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24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4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是南窑岛东南端一处名为“槐石湾”的地方,是一天然港湾。这里海域宽展平缓,碧绿深湛,可停靠上千吨的大船;又因在山坳处,槐石山和大顶山成了天然的屏障,尽管外海狂风肆虐巨浪滔天,港湾里依然风平浪静樯橹不惊。槐石山下建有了一座龙王庙,不过现在无人管理,庙里奉祀妈祖娘娘和龙王,以祈福求安。

    三人来到这里把船停好,放好踏板,来到岸上。藏好去时所带的枪支弹药和各种设备,又把去时三人乘坐的小船从大帆船上放下来在岸边系好。

    忙完这些后,赵振中对两人道:“你们去学校找留在那里的匡师兄和李师兄,让他俩过来帮忙。你们力气不够,这里帮不上什么,传完信后就在学校里休息。两位师兄要是问,就说等师傅来了再一起说。”两人答应后,在夜色中沿着小路朝学校摸索走去。

    赵振中则开始从船上往附近的山洞里搬运物资。

    半个小时后,匡、李二人来到了停船的地方。这时,赵振中已经把船上的枪支弹药搬下来藏好,正在往下搬船上的酒坛子和咸肉、鱼干等。

    看到两人,赵振中忙道:“两位师兄先帮忙把船上的东西全部都卸下来,有什么问题等忙完后明天见到师傅再说。一定要在天亮前搬完。”

    四个多小时后,汗流浃背的三人终于忙完,赵振中对二人说道“两位师兄先歇口气,我把这两艘船处理掉。”

    十多分钟后,赵振中从海里游回岸边。坐下来休息,又过了一会儿,远远的西南方向传来沉闷的爆炸声,赵振中知道那艘船已经不在了。

    和两位师兄来到义学的宿舍中,已经是大约凌晨3点左右,赵振中清洗了一番,倒头就睡。

    

第九章 :隐现锋芒(一)() 
端午节,粽子飘香,恭祝大家节日快乐!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赵振中一觉醒来时,天光已经大亮。

    洗了把脸,又到义学伙房吃了点东西。赵振中来到学校的办公场所。

    这段时间,秋收尚未开始,李老道在山里石洞那边负责照料孩子和其他一应事务,匡、李两人则负担义学这边的事情,匡真觉教孩子们识字,李桐生教孩子们锻炼身体。另外,每天赵振中三人中要有一人协助义学这边。

    赵振中走进去发现李老道已经得到消息从山里赶了过来,两位师兄、周恬、周昊也都在。见赵振中进来,李老道沉着脸道:“赵小子,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这周丫头、周小子跟你去了个来回,却只说你们抢劫了土匪,其他的具体事情竟一问三不知。”

    赵振中一楞,赶忙解释道:“师傅,你别怪他俩。昨晚是我一个人出手的,他俩只是陪我走了一遭而已。”

    “师傅,你还记得大约一个月前,林海山大叔在这里聊天时说的有关孙百万和马三爷两股土匪的事情吗?”看老道在那里回忆,赵振中又接着道:“我听说孙百万土匪每隔一段时间就从即墨附近海域往海西薛家岛一带运送粮食等物资。后来就自己跑崂山东面山头上从高处观察,虽然看不清具体细节,不过还是掌握了他们每次交割的大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常跟附近渔民船只到青岛运送鱼虾等海鲜,学会了怎么驾船。然后就和周恬、周昊一起在昨天把土匪运送的物资趁机给劫了。”

    “你就不怕把土匪引来?!”李老道看他轻描淡写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我收拾得很干净,除了师傅和两位师兄还有我们三个外,没人会知道。”赵振中接着解释:“昨晚我动手时没发出什么动静,周围又没有别人。而且昨晚天黑没月亮,事后把船又都给毁了,没人能发现。”

    李老道听完赵振中的解说,神色有些复杂地问:“那些人你都没留下?”

    “那些土匪打家劫舍,可说恶贯满盈,又不是劫富济贫的义盗。对他们干嘛要留手?再说相打无好手,既然敌对,那就是你死我活!要是在对敌人动手的时候还想着留手,那是自己活够了!”赵振中理由充分。

    叹了口气,李老道盯着赵振中看了一会儿,又问:“你这些都是从哪学的?”

    “没人教我,就是以前陈叔在的时候经常给我讲一些江湖上的故事。”赵振中把由头推到子虚乌有的陈叔身上。

    “那些东西你打算怎么办?”李老道又问。

    “那一万六千斤左右的粮食在南窑这边放一些,按时支应学校用度,其他的找机会运回山里放到石洞中藏好。至于其他的酒肉,给学校留下些咸肉,剩下的也运回山里。”

    “钱财也运回山里藏好,可以分批拿出来到城里购买需要的衣物等物资,每次不能一下子买太多引人注意。可能的话,也买些能够存放时间长点的粮食,好用来救人。今年据说北方几省大旱,光我们山东一省就有几百万灾民。我们尽自己的心力,今年冬天尽量多招收一些孤儿吧。”

    “至于枪支弹药,先运回山里藏好。等再过两年长大一些的时候,成立个护卫队。”

    赵振中思路清晰,这也是昨晚和周恬、周昊三人返回时在船上就商量好的。

    “成立护卫队?你要拉杆子当土匪?”李老道有些严肃起来。

    “师傅,这个年代是官兵横行,土匪遍地,灾荒不断。我们过不下去的时候,没人理会我们,可要是我们过得好点了,官兵会来,土匪也会来。难道我们就眼看着自己几年的辛苦和血汗被那些混蛋来糟蹋?既然凑巧让我们有了这批武器,我们为什么不拿起来和那些混蛋斗?”赵振中振振有辞。

    “爹,振中说得有道理。我们不去祸害别人,可也不能让别人来任意欺侮。要是庚子年那会能有这些家伙事儿的话,我大哥一家也不会被那些兵匪给祸害了。”李桐生出声支持道。

    听了儿子的话,李老道长叹一声,神情落寞好似转眼间苍老了许多:“罢了,我老了,随你们怎么折腾。可有一样,决不能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做对不起祖宗良心的事!”

