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重生咸丰帝-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末将查看过了,只有城南有发贼,其余三门没有发现。城南的发贼怕有近四万余人。看情况马上就要攻城了。”鲍起一脸凝重地随在左宗棠后,说道。
“哦!”左宗棠也是一脸的凝重之色。如此之多的太平军,而且从昨天日太平军的战力来看,比之城内的绿营团练来还要强上很多。这城不容易守啊。
鲍起早已收起了对左宗棠的轻视之心,作为一个文人,能做到像左宗棠这样临危不乱,还如此镇定,实属不易了。而且从昨天看来,左宗棠对打仗还是有一套的。作为武将,虽然自己实力不怎么样,但此时城外城内的情况,他也是能看出一点的,要靠自己手下的那些兵丁守住长沙,成功的机会几乎没有,现在只希望其它地方的援军能早日到来了。
城外,洪秀全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旁是东王杨秀清等人。杨秀清看了一眼长沙城的城墙的情况,心里有些失落。好兄弟西王就阵亡在这座坚城之下,而且从守军的情况看来,早已严阵以待了,凭借自己这些人要想攻下这样坚固而又有准备的城池,难度是可想而知。作为太平军中地位几乎与天王洪秀全齐平的东王,自然对太平军真正的实力了然于心。
别看前段时间太平军攻城掠地,势不可挡,人数也由原来的两万人增加到五万之众。其实杨秀清心里明白,人数是增加了,可是战力却是减弱了。那些前来投靠的天地会,能说得上可用之人,十中不到其一二。也就是说现在除了石达开带走的五千余精锐之外,长沙城外的能用来攻城的只有不到一万来人。
“清胞,准备的怎么样了。”洪秀全意气风发的转头对旁边的杨秀清问道。自从四次落榜之后,洪秀全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完了,回到家里心灰意冷,大病一场。不过似乎天无绝人之路,自从自己看到了《圣经》之后,洪秀全心里就有主意。大清不是腐败无能吗?大清不是卖国求安吗?大清不是不让自己中榜吗?
那自己就推翻了他,自己来做皇帝,做皇帝可比做个秀才有地位多了吧,风光多了吧。不过这门买卖风险还是很大的,刚刚在永安被围的时候洪秀全也曾害怕过,不过随着后来一连串的胜利,洪秀全变得开始牛气起来。看看身边这几万大军吧,他们都要听自己的调遣,他们的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
第20章 长沙大战2()
“王兄,小弟还是。”杨秀清有些担忧地说。
“不用说了,难道你不想为萧胞报仇吗?”洪秀全知道杨秀清想说什么,也只有杨秀清敢质疑自己的命令,这让洪秀全心里感到很不舒服,这成了洪、杨两人日后矛盾激化的最终原因。知道杨秀清又想阻挠自己决策的心思,洪秀全很不悦地挥手打断了杨秀清的话,转过头去有些冷冷地接道,“此战定要血洗长沙,为萧胞报仇。”
“天王,万万不可啊。”见洪秀全这样说,杨秀清心里跳了一下,血洗长沙,那以后太平军的日了可就不好过了。太平军打的旗号可是为百姓谋福,这样血腥地滥杀无辜,必会让百姓对太平军恨之入骨的,那以后还有谁会加入到太平军中来。
“混帐!”洪秀全真的气极了,刚刚对这种至高无尚的享受上瘾的洪秀全气极了,这个杨秀清每次都和自己唱反调,这太平天国到底谁说了算了。“不必再议,准备攻城吧,赖汉英何在?”不再理会杨秀清,洪秀全背过头对后面矗立在身后的太平军将领们发话道。
“末将在!”将领中转出一个年轻将领来,二十多岁上下,方字脸,嘴边有短短的胡须,双眼炯炯有神,听到洪秀全叫,没有丝毫的犹豫,双眼直直地盯着洪秀全,只等他一声令下,就会像下山的猛虎一样冲出去的。
“带领本部人马,一刻钟后进攻,定要誓死向前,攻破长沙,为西王报仇。”洪秀全很满意赖汉英的表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得令!”赖汉英在马上抱了拳一礼,便下去了。双眼里尽是雄雄燃烧的火焰。年轻人就该在血与火中拼杀,何况这是为天下百姓谋福的大事。
杨秀清看着坚定不移地执行洪秀全的命令的赖汉英,心中长叹不已。太平天国到底是对是错啊。推翻了满清朝庭真的能给天下百姓造出一个人人平等,幸福无忧的天国来吗?杨秀清第一次开始怀疑这场运动的结果。
几十门土炮被推到了前面,这些大炮都是从被攻克的城里拆下来,运到前线的。赖汉英看着炮手们正在忙碌着,较对方位。这些炮手当中真正会打炮的没有几个人,少数的几个也不过是从清军那边投降来的,前面的正在操炮的人其实只不过是一群老实的农民,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得摆动着那沉重的大炮。赖汉英没有在意这些,他在等,等炮手把炮弹送到对面的城墙城上,等待着对面的清妖被吓得胆颤心惊,等着自己去取下他们的可耻的头颅。
炮已较好,药已填好,炮手们举着火把等待着命令。在他们的眼里,在每一个太平军战士的眼里,对面没有所谓的坚城与破城,他们有的是麻木。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也许在下一刻里自己就倒在冲锋的路上,再也爬不起。生命,平凡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脆弱,就是这样的轻微,击不起任何的风浪。
“轰、轰、轰。”大炮响了,笨重的实心弹带着淡淡的烟雾朝着城墙飞去,砸在厚实的长沙城墙上,击起一阵阵的飞沙,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个的坑洞。赖汉英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冰冷的微笑。
