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8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8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舾揪说兀度胖笕肆恕!

    “王爷到此乃是下官之幸,还望王爷能够盘桓数日。”王时和连忙说道。

    “这个嘛,也好。本王素闻苏州美景不凡,正好可以流连一番。”朱聿键借坡下驴,竟然答应在这里住上几天。

    王时和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藩王过境本就没有先例,他刚才只是客气几句,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了下来,反到让他措手不及。不过朱聿键贵为唐王,又与皇上关系亲密,甚至得到皇上特封允许来往于两处封地,可见其圣恩正隆。能够与这样一位藩王交好,王时和求之不得,他连忙请朱聿键到自己府上居住,朱聿键也就欣然接受了。

    王时和在苏州的府邸不小,朱聿键等三百多人也尽可以住的开。为了让唐王休息好,王时和特意将自己的家人搬到别处,将整个后宅都腾出来留给朱聿键。对于这些官吏的巴结,朱聿键早就习以为常了,他也不推辞直接住了下来。有不少侍女随行,朱聿键也不需要王时和的仆人照顾,而同来的郝玉兰和陈王廷则是各自将部下分内外圈布防,很快将这里保护了起来。

    见到朱聿键招牌式的女护卫们各个神光内敛,显然都是高手,王时和也是暗暗心惊。想不到这位王爷的实力如此之强,单看护卫们就能略知一二,这更坚定了他巴结的心里。

    朱聿键休息了一夜就想要去叶纨纨府上,可是没有借口也不知道在哪里。正好王时和来了,他这次来是将自己的管家王平送了过来。王时和公务在身,不可能时时陪着唐王游览,所以他以向导之名,让自己的管家过来伺候,也算是相当有心了。

    对于王时和的做法,朱聿键非常满意,他勉力了几句就将王平留了下来。王平也在知府的家中多年,最会察言观色,等到朱聿键吃过早餐他连忙问道:“不知王爷打算去哪里游玩?”

    朱聿键问道:“我初来乍到,如何知道苏州哪里好玩,你说说看。”

    “是小人思虑不周了,苏州城内可玩的地方不少,寒山寺、灵岩山、虎丘皆是有典故的名声,此外苏州园林名满天下,东园、沧浪亭皆是其中翘楚,可以一观。”王平是本地人,说起苏州景色自然是如数家珍。

    朱聿键眉毛一挑问道:“没有拙政园吗?”提起苏州来,恐怕后世的华夏人都知道拙政园,这还是因为初中语文课本那篇文章所致,因此朱聿键第一次到来,最想看的就是这个园林了。

    听到朱聿键询问,王平明显一愣随即问道:“何人与王爷提过拙政园?”

    “一个朋友而已,怎么?这拙政园去不得?”朱聿键反口询问道。

    王平道:“不是去不得,而是去了也无用。”

    “为什么?”朱聿键听得颇为好奇,他记得后世最著名的苏州园林代表就是这个拙政园了。

    王平说道:“这拙政园乃是前代大才文征明为王献臣所设计,其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等三十一处景致,的确是园林中之极品。只可惜王献臣大人去世之后家境逐步败落,这园子也就无人打理,如今那里已经破落近二十年了。”

    “是吗?那就算了吧。”听说拙政园如此破败,朱聿键也就没有了去看看的兴致,他挥手说道:“既然如此,就去浪沧亭看看。”

    “小人遵旨。”王平赶快答应着。

    浪沧亭始建于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曾于宋开宝二年任中吴军节度使,他最早于沧浪亭营建别墅,百年后渐废。北宋庆历四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

    庆历八年苏舜钦去世,沧浪亭多次更换主人,最后为章惇、龚明之各得其半。章惇将花园加以扩大,建筑大阁,又在山上起堂,动工时,发现北面跨水一座洞山地下有嵌空大石,据传是五代广陵王所藏,于是益加扩展。

    南宋绍兴初,园为韩蕲王世忠所占,并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一道桥,取名"飞虹",由张安国书匾。园景直到庆元年间犹存。依宋平江图碑所标此处为"韩园",园南北端大体与原文庙、府学相平,大门在南。

    元朝时,沧浪亭废为僧居。元仁宗延祜年间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妙隐庵,庵西侧即南禅寺。惠宗至正间,僧善庆在妙隐庵东侧建大云庵,一名结草庵,为南禅集云寺之别院,后来沈周、杨君谦常栖息于此。

    明洪武二十四年,诏以宝昙和尚居南禅集云寺时,将妙隐、大云二庵并至南禅集云寺。成化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寺毁于火。主僧德本谋图复兴而力不足,后经苦心筹备十寒暑,始建大雄宝殿。嘉靖十三年郡守胡缵宗将妙隐庵改筑韩蕲王祠。大云庵自正德以来三十二年间,几经兴废,嘉靖二十五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

    如今沧浪亭虽然名为园林,实际上却是园林与佛寺的混合体。身为在新华夏成长起来的一代,朱聿键并不信佛,他也不愿意对着佛像参拜,因此对于浪沧亭只不过草草浏览了一番,甚至没有深入其中就离开了。

    见到朱聿键似乎玩得并不开心,王平心下惴惴不安,本打算带着唐王再去寒山寺看看,不过他察言观色发现王爷并不喜欢佛寺,也就只好作罢了。朱聿键本来准备打道回府,王平却惴惴不安,生怕朱聿键心情不好,所以提议他去梨园看看。

