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战友我的妻 >

第189部分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189部分

小说: 我的战友我的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反围剿”战斗,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对革命艰苦卓绝有着深刻体会,因此听到这些议论不由得火冒三丈。

    后勤干事拍着饭桌吼道:“喊啥?叫啥?你们想干啥?怕吃苦不要来根据地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自觉自愿,现在想走还来得及,我给你们发路费!”“老甘,怎么能这么说呢?他们刚来不了解情况,有个适应过程嘛!”游西北见少数人脸色发白,马雨露也面露不悦,赶紧出面斡旋。

    “饭菜可能确实不大好吃,可你们知道不,这些是战士们好不容易才节省下来的口粮,够一个连吃两个月了!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我不止一次亲眼看见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永远闭上双眼,他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被活活饿死!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碗小米粥,至少可以救活三个人,那是三个大活人呐!”

    后勤干事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在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一幅鲜活的画面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雪山之巅,一支长长的队伍艰难前进,旗帜破碎,人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力气。战马驮着沉重的物资,不时有人和马悄无声音坠落深渊,再也爬不起来。饿了啃干草,渴了咽冰雪,哪有什么食物,这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只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工农红军!

    游西北没有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陕北本地人,跟随刘志丹打土豪分田地。后来刘志丹不幸被捕牺牲,游西北和同志们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成为红色根据地光荣一员。尽管没有亲身经历,但先烈们的事迹始终鼓舞着游西北,鞭策他不断前进。

    后勤干事的话震动了大家内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令人谈之色变的红军能够发展壮大,没有坚强信念怎么可以支撑到现在?年竹花眼中噙着热泪,拿起玉米窝头,扳下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粗糙难咽的窝头此刻变得那么香甜那么可口。其他人也纷纷效仿,窑洞内响起一片轻微的吃喝声。

    这些人中间只有一个人另外想着心事,对后勤干事的话并未在意,她就是马雨露,“抗日义勇军”的首领。马雨露不是铁石心肠,也心存善意,但肩负着特殊使命,不敢违背初衷。

    当初干爹沈升云把马雨露招至南京面授机宜,淳淳教诲犹在耳畔回响。他语重心长说道:“雨露,此行凶多吉少,你要见机行事,切忌意气用事!如今国共第二次合作,属于极度敏感时期,我等虽然深受汪总裁厚爱,秉承曲线救国之国策,然党内外派系林立,对汪总裁多有不利。延安之行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只需撼动共产党红色政权即可,不成功便成仁,宁肯杀身成仁也决不能出卖组织!”

    “干爹,那我呢?您也愿意舍弃?”马雨露直楞楞盯着沈升云,这个宛如生父的男人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怎么能说出这样绝情话语?

第五百七十二章() 
沈升云避开马雨露的眼睛,借口上洗手间,耽误了好长时间才回来。外人都知道沈升云膝下无子嗣,一直把马雨露当作亲生女儿看待,视若己出。CC系和戴笠都想拉拢他,无非看重手上那块筹码,沈升云心知肚明,所以除了马雨露谁都不相信。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今重任在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沈升云别无选择,只有启用马雨露,这是他唯一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底牌。

    沈升云已经做好最坏打算:假如行动失败,依照马雨露性格,即使不自尽也不会出卖他,其余队员都是高价招募的贪财之人,无所谓生死;万一行动成功呢?他就可以凭此功劳成为开国元勋,顺理成章进入新政府,名垂千古。

    在洗手间里沈升云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沈升云出生于大户人家,天资聪慧,性情内心,喜静不好动,爹娘从小把他当闺女对待。中学毕业后沈升云考取了法国留学生,父母极力反对,沈升云不顾家人阻拦远渡重洋前往法国,一去就是五年。

    五年中沈升云曾回家过一次,那是父母托人说媒,定下一门亲事,假称奶奶病重,让他火速赶回老家。沈升云自幼陪伴奶奶长大,感情深厚,当即购买船票回国。

    一番连哄带骗后,沈升云被迫进入洞房与新婚妻子圆房,第二天才发现老婆比他年长四岁,且粗鄙不堪。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当沈升云万般无奈时,新婚妻子的表妹来看望表姐,此女系当地女中高材生,时尚新潮,与沈升云一拍即合,很快发展为地下情人。

    马雨露是两人爱情的结晶,当时沈升云并不知晓,因为他三个月后便回法国了,沈家也不知情,只有他老婆的表妹心里清楚。后来马雨露亲生母亲悄悄生下她,送到远房亲戚家寄养,他们就是马雨露的养父母,远离中原大地的宁夏回族部落首领,正愁没有后代继承家业。马雨露随养父姓马,名雨露,当时还不满两岁。

    沈升云怎么与女儿相认的呢?也是机缘巧合,马雨露生母送走女儿后正式嫁入一户财主家庭,由于感情不合,思恋沈升云和女儿过度,不久以后撒手人寰。病逝前留下遗书和两根金条,委托贴身丫鬟务必找到沈升云,让他去宁夏找寻马雨露。

    沈升云学成回国后历经波折,终成正果,成为家乡父母官,衣锦还乡之际不忘祭奠初恋情人。彼时当年丫鬟也已经嫁为人妻,不忘昔日主人嘱咐,千方百计找到沈升云,交予遗书。沈升云痛哭之余发誓要完成初恋情人心愿,然而塞外荒漠,诺大的宁夏,到哪儿去寻找女儿?沈升云只好把愿望埋藏于心底,暂时放弃。

    时隔多年以后,沈升云平步青云,混迹于军政两界之间,终于有机会远赴西北担任要职,借助手中权力,与分隔十多年的亲生女儿相逢。由于社会地位特别,沈升云只能以“干爹”身份和女儿相认,这一切马雨露全不知晓,养父母也守口如瓶。

    马雨露接受任务离开南京返回西安,几天后沈升云突然受到汪系重要人物召见,又一项特殊任务降临到他头上,让沈升云措手不及寝食难安。多年特工生涯这是第一次面临骨肉分离,上峰要求沈升云随后秘密组建一支暗杀小组,目标不是政敌,也不是共产党,竟然是马雨露及其“抗日义勇军”!

