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血-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当天的战斗中,两百师缴状迫击炮7 门、步枪100 多支、机枪6挺和许多防毒面气。
当天上午,新22 师主力及炮兵、战车各一部向南猛攻,至午后占领叶达西与同古之间的南阳车站外圈及车站部分建筑物,摧毁敌炮兵阵地,缴获山炮一门,但敌人凭借工事和车站坚固建筑物强抵抗,新22 师难于进展。
两百师仍然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之前是一重,现在是两重。
第两百二十五章 果然朝东去()
第两百二十五章果然朝东去
日军第56 师团搜索联队乘同占正而战斗激烈之际,以一部拖延游击支队东河岸两营,
最终于28 日黄昏涉过水深齐胸的锡唐河,从东岸五十里地外迂回到两百师师阵地左后侧,于当夜11时偷袭两百师师部。拒任师部警卫的五九九团第3 营特务连与敌人发生混战。
“当敌人冲近指挥所五六十米米时,戴师长拔出手枪,难备殉国,被部下劝阻。士兵见戴师长也在和敌人战斗,均奋不顾身,跳出战濠。用密集的手榴弹炸死了大量日军,其余再也没有勇气进攻了。”
张子文在东城气的发狂,日军竟然用一个联队进攻东城,导致他无法驰援,如果戴安澜有闪失,只怕这同古也就没了。
“通知孙良,不做长久打算,给我支援各阵地,炮弹打完了立刻销毁火炮,炮兵拿枪上阵地。”
在城内的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听到河东枪炮声越来越紧,随即又接到戴师长电话,得知师部遭到敌军偷袭,立即派第598 团两个连赶去增援。
第二天拂晓,城内增援部队与师部官兵东西夹攻,至午后将敌军压迫于大桥东南对峙,但河东师部与河西城内守军的交通已被切断。
29 日,敌军第55 师团倾全力再度发起攻击。第56 师团搜索联队亦猛攻锡唐河大桥。企图切断同古后路,围歼第200师。新22师继续攻击南阳车站,消灭敌大队一部,歼敌200 余人。敌军增援,以步炮联合反攻。
南阳车站5栋坚固房屋,新22师攻占2 栋敌军尚片3 栋。第5 军补充第2 团的一个连一度曾攻人克永冈机场。围攻同占之敌被我援军牵制,对同占的攻势稍减。但援军仍无法支援同古。
入夜,张子文乘着日军退去,才有时间前往戴安澜师部。
戴安澜的师部已经变成了废墟,张子文在两百师的弟兄带领之下才找到戴安澜的师部。
戴安澜脸上被划了一道,显得有些凶狠,加上这时他接到杜律明的电文说第五十五师还需要时间,脸色更加复杂,见张子文来了挥手让他坐下。
“老弟,没有你教导队的弟兄,哥哥我只怕要以身许国了。”
言语中带着轻松,但张子文知道,这时的戴安澜其实是苦中作乐罢了。
张子文直接开口说:“我们在同古地区与放激战是余日、阵线普罗美方面的英军始终没有采取任何积极行动加以配合。3 月21日,日军飞机对普罗美以北约160 公里的马硌威(马圭)机场进行空裴;击毁击伤英军飞机51架,残余的英机退到印度。日军已经完全掌握了缅甸的制空权,同古前线的中国远征军及其后方交通线不断遭创日机狂轰滥炸。加之英方消极延误,使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始终未能按制定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我军危已”
戴安澜摆摆手说“空军有没有我们都一样,已经习惯了,重要的是日军第33师团经10 天的休整补充。从容地向普罗美推进。沿途根本遇到大的抵抗。3 月25 日,日军师团长樱井省3 中将令荒木正二少将率步兵第214联队,工兵第33联队、山炮第3 大队和独立远射炮第11中队组成的前锋突击队先期北进。师团主力随后跟进。这才是大头啊,日军如此推进,只怕英军会比之前更盛。”
实际上,日军荒木所部于3月29日在普罗美以南5 5余公里的庞得与英军发生遭遇战,击毙英军501)余人,俘虏10 )余人,缴获坦克22辆、装甲车30辆、大炮20余门、汽车160多辆。
眉苗的英军司令部却在3月29 日道:“英军现决采取同部攻势,绝不影响音罗美之安全。”
同古援军新22师被日军军阻于南阳车站。第96师先头团29 日才到达叶达西以北约16 公里的沙瓦特,一团到达平满纳,一团尚在由曼德勒开往平满纳途中。
第6军暂55师因火车出,。仍在棠古附近的黑河待车。两百师已经苦战12 天,伤亡2000 余人,游击支队伤亡千人,城内在内缺少粮弹,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杜聿明审时度势,给戴安澜来了这封电令。
“在此形势下,我军既不能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而旷日持久,仰光登陆之敌势必参加同古战斗。坐使两百师被敌歼火,如此、则我远征军将被敌人各个击破,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我决心令200师于29 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难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
张子文拿着桌上的电文一看,不忍的闭上了眼睛,付出上千弟兄的生命,最后还是只换来了撤退的命令。
同一时间史迪威下令。“我军以击破同古附近日军第55师团之目的,应于本日开始攻击,与同古附近之两百师协力夹击敌人而摧破之。第5军应于本日以在叶达西集中各部队开始攻击敌人,与在同古附近之两百师师策应,先驱逐敌之前进部队后,明或后日开始主力战,迅速击破当面之敌。”
他还带领几个参谋从眉首赶到瓢背第5军军部督战,杜律明如何会通知史迪威的想法,杜律明当即坚决反对,下令两百师于29 日晚经同古以东突围,沿锡唐河东岸到叶达西归还建制,车辆经毛奇公路归还,主力撒出同古后即将大桥破坏。另令新22师于30 日向南阳车站之敌佯攻牵制敌人。
戴安澜接到突围命令后。为了确保全师安全撒退,沉着镇定地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当时师部与城内的通讯联络已被切断,戴师长派两个通讯员化装为缅民,于29日黄昏入城。将他的亲笔命令交给郑庭笈。命令说:“奉杜军长令,全师向锡唐河东岸撒退,尔后转移到叶达西集中待命。当天夜里。郑庭笈派第599团一个营由锡唐河大桥对敌佯攻,掩护主力渡河。”
