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2部分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2部分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的闪电在他的记忆中是如此的清晰。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梁明捏了捏自己的脸,“疼”,这说明自己还活着。但被闪电打到怎么可能还活着

    如乌龟般四肢着地紧紧抱住礁石的梁明直待涨潮停了,眼见没有了危险,他这才又张目四处远望,却只是叫的一声“苦也!”

    虽说此地离海边不远,却至少也千八百米之遥,落潮时海水亦不会退尽,需游泳过去,方能到得岸边。若是平常这点路程哪里会放在他眼中,可现如今梁明不但饥渴难耐而且浑身无力,他明显的感到额头的热烫,这种状况下如何能游的过去?

    手足无措的梁明只得一直趟水,一直至没腰深处,方不敢继续向前。虽然未能上岸,离真正的海滩却也不过数百米之距了。

    不敢向前的梁明只得苦苦等候,期望这海滩上能有行人经过。他确是不知,如若是数百年后,此地却是著名的风景区,游人如织,此时的中国,却如何能有人没事到海边来?从下午一直看到落日时分,两眼看的发直,脖子发酸,却是一个鬼影也未见到。

    “我命怎么就这么苦?难道这条小命就断送在这海里了?”

    一直无所追求,得过且过的梁明此刻受的打击委实不小,两行眼泪已是止不住的流下来。

    坚持,坚持,在坚持,两双泪眼恍惚间梁明看到几个人影出现在海边。

    “喂来人啊,救命啊!!!”

    纵然是又渴又累,当此关键时刻,梁明却是顾不得嗓子直干的冒烟,提起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扯起嗓门大喊起来。

    那几个听到有人呼救,却是一楞。转眼看去,只见如黄豆大也似的人影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又蹦又跳,狂呼救命。

    梁明看到那几个人下水后,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顿时失去了知觉。

    朦朦中梁明感到一丝光亮在眼前,人的本性驱使他费劲的睁开了眼睛。好像房子很矮啊!昏昏欲睡的他再次带着一丝迷糊陷入了昏睡。

    等梁明再次醒来时,他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脖子,四下里打量起来。梁明再次确认了一件事,房子的确不高,据他估计也就两米上下,而且四壁竟是泥坯垒砌的。房顶,哦,他看不到房顶,若是说那用粗细不一的枝条夹着茅草的东东也算是房顶的话,那就算了。

    梁明躺的是一个木床,靠外的床帮处还有一个拱圆的木扇,上面还雕这简单的鸳鸯戏水图,一个青色的布幔罩在木扇上,当然布帘是放下的。

    透过布幔的缝隙,梁明吃惊的看到房间上角放着一个老旧的桌子,上面有一个烂嘴的茶壶,还有四个杯子。

    整个房间没有一丝现代的气息,联想到自己雷击不死之事,梁明心中渐渐的有了一丝明悟,或许,自己也赶了趟时髦——穿了。

    他不认为在威海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有人跟自己开如此大的玩笑。

    这时,一阵“沙硕”的脚步声传来,应该是个体格轻小之人,梁明正在猜测间。就见布幔被人掀了开来,一个一米六的年轻女子端着一盆热水进来。这个女人看样子也有十六七上下了,作为清朝时期的人,这个年龄已经是要嫁人了,不过她到还依然是姑娘打扮。不要问为什么是清朝,作为久经电视查毒的年轻一代,清宫戏已经熟之又熟了。这女子的打扮同电视剧里面的下等阶层的人穿着打扮一个样,所以就不用再多说了。

    将瓦盆放在床边的一个木凳上,从肩头拽下一条布巾浸入水中,轻轻的揉洗了几下,这才捞起拧干。摊开在手中,那女子刚要俯下身子,就看到梁明一对圆碌碌的黑眼珠正瞅着自己,嘴边还挂着一丝笑意。怎么看都是坏笑,她先是一惊继而满脸通红,轻啐了一口,扭头跑了出去。梁明还听得,一腔柔和的声音叫嚷道:“大娘,姐夫,那后生醒了。”

第3章 康乾盛世() 
不多时,一个三十上下的壮汉扶着一位五十少许的老人走进房来,身后还跟着那个女子,脸上红晕依旧未消。虽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看到那汉子脑后拖着一条粗亮的辫子,梁明依旧禁不住一呆。不过转眼间就已回过神来,他心知那壮汉定是他的救命恩人,那老妇人绝对是壮汉的娘,而后面的女子应该是他妹妹了。

    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浸个透彻的梁明很会来事,竭尽全身气力挣扎着坐了起来,俯首拜道:“小子梁明,拜谢恩人。”

    那娘俩都是敦厚人,老妇人搭扶在儿子胳膊上的手一松,双手虚抬说道:“这是应该的,世上那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小哥千万不要客气。”

    说话间,那壮汉已经搀起了梁明,小心的让他需靠在床头,说道:“那来的这些虚礼,你身子还带着伤呢?可要好好将养着。”

    待梁明靠好后,那女子已经搬来了一个凳子小心的扶着老妇人坐下,看来这个可亲的老人家身子骨不是多好啊!