    “师傅,你老放心,谁欺侮我们,我们就打谁,特别是那些土匪、乱兵、贪官还有地主恶霸。把这些坏东西收拾了百姓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我说不过你。赵小子,你自己别忘了你今天说的就行。”转过头,李老道对匡真觉和李桐生说道,“你们两个也多帮着赵小子点。还有,咱家和你姑家里那几个大点的叫他们都过来跟着赵小子。一切都听他的安排。”

    “师傅,还是你和两位师兄操练他们吧,最多,让他们和小昊一起训练。我现在还有事情忙呢,没空带他们。另外,那些还在读书识字的孩子,每天识字外,也安排他们锻炼身体,打好基础。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掌握程度的进行挑选。”

    李老道想了想也就点头同意:“也行。不过,有时间你也要指点他们一些。也不知道你现在整天都忙些啥。”老道知道赵振中现在的功力绝不是自己那几个孙子辈所能企及的,这小子简直就是个怪胎,刚刚十岁出头的年纪,可其武功之高、力量之大就是自己从小教导过的李桐生现在都不是对手。

    “嘿嘿,师傅,我忙的还不是让我们能过得好点么?”赵振中避而不答,“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说不定还要两位师兄帮忙呢。”

    “象昨天晚上这样的忙,我们帮多少次都乐意。”李桐生呵呵笑着回应道。

    今年的秋收由于人手比去年充裕很多,各项事情做起来也格外顺畅,加上有了上一年精耕细作的经验,今年的所获也比去年多出了一截。看着眼前满仓的收获,想到今年秋冬将要出现的难民,李老道就开心不起来。今年的这些收获再加上赵小子他们弄回来的那16000多斤粮食,看上去挺多,可要是和需要救济的难民数量比起来,怕是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也不知道赵小子这段时间都在忙什么,还经常往青岛城里跑。

    在忙完小麦播种后,李老道找人帮忙把石洞附近的那10多间土坯茅草房推翻,扩建成15间砖石结构茅草盖顶的房屋。将其中6间建成饭堂,剩余九间建成能容纳90人的宿舍。

    赵振中则开始在两位师兄教导的孩童中进行挑选。一共挑选出28名12岁以上符合条件的青少年来。又经过二十天的初步训练后,赵振中从中挑选出年龄14岁以上,身体力量相对强壮的9人来。这九人中,5人是前年冬天收留的孤儿,另外4人是李老道和李仕芬两人的孙子。

    从十月下旬开始,赵振中和李桐生两人时常在青岛城里过夜。回来时两人身上有时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臭味。而匡真觉和李仕芬的儿子刘德海按照赵振中的建议,在秋收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跟周围渔民学会了驾船。

    对于赵振中鼓动李桐生、匡真觉等人的作为,李老道也曾问过,赵振中只是回说多锻炼、学习点东西没有坏处,将来用得着。李老道知道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告诫一番后也就不再理会,专心进行自己分批购买物资的事情去了。

    落雪后,匡真觉和刘德海开始到周围县乡去寻找那些无人依靠的孤儿,赵振中和李桐生两人则带那九个挑选出来的少年忙碌,也时常在青岛过夜。有人猜测他们在城里享受,可看九人回来后浑身疲惫,神情古怪加上身上带着的异味,又不象是享受的样子。周昊曾好奇地探问,九人却都缄口不语。又问赵振中,赵振中只回答说在准备一个行动,不过因为他力气小,这次就不带他了。周昊有些不服气,却又无奈,郁闷之下,就下狠力进行训练。

    进入12月后,算算时间还有两个月左右就是1921年春节,李老道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过冬和收留孤儿所需要的物资。匡真觉和刘德海每天仍然在外面奔波。赵振中和李桐生和那九个少年也作好了准备,只是九个少年并不清楚他们现在所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罢了。

    

第九章 :隐现锋芒(二)() 
恭祝大家端午节愉快!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进入腊月后,到了三九隆冬的大寒节气。白天最高温度也就零上几度,夜里可就真是滴水成冰的严寒天气。这种天气的夜里别说达官贵人,就是有点余粮的农户都猫在家里,即便是乞丐也是找好藏风的地方躲了起来。

    可就在一天半夜时分,青岛城在葫芦埠,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观海山正南方的赤羽町里进来了四辆由十二人拖曳的板车,车上胡乱堆放着一些木桶。这些人应该是每天凌晨在青岛城收取生活垃圾的人,只是大冬天的竟然夜半时分就开始忙碌,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奇怪。

    赤羽町,是日本人占据青岛后给改的名字,原来德国人在的时候称为地利街,后世被叫做沂水路。这条路不长,路边一共有14个大的庭院。打头的一号庭院,原本是德国人威廉。乔治的乔治公寓,日本人打进来后,德国人就准备将其变卖,现在据说是属于美国人。在这些街道两边的庭院中还有英国副领事级别的领事馆,以及英国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其他一些企业的办事机构。

    这一行人和车辆从头往里行去。在进入街道后,最后面的一辆车停了下来,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