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还我河山 >

第85部分

抗战之还我河山-第85部分

小说: 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汉儿,妈,我不能丢下我的一千多号兄弟。”刘浪摇摇头。

    “浪娃儿,那你就不能替妈想想?妈就你这一个儿子,你要是在部队有个好歹,你让妈啷个活?”郎蒹葭一看刘浪摇头,眼泪终于流下来了。

    “妈,等我赶走了日本人,我就回家陪你。”前世刘浪没哄过女人,这哄娘自然也是头一遭,手忙脚乱的拿着手绢给母亲擦眼泪。

    “中国那么多人,缺那个也不缺你一个。”郎蒹葭那里肯依刘浪,跟日本人打一次都差点儿成了带框框的名字,再打下去儿子是铁定没了。

    “妇人之见。”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刘顺和突然一拍身边的小几,怒道。

    “日本人占了东三省,还想占上海,这次没占成还有下次,等占了上海,他们还会想要江苏,湖北、湖南,我们四川,直到全中国。小日本一旦来了,我们的东西就成了他们的,我们腿一蹬也就罢了,到时候儿子孙子都成了亡国奴。郎蒹葭,我问你愿意不愿意?”身形有些瘦弱的刘顺和瞪着自己的老婆,厉声质问道。

    极少看见丈夫发怒的郎蒹葭一时有点儿蒙,连忙把求助眼光投向一边的刘浪。

    “老汉儿。。。。。。”刘浪一看不好,忙想替母亲解围。

    记忆中的刘顺和脾气很温和,但如果拧上的话,那谁都得退避三舍。

    “你说啥子,别替这个婆娘说话,你儿子是儿子,人家儿子不是儿子?说你妇人之见都还是给你面子。”刘顺和这会儿显然因为激情而陷入了一种不可言述的境界。

    没想到自家老爹还是个愤青。只是,这发飙恐怕也只是一时,发飙完了之后呢?刘浪隐隐替老汉担心。

    “我也没说啥子撒!你发那么大的火干啥子嘛!那你和娃儿摆一哈,我去给娃儿泡壶茶且!”出乎意料的,一向彪悍的郎蒹葭这会儿竟然没发火,委委屈屈的站起身出门去了。

    “咳咳,老汉儿,我妈走了。”刘浪忙把同样有些发呆看着门外的老爹扶着坐好。

    “浪娃儿,我刚才骂你妈了?”刘顺和有些茫然的问道。

    “没骂。”刘浪摇摇头,很实在的提醒道:“但你说她婆娘了的。”

    “啊?”刘顺和一呆,看着儿子眼中露出的揶揄,咬咬牙愤愤然的又道:“国难当头,这种不懂事的婆娘就该骂。”

    “对了,听说你就带兵驻扎在广元,你老汉儿我早就想去那边开个厂,过几天跟你一起去。”刘顺和看看门外,再度说道。

    刘浪。。。。。。

第147章 土豪气十足() 
虽然刘浪一直认为老爹刘顺和是借着国家大义的名分借机在母亲面前硬气了一把,但经过这么一打岔,夫妻两人都已经知道刘浪是不会离开军队回家了。

    古今中外,为人父母的其实都一样,小鹰已经长大要展翅高飞,他们只会遥遥的看着发出祝福。所以,郎蒹葭伤心了一会儿也不再劝,独留父子二人在饭厅叙话。

    也许是认为身为国军上校团长的刘浪已经长大,刘顺和直接跟刘浪交了个底,径直言明他但有所需,家里会全员支持。

    刘顺和这么说并不奇怪,在这个时代样的四川,不管是谁领兵,这手下的兵就相当于私军。而当兵的思维也很简单,谁给粮饷就给谁卖命,所以才导致了四川现在八大军阀手底下又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军阀的怪异现象。

    刘浪带了上千好兵,理所当然的,这都是刘家的兵,那怕读过不少书的刘顺和也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大道理,但这和老刘家扩展家族实力一点儿也不冲突。这么多年来,刘家人一直是这么做的,所以才有了刘文辉刘湘叔侄。

    不过,直到这次谈话,刘浪才知道自家的财力。怪不得动辄就掏出2万大洋让他进十九路军混了个少校。刘家那里只是个乡下土财主?估计就算是跟纪雁雪的那个财阀老爹都有得一拼。

    上万良田收租子足以让刘家宅院里的几十号人吃穿用度不愁,此外刘顺和还开了个铁矿和以一个小型炼钢厂外加一个机械加工厂,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十万大洋的入账。更让刘浪喜出望外的是,老爹刘顺和真是个人才,借着川省各路军阀混战之际,他那个机械加工厂还仿造一些枪械弹药,比如仿汉阳造步枪,如果全力开工,每月能出步枪300枝,88式7。92MM子弹十万发,甚至还能造迫击炮弹,简直就是个小型军工厂。

    都说军火毒品是最暴利的行业,刘浪算是明白了。依靠着仿造枪械弹药,刘家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二十来万大洋的纯利。

    听着老爹给自己喋喋不休的絮叨着这些年家里进账,刘浪的嘴都乐得没合拢过,不是因为家里每年二三十万大洋的收入,而是真的是“摸了半天无内裤,原来掉在小腿肚”。

    要想硬碰硬搞赢日本人,当然不仅仅只靠不怕牺牲的勇气,他总共就这么点儿人马,打光了他上哪儿哭去?好歹也是带着BUG到这个时空的,刘浪要不是让自己的独立团在装备上碾压小日本,那不真是愧对给他开后门的满天神佛了?

