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25部分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25部分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的肃穆。因为他们知道梁明要发火了。

    梁明的胸口简直要气炸了,这才一战啊,就削掉了自己一个营的战力。你要是摧敌锋于正酣,死伤若此也就罢了,可一千五百人马对阵疏疏拉拉的六七百人,不但伤亡如此惨重,还让拉旺多尔济带着二三百残军突出了重围。这怎能不让梁明火冒三丈。

    气恼之下梁明一时间竟想不起什么话可说,右手指着面前端立的三人颤颤抖抖的,脸上气的发青,“滚,都给我滚。”

    看着明显松了一口气的李勾三人,却又扁扁做出一副肃穆的模样,梁明一时间倒有些好笑,“战死的将士一律就地安葬,要做上记号。至于伤员全部撤回蓬莱,由三营护送,顺便把那二百多俘虏押回去。”

    “是。”夏雄飞高声答道,行了一礼后立马退出了大帐,唯恐被梁明寻着了由头再削上一顿。

    看着有些踹踹不安的李勾和蔡德利,梁明现在实在没心情再训他俩,“马上回营,火速整军,明日南下,内营也是。”看着一旁端立的蔡德福梁明摆了摆手,也让他退出了大帐。

    倚在大椅上梁明心中没有来的升起一阵迷茫,自己难道就是一辈子当海匪的命?想到前途未定的南洋,梁明是真的不想冒头扎进去,可是在这地界凭鲁东的这点力量实在是难以立足啊!

    今天的这一战梁明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悍不畏死,那一波接着一波像海浪一样涌来的清军真的让他感到了一丝心寒,这就是当今大清朝的精锐吗?梁明无语可答。

    今日之战,两千清军在通过炮击后已经死伤了三成,可余下的一千三四百清兵在拉旺多尔济、阿思哈的带领下如同求死一般以折损过半的代价冲到了梁明阵前。

    三营兵,一千五百人马面对惨兮兮的六七百清军残兵却是丝毫不占上风。特别是拉旺多尔济和阿思哈周边的健锐营士卒,鲁东的义军和人家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若不是蔡德利的二营发狠似的在混战中用上了震天雷,还不知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看来现在的清军真的不是自己想象中腐败,这山东地界自己是站不住脚的啦!

    “南洋”,梁明自嘲的笑了笑,“呵呵,这个当年自己的“奇思妙想”,数年来一直盲目忙碌的目标真的是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叹了一口气,梁明眼睛茫然的望向南边,似乎能透过厚厚的大帐,跨越万里之遥看到陌生的南洋,星罗棋布处处都是燥热的密林小岛,上面既有丰富的资源也有

    “嘢”,梁明蓦然的打了个寒颤,身上起满了鸡皮疙瘩,那滑缕缕的,五彩斑斓的——长虫(蛇),是梁明最为恶心的东西。他,天生的怕蛇。

    对于如今的南洋,那时的东南亚,梁明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资源丰富,特别是菲律宾。他知道以单位面积矿产储量计算,菲律宾金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铜矿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镍矿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铬矿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仅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有13种金属矿和29种非金属矿。菲律宾金属矿储量为71亿吨,非金属矿储量为510亿吨。

    梁明现在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报表时的震撼,那时候他先是震惊后是遗憾,跟大陆离得那么近,历朝历代两千年的时间竟然没把这片宝地捞到手。你忽必烈能派二十万大军两次进攻日本(可恶的神风),就不能派出一万人南下吕宋?嗨,遗憾,真的很遗憾。

    现在是1774年,马上就到1775年了,东南亚应该已是西班牙的地盘了。在那个海域里英国、荷兰、葡萄牙的势力也不小。这真是个好时候啊,北美现在正闹得欢,而在1756~1763年间发生的七年战争中法国丧失在北美的加拿大、新法兰西等大片殖民地,在印度也仅留存本地治理等据点。虽然此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但也彻底的得罪了法国。

