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59部分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59部分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勾接过了话茬,“二式步枪在欧巴罗虽然领先,不过大部分的威力在于射速上,咱们的枪可以后装弹而且有纸弹,这使得射速大增。至于射程靠的是火yao,洋夷的火yao还赶不上咱们的。”迟疑了一下,李勾说道:“至于三式步枪还是让何大人说道吧,此乃我朝的机密之事万万不可泄露。”

    这倒不是瞎话,对于这种可以改变世界大局的武器梁明是极为小心的,不到危急时刻他是不会让领先世界将近八十年的沧海三式步枪出现在战场上的。

    “诸位大人,这三式步枪最主要的是枪栓的结构。”何亚东摸着步枪的后托,“这里面装的有根弹簧,上面连着一个刺针,击发时扣动扳机借着弹力刺针扎破子弹,击中里面的底火引燃激发药,爆炸后弹托受力弹丸就飞出去了。”何亚东极为简单的介绍了一片,周青竹等人听得迷迷糊糊,可这种东西不碍他们的事,谁也不回去多问。

    “弹簧?”郭可符疑惑的问道:“此物是何物件?有弹力?”

    说道这个梁明还真要感谢西班牙人,要不是西班牙人留下了这门技术他是没办法设计出针刺击发枪的。当然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改进了马车,没有减震系统的马车梁明是打死也不会坐的。他就是奇怪,中华马车历史几千年,咋就没弄出个弹簧来减震呢?

    何亚东捻了捻翘起的小胡子,“弹簧这东西啊,是承受横向拉力的螺旋钢丝,咱们用的横向拉伸的弹簧一般都用圆截面制造。在不受力时,弹簧的圈与圈之间一般都是并紧的没有间隙。”何亚东添了添嘴唇,“制作的时候倒还好办,这洋夷倒也不不全是粗野之辈,这玩意用处还不小,各位府上下月轮换的马车上就用到了这东西,还别说舒服多了,地盘也大了。”

    这算是专业性质的了,不说周青竹、郭可符等人听不懂,就是李勾也一头两个大,众人很快就岔开了话题,谈论的焦点就从火枪、弹簧转移到了何亚东刚刚提到的马车上。

    这件事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揭过去了,生意该做的还要做,枪炮、弹药该运的还要运,一切都是哪么的正常。

    在忙着谈生意的同时,夏雄飞的第三旅也整装待发,当二月二十五日下午水师大小战舰全部抵达中州后,在诸国使节羡慕、恐惧的眼生中四千余全火器装备的人马乘坐数十艘大小战舰缓缓离开了港口。他们的任务是进军顺、义两州,不过在驱逐荷兰人在马六甲势力之前他们还要向棉兰老岛走一趟。

    武端的西班牙人应该已经找不到了,根据顺塔、婆罗和苏禄提供的情报来看,残余的西班牙人已经退到了爪哇岛和当地的荷兰人何为一股了。

    对于这不足千人的西班牙残余梁明还是有点后悔的,当初要不是想的太多直接出兵干掉多好。但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而梁明自己也万万没想到半个月的功夫自己的疆土会扩展到现在的模样。

    首相王国的归顺使得马六甲顺理成章的落到中华国的手中,梁明再也不用顾及当地土著势力了。去年也是出于小心梁明在击败西班牙后没有继续进攻荷兰人,他估算不出荷兰人的海军实力。还特意留下西班牙的残余用来吸引西班牙的增援兵力,他很清楚西班牙是不会轻而易举的放弃菲律宾的,至少还要打败西班牙的援军他才能安安稳稳的立足于南洋。荷兰人的主力已经退入了爪哇岛,以巴达维亚为中心正在构筑防守工事,马六甲可以说正处于力量空白时期,有了首相王国的帮助拿下马六甲是小菜一碟,那里就是中华国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坚固的防线。

    “槟城——马六甲——淡马锡(新加坡)。”凭一个整编旅,加上马六甲舰队(王权的第二舰队),和吴阳、顺州(首相)、义州(戴燕)三地的兵力,防守马六甲困难应该不大!

第112章 土着很懒散() 
对于中华国而言建阳二年无疑是有一个美妙的开头,几个短短的二月为初建的中华朝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和振奋。

    度过了这一美妙的岁月,茁壮成长的中华国步入了平缓安稳的三月。

    从棉兰老岛向西,先是苏禄群岛再是戴燕、安波那岛,最后就是首相,东西跨越两千余里,它们的加入使得中华国变成了一个硕大的“7”型。梁明很无奈,“无情”的现实逼迫着他将本就弱小的海军一分为二,在收复了棉兰老岛后将驻守宿务岛的第二舰队满载着第三旅四千官兵和派遣至各地的官员一路西行直至黄金海道——马六甲。还好,对海军的发展梁明一直就是全力以赴的,启州和中州的两个船厂一直都在忙碌着,新的战舰正在不断的完工中。

    令中华朝放心的是戴燕、苏禄、首相、安波四地归纳完成的极为顺利,深受欧洲殖民者之害的四国对完胜西班牙的中华国极为友善,而华人的身份也为梁明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总之在三月中旬四地的归化已经完成,顺、义两州大小官员全部就位,就是原本准备强攻的马六甲荷兰人也很识趣的主动退缩了,可以说中华国的第二次扩张已经完成,各地的州县皆以步入正规。剩下的就是收纳四地武装,这是最后一步了!

