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双霸主-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用他们手中的屠刀收割着白马义从的头颅!
此时此刻,公孙瓒终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当下对着王凌大声呼喝:“王凌!我若投降,你欲如何待我?”
听到公孙瓒这话,王凌不由觉得好笑,他用手指挖了挖耳朵,对着公孙瓒笑道:“你这话我听不太明白。”
两人说话的时候,王凌的雷霆战团并没有停止收割人命,在悬殊的实力面前,白马义从别说拼死搏斗,他们此时就连拿武器对抗的勇气都没有,他们眼前所面对的这些不是人!而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魔鬼!
公孙瓒眼见王凌如此,当即怒喝一声:“王凌!莫要以为你能稳操胜券,即便杀了我,我幽州还有数万精兵,而且东部鲜卑已与我结盟,还有那东海之国的女皇已经下了诏书,只要我点点头,千军万马即将登陆幽州!”
很显然,王凌并没有兴趣听公孙瓒废话,在王凌潜意识里,公孙瓒早已是个死人,至于其他,王凌现在也没有那个心思,反正见招拆招一直都是他的强项。
这个时候,王凌挥了挥手,用一种满不在乎的表情道:“这家伙实在太聒噪,杀了。”
“诺!”
一声应喝,公孙瓒身前的雷霆疾速出刀,那早已被鲜血所覆盖的战刀径自捅入公孙瓒的胸膛!
“你……为什么……”
公孙瓒瞠大着双眼,他挣扎着想要与王凌进行对视,但是由于雷的体形过于高大,完全遮住了公孙瓒的视线。
就算是这一刻,公孙瓒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王凌会杀他,因为他活着的价值肯定比死去要多很多。
公孙瓒一死,剩下的士兵纷纷缴械投降,王凌见状,脸上则是洋溢出一种释然的笑容,当初死在公孙瓒阴谋之下的并州百姓,这个仇算是报了。
《三国之无双霸主》来源:
第二十六章 倭人()
公孙瓒战死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而等到身在蓟县的公孙瓒家人得知这个信息的时候,王凌的大军已由西和北两个方向包围蓟县。
然而,让王凌颇为诧异的是,公孙瓒长子公孙续并未投降,而是固守城防,从他的表现来看,想来是在等候救援。
不过可惜的是,他等待来的并非那所谓东海女皇的援兵,而是大败东部鲜卑的郭淮。在东西夹击之下,蓟县那高耸的城墙岌岌可危,固守一个星期之后,高顺的陷阵营终于攻破北城,亲自领兵杀入蓟县内部。
当王凌领着亲卫抵达公孙瓒府邸的时候,却发现公孙续将家人集中在高阁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家子引火自焚。
这一幕倒是让王凌看了之中心中多少有些五味杂陈,公孙续一死,幽州东部的公孙康立即派人投了降书过来,表示绝对服从王凌号令。
同月,王凌上表汉庭,以郭淮战功赫赫,举为幽州刺史。
此时的幽州与之前公孙瓒所占领的幽州则有着极大的不同,单单土地面积就比之要大很多。郭淮和王喜击败东西两部鲜卑之后,将原先鲜卑人领地纳入幽州之中,组成新的幽州。
郭淮南下镇守蓟县,统领幽州各郡,而王喜则帅精兵两万,继续东进,进攻高句丽,余夫等部族,坚决贯彻王凌的方针,将小兴安岭以南的所有领地都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之中。
虽然如今大汉国内纷争不断,各路诸侯佣兵自立,但是像王凌这般开疆扩土的大汉功臣却是极少,也正是如此,即便与王凌矛盾重重,袁绍、袁术兄弟平日里在提到王凌的时候,嘴里虽然不说,但心中多少还是相当敬畏的,毕竟他做到了许多人不曾做到的事情。
六月,阳光明媚。
过去四个多月时间里,王凌一直主持幽州各项事务,其中也包括各方面的改革。既然有改革,肯定就会出现反对的声音,在王凌的铁腕政策下,所有反对声音均被抹杀在摇篮之中。有了前车之鉴,幽州大部分氏族都乖乖实行王凌的新政策,有并州和凉州的榜样在先,在郭淮的努力之下,幽州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政体系。
至于北方的鲜卑各部,王凌将他们称之为少数民族,虽不是汉人,却对他们施行较之汉人更加优惠的政策范畴。
王凌治下各州行政严令,因此见效很快,最起码以往让边疆汉人最为头疼的胡人掠夺行为几乎绝迹了,百姓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长,这也使得普通百姓对王凌极为尊敬爱戴,甚至有很多百姓都会在家中为王凌竖立其长生牌,日夜供奉。
这日,王凌正准备回祁县。
昨天傍晚虎子受到来自祁县的飞书,红婵和橙子再过个把月就要生了,同时海蓝、紫衣和青靛在王凌离开祁县的时候,同样也查出怀有身孕,众女之中紫衣最晚,不过四个多月孩子后,如今的她也已怀胎五月。
本来五女是准备跟着王凌一同征讨幽州的,但是她们怀孕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入甄姜耳中,于是在甄姜的强力干预之下,她们便只能留在祁县,等待王凌归来。
五个妻子相继生子,无论对谁来说都是天大之事,这段时间王凌肯定都会陪在她们身边。
然而,正当王凌准备离开的当口,郭淮突然领着一个身着奇异服装的女人进入王凌所在的独院。
在看到女人衣着的时候,王凌的眉头第一时间皱了起来,因为这个女人的服装实在是太熟悉了,竟然是一身旗袍!