    梁明记得很清楚,美国的独立不仅仅是华盛顿的大陆军的功劳,更有法国、荷兰等国的功劳。在战争期间,英国北美舰队的失利可是让华盛顿轻松了不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英国在这一时期不可能过多的关注东南亚,单单面对一个没落的西班牙,梁明身上的担子可是会轻松不少。

    “南洋,过不了多久,我就来了”梁明昂头望着灰灰的帐顶,“陌生的南洋啊”

第47章 北峰顶() 
平度州志载,北峰顶,半岩垒石为城,亦名皇城顶,又名赤眉寨。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占据此山,“多凿臼以舂黍”,“汉兵久攻之不下”,赤眉军所凿舂米之石臼,至今随处可见。

    北峰顶系数大泽山,这地方位于山东平度州东北部,峰峦叠嶂,奇泉遍布,林壑幽深,久负“鲁东名山”之誉。这大泽山上寺庙、居院、名人石刻应有尽有,堪称鲁东魁首。但如今,风情魅力、山水明秀的大泽山却是布满了肃杀之气,不但看不到了游人信众就连佛声不断的智藏寺也是久不闻声响。盖因山下来了两队人马。

    秀丽的大泽山下,一片崎岖不平的山洼间,两个军营相隔七八里遥遥相对。一方打着丈长的青龙旗,斗大的“清”字旗插满了山头;一方竖着红底黑字的“汉”字大旗,白面的“梁”字将旗也插了是多面。

    这是一片丘陵地带,梁明紧急火燎的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才抢先一步驻营于此,将伍什布的三千清军拖到了这片丘陵地。因为现在的鲁东义军已经丧失了同三千清军野战的能力了。

    伍什布现在的心情很好,因为对手的实力他已经一清二楚了。梁明对于打下的地盘实行的是“地方自治”,只要不出现武力威胁,梁明就不会去搭理他们。这种无奈之下的法子,虽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鲁东的压力,也缓和了同当地百姓的矛盾,可也存在这一个天大的缺陷,明面上的鲁东对于清廷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早在梁明西进时,他所率领的义军兵力的数量已经摆在了舒赫德的案头。两千人马,看到鲁东传过来的消息后,舒赫德同徐绩算是松了一口气,仅仅是咨应了昌邑、平度州一声,两人就全身心的扑在剿灭清水教一事上,鲁东的局面两人根本就没存在丝毫的担心。

    同样的事,海仓口一战后梁明所部的伤亡以及南下的军力情况,都已经被当地的士绅连夜传给了伍什布。在郭家寨徘徊不定,正考虑着是否在撤回平度州的伍什布接到情报后大喜过望,区区千人如何是自己所领的三千兵马的对手。在犒赏了通信的士绅后,伍什布大摇大摆的甩着己部赶向夏丘堡。本想在夏丘堡对阵鲁东义军的伍什布,在走到大泽山时受当地村民的告知,得知梁明已经赶到时心中虽然不愿也只得就地驻扎了。

    副都统可是从二品的高级将官,伍什布能混到这一地步可不仅仅是凭家世,早年的他也曾效命沙场深知火炮的威力,而在得知鲁东还有数百支射程、射速远超鸟枪的火枪后,他更是谨慎两天来逐渐靠近梁明营寨却始终保持着七八里的路程。

    梁明这几天挨得难受,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他,耐心已经快磨耗尽了。若不是自己手头的实力太弱,他哪里会在山沟沟里安营扎寨早就领兵打下去了。可是海仓口一战清楚地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平地里同人数zhan有绝对优势的清军拼杀,自己太吃亏了。

    到了如今这个份上,鲁东陆营的这点家当早就显摆个尽了。大炮打得远,威力大;火枪射程远,装弹快;还有一些爆炸的震天雷之类的。这些对面的清军都知道,只要他们的将领不是白痴,兵力绝对占优的清军便不会傻乎乎的排出整齐的编队来挨炮。