    梁明愣愣的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说不出是笑还是怒。座下的群臣也是面面相觑,搞不清楚开始喜笑颜开的大王怎么突然间变了脸色,各个拱手而立只等梁明发话。

    半响梁明才放下手中的奏折,这几天来喜报频传他的心情很是畅快,今天接到夏雄飞的两道奏折,第一道又是个好消息,经过协商用了二万金元的代价将鲁帕岛从当地土著王公手中买了下来,如此一来在第二舰队马六甲就有了一道防线,同时也是第一道哨卡。配上家丽、巴东、朗桑、丁宜四岛的南线和新加坡总基地(淡马锡改名了),马六甲已经完全落入第三旅和第二舰队并的掌控制中。

    这是一件好事,鲁帕岛对于马六甲城的防御很重要,它和北岸的马六甲城就如同是一道铁闸死死的锁住了马六甲海峡,有了这道堪称完美的防线新加坡基地的压力将大大减小,对于西方的控制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但老天爷没有继续眷顾与他,第二道奏折让梁明的眉头死死的皱在了一起。愤怒?不,不是。梁明现在的心情是放心中夹杂着恼火,而这股恼火也仅仅限于“怒其不争”的程度,准确的说梁明现在想要抓狂,对就是抓狂,只有这两个字才能形容他想在的心情。

    四地归化的最后一件大事——收编武装,这事进行的很顺利,没有什么抵制,无论是华人还是土著都很配合。夏雄飞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拿到了军队的花名单。

    戴燕武力的确很弱,连弹丸之地的张杰绪都比不上,连上王宫卫队也不到一千三百人,里面的华人比例相当的大,土著只有不到四百人。

    张杰绪的安波那岛很贫瘠,全岛上下一共不到三万人,里面华人只有四千余,不过大都是青壮汉子。张杰绪早年在海上刨食,手下有一批好狠斗勇的汉子,十几年来一直落脚在安波那岛。几年前才回乡召集亲友、老乡,再加上在海上收罗到的一些人,也就拉虎皮扯大旗成了南洋中的一号土霸主。因为手下的青壮很多,武力也就强盛了不少,一千五百人全是华人。

    苏禄在四地中无疑是最强的所在,立国三百余年一直亲近中原,最近几十年纵然衰弱不少可老底子还在,轻轻松松的就拉出了两千人马来,当然全是土著。

    首相的王公无疑是最悲惨的,国家的大权都落在了荷兰人手中,就连使臣沙斯特罗本人也是悄悄地出使中华的,回国的时候更是不敢先行,非要等到第三旅登陆之后才进宫复命。他们的武力是最少的,不足千人,而且多是老弱之辈。

    按梁明的设算,这五六千人马剔去不合格的,在削去一些土著剩下的就编成三个两营制的守备团,也好保证顺、义两州的安全。毕竟第三旅和第二舰队的主力是放在马六甲的。

    夏雄飞也是按着梁明的安排走,挑挑拣拣留下了三千六百人,编制、军官都已完成。在三月十七日,集中训话的时候夏雄飞一个不留神,嘴里蹦出了一句:“若是无心军伍,可自由离去,每人都发放路费。”

    这本是一句无心之言,夏雄飞也仅仅是为了提一下军心,结果却捅了个大漏子。三个守备团的人马一下子去了一小半,仅余下两千出头,那一千多人争先恐后的奔到原本是做做样子的“遣散处”。还好银元够用,那本是在训话后发放奖励用的。

    夏雄飞也慌了神,三个团愣是溜走了一个多,可话已经放出去了收回是不可能的,于是一纸奏折就抵到了泰安殿。

    “剩余土著竟然不到百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梁明真是无语问苍天啊,这帮子土著也太那个了。“命苏禄侯、襄垣侯各召集青壮三百,火速赶往古晋。命夏雄飞招募华人五百人,如有不足立刻回报。”

    对于南洋土著懒散的说法梁明早有耳闻,在他的前世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有相当大的反华基础。听闻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洋的华人勤劳、艰苦绝大多数的家境都远远好于当地的土著。现在看来还真不愧是一脉相承的“种”。

    虽然军中的土著主动离去让梁明的心里无形中轻松了不少,而土著的懒散更让他“深感欣慰”,但在这个要紧时候军中一定要存在一定数量的土著,这不但是为了安苏禄侯、襄垣侯两家的心,更是为了减轻华人的压力。

    “臣遵旨。”文坛马上弯腰领命道。李勾虽是陆军总长,但也同样是陆军的总统帅,大多数的时间都呆在军中。在朝堂上陆军部的最高官员反倒是文坛。

第113章 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那是鼎鼎大名,在梁明的前世只要是学过地理的就没几个不知道这条海峡的。对于马六甲的介绍很多,但让梁明印象最深还是一句话“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就曾想过要是,不过yy终归是yy,想的再好也顶不了屁用。但无可否认,这条海峡已经深深的印在梁明的脑海里了。

    此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

    马六甲在汉代至唐代称为称为哥罗富沙。唐永徽(650年-655年)中,曾献五色鹦鹉。明永乐三年1406年),酋长西利八儿速喇遣使上表,愿为属郡。到了永乐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封西利八儿速喇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泰国,人家以后可想了几百年)。

    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郑和船队开往占城、爪哇等国都先在马六甲停泊;由暹罗、忽鲁莫斯等国回程时,也在马六甲聚集,打点钱粮,入库保存,等候信风驶返中国。

    至今马六甲还保存不少郑和遗迹,三宝山为郑和船队在马六甲扎营的地点。在山脚至今仍有一间三宝庙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

    马六甲是块风水宝地,就是当地啥也不懂的土著王公也晓得控制了马六甲就等于有了条通向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