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河山别样红-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线改变的。我们要讲正派路线,反对历朝的不正当路线。
张国焘的事情我们要吸取教训。但对四中全会以来的错误,我们却要更加警醒。前者是个人历史问题,后者却不但是我们这个党的历史问题,也是关系到当下和今后的重大问题。若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结论,我们今后很可能还会重复错误!”
对照这几年来的惨痛教训,老毛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是应该好好整顿、总结一番了!
有了西北提供的材料,**开始了对其内部的整顿。这比原本历史上因西路军失败才开始对四方面军整顿早了不少,比38年之后的整顿更是提早了近两年,比历史上有名的延安整风早了5年。此番有了张国焘叛变的证据,**成立了由张闻天、博古、凯丰、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等人负责的专案组专门审理,对张国焘进行的清算也将更加有力和彻底。
让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陈昌浩加入专案组,张闻天等人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张国焘在四方面军毕竟有很大影响,突然变成了叛徒,恐怕有人会借机挑起四方面军和中央的对立,而让同属于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陈昌浩参与其中则可有效的抵消这个不良影响。
至于因龙华烈士案而引发的对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全面反思、总结,虽然现在还不是全面展开的时候,但也比原本历史上更早开始。当年具体负责特科陈云、康生两人现都在苏联,潘汉年又在上海和南京当局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周又主动检讨,而张浩、**又对何孟雄、林育南等人的被捕和遇害极为关注,**也就对有关事实的查证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
四中全会以来的结论要由中央全会做出决定,那牵涉到对内、对外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当下就能解决的。但对由**内部告密而引发的龙华烈士案,因其牵涉范围小得多,则可现在着手进行。为此,**成立了由王稼祥、董必武、张浩、罗荣桓等人组成的调查组负责调查。按道理来说,罗荣桓现在是够不上进入这个级别调查组的,但因罗章龙、黄理文在西北,为了调查取证便利,罗荣桓凭与赵振中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就被**选中。
在赵振中等人的推动下,历史开始加速脱离原有轨迹,**也提早开始了对内部的整顿,并向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的方向迈进。
就现在的西北来说,其对国内外各方势力采取了明显不同的策略:
对于苏联、日本、英国等过去侵略过或现在正侵略中国的列强,西北奉行的是对其坚决打击、决不妥协的政策。用赵振中的话说就是:“事关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决无妥协可能!”
在国外,除了列强是西北现在或将来的敌人外,西北也有兰芳这样的盟友。有扶持兰芳复国这样的关系在,等西北获得出海口后,兰芳也将成为西北抗战和收复领土中的一大助力。当然,这应该是在几年后的事情。
在国内,对于听命于莫斯科的**,考虑到其将来有摆脱国际、苏联,真正站在中国立场上的可能,加上该党现在执行的政策确实也为国内底层民众考虑,西北对**奉行的是有克制的“以邻为壑”策略。虽然眼下西北仍拒绝与**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但却也为将来独立自主的**保留了合作的可能。
与对**不同,西北对以老蒋为首的南京当局秉持的是“势不两立”的态度,坚决要将南京当局推翻。
自南京当局成立以来,就对外妥协退让,对内连年内战,惘顾民生,更无视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工业。甚至宋子文等人公然奉行“造不如买”的策略,国内所需的工业品大多靠从西方列强引进,把中国变成了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这种做法不但打压了民族工商业,更使得皇亲国戚们大发横财,孔祥熙等人的腰包是翻了番的膨胀。
对于南京当局这种依赖于列强、代表着大买办势力、扎根在中国土壤上的吸血寄生虫,西北方面是坚决要将其打倒的。这同样没有商量余地。
而对于南京当局治下的地方势力,根据其与南京当局关系远近以及地方势力所奉行的政策,西北也对其采取不同态度。
对那些依附于南京当局并以老蒋马首是瞻的地方势力,西北同样要将其打倒。而对阎锡山、刘湘等与老蒋不怎么对付的地方实力派,西北则采取不同的策略。
阎锡山虽然不改其山西土财主的本色,处处算计,甚至还曾有不少野心,但他却能依靠山西自己的力量建设各种工商业,并发展钢铁冶金、军工等关系到国防大事的重工业。哪怕阎锡山是为了自保,可他这些举措却是在增强国家和民族抵抗外侮的实力。
对于阎锡山这样能在几个鸡蛋上跳舞的老滑头,西北在对其展示实力,震慑住其心中对西北的不良念头之外,还要对其提供一定帮助,使其能够感受到与西北合作的好处。这样才能使阎锡山的晋绥系在未来抗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赵振中此前同意运到包头的粮食给阎锡山三成的原因。
尽管粮食运输因绥远抗战在10月下旬被迫终止,可运到西北境内的已有31多万吨,而阎锡山也得到了近13万吨,这至少够晋绥军今后两年多的消耗。有了这样大的甜头,阎锡山自然乐意同西北方面合作。