    散队冲锋的清军经过三四里地的炮击,他们的队形会更加散乱。在三百米的距离内,单凭二百五十支每分钟只能打出五六发的火枪是不可能阻挡数千人马的冲锋的,不管你是用二列分队还是三列分队、或是齐射都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想靠仅有的两个残缺的陆营来顶缸,其中的危险度数有多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梁明满肚子火气也没地方撒,只能郁闷的耗在营地里,满心期望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尽快的送到。+++++++++++++++++++++++++++++++++++++++++++++++++++++++++++

    不提一肚子闷气的梁明,且看布局严正的清军大营。

    “将军,咱们就这么一直耗下去?”丰申有些挠头,“那阿思哈已经丢在海仓口了,拉旺多尔济也是重伤败回,咱们坐拥三千兵马却如此,这要是被拉旺多尔济咬上一口,可就不妙啊!”

    “是啊,将军。”另一个守御千总也是心下惴惴不安,“那拉旺多尔济乃是额附,这也不说他,可阿思哈是都御使啊!咱们满人里总督、大学士都是平常,可御史这一行中能出一个都御使可不是易事。现在阿思哈已经把性命丢在海仓口了,对面的逆匪实力如何又是谁都知道的,咱们要是坐兵不动,上头怪罪下来”

    伍什布心中什么不明白,这些道道他那里会不知道,能坐上副都统的位子的人那个又是鲁莽的赳赳武夫。这所以几天来一直不见动静,伍什布也是有盘算的。

    海仓口之战后鲁东逆匪实力大减,伍什布虽然可以捞个熟了的桃子,但要是简简单单的就拿下了这一战,不就是显出了拉旺多尔济和阿思哈的功劳了吗?日后人家说起来,提的不是他伍什布英勇善战,而是拉旺多尔济和阿思哈酣战之功。所以,想要完完全全拿下这对鲁东逆匪的首功,只能将时间拖上一拖,要把经过显得“曲折”一些

    “尔等无需担忧,本将军自有算计。”一摆手挥退了帐中诸人,伍什布看着案上大泽山的详细地图,嘴边露出了一丝冷笑。

第48章 接战() 
这是一个低矮的断崖,山下是数道木栏、土石垒成的栅栏,山腰处一道半人高的石墙后紧凑的驻扎着四五十顶军帐。再向上就是营寨大帐,红底黑体的“汉”字大旗迎风招展,四边有二十余顶军帐,紧紧地护卫者中军大帐。在山顶,斜下的缓坡被一块块石头踮起,二十门火炮直直的应着前方,黑黝黝的炮筒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寒光。

    炮营前队,也就是原先的炮队,八十号兵丁正坐卧不齐的靠着炮后石头上,懒散的晒着太阳。

    “头,你说这玩意要是真装上弹药喽,能不能打出去。”一个二十来岁的汉子用脚踢了踢身前的炮座,向苗海问道。

    “试试不就知道了,墩子,你放心安家费哥哥绝少不了你的。”苗海笑呵呵的说道。他原是龚付的手下,炮打的最准,早在乾隆三十六年就上了岛,梁明对他很是器重。开始是百人炮队的首领,合并以后他是炮营的二把手,任然主管炮队的原班人马。炮营的一把手是原先炮台守卫的头——陈分民,他是梁明的老班底,和蔡家兄弟一块到的成山庄。

    “我可还没讨上媳妇呢?要是也得留下个种不是。”王敦说着伸了伸懒腰,脚下动作一大整好踢中了火炮的后摆支撑。只见原本三百斤重的大炮,后摆竟被其一脚挑起,翘的老高,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黑黝黝的炮筒已经做起来垂直下落运动。

    “啪”,就听下面脆响过后,营地中喧哗一片。“妈的,上头的搞啥嘞?老子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