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20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0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疫。”李老道一脸凝重。

    “大叔,你能说说他犯病后都有什么症状吗?”周恬却在一旁问起其中一位病人家属。不料,那家属见她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加上心里烦闷,没好气的回道:“不知道!”

    “说说他都有什么症状才好治病,不说症状,不知道原因,没有哪个人能治好。”周恬也不客气。

    “你说我儿子还能治好?”一旁本来瘫坐在地上的林老大却爬了起来,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充满希冀地问。

    “你先说说他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啊,我早上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将近中午时回家却发现孩子不对劲,上吐下泻的。一会儿功夫这孩子就撑不住了。我知道太清宫的道长医术高明,就赶紧叫人帮忙把他抬到这里。可谁知……”

    “那他吃过什么坏东西没有?”

    “没有什么坏东西啊。早上也就是吃了几个冷包子,那还是我昨天下午从青岛城里回家时买来带给孩子的。昨晚没吃完,留今天早上吃了。”

    “你没吃吗?”

    “大人怎么都能凑合下,孩子小,那是专门买来给他的。”林老大惶惑地问:“不会是那几个包子吃的吧?”

    叹了口气,周恬说:“很可能是那几个冷包子引起的。”接着又问:“他这样多长时间了?”

    “早上太阳出来后吃的饭,到现在还不到半天功夫。”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那还有救。”

    林老大“扑通”一声给周恬跪下了:“闺女,我求你了!只要能救我儿子,要我怎么样都行!”

    周恬吓了一跳:“大叔,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你要是这样,我可就不管了。”

    林老大听了赶忙爬起来,满脸泪痕地哀求道:“几位道长,还有这位闺女,求你们救救我儿子吧。”

    赵振中问周恬:“到底是什么病?有把握吗?”

    “很可能是爆发性痢疾或者是霍乱,现在没有有效药,能不能救过来,还要看他身体能不能经得住。”

    随即周恬转身对两位长老、李老道说:“两位长老,还请帮忙提供一些清水,最好是凉白开水。还要一点盐。有大蒜的话,也拿几头过来。”

    “凉开水不是问题,只是大蒜是荤物,宫里没有。”赵善初回答。随即吩咐旁边一位道士去拿几壶凉开水过来。

    “大蒜是素荤,宫里是不准用的。”周旅学在一边补充解释后又问:“孩子,你有把握吗?”

    “长老爷爷,我也是尽力试试,现在没有什么有效的药,可都已经这样了,还能比这个更坏吗?倒不如试试。”周恬回答完后,又对林老大说:“大叔,你先把这兑好盐的凉开水给他喂下去。就是他吐了也要喂,不能停。”周恬转身又对旁边几位病人家属说:“你们能不能尽快弄到几头大蒜?”其中一位三十左右的汉子说:“能,我跑回家去拿。”然后冲出宫门,一溜烟的跑了。

    等那汉子气喘吁吁的拿来大蒜捣成蒜汁后,周恬又将蒜汁加入兑好盐的凉开水中,要林老大给那孩子喂下去。

    众人从日近中午一直折腾到午后三点左右。那孩子身体渐渐不再抽搐,喂下的加了蒜汁的凉开水也渐渐不再被上吐下泻出来。眼睛也能慢慢睁开,有了些神采,但还是虚弱的厉害。见到孩子这样,众人松了口气,林老大更是喜极而泣。

    周恬却对众人说道:“大家不要放松,还有事情要注意。病人以及同病人密切接触过的人,特别是林大叔要彻底清洗干净,衣服也要用热水蒸煮过后才能用。病人居住过的地方以及病人的排泄物都要用石灰消毒。另外,夏天饮食一定不能随便吃冷东西,要蒸煮过再吃。吃饭之前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病人现在需要休息,不能乱动。现在只能喝加了蒜汁的盐水,盐不要多放,最多十分之一就够了。要是饿了,就只能给他熬点稀粥喝。六天后要是没问题,那就是好了,可以正常饮食、活动。”

    林老大千恩万谢的和几个人抬着他儿子走了。太清宫的几个道士也将留存过污渍的地方清理干净后又用石灰水清刷了一遍。

    

第七章 :时代序曲(四)() 
新人新作,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周旅学在病人走后问周恬:“你怎么想到这些法子的?”

    “那病人据说是上吐下泻,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的病情肯定会让病人身体里的水分、盐分大量减少,我要他父亲不停地喂他盐水就是补充流失掉的水分、盐分。至于用大蒜汁,那也是没办法。一般夏天做的菜很容易坏,可用大蒜凉拌的菜却能放的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大蒜里应该有什么东西延缓物品**,所以就胡乱想个法子,用大蒜汁来凑数,看能不能缓解他的病情。现在看是有效果的。”周恬按照他能理解的道理进行解释。

    当天下午,赵振中对两位长老说:“现在知道青山村出现这种病症,而且这种病症很可能是从青岛城里传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在这周围恐怕就不止这一个人染病。我们最好能提前有个准备,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宫里没有多少人手,那个大蒜宫里也没有。况且,这个病症只怕传染性很强,要是传染了宫里人那可就遭了。要不,再有人来的话,就别让他们进来了,告诉他们医治的法子,让他们自己回去按照方法自己治疗就行了,总不能把宫里让那些病人弄得污秽遍地吧?”赵善初不同意在自己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这样大肆收治这种传染性强的病症。

