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还我河山 >

第330部分

抗战之还我河山-第330部分

小说: 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一方面来说,宋哲元无疑是让人敬佩的一名将军。刘浪很难拒绝。

    所以,当宋哲元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刘浪毫不犹豫就一口答应。一千多名残疾军人怎么了?没有手没有脚又怎样?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过,他们就应该得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尊敬。

    更何况,那些百战余生的战士,不拿起枪,也一样能战斗,哪怕不是在和日寇对决的战场上。刘浪需要他们。

    刘浪的爽快倒是把宋哲元给搞愣了,在来之前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刘浪勒索一把的准备,他甚至宁愿少要几门炮,也要给自己麾下的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士兵们一个吃口饭的地方。

    “刘团长,你有什么要求,直接说出来便是,我宋哲元能给你办到的,一定给你办到。”新晋二级上将虽然大喜过望,终究还是有点儿心虚。

    谁让刘团座从不吃亏的大名在外呢!

    “宋长官,你确定非要我提要求?”刘浪颇有些玩味儿的看着察哈尔省主席,说道。

    “必须提,你帮我第二十九军如此一个大忙,只要在我宋某人能力范围之内,不损我第二十九军利益,我能帮一定帮。”宋哲元心虽然虚,但嘴上却是很硬。

    不过话里的意思终究还是暗暗提醒刘浪,别太狮子大开口,宋某人的能力范围,不是很大,比如那些炮该给还是要给。

    “那好,您把这个签上您的大名就行了。”刘浪刷刷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行字,递给宋上将。

    “宋哲元欠刘浪人情一个,在不损国家、第二十九军利益之情况下,刘浪可随时讨要,此人情五年内有效。”宋哲元呆呆的看着刘浪的这行字,不由大是蛋疼。

    这位,可真特娘的现实。

    给他个口子,这人情白纸黑字就出来了,不仅时间跨度达五年,还非要签字确认。

    “哈哈,有意思,签字认人情。行,老子认了这个大人情,日后你刘团长但有所请,我宋哲元和第二十九军必倾力相报。”宋哲元拿起笔刷刷签上自己的大名,大笑数声,丢下笔便出门走了。

    明显是又替浪团座省午饭钱的节奏。

    刘浪嘿嘿一乐,小心翼翼地把白纸收好,递给兼职机要员的孙无法手里,“把这个给我收好,宋上将的一个人情承诺书,宝贵的很呢!”

    孙无法只能对胖子团座表示五体投地的崇拜,让一位领重兵六万的上将签人情承诺书,纵观国军所有校官,估计也是没谁了吧!

    洒脱离去的宋哲元恐怕没想到,这个人情承诺书,会在四年后让他本应该经历的历史轨迹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也正是这个改变,让他在历史天空中闪耀的光芒亮了许多。

第563章 回返(1)() 
?    宋哲元也不知道,刘浪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沉思良久。

    刘浪并没有像他自己想象的那样和这位未来华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详谈,因为他知道没有必要了。

    宋哲元其人,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人物。

    这也是未来共和国对他的定论之一。

    曾经时空中的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

    光头大佬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哲元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光头大佬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光头大佬,但宋哲元却对冯玉祥依旧是一片忠心。

    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最终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光头大佬能够重用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人,以及孙连仲等其他西北军将领,但不肯用宋哲元,就是看透了他的私心杂念。

    张自忠在鲁南用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五十九军和板垣师团硬拼,完全不顾伤亡,才获得临沂大捷;孙连仲守台儿庄,也是抱着将部队打光的决心,才有台儿庄大捷。正是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归根结底,宋哲元是中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时期造就的人物,虽然有不屈的民族气节,但因为思想上致命的缺陷,无法成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

    宋哲元最终未能战死沙场,得到一个军人最理想的归宿,的确令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终究只是后世对宋哲元的论断。

    可在和第二十九军并肩战斗后的刘浪看来,这名旧军阀思想严重的将军,终究是一名军人,一名真正的中国军人,只要击碎他关于日军不会在1937全面入侵华北的侥幸,他和他的第二十九军就不会那样损兵折将退出河北。装备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拥有众多优秀爱国将领的第二十九军可能依旧不会是准备数年虎视眈眈的日军对手,但他们可以为中国,多赢得一点点时间。

    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国而言,每赢得一点时间,就会多做好一分准备,每多做好一分准备,就意味着更多的侵略者会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其实,血肉横飞的中国战场,不仅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绞肉机,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

    世人看到的都是中国军人战死二百多万的夸张数字,殊不知,仅仅是日本人自己统计,在中国战场,他们战死的人数,也高达四十五万五千余人。

    乍一看两国战死人数相差巨大,可是,两国人口基数,差的更大,如果美国牛仔没有丢下那两颗胖子炸弹。后期已经越来越乏力的日本人,恐怕得付出更为夸张的死亡数字。

    已经被逼到角落被迫发出最后怒吼的中国人,会用广袤的国土和基数巨大的人口将被拖在中国本土的上百万日本陆军变成困在沼泽里的猛兽,等待他们的,唯有被黑暗吞噬。

    如果给过度高估自己的日本高层用一个字来表达对中日战场的感受,唯一的回答是,“擦”。

    同样,给低估自己被逼全面开战的中国国家高层们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只能是,“日”。