实际上,当在绥远抗战结束,阎锡山在了解了西北提供的装甲汽车所发挥的威力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西北帮助其按照西北标准训练至少一个师的兵力,并要求为该师装备36辆装甲汽车。在阎锡山看来,老蒋给中央军搞什么德械师,可晋绥军若能变成西北式的军队也不见得会比德械师差。
赵振中经过考虑后同意了阎锡山的要求,但同样提出了西北方面的要求:后套、套内自现在剩余的百多万灾民纳入西北管辖。
后套、套内在35年前原本灾民数量有3百多万,35年底前又迁入了几百万,后来大多跑到西北境内,现在剩余的也就百万左右。后套、套内属于蒙古王公的地盘,现在又有不少人跟德王闹独立,加上水利失修也收不上多少赋税,而阎锡山去年还鼓动南京用灾民坑西北,眼下西北提及套内灾民,心虚之下,阎锡山思量了半天,还是同意了赵振中的要求。
既然双方达成协议,阎锡山便按照西北的要求挑选了3万18到22岁的青年集中到套内接受人民军训练,而西北也着手转移安置后套和套内的灾民,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就更进一步。
至于四川的刘湘,虽然因在川省内战多年,在内政建设上不如阎锡山多多,可他知道顾念川省灾民,甚至宁可冒着南京当局指斥其“勾结民匪”的罪名,也要向西北转移灾民,给川省千万父老一条活路。仅凭这一点,赵振中就认为刘湘就大有可取之处。况且,在原本历史上,刘湘可是为抗战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赵振中决定进一步推进西北与四川之间的关系。
在转移川省灾民到西北安置、为川省提供救灾粮食的同时,西北方面还和刘湘的代表张斯可就有关事项进行商洽,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西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人口,特别是青壮,以补充劳力、兵源上的缺口,加快发展;而刘湘则想得到更多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双方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此外,西北方面还应诺,若将来川军出川抗战,西北愿意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在原本历史上,川军在抗战中穿着象叫花子、拿着膛线都磨光的老套筒、饿着肚子在和日军拼命。既然赵振中来到这个时代,西北又有了不错的家底,赵振中就决不想让那悲壮而又令人心酸的历史重演!
“这个赵振中胸襟还真不小啊。”得知西北的额外许诺后,刘湘着实感到惊喜。
“要我说,我们还真不如联合西北反老蒋呢。南京就给个名分,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还要我们替老蒋打生打死的。可西北运过来的物资却是实打实的。”张斯可撇了撇嘴,“就老蒋那小鸡肚肠,就是有物资也首先顾着他的嫡系,根本不会先考虑我们!”
“两广、西安都和平解决了,日本人又步步紧逼,我们就不要再添乱了。”刘湘怅然叹道,“这么多年我们都在打内战,不能再打下去了。今后应该象西北那样抗击侵略、为国征战了。”
“没人愿意再打内战,可若老蒋仍不肯甘休呢?甫澄难道要坐以待毙?至少也要有自保之道,为川省谋条后路才是。”张斯可劝道,“西北那边有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他们还请你去治病呢。甫澄不妨找个机会去西北那边和赵振中好好谈谈。”
原本历史上,刘湘在38年就去世,享年才50岁。他的去世不但使川省群龙无首,便利了老蒋控制全川,也给历史留下了个谜团,不少人怀疑他是因暗中与宋哲元、韩复榘密谋反蒋而遭黑手。西北既然拥有了一流的医疗设备,又有周安舒、李云兰这样的医学高手,赵振中也希望西北能为刘湘尽点力,想法让他多活上几年。
“他们倒是有心。就恐怕我一身俗务难得空闲啊。”
“川省事务尽可托付给邓鸣阶,出不了问题。”张斯可进言道,“只要甫澄有心,我就有办法让你悄悄去西北。”
邓鸣阶就是邓汉祥,曾先后辅佐过黎元洪、段祺瑞,推拒了老蒋的拉拢却为刘湘的诚意所打动。自辅佐刘湘以来,便深受倚重,36年8月份刘湘因胃病不能办公,便是由邓汉祥代理川省政务。期间对成都事件的拿捏颇见火候,连老蒋都无法借机对刘湘如何。
刘湘想想把事务托付给邓汉祥确实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老蒋设立重庆行营以来步步紧逼,还曾想借成都事件换掉自己,自己虽然不愿意再打内战,可确实也不甘坐以待毙。思量之后,刘湘便心有所动,问张斯可道:“找机会去倒可以,不过,你确信西北不会留难我们?”
“甫澄你是关心则乱。”张斯可笑道,“真要留下你,那除了给老蒋控制川省提供便利、增加南京抨击西北的口实外,西北可半点好处都没有。放心吧,西北那帮人虽然年轻,可气魄不小,不会做这等宵小行径的!”
刘湘想想也是,便自失地笑了笑,说道:“是我想多了。那好,一切就由斯可安排!”
刘湘这边准备去西北,而那边阎锡山却已到了兰州。
在老蒋抽调山西境内中央军过河解决陕西张、杨两部,各方势力把注意力集中到西安的时候,阎锡山却趁晋省境内各方耳目大为削减的时候,与贾景德一起悄悄开始了西北之行。
37年1月9日,小寒刚过不久,西北、华北在连续几场降雪后已是银妆素裹,阎锡山对外声称感染风寒闭门谢客,暗中却沿同蒲路进入保德。并在郑建涛等人的陪同下趁雪后天晴由榆林飞到兰州。
其实,按照赵振中意思,是想双方在保德会谈的。不过,阎锡山通过与西北一年多来的交往,在得了西北不少好处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西北的信任。加上因在绥远抗战中见识了西北提供的装甲汽车的威力,阎锡山急于一窥西北实力究竟,以便确定今后晋绥与西北之间的关系。于是他便通过贾景德与西北沟通,确定了这次西北之行。
眼下日本人在华北的动静越来越大,老蒋那边却忙于在两广、西安等地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