    “宫里的确困难很多,可来这里的都是周围几个村庄的,不少人家里都是给宫里做事的,就怕对太清宫的声誉不好。”周旅学也觉得为难。

    “两位长老,我觉得可以先到青岛城里确认下,如果那里没有什么疫情发生,那是最好。如果那里也有疫情,那只怕这附近将不会只有青山村一例。毕竟周围的渔民是经常到青岛出售海鲜的。”

    “如果有大范围疫情爆发,与其将求医之人阻在宫门外,还不如在远离太清宫的地方设立两处救助地点,既为这种病患提供方便,又能使病患不进入到太清宫里。”赵振中提议道。

    “哦?你先说说。”赵善初出声道。

    “一个是在太清宫附近,可以放在山脚山门牌坊附近或者更远一点的地方搭建一个茅草棚。里面提供些盐,准备些凉开水。可以的话,再去准备一些大蒜,毕竟那里是在宫外,不算违犯宫里戒律。何况又是救人性命的事情。要是有人送病人来,那就让病人的亲属按照宫里道长的指点进行救治。当然,要准备一些石灰好用来消毒。”

    “另一处地方,可以选离太清宫远点的地方。如果离我们那边近的话,我们可以去帮忙。当然,场地只怕还是要宫里提供,我们那边有一百多个孩子,实在有些乱。”

    “这样,对于宫里来说,所费不多,也就是一点盐和开水,再加一些大蒜,连药草基本上用不了多少。可太清宫的此番救人性命,功德无量的义举必将被民众所称颂,宫里的香火也将会更加兴旺。”赵振中说完建议后,又增添了点有吸引力的东西。

    经过商讨后,太清宫决定,一处地点预定设在山下牌坊附近,另一处地点预定设在离赵振中他们所住地方不远的聚仙宫那里。并同李老道商量好,如果明天确认没有疫情,那这些安排就不需要了;如果明天确认疫情,那李老道就要到聚仙宫那里代替太清宫的人主持有关救治病患的事情。原来在聚仙宫的几位道长将撤回太清宫在山脚下新搭建的草棚那里主持这边的救治事项。

    当天晚些时候,赵振中等人回到住处。

    第二天晌午时分,太清宫在聚仙宫的道人来找李老道。大家才知道青岛城里爆发了霍乱。据说现在已经有上百人染病,并且数量还在扩大,已经有人因病死掉。聚仙宫的人得到消息后按照太清宫传信人的指点,找到李老道后交代清楚聚仙宫内的一应物事,就急匆匆地返回太清宫了。

    李老道暂时接手聚仙宫后,和李桐生、匡真觉等人在宫外搭建了四间草棚,又在宫内储备好了食盐、大蒜等应用事物,就在宫里等待有病人上门。

    赵振中见到后,对李老道说:“师傅,这样坐等不是办法。要是病人一下子都集中送到这里的话,容纳不了,更忙不过来。师傅不如到附近几个村庄通过村长或者各族族长,提前传授救护措施。到时候既能减轻这边的压力,又能让村民提前有个防备,减少染病的可能。”

    李老道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开始忙碌起来。周恬也把需要注意事项整理成文字,给李老道、匡真觉、李桐生每人一份,告诉他们,到各村里要是说不清楚的话,就让人把这张纸上写的抄写下来,照章办理。

    随后,李老道几人分头到各村行动。

    开始的时候,李老道几人到周围村子里所说的事情,没人在意,有的甚至以为老道是要借口来骗钱,把他哄出村子。不过有的村长却比较谨慎,派人到青岛城里了解。结果去的人回来说现在青岛城里因为染病死去的都已经有七、八十人了。众人这才相信,一时着慌,按照老道所留法子忙乱起来。

    赵振中趁机又跑了一趟太清宫,将他们商量的预防处理措施以及周恬整理成文字的防治办法交给周、赵两位长老。两位长老看后对那预防处理措施很是重视,毕竟这将使更多的人能够自救,减少染病死亡人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太清宫的压力。

    在真实历史上,青岛城从1919年7月9日开始爆发霍乱,前后两个月。有记录表明,当时青岛染上霍乱的有191人,死亡115人。但这只是医疗环境相对好很多的青岛城里的记载,周围一些偏远地方的村庄具体染病以及死亡的数字是没有统计的,不过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染病以及死亡的人数肯定会远远超过青岛的记载数字。而在当时,崂山附近地区不归青岛管,而是属于即墨县辖区。具体崂山附近以及即墨在这次霍乱中有多少人染病丧生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由于周恬提出的相对有效的土办法,随着往来民众向四外传播,崂山及周边地区因感染霍乱而死亡的人数无疑将会大为降低。

    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聚仙宫李老道那里前后收治了65人,太清宫收治了47人,其他各村之中自救的染病人数粗略估计将近500人。由于防治及时,效果很好。经过救治,染病的绝大多数人都活了下来。因病去世的有大约90多人,基本上都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幼童和一些体质差的人。对于这一结果,除了家中有亲人去世的外,其他被救好的人可谓是感激涕零,各种为表达谢意而送来的瓜果蔬菜和鱼干等土特产堆满了聚仙宫的半间屋子。

    太清宫中的道人们也很满意。在这一次疫病救治中李老道等人将功劳全都归于太清宫,使其在附近民众中的声誉大增。在李老道在与周、赵两位长老商谈后,那些村民送来表达谢意的土特产则被用来为那80多孩童改善了伙食。

    只是曾为医学专家的周恬却不开心,为那些死去的老人和幼童感到难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