    在建立基地之初,刘浪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一个属于独立团自己的军工厂,前期可以造不出啥高档玩意儿,但他所需要的几样东西必须得赶在北上长城之前造出来。

    比如,炮弹,大量的炮弹;子弹,多的让独立团打不完的子弹。日寇的老兵们不是号称用子弹喂出来的吗?刘浪决定让自己的士兵是属于子弹里爬出来的那种,能被弹壳埋住。

    本来刘浪还打算去一趟重庆,面见他那位还素未谋面的叔叔刘湘,希望他从重庆兵工厂支援几个工程师和熟练技术工人。实在不行就用钱砸,刘浪相信,二刘大战在际,任何人都不会拒绝钱的。

    但现在看来,不用了,家里的这个山寨军工厂完全能够满足自己早期的需要。至于说以后所需要打造的更高精端武器,大海的另一端,拥有着全世界最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德国人拥有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领导人,只要他们需要的,都可以拿来交换。熟知未来的刘浪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刘浪试探性的把炼钢厂和机械加工厂搬到广元独立团基地的想法给刘顺和提了提。

    “你是我儿子,这些不都是你的?说那么多做啥子,明天就搬。”刘顺和倒是很奇怪自家儿子突然变得和自己客气,当初要两万大洋买少校的时候,可是恨不得撒泼打滚来着。

    冲着老爹这个“深明大义”的态度,刘浪不仅决定把两个厂子全体搬迁到广元基地,连带着厂里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带过去。厂都没了,要人有什么用?刘顺和自然是毫无异义。

    刘顺和也是个果断的人,既然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在部队,尤其是想到以后刘浪可能还要和日本人对上,那会有丝毫藏私?说完了厂子搬迁的事,又带着刘浪神神秘秘的来到内宅一处库房。

    厚重的铁门只看一眼就给人一种此处宝贝很多之感,走进去却让刘浪微微有些失望,里面除了一些文玩字画,别无旁物。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如今的乱世,一副唐伯虎的真迹还真不如一万现大洋来得实在。

    “嘿嘿,到处看啥子看,那是你爷爷留下的,你想要现在也不得给你,我给你的是这个。”刘顺和神秘的笑笑,走到库房的角落处在地上摸索了半天,找到个把手,用力一掀。

    白花花的现大洋和黄灿灿的金条差点儿没亮瞎刘浪的眼。

    “这是你老汉儿这几年开矿办厂子攒下的所有家当,都给你了。记得,要搞就好好搞,最少给你老汉儿我弄个中将回来。到时候,我们大门口挂的可就不是四对灯笼了,少说也要搞上个八对。”刘顺和说道。

    怪不得这次回来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原来就是门口的那四对八个大灯笼。别看刘家出了两个刘湘刘文辉两个将军军阀,其实往上数个五代,也就是刘浪爷爷的爷爷曾经还中过清朝的贡生,说的再白点儿就是书香门第,对华夏的传统极为看重。

    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个门当户对的说法,说的是家庭情况一致,反应到现实中,其中的这个户对其实就用的大门口挂的灯笼来体现的。

    依照中国传统,门楣上有两对灯笼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对灯笼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户对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换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户对!

    以前,家里的大门口顶多挂上两个灯笼用以照明用。感应到身形稍显清瘦的老爹望着自己有些欣慰又有些自豪的眼光。原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啊!曾经的自己,是不是也一样被父母所骄傲着呢?刘浪心头一热,终于毫无凝滞的融入到这具躯体中,从这一刻开始,他是刘浪亦是刘朗,再也没有前世今生之分,这一双为儿子倾其所有为之骄傲自豪的老人,就是他的父母。

    “爸爸,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刘浪很正式很庄严的冲微笑着的父亲行了个军礼。

    来自后世的军礼,那是已经融入他灵魂的姿势。

第148章 格博士(求票,求订阅)() 
余下的两天,刘浪很忙碌。

    整个机械加工厂的设备要全部拆卸打包,更重要的是机械加工厂的技术工人们。虽说这个时代东家的命令没人不敢不听,但若不是心甘情愿,干活儿自然不会尽心。

    刘浪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技术工人们不仅可以携带家属迁往广元,住房全由刘浪提供不说,还根据厂里原先定下的技术等级给出相应的工资报酬,基本上都比原先提高了一倍。

    除了极个别特别恋家的工人,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人都选择了跟着厂子一起迁往广元。最让刘浪欣喜若狂的是,老爹给他的不仅是价值数十万大洋的小型军工厂和百十位熟练技术工人,竟然还有个让刘浪意想不到的人。

    一个满头金发还有一对蔚蓝色眼珠的外国人。

    还没听他说话,典型的日耳曼人特征让刘浪已经确定,那是个外国人,正在莱茵河畔砺兵秣马看着欧洲列强的德国人。

    一个乡下小型机械加工厂怎么会出现一个德国佬?直到听完父亲介绍,刘浪才知道他的来历。

    原来,刘浪离家之后,因为家里机械加工厂的产品因为技术原因出现滞销,刘顺和带着重金去重庆招聘总工程师,谁知道在旅店碰到一个得了急性痢疾的外国人。

    别说在缺医少药的民国时代,就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因治疗的不及时都可能完蛋的急性痢疾可不是小病,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那个举目无亲的外国人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了,能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没被老板扫地出门那都还是沾了德国国籍的光。

    心地善良的刘顺和听得这个消息自然是抱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亦或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请了个老中医,用中医疗法花了大半个月把不过三十岁的外国佬从死亡线上给救了回来。

    会几句简单中国话的外国佬听说刘顺和是来找机械加工工程师的,二话不说,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每个月要求的薪水不过400大洋,按他的说法,这是折算成德国马克之后他在德国的薪酬水准。

    刘顺和半信半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