第一百六十三章疑似美人() 
朱聿键对华夏的戏曲文化并无多少研究,毕竟后世的资讯爆炸,各种文化类型也多,对于戏曲类的华夏古典文化大多都是老年人才喜欢。不过到了这个时代以后,文化娱乐实在匮乏,别说流行歌曲了,连相声快板都听不到,朱聿键也不免感觉无聊。如今王平说有地方去看戏曲,他自然要去试试看了,哪怕是自己并不算喜欢的文艺形式,至少与自己后世的生活有些关联。

    这个时代的梨园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已经有了戏台、上下场门和伴奏的概念,但却没有完全专业化的戏园子。实际上这个时代的梨园很像过去的茶馆,戏台也与说书先生的地方差不多,只不过说书先生所在的茶馆多是平民,而梨园则大部分都是富贵人家的去处。

    朱聿键由王平引着,很快来到了苏州最大的梨园桃花坞。朱聿键外出游玩为了方便都是微服的,就连郝玉兰等女护卫也穿着男装,所以这一行人进入梨园根本没有注意。

    朱聿键找了一个位置坐下,要了一壶雨前的吓煞人香绿茶和几碟糕点等着看戏了。向王平询问了几句,朱聿键才知道这个时代最盛行的正是昆曲。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一带,万历年代传入北京、湖南,跃居为各腔之首,后来又传遍了华夏大地。

    昆曲虽然初始使用吴侬软语,但在传遍全国之后,各地戏班开始改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经过多年的演化,昆曲演变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因此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母。只不过昆曲开始是由文人雅士所创,喜欢的人也大多是文人,所以雅得有些过头,唱词之中典故太多,能完全听懂的人很少,这也是后世昆曲没落的原因。

    虽然知道自己听不懂,但至少能听到与后世有关联的文艺形式,朱聿键还是饶有兴趣的坐在那里等着开戏。

    “王管家您老有日子没来了啊。”一个微胖的男子笑着走了过来,对着王平拱手说道。

    王平也拱了拱手:“原来是贾老板,最近生意兴隆啊。”

    “不敢不敢,我这些只是小场面而已,哪里及得上王管家能够在巡抚大人身边,时刻聆听教诲。”贾老板笑眯眯的说道:“今天王管家来得巧啊,这第一场就是西厢记。演红娘的那个是刚调教出来的,今天第一次登台,虽然刚刚十岁却是人比花娇,王管家可要捧个人场啊。”

    “这是自然。”王平笑着答应。

    这个贾老板显然也是心思灵巧之人,见到王平与朱聿键的座位,就知道今天恐怕王平不是正主,他连忙请教道:“王管家,这位爷是”

    王平不敢透露朱聿键的真实身份,只好含糊着说道:“这位爷身份尊贵,此次来苏州游玩,老爷特意让我跟随伺候。”

    贾老板听得眼前一亮,他知道这个看上去年纪不大的男子地位绝对比巡抚还要高,否则巡抚大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管家派来当向导了。他知道这样的大人物不是他能接近的,又与王平客气了几句,就连忙告辞而去。

    朱聿键看着贾老板远去这才问道:“这是谁?”

    “回禀王爷,这是梨园的贾老板,这桃花坞和戏班子都是他的产业。”王平笑着解释道。

    朱聿键还想问什么,戏却已经开场了。随着阵阵戏曲声响起,身穿戏服的张生从帘后走了出来,他转动着手里的扇子缓缓走到戏台中央,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经过在宁波居住的这段时间,他对南方各种方言都已经有所了解,虽然说得不好但都能听懂,只不过昆曲之中典故实在太多,他也是听得一知半解。不论如何,这唱腔和曲调还是不错的,朱聿键此时才突然发现,原来华夏的戏曲是如此有魅力,听起来韵味悠长让他忍不住被吸引了进去。

    这个时代的戏曲还较为原始,昆曲的扮相颇为简陋,脸上也只是简单勾勒,比起后世的浓妆艳抹还差上许多,所以这个时代要想反串就不太可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这个时期梨园的地位与青楼等同,那些女戏子虽然卖艺不卖身,却因为抛头露面,身份却与那些青楼女子相当。

    朱聿键正听得高兴,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从托盘里放下四样凉菜道:“老板说了,这是送给贵客尝鲜的,还请几位爷赏脸。另外老板还让问一下,是否喝些酒,我这就去置办。”

    对于贾老板的眼色,王平非常满意他看了朱聿键一眼说道:“去拿两壶二十年陈的女儿红来。”

    “我这就去拿。”小厮笑眯眯的一躬身转身就离开了。

    王平道:“贾老板有心了,王爷可以尝尝,这都是我们苏州有名的小吃。”

    “恩。”朱聿键只是答应了一声却没有动筷子,眼睛还是盯在戏台上。台上的演员犹如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了佳期这一段。上场的帘子一掀,一个身穿红衣的娇小身影蹿了出来。

    朱聿键看得眼前一亮,从那淡妆之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小女孩虽然身段尚未发育,却是眉目如画,嫣然一个祸国殃民的美人胚子,她一出场亮相顿时引起了阵阵叫好声。

    这个小女孩唱念做打颇见功夫,一招一式显然都经过了精心调教,看得朱聿键也忍不住喝了声彩。王平看到朱聿键喝彩,连忙将旁边的小厮叫了过来低语几句,那个小厮很快点头去了。一会儿工夫小厮又回来了,与王平说了几句话,王平似乎是满脸的笑意,赏了那小厮一锭碎银子。

    这些情况朱聿键都看在眼里,只不过他并没有多想,只是随意扫了一眼就继续看戏了。这个时代唱戏还没有节选这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