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37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37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建立商团护卫,在崂山经历过土匪抢劫绑票的美国人心有余悸更是大力支持,而洛德和隋师卿考虑到周边土匪、海盗屡禁不绝的情况,也觉得完全有必要建立。在对人员编制、待遇、管理等事项上讨论一致后,也决定尽快向有关当局申办。

    

第十三章 :百年大计(一)()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现在的南窑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家园,除了山里还剩余500左右不到学龄的幼儿外,其余600多7岁以上少年儿童全都搬进了在南窑春季新建的宽敞舒适的瓦房中。

    除了赵振中等人收留的孤儿外,加上周围几个村子的适龄儿童,南窑义学已达到700多学生的规模。随着人数的扩张,南窑义学在今年春天又新建了成排的砖瓦房作为学校教室和师生宿舍。并根据年龄不同将教学区划分为12岁以上和12岁以下两个部分,宿舍区则划分了男、女两个区域。

    对于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由专人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管理。管理人员都是收留的难民和工厂工人的家属。13岁以上的少年也有人负责他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要开始学会独立生活,需要管理人员操心的事情并不多。

    只是由于南窑义学地处偏僻,一时难以请到合适的老师。目前仅有李老道等人和6、7名从难民中挑选出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人来担任众多孩童的识字老师。可随着孩子们年龄和识字数量的增长,眼下的这些人肯定胜任不了老师的角色。

    在7份和洛德、美国人、隋石卿等人提出帮助解决南窑学校教师短缺的请求后,赵振中也在青岛的报纸上刊载聘请启示,招聘合适人员出任学校教师。只是愿意来南窑来应聘教师的人一共不过二十多人,其中符合赵振中所提的标准却几乎没有。

    赵振中要求的标准说起来并不算高,年纪在25到50岁之间,具有符合条件的学识水平,能够承受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作量。来应聘的人中,年龄倒没多大问题,工作时间、工作量的要求他们也自认能基本能做到,可在学识水平上却有些惨不忍睹。在这些应聘人员中,除了好几个满口之乎者也的清末书呆子秀才外,还有就是受到一些外来影响,思想激进的青年。至于赵振中渴望的能教授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外语等方面的人才根本就没有。即便有几个自称通晓外语的,一试之下却又是嗑磕巴巴的三脚猫水准。

    其中有个年龄23岁,名为丁友民的年轻人,1米6多的身高,留着短发,看上去很精神。在彼此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丁友民和赵振中、刘德海进行了一番交流。在知道丁友民于两年前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后,赵振中就有所猜测,又听了丁友民的一番言语后,便说道:“丁先生想到我们这所学校来,我们也很高兴。只是丁先生现在的年龄、学历等条件和我们要求的有些不符。恐怕要让丁先生失望了。”

    丁友民看着旁边坐着不说话的刘德海和眼前这个1米7多,俊朗、沉稳的少年人,说道:“我年龄是小了两岁,可这不影响教孩子们吧?至于学历,我想教一些小孩子还是能胜任的。”

    摇了摇头,赵振中说道:“年龄倒不是问题,我现在的年龄还没有丁先生大,可也要给学生上课,关键是学识。我们现在要招聘的是能教授12岁以上孩子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外语等内容的中学老师。丁先生也是中学学历,恐怕胜任不了教授中学相关课程的事情。”

    “至于教授12岁以下孩子识字、算术和生活常识的事情,我们这里的一些少年都可以胜任。”

    听到眼前这位少年言语中透露出对自己学识水平的置疑,丁友民毕竟不过是23岁的年轻人,忍不住开口道:“小兄弟如此年少,不知是毕业于哪所名校?教的又是哪一门功课?”

    “呵呵,我今年不过十五,五年前从国外落难回来后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我足以胜任任何一门中学的课程,甚至不客气地说,就是大学的一些课程我都可以胜任。”

    赵振中接着又说道:“我种田,能获得比经年老农更好的收成;我捕鱼,相同时间里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鱼;我不名一文,却凭借知识创建眼前的四海实业……就连外语,我都掌握英、德、俄、日四国语言。凭这些,我想我教中学的学生没有任何问题。丁先生以为呢?”

    “大话谁都能说!要是小兄弟真有如此才华,又何必招聘教师?!”丁友民听了赵振中所说,却难以置信,有些不屑地道。

    一旁的刘德海有些诧异,他还从没见过赵振中如此张扬过。

    “呵呵,招聘教师一是学生众多,二是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至于相不相信,那是丁先生自己的事情,只要丁先生能在农、渔、商、外语方面有任何一项突出的,那我们肯定会高薪聘请。”赵振中言语中仍旧不客气。

    丁友民脸有些涨红,深吸了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平之气,拱拱手,说道:“今日见识了,他日再来领教赵兄弟的高才!”说罢,也不停留,转身就走。

    “呵呵,不送,一路走好。”赵振中淡然说道。

    “振中,你今天怎么……”一旁的学校负责人刘德海忍不住开口,却又犹豫地停下。

    “师兄,是不是觉得我太张扬?咄咄逼人了?”赵振中不在乎的笑着问。

    刘德海点点头,道:“刚才那阵,我都觉得不认识你了。”

