留存的和今年自己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