戴安澜与张子文现在大桥边上,看着经历了十多天战火的弟兄们一个个走过去,走不动的被抬着回去,至于已经起不来的只能就在这里了。
第两百一十六 “空”城()
第两百一十六“空”城
两人一直站到到了第二天拂晓,大部队终于安全渡河。
“掩护部队已经就位,请师座撤退。”
戴安澜忍住眼眶的泪水,
当天,戴安澜率部队摆脱敌军。到达叶达西东面约6公里的锡唐河上游东岸。日军不知情况,步兵撤退,围住同古空城,在30 日上午以步炮空联合向城内大举进攻,弹如雨下。
两百师牵制敌人的小部队完成任务后,在敌军狂轰滥炸,步兵尚未冲锋之际乘隙渡河,安全转移。
8时50分,日军右翼部队的工兵爆破部队从复廊阵地攻入城内同古城失陷。
日军与从东面攻入的平井搜索联队取得联系,才发现同古已是座空城。因为师在转移时部署周密,指挥有力。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只有伙食担一度走错路失去联络,后来也全部归队。
同古保卫战虽然是第二战却已经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两百师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千里跃进。深入下缅。
在仰光已失的不利形势下坚守同古,同兵力和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故军苦战12 天加歼敌5000余人。
掩护了英军的撤退,为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的开进部署赢得了时间,最后全师秩序井然地安全转移。
戴安澜于3 月29日发自同古前线的电报对整个战况有简要的叙述。
“敌与我接触战始自19 日。迄今已经一旬。当开战之初,只敌军第55一个师团之兵力,至24 日。即发现敌军五十六师闭其骑炮兵团各番号。激战至29 日。我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之阵地。当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24 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且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香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预有准备。故敌未得逞。综合战果,在最近6日间,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在5000以上,我军亦多伤亡。”
这封电报是在撤向瓢背的路上发出的,如果不是怕对不起死去的弟兄,戴安澜怎么也不会发这封电报。
这封电报是几千弟兄的念想,是几千个家庭的念想,他不得不去做啊。
两百师师的英勇善战,获得了盟国的同声赞誉,极大地振奋缅甸的士气。
3月29 日。蒋介石驰电“寅艳奖电”,通令嘉奖戴安澜率两百师师保卫同古的战绩。
4 月1日,印、缅英军司令书维尔和亚历山大飞抵第5军司令部瓤背,赞扬“同古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第1师安全撒退表示感谢。以英国《泰晤土报》发表文章写道:“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赛敌众,其英勇作战之经过。
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薄中增加一些荣光,英方各界对于华军敢死。像以手榴弹消天敌坦克车之壮举。以及华军射击敌人之准确,无不给予赞扬。”
在美军战史中也记载两百师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那队。后撒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字。
在同古之战中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横田尸身上所遗之日记写道:“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头顶青天白日徽之支那军也。”
侵缅日军司令饭田中将也不得不承认。“当面的敌人是中国军中最优秀的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的部队直到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
国日军记录更称闻古之战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蒋介石于4月5 日再度入组视察战局,第二天即召见戴安澜间古保卫战经过。甚觉满意,慰勉有加。他吩咐戴安澜加紧整理部队,准备参加平满纳会战。
会见后,不但共进晚餐,而且安排戴安澜留宿于蒋的卧室隔壁之屋,表示了特殊的嘉勉之意。
虽然两百师师出色地完成了固守同古的任务,但由于全军未能适时集中主力进行同古会战,既未达到击破当面之敌进而收复
仰光的预定战略目标。
又放弃了同古“战路要地,并暴露了同古至毛奇的公路,致使敌军后来得以沿该路向远征军大后方腊戍长驱直人。
这是远征军指挥者在战略指导上的大失误。因此,同古的失守,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失利。
戴安澜总结结古一战的教训说:“同古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前线‘缅奸’出投,耗我力量不少,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关系,致本师在同古被围;又无空军配合作战,制空权为敌人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之战果。”
英国军事评论家亦承认:“继甸方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