    “老身姓朱,夫家姓王,这是你大哥,单名一个石字。她本家姓柴,是你大哥媳妇儿的妹子,平日里在这照顾老身,唤作璐娘。你就在这里安心将养,有事待全好了再说。”说着让王石从墙角拿来一个竹篮,放在了梁明的床头,“这是你的东西,自己看看啊”。

    梁明早就看个清楚,里面就一样——指南针,准确的说是他动手改装过的指南针。那是梁明两年前网购的一个军用防水的指南针,他又在背面按了一个测风仪,表面是锰钢的,很结实的。出事时梁明记的是挂在腰间的,看来被雷劈过后就只剩这一件东西了。

    梁明自然不会这个时候拿来看,他也顾不得这个指南针,了解当今的实况才是他的头等大事。在他的优秀演技下,满口谢意的梁明很快就赢得了王家的好感,而他也套出了自己想要的。

    时间——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初九。

    地点——山东登州府荣成县威山镇最东面的一个村子——成山庄。

    应该说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谈话,但梁明总感到王朱氏有些话要说,但像是有什么顾虑。临近结束时,王朱氏再出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梁明也是不解,虽然自己脑袋只有几根发茬,可也没什么奇怪的。在清朝,光头的可不止和尚,寻常百姓也有秃着脑瓜的,虽然大多是些问题人物。难道,王朱氏怀疑自己是

    这个结可结不得,现在的情况决不能让他们误会,梁明转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大娘,你有什么话尽管问,我还会满你们不成?”梁明还特意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显得很是坦然。

    王朱氏闻话神色一松,口中语气却很是严厉:“你小小年纪怎么干上了那不要命的买卖!那海上还真有金山银山等你们抢不成?这次好了后可不能再下海了,要是老家回不了,就落户在这里。有人问起便说是老婆子的娘家侄子。”

    梁明听的又是好笑又是感激,不过这难不倒他,就在谈话当中他已经编好了一套说辞。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王石的态度,只见他很不在乎的向梁明摆了摆手,说道:“这小兄弟听口音是河南人吧?”根本不用梁明回答,他接着说:“现在这年月,能活下的谁会做那不要命的买卖。三十二年,河南大旱,这个小兄弟该是那是逃难来的,都是为了活命,跟孩儿倒弄私盐一个样子。”

    梁明听的是目瞪口呆,贩私盐,这可是绝对的死罪啊,怎么说的如此轻率。但不管脑子怎样转不过圈,梁明还是要“澄清”事实的。

    “大娘,王大哥,你们误会了,梁明绝非海匪啊!”做出一副吃惊至极的模样,梁明大声叫道,紧接着道出了一番让人落泪心酸的说辞。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梁明是河南陈州府人,两年前河南大旱,但他家中本就穷困正处于生死之间时,他的一个堂院叔叔来到他家里,和他父亲谈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就随着他叔赶了几千里到了东北,由吉林进了朝鲜。安住于汉阳,也就是朝鲜的首都汉城。

    紧接着他就随着他叔干起了贩货的买卖,从吉林进货经朝鲜转运至倭国。之所以变成了这样是因为他家运气较好,几次往返都没出岔子,盈利颇盛。结果先前买通的一个朝鲜官员红了眼,想从中加上一份,被拒绝后便暗中下了狠手,不但父母命丧异乡,挣下的家财也被贪墨,就连他跟他叔也被追捕。只得乘船横渡,却在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被天雷击中,他叔叔命丧当场,他也是命大这才逃过一劫。

    这番说辞若是放在21世纪,不要说眼泪屁都不会有人放一声,可在这个年月却是很能打动人的。这不,王朱氏和柴璐娘眼睛都红了,王石也是连连安慰,却不知梁明伤心欲绝的外表下正在奇怪,什么时候自己的演技这么棒了,当年没报北影真是亏了,就凭着演技不拿个小金人还真是遗憾!

    经这么一来,梁明可以感受到双方的情意更厚实了,王朱氏已经发下了话,梁明就是他的亲侄子,那是准备给他落户了。

    王石也没别的话说,权当是多了个兄弟了。他是独苗一根,老两口就他一个孩子,如今算是冒不禁的多了个义弟,虽有些突然却也高兴。当即叫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四岁大,名字叫王虎;女孩三岁,没大名,就叫个妮子。给梁明磕了三个头,这算是定下了情分,往后说出去梁明就是自家人了。他也算是人生不顺了,父亲死的早,母亲体弱多病,老婆在生女儿后落下了病根,前年走的。

    当晚,王石将几个亲近叫了过来,有他的一个堂弟,王东;妻弟,柴坤;过命的兄弟,陈兴。

    梁明虽身受重伤,依旧敬了四人一杯,五人凑在一起一直闹到了天亮

第4章 山东的私盐() 
在床上躺了三四天,梁明就已下地了,虽然还干不了重活,但地上行走还不是问题。他并没有外伤,主要是在海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又被海风一吹,寒气入体。几日的休养后,已无大碍。

    这些天里梁明对成山庄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说是一个庄子实际上只有二十三户人家。庄西头有七八十亩盐碱地,根本打不上收成。庄子里的人家都是靠下海打渔维持生计,另外有一个外快就是煮私盐。

    几块贫瘠的土地什么也干不了,可人还是要活不是,单靠打渔虽能顾住口食可每年缴纳的钱粮是挣不来的。所以都要想点别的出路,这煮海水熬盐就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离着海边这么近,就得靠着它赚点温饱钱花。一担盐,一百二十斤左右,可以卖得三钱银子。海水取之不竭,柴草也不缺,三钱银子贴补家用可是不少,每月怎么着也能熬出七八十斤,这一年下来二两银子是到手了,出去缴纳的皇粮,过年时也能只买些年货。

    荣成县西面的文登就有一个大型盐场,而打听到文登梁明也知道了威山的具体位置,他也没漂多远就在威海的东面,这个荣成县应该就是新中国的山东荣成市了。而如今威海还是个无名之地,归属于文登县管辖。

    这文登县的盐场是大清国立的,而荣成只有灶丁和滩户并没有设盐场,只是有个收盐点。成山庄所出的私盐主要是由荣成的灶丁收购,看成色每担二钱到四钱银子不等。他们在转手卖到收盐点,每担也就赚上个半钱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