    沈升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上峰的解释很简单,“抗日义勇军”有别于普通特工组织,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蒋汪二人尚未撕破脸,汪总裁在党内威望甚高,不能因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上峰不相信马雨露等人任务失败有自戕的勇气,若要世人不知唯有让他们彻底消失。

第五百七十三章() 
说起来沈升云并没有什么特工履历,本质上属于儒家一派,儒家文化讲求“礼治”、“德治”、“人治”,以“仁”为学说核心,因此沈升云从内心深处排斥暴力憎恶血腥,不主张采取迫害暗杀等卑劣手段,更不可能对亲生女儿下手。

    然而,沈升云已经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前面即使是万丈深渊也得走下去。说来荒谬,佛祖原为拯救众生留下的一句诫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竟被沈升云当作座右铭,把自己想象成救民于水火的救世主,所以才义无反顾追随汪精卫,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去。

    怀着矛盾的心情,沈升云开始着手筹划善后事宜,在全国范围内物色汪系候选人,组建备用暗杀小组,如果马雨露行动失败,第一时间内将其消灭。

    为确保暗杀万无一失,沈升云费尽心机,再派一支类似人马奔赴陕北不大现实,很容易被中共识破,若无相当能力又不是马雨露等人对手,这件事十分棘手。

    恰在这时沈升云奉命前往上海公干,邂逅了一位老友,此人姓殷名华新,笔名“莽原”,比沈升云小十多岁,是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在中国文坛小有名气。殷华新除了作家身份,还有一层极其隐秘的身份——汪系驻上海联络站副站长,负责监视左翼联盟思想动向,密捕具有反日亲共倾向的左派作家,与国民党特务没有本质区别。

    殷华新外表斯文清秀,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仅文笔出色,而且口才了得,文坛称之为“小李白”。就是这张儒雅脱俗的面孔下面,隐藏着一颗诡计多端的心,短短几年时间,殷华新派人密捕的左翼作家不下数十人,绝大多数都以莫名失踪划上句号,在当时上海滩成为一桩桩悬案。

    老友见面少不了寒暄一番,殷华新见沈升云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关心问道:“沈兄最近遇到什么难事了吗?”沈升云心头一震,这个“小李白”果然眼力过人,一眼便看出他有心事。倘若换作别人沈升云定然矢口否认,汪系得力干将本来不多,自己日后还有在上海谋求发展的想法,何不借此机会考验一下此人能力呢?

    打定主意后沈升云把忧心之事述说了一遍,有意隐瞒了马雨露是他亲生女儿这一层关系。殷华新听得很认真,不时插嘴问几句,一副颇感兴趣的样子。殷华新组织过多次绑架暗杀,却从未亲自参与,一种预感隐隐萌发:这次很可能要亲生经历了,这个念头让他既激动又不安,屁股不由得左右挪动起来。

    “进入陕北并不难,关键是以什么身份进去,进去后如何展开行动?‘关中抗日义勇军’能否完成刺杀任务尚未可知,假如顺利完成,后面派去的备用小组怎么配合他们,全部安全撤离?假如‘关中抗日义勇军’任务失败,备用小组能不能歼灭他们又全身而退?这些都是难题,不好办啊!”沈升云最后总结道。

    “嗯,确实比较难办,沈兄也不必太忧虑,容我好好想想,等沈兄离沪时一定给您满意答复!”殷华新言辞恳切,让沈升云仿佛看到一线希望。

    殷华新为何如此重视这件事?只因近期听到一则传闻,来自汪系高层:淞沪会战不日即将结束,日军占领上海指日可待,日本军部与汪系经过多次秘密会晤,已经达成共识,决定在上海筹建类似“梅机关”那样的特务机构,沈升云是为数不多的筹建者之一。

    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什么?殷华新经过反复思忖,觉得必须投靠沈升云才有出路,伪装身份早晚会暴露,共产党上海地下组织对敌对者的态度人所共知,每每想到这里殷华新就不寒而栗。

    基于这样的想法,殷华新不敢怠慢,连夜拟订了三套行动方案,第一套为主,其余两套为辅,次日中午便约沈升云见面,让他定夺。

第五百七十四章() 
殷华新的方案不可谓不完善,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简直是长篇大论,不愧为“小李白”。为了表示诚意,殷华新特地把三套方案送到印刷厂装订成册,加上扉页,成为一本著作,令人叹为观止。

    沈升云虽然不是文科生,但国文修养并不差,粗略翻阅一遍后便找出它的漏洞:文字描述太多,可以说80%以上都是废话,大篇幅引用蒋委员长及汪总裁讲话,甚至谈到了国际形势!沈升云不禁暗自摇头:这个“小李白”真乃书呆子也!行动方案讲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又不是写文章作诗歌,要那么多废话干嘛?

    尽管心里反感,面子上还得搪塞过去,沈升云笑着对殷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