像女人装扮穿着,在现阶段的人们眼中绝对另类。因此,纵然是郭淮,对站在自己身边的女人也是多看了几眼,只不过他的眼中并没有情欲,更多的是一份谨慎,因为身为武人的他能够感觉得出来,这个女人有着不俗的武力。
“月读拜见大汉丞相!”女人对着王凌盈盈一礼。
“月读?”听到这里,王凌的眉头不由微微皱了起来,对着月读道,“听你的名字,你应该是倭人?”
“倭人”一词其实也算是一种贬称,因此月读听到这里,脸色微微拉了下来,对着王凌正色道,“丞相,我等虽然为东海小国,但从根本上说也算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你可称呼我们为外秦。”
倭人是大汉民族对大和民族的一种蔑称,就如同大和名族曾以“支那”一次称呼中国一样。
说到“支那”就不得不提到一点,弱国无外交!
满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国一度出现在数典忘祖日本人的嘴中,甚至是在报纸、外交国书上。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便以“支那”称呼中国人,甚至在外交书上也是这么称呼,中国一次形同虚设。而“支那”一词最终成为日本人的历史,那也是在毛太祖毅然决然地派兵抗美援朝,并且建立其了“世界第一陆军国”的称号。
那次战役之后,日本人这才意识到他们口中的“支那”,再不是以前那拽着辫子到处跑的“东亚病夫”了。是以,日本人这才真正地将“支那”一次埋入历史之中,如今二战之后出生,或者成长的人都只能偶尔在历史书上翻到“支那”一词原先是对中国的称呼,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带有歧义。
而中国人之所以如此排斥这个词语,是因为他们再不想成为那传说中的“东亚病夫”。
说远了。
“外秦?”王凌愣了愣,随后朗声大笑,“确切地说,你们应该是徐福的后裔才是,哈哈。好了,我家里还有事,得先回去了,你若是来搞外交的,就直接领着你的人去司州见皇帝。我虽然为大汉丞相,不过向来都是甩手掌柜,通常不管政事。”
这一点确实,有王允在汉庭,王凌这个甩手掌柜做得相当之彻底,如今汉庭有七成的人都在拥护王凌,他们的家族都与王凌完全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
因此,王凌的利益,其实也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王凌压根就不用担心他们会搞猫腻。
然而,让王凌感到讶异的是,女人却开口阻止王凌:“丞相,有一位贵人如今就在海上等候您的大驾。”
听到这里,王凌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首先是她的服装,其次则是她说话的口吻,特别是这个“您”,要知道,“您”这个词语在现今大汉是不存在的,它出现的时间离现在至少还有几百年。
九天楚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 东海女皇,故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凌低头凝视着这个倭人女子,她的身高犹如江南女子一般小巧,不过却没有江南女子白皙的肌肤,显得略微有些黝黑。
她的整体五官还算清秀,不过对于现在的王凌来说,姿色也仅仅只算是中等而已,根本入不了王凌的眼。她唯一的特色,就是身上这件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衣服,怎么看怎么别扭。
王凌几乎是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平时都是这么穿的么?”
月读微微一愣,她没有想到堂堂大汉丞相,一个实际掌控着几十万庞大军队的恐怖男人,竟然会向她询问如此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想了想,月读便开口回答:“回丞相,在下平日并不是这种穿着,乃是踏足大汉领土之前那位贵人让在下换上的,说是只有这样,您才会跟随在下上床。”
“是上船,不是上床。”王凌突然笑了,这个东海女人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意识到自己的口误,月读面色不该地道歉:“对不起,请原谅在下对您的不敬之罪。”
“没事,没事。”王凌晃了晃手,故作轻松道,“你刚才说有个贵人在海上等我,可这件事应该涉及到外交方面了,恕我不能答应,如果他真的有心,应该踏上我大汉的领土。而且现在你也看到了,我正准备离开幽州,得回家一趟。”
月读听了,依旧面色不改道:“那位贵人说她是您的故人。”
“故人?”王凌呵呵一笑,“我的故人海了去,每一个跟我打过交道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故人,如果你多见我几次,也算是我的故人了。”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她的意思是说,您不但认识她,而且与她还十分熟悉,她说,您与她来自同一个地方。”月读顿了顿,她发现此话一出,王凌的脸色立即变得凝重了起来,“她还说,那个地方叫上海。”
上海,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存在的一个地名,而王凌在听到这个地名之后,面色大变,同时也变得极为凝重了起来。
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贵人究竟是谁,但是听月读这么一说,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和王凌一样来自现代世界。而且他又用上了故人这么一个词汇,王凌实在弄不清楚,这个人究竟是谁,他这么做有什么用意。
想来想去,王凌还是决定去看一看这个所谓的故人究竟是谁,当然,如果是敌人的话,王凌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杀死。
和月读来到港口的时候,看着海上所停留着的巨大战船,王凌的双眼不由眯了起来。王凌没有海军,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战舰他多少还是了解的,在幽州的这段时间,王凌见过两次来自江东的海上商船,若是将眼前的战船和商船相比,那放在陆地上简直就是改进版的99式主战坦克和农村拖拉机的区别!
这个时候,王凌很自然地感觉到了一股危机。若是按照历史,现在的倭人甚至还未进入农耕时代,跟野人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