“弟兄们跟我冲啊,杀清妖,为西王殿下报仇!”赖汉英举起战刀,一抖缰绳,便一马当先地朝城下奔去,三千赖汉英的部下,同时发出一声喊,蜂拥着跟随赖汉英冲了出去。身后是再一次忙碌起来的炮手们,他们在准备着将第批铁球送上城墙。再后面是面带笑意的太平天国天王陛下。他在看着这群无知而又勇往直前的“战士”为了他将来的至高无尚的九五这尊宝座,而拼死征战。
“发贼上来了,开炮还击。”左宗棠在第一次太平军开始发炮的时候就命令官兵们躲在城垛下面。炮声一停他便探出头来查看情况,如然太平冲上来了,赶紧命令城上的大炮还击。这个时代,大炮并不为炮战而准备的,所以炮战是没有。
“轰轰轰”城上的炮也开始响了,显然,虽然官兵平时缺少操练,但至少要比刚刚走上战场的农民人强许多,看到现炮弹的落地点就可以明白一二了。每一发炮弹都在奋勇冲杀中落下,虽然实心弹的杀伤力实在小得可怜,但毕竟还是起到了惊吓的作用。太平军里明显起了一些骚动。
“发贼又要炮击了。”不知道是谁这样喊了一声,左宗棠连忙蹲下,官兵也学乖了,忙忙地蹲在城垛子下面。
“弓箭手准备,发贼炮击后就放箭。”左宗棠估算着,大概第二轮炮后,太平军也要到达城下了,到时候火炮就没有用处了,早做准备才是。
第二轮炮击结束了,太平军果然已经来到城了,黑压压地,中间有人抬了云梯正往城墙上架。左宗棠喊了一声“放”,城上守军便箭如雨下,密集地冲锋队形,给了这种原始的远程武器最好的杀伤力。一片片的太平军倒在箭雨中。
“散开,快散开。盾牌手,掩护云梯抬上去。都跟我上。”赖汉英高声叫着,拍了下战马随着云梯向城边靠拢,只有主将不畏生死,才能让士卒同心。只是长沙城的城墙太高了,云梯根本够到顶端,可是此时的人心里已经没有了害怕,人们心里只有一个——杀,杀死前面的敌人,才能让自己活命,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都只有这样一个想法。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滚木雷石很快就下来了,刚刚靠近城墙的士卒,又倒下了一大片,云梯被巨大的滚木雷石砸断。面对如此高的城墙,是无法用尸体填埋上去的。太平军里一阵锣响,潮水般而来的太平军们,在丢下几千具同胞的尸体后又潮水般的退去。
这只是一次试探性攻击,用真实的话讲,这一批人的作用只是用来查看对方的防守准备的,这一批人的性命只是用来送死的。第一次攻城战就这样短暂而激烈地结束了,城外横躺着一片片失去生命的躯体。
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战争是残酷的,至少洪秀全不会这样认为。打仗当然会有死亡,没有死亡的战争还没有出现过呢!这是洪秀全心里的想法。赖汉英无奈地退下来了,洪秀全心里有些恼怒,虽然只是试探性进攻,可是以三千人的规模却连城墙都没有上得去,还丢了一千多兄弟的性命。
这让洪秀全难以忍受。他有些埋怨起那些死在城楼前的人了,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民,只知道一味地猛冲,要是那些从永安出来的弟兄就不会这么傻了。可是如果真让洪秀全一开始就用精锐人马去攻城,他心里是不会舍得的,那些人马可是为以后自己登上大宝之后的用来作为亲信的,怎么可以在这小小的长沙城下损失太多呢。
洪秀全一面心里恼怒着,一面脸上还要装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来,为将者当要有泰山崩于顶而不乱的姿态,不是吗?虽然他对于打仗也是个外行,但毕竟一路从永安打过来,没吃过猪肉也该看过猪走路了。
“天王,末将有罪,初战便折了大军锐气,末将请天王处治。”赖汉英一脸地落寞来到洪秀全面前,跳下战马跑求着。对于他来说,不管是试探性进攻还是真正的正式进攻,没有能斩将夺旗,那就是一个作为军人的耻辱。
“嗯,赖将军不必自责,清妖有备而战,我军准备不足,本是本王的过错,将军快快起吧。”洪秀全在马上,挥了挥手,双眼微微看了一下跪在地上的赖汉英,脸上看不出喜怒来。其实在他心里早已骂开了:“哼,要不是看在你还有用的份上,老子现在就劈了你。”所以说古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人诚不欺我也。
“谢天王殿下!”赖汉英大声道谢。没有惩罚,在他心里对洪秀全又坚定了一分忠心,跟着天王干是没有错的。他渴望着下次再进攻时天王能再派他打头阵,以雪前耻。
赖汉英谢过洪秀全,牵着马下去整顿退下来的人马去了。而其他人仍旧在准备着,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去将前面倒下来的战友的尸体,还有伤者抬下来。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死亡才刚刚开始。洪秀全已吩咐人去造更高的云梯了,第一次攻击就是因为云梯太短而没有任何收获,现在只等新造好的云梯抬上来,就可以正式进攻了。
“天王,长沙城高且坚,而兵力不足,而我军有数万之众,小弟以为可以在其它几门摆下几跑人马佯攻以迷惑清妖。如此集中所有兵力攻打一门实在显不出我军兵力优势来,请天王三思。”洪秀全正在查看战备情况,这时杨秀清悄悄走近他,小声提议。
这样的常识错误,怎么能当着大家的面将说出来呢,那不是掉了天王陛下的面子。杨秀清自从见洪秀全那样刚愎自用的时候,就开始不再称他为兄了,他已渐渐对洪秀全生出了失望之心。
“清袍所说有理。李开芳,赖汉英何在?”洪秀全沉思了一会,高声唤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