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

第19部分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第19部分

小说: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讲演没有发现完整的记录稿,竺可桢日记只记下大致的内容,胡适说自由主义为中国固有产物,明代浙江余姚出生的三位大师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都提倡自由主义,东汉王充也是自由主义。但他明确指出中国的自由主义缺乏政治的自由,而且缺少容忍的精神,所以自由终不能达到,人民也没能得到解放。

    好在10月21日的《国立浙江大学日刊》留下了较为详细的报道,确切的讲题是《自由主义与中国》,胡适说:

    ……本人向所提倡,皆在解决问题,非讲主义,今此虽道主义,仍在问题索解。自由为义,在于由自,我国盖有悠久之传统。在希腊为自由为字,亦同中国,兼有名词动词两用。溯人类自有历史以来,自衣食住行以至思想信仰,皆求自由作主,不须仰人。浙大三馆,纪念阳明、黎洲、舜水三先生。阳明之反朱子,黎洲明夷待访之录,与舜水去国,老死日本,皆争自由之表现。东汉,上虞王充(仲任)当神权之世,撰《论衡》八十余篇,一言以蔽之曰:“疾虚妄”,亦皆在求自由。综之,中国史中,自老庄孔墨,中经阮籍、嵇康、范缜、韩愈,以逮宋明诸儒,为争自由而仗义执言,虽一人而往矣,精神皆至伟大。

    所惜者已往贤哲,过于漠视政治自由,遂致虽倡君主无为之治,而无术以致之。西洋史中,有盎格罗撒克逊民族者,去今不过百年,为政治自由,树之范畴,于今世界受其利,一曰代议制度,一曰成文而可修宪法,一曰不记名投票。此虽浅近之论,而古今中外之人,忽之久矣。得盎格罗撒克逊民族而明之,自由之义,得以大彰。抑即在美,访即夙昔尝著自由历史之教师者,行年八八十,谓除自由之外,近更得一字,其重要相若,斯曰容忍tolerance。而当今之世,实自由与不自由之争,容忍与不容忍之争。浙大于阳明、黎洲、舜水争自由传统之精神下,对此当前重大问题,应三思之……(转引同上,75页)

    10月22日的《申报》也有《胡适在浙大演讲自由主义与中国》的报道:

    胡氏首先解释自由主义为当今世界一种最伟大的运动,继则详述中国古代儒者之自由主义思想,自孔孟以下如王充、王安石、朱舜水、黄梨洲等先贤,其遗著中无不富有自由主义思想,故今之所谓“自由主义”者,实为中国之“土产而非舶来品”,惟虽有“自主义思想”或“自由主义哲学”,而无政治环境上之自由,则社会仍无自由可言,中国即缺乏此种政治上之自由也。然而欲求得政治上之自由,则必须有一种容忍的精神与之相配合。然后自由主义始能有最完美的发挥。故今天中国要求自由主义之胜利,主要在争取政治上之自由,与培养一般社会之容忍精神。(转引同上,75—76页)

    综合竺可桢日记、《国立浙江大学日刊》和《申报》的报道,胡适这次演讲的内容大体上就清晰了。此后1949年3月27日,他在台湾讲《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或《中国文化传统的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史官制度、谏官制度都是批评自由、思想自由的一种标志,老子、孔子都是自由主义者,孟子二三千年前提出的“民为贵”,更是重要的自由主义者的传统。秦始皇之后思想一尊,自由受到限制,但仍然有人在万难中不断追求,王充、范缜、韩愈等身上都有自由主义精神,王阳明批评朱熹,颜李学派反对帝王推崇的朱子学派,都是在争取思想自由。结论就是中国有自由思想的传统。他之所以一再将自由主义解释为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用意无非是想在中国的传统老树上嫁接自由主义的新枝丫,将他信奉了大半生的自由主义本土化,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接受这一理念。

    此前1948年9月4日,他在北平电台演说《自由主义》,在讲了“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后,他话锋一转:“东方自由主义运动始终没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始终没有走上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子。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他们觉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方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他列举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中国古代虽也有“民为邦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思想,有文官考试制度,但始终没有解决君主专制问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限制无限权力、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权利的制度来。

    为什么会如此?胡适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号,但他概括了自由主义的四个基本内涵:一是自由,二是民主,三是容忍,四是和平、渐进地改革。他强调指出西方自由主义包含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反对派的容忍,对少数人权利的保障,从而养成容忍异己的度量和风气,这才是近代自由主义当中“最可爱慕而又最基本”的内容。他进一步说明,自由主义到了近代以后还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可以和平地转移政权,以立法手段,达到一点一滴地渐进改革的目的。而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容许不同声音、反对党派的存在,人民拥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一切不仅是和平改革的前提,也正是自由主义的生命所在。接下来,他在浙大和台湾的几次演讲,都以自由主义为主题,如此密集地讲述同一主题,在他一生中罕见。他一辈子致力于将自由主义引入中国的努力,至此已接近尾声,即将失去的痛苦已萦绕在他的生命周围。

    胡适这次到浙大演讲,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杭州,几个月后,他就将与大陆永远告别,开始“根株浮沧海”的最后余生。