    没错,两国高层谁也没想到,会打成这样。

    当然,刘浪无力改变固执的历史车辙的走向,但,他可以,用更多日本人的血,来告诉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高层:老子就是来干你们的。

    用一个人情承诺书,刘浪搞定了宋哲元。

    接下来便是他和独立团也终于接到了军政部关于独立团撤离北方战区,回归四川广元驻地的军令。

    没错,在把其他军队一一赶出平津地区之后,刘浪和他的独立团已经没有继续呆在北平城的必要了,那里,现在是中央军的防区。

    黄杰和他的第二师已经接管了北平城的防卫,虽然他们也只是在这里呆了不过一年多,但现在是他们的地盘,刘浪和他的独立团,已经不算是中央军了,从这个月开始,他们的军费都已经归远在川省的刘湘支付了。

    既然人走茶凉,收到三日内就必须启程军令的刘浪当然没什么好留恋的。

    自觉彻底掌握平津的光头大佬根本不知道,这座城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现金,有高达三百万之巨的现大洋和三百万银行钱庄的汇票已经悄悄被聚集在刘浪独立团的驻地,将会被刘浪运回西南。

    未来的三年内,北平的十数家工厂将会逐渐的被关停,设备物资甚至包括人员都会逐渐转向西南。

    而那些被折算入股的铺面,也会在未来几年内被逐渐变卖,换成文玩字画或者是现金被运回西南。

    虽然刘浪的那些股东们并不清楚刘浪为何对那些不能吃只能看的古董如此感兴趣,要知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在这样的乱世里,别说是黄金,就是粮食,也比那些玩意儿要有用的多。

    不过,刘大老板给他们开会的时候已经讲得很明白,这些换回来的古董,他将私人用现金以市价进行回购,不会让公司当这个冤大头。既然如此,各位股东们自然是没有异议,刘大老板有钱,想折腾,那就让他折腾去吧。

    北平市政府和军事委员会不知道资金正在悄然外流,他们只知道,由一帮北平商人组成的一家新公司需要大量的工人,那帮人数众多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北方难民正是他们的招募对象。

    经过近一周的广泛宣传和还算不错的薪金待遇,足有七万余人选择南下去华商公司工作。当然,这其中真正能工作的也不过两万人,其余都是妇孺幼童,能千里迢迢逃到这里的,年老体衰的老人基本已经被淘汰差不多了,除了跟随着独立团撤退的承德全城百姓。

    虽然对这家公司将工厂地址选择在南方少了许多税收有些不满,但相对于他们能将难民全部消化掉并倒贴路费使之迁移到南方,这又算不得什么了。

    要知道,光给这帮没有食物来源的难民们放置粥棚,每天消耗的钱粮就高达数千,这还不加上卫生防疫和防止他们寻衅滋事的保卫等等人员安排的工资和花费。

    可以说,这十万难民,就是个累赘,不能产出任何效益,反而白花钱。能就此打包送走,是再好不过。

    既然四川想管,那就让他们管去好了。

    于是,北平市政府不仅对这家新成立的“慈善机构”华商公司大开绿灯,开了证明,甚至还组织了二十趟专列用于转运难民。当然,费用自然是华商公司来支付。

    经北平发车到湖北宜昌,再登船赴山城,再用马车或者步行至华商公司定好的各工厂区域。

    这个时代可不像数十年后,一趟火车就到达终点,但如果没这二十趟冒着黑烟速度缓慢的专列,这七万人想徒步迁徙两千公里,那不知道到四川的时候,会有多少人病死在路上。

    为了这二十趟专列,华商公司也不知道使了多大的劲,也不知道多少人收了白花花的现大洋在心中笑骂华商公司这个冤大头。

    可能只有刘浪一个人认为这笔钱花得很值得。

    日后这帮难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他们的确值得。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第564章 回返(2)() 
?    难民南迁的工作基本交由范旭东和刘浪的泰山大人纪连荣负责。

    这倒不是刘浪任人唯亲,做为刘浪之后的几个大股东,纪连荣和周正儒以及牟丁山分别成为华商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纪连荣协助范旭东先处理好北平诸项事务,周正儒和牟丁山则早已带着人启程前往四川,启动华商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选址工作。商人们说干就干从不拖泥带水的行为并不比军队差上多少。

    总公司的地址反而没那么麻烦,就在蓉城,四川目前最大老板刘湘早已给刘浪指定好地方,对于一个投资超过数百万的大企业入驻西南,新科四川王自然是双手赞成。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刘浪这个不专业的当然用不着再操什么心,他只需要把公司的数百万大洋现金和悄悄在平津市场上由从第八师团辎重仓库里抢来的黄金兑换的一部分现大洋安全运回四川就行了。

    当然不是怕谁抢,尚有两千兵员的独立团现在就是没多少炮了,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