    “哈哈,我到什么时候也是我”,赵振中解释道:“刚才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想让这人离开罢了。这种思想颇为激进的人现在还是不要招收的好,会坏我们的事的。”

    “你怎么知道他思想激进?”刘德海有些奇怪。

    “你没听他说是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毕业的吗,那个地方从1919年五四开始就是激进思想不断的地方,报纸上也曾登载过的。”赵振中找了个借口,他可不能说出他从原来世界中所获知的有关信息。刚才那个丁友民很可能就是他怀疑中的那个人,眼下可不是与他们打交道的好时机。

    “虽然他们的热情可嘉,可现在这个年代光有热情和冲劲是不行的。在外来势力别有用心的左右下,将来会造成太多的伤害。现在磨一磨他们,应该是有好处的。”

    刘德海看着眼前思索着的赵振中,忍不住笑了:“你个家伙怎么让我觉得不是15岁,倒象是51呢?说的什么我都有些听不懂了。”

    “呃……,我有那么老么?”赵振中郁闷了。

    在面试过这一批20多人之后,赵振中仍然在青岛的报纸上继续刊载招聘中学教师的信息。并陆续与一些来应聘者面谈。经过1个多月的忙碌,赵振中最终确定了7名还算符合条件的人选。

    在8月底前,洛德一番周折后从德国在青岛的学校里找来了6名能讲流利中文,精通物理、机械原理和德文的中学教师介绍给南窑学校;美国领事欧敦司等人也介绍了8名熟练中文,精通数学、化学、地理、英语,曾在明德中学担任过教师的人给南窑学校;隋师卿更是费了不少心力,找来11名精通中国历史、地理、国文等内容的教师。

    这一共32名教师的到来,不仅300多名12岁以上的少年不用担心中学课程没有老师教导,就是那将近500的7到12岁之间的学生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短缺的压力。

    对于这些好不容易聚集到南窑学校的能教导中学学生的老师,赵振中给出了比青岛城内中学教师高出一截的待遇。良好的待遇加上融洽的氛围,还有附近奇丽的景色,使得这些老师真正地安心下来,投入到各项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课程也变得丰富起来,有国文、数学、德语、英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等课程。一所高水平的中学渐渐初露端倪。

    南窑学校的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并加速运转起来。赵振中心目中培养人才的计划开始逐渐落实,为今后培养众多的各类人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十三章 :百年大计(二)() 
大声疾呼: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8月下旬的一天,赵振中、周恬、周昊三人在山里聚在一起采野果时,周昊笑着问赵振中:“老赵,听说你前段时间意气风发,把个来应聘的给整地面红耳赤地走了?”

    “是刘师兄告诉你的?”

    “是啊,刘师兄还说从没见你那么张扬过,还说了些他听不懂的话。”周昊停下手中的事情,走到一边的山石上坐下来道:“先休息会吧。也听老赵说说怎么回事。”

    赵振中、周恬看看忙得差不多了,也就走过去坐了下来。

    “那事情并没啥。”赵振中拿起地上放着的水壶喝了口水,继续说道:“那个人今年23岁,是两年前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的。我那天行事的目的,就是要让他知难而退,别打我们的主意。”

    “老赵,说清楚点。”周昊催促道。

    “红色政党在成立时有12位各地代表,山东的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毕业的。如果我没弄错的话,那天到学校去应聘的就是那位代表。”

    “不会吧?”周昊怔住了,“这么巧?”

    周恬在一边听了也吃了一惊。

    “并非什么巧合。而是有迹可寻的。”赵振中解说道:“红色政党成立后,在北方邻居别有用心的指导下,开展了工人运动。可是其中有些事情做得太过了,而且暴露了那位邻居的心思不正。正是因此,曾经对工人运动持支持态度的吴佩孚才转而赞同镇压。这就是今年2月7号的事情,也是有名的历史事件。”

    “从那以后,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但红色政党的不少重要成员开始在各地按照苏俄模式开展工人运动。原本历史上,山东的那两位一大代表就曾在青岛开展过工人运动,特别是那位第一中学毕业的。”

    “不对啊,老赵,那天来的那个人据说是叫丁友民的,不是那两位中人啊。”周昊提出疑问。

    “呵呵,这个年代,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换个名字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赵振中笑着说道:“你别忘了,我原来可是在青岛读的中学。学校那时侯组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没少参观有关这位的事迹,当然也就见过他的历史照片。虽然和现在真人有些差别,可仔细想想,还是能找到不少吻合的地方。”

    “那你把他顶走,就不担心将来么?”周恬在一边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这么做不是以后就不加入他们了?”

    “现在绝不能让他们进入南窑学校里灌输那种被北方阴险邻居洗脑的思想。现在的他们脑子里都是充满了对北方邻居成功模式的狂热和冲动。我们这里好不容易有了点成就,还没等到开花结果呢,可不能就这么毁了。”赵振中解释原因,“而且,现在南窑学校正在成为我们培养人才,改变未来历史轨迹的起始基地,绝不能出现混乱。”

    “况且,我们现在不让他们到我们内部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和他们处于敌对。在他们能够接受我们的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加入他们也无妨。”赵振中进一步补充道。

    周恬摇摇头,道:“同意我们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