    当年胡适养病西湖畔,与他交往密切的朋友有诗人徐志摩,他们所代表的自由主义一脉,在古老的土地上植下的是新种子,并不像胡适说的是中国传统中固有的,恰恰是传统中所缺乏的。在他们当中,还有一个更年轻的身影,就是几年后在西湖边寄一袋桃花给诗人的储安平,若干年后,他成为自由主义的重要传人,《观察》周刊的创办人,继《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之后赓续了这一新的传统。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属于自由主义,胡适与储安平也很不相同。他们的书生论政并不一样,胡适不同意储安平对国民党彻底否定的姿态,他始终没有在《观察》周刊发表过一篇文章。另一个也属于自由主义这一边、与他们差距更大的杭州人张东荪,属于中间偏左,或自由的左翼。胡适走了,储安平和张东荪选择了留下。在变幻莫测的20世纪前半叶,他们都曾参与创造摆脱“衰世”的历史,他们的肉身却一个接一个被历史的阴云吞噬了。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胡适著,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4。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5。《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6。《竺可桢全集》第11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7。段怀清,《胡适1948年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及其他》,《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8月上半月期。

    8。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电教新闻中心编,《竺可桢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20章 寄一袋西湖边的桃花给徐志摩 (1)() 


    留在储安平记忆中的徐志摩“就像一架火炉,大家围着他感到有劲”。油画家陈丹青曾以“好看”、“好玩”来解读他心仪的鲁迅,“好玩”这个说法用在徐志摩身上恐怕更为合适。储安平在《悼志摩先生》文中说到,1930年春天,他编《今日》,向徐志摩要稿子,时在北平的志摩来信还惦记着江南的妩媚,“我在西湖时,曾装了一袋桃花寄给他过。”遥望当年,西子湖畔,桃花满天,年轻的储安平用袋子装桃花,寄给徐志摩的情景,我们只剩下了羡慕的分。

    西湖边的桃花固然令徐志摩心喜,桂花、梅花,乃至红叶、芦花也都是他爱的。他的家乡海宁硖石离西湖那么近,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一次次地来饱餐西湖风『色』,并多次与喜欢的老大哥胡适相约在西湖,1923年9月那次,他还留下了一本名为《西湖记》的日记。当时胡适正在烟霞洞养病。中秋节,他们本来相约一起在烟霞洞赏月,因为他从海宁到杭州太晚了,没有去成。徐志摩在日记中说:

    那晚在湖上也玩得很畅,虽则月儿只是若隐若现的。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满天堆紧了乌云,密层层的,不见中秋的些微消息。我那时很动了感兴——我想起了去年印度洋上的中秋!一年的差别!我的心酸得比哭更难过。一天的乌云,是的,什么光明的消息都莫有!

    我们在清华开了房间以后,立即坐车到楼外楼去,吃得很饱,喝得很畅。……到九点模样,她到底从云阵里奋战了出来,满身挂着胜利霞彩,我在楼窗上靠出去望见湖光渐渐的由黑转青,青中透白,东南角上已经开朗,喜得我大叫起来。我的喜欢不仅为是月出,最得我痛快的,是在于这失望中的满意。……

    我们站在白堤上看月望湖,月有三大圈的彩晕,大概这就算是月华的了。

    然而,月亮不久又被乌云吞没了。不死心的徐志摩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雇了船,往湖心而去。“三潭印月上岸买栗子吃,买莲子吃;坐在九曲桥上谈天,讲起湖上的对联,骂了康圣人一顿。”回头听到桥上有一个老翁“涩重的语音听来很熟”,定眼一看正是他老师的老师康有为。一个又一个的“很”字,将他的『性』格、面容、心情仿佛全都勾了出来。

    次日,徐志摩动身去烟霞洞,路上先逛了雷峰塔,感叹其“神秘的庄严的美”,不过他已发现塔里面四根大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着危险极了”。塔下,“有七八个鹄形鸠面的丐僧”,张开破袈裟,念佛要钱,他却认为颇有诗意。也许那就是我们今天习见的假和尚,也说不定,诗意是没有了。还有人拿着蛇,说是白娘子神话中的“小青蛇”,叫着放生,让游人出钱。随后,他用杭白作诗一首,由多情的妖魔白娘娘被压在雷峰塔底,感慨在南屏晚钟声里,只剩下残败、凄凉的古塔。

    等徐志摩到了烟霞洞,胡适和商务印书馆的元老高梦旦他们却游花坞去了,他喝了一碗茶,捡了几片大红叶,匆匆下山,以香蕉、月饼代饭。

    9月底,徐志摩约了任鸿隽、陈衡哲伉俪,胡适和他的曹表妹,还有汪精卫、马君武、陶行知(那时还叫陶知行)等名流,到他的故乡看一年一度的钱塘『潮』。10月1日,他又被胡适他们拉到了杭州。在“楼外楼”吃蟹,他发现“美男子”汪精卫是个大外行。“湖心亭畔『荡』舟看月。三潭印月闻桂花香。”大约补了中秋夜的遗憾。

    10月20日,他又一次和胡适、朱经农等相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