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78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聿键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之后,没有再进行骡机的试制,他将这项实验工作交给几个学生,自己埋头开始设计新的度量衡。用惯公制单位的朱聿键知道,全部是十进制的公制单位最适合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这在今后的工业生产中将会越来越显露出优势。

    不过华夏的百姓已经熟悉了市制单位,也不能完全抹去,否则大家会因为不熟悉各种单位而造成混乱,因此朱聿键打算仿照后世对方方法,让公制单位和市制单位并行。同时在学校、军队、政府和科研机构中倡导公制单位,慢慢进行普及。

    公制单位的确定非常简单,朱聿键也知道历史上这些东西都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他完全可以借鉴过来。宁波临近海平面,将这个地方的冰水混合物定为零度,沸腾定为一百度,并在这个区间内一百等分以取得温度值,利用玻璃厂的工匠制作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第一百四十七章军事大比武() 
四摄氏度的水拥有最大的容量,他将这些水注入的空间设定为1立方米,这就有了容积单位,其重量为1吨,重量单位也有了。可是长度单位是通过等分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获得,如今他是无法设定的。

    左思右想之下,朱聿键忽然想起来自己带的历史课本是标准的16开本。而标准16开的长宽分别是260毫米和185毫米,这样他终于得到了标准的长度单位。

    有了这些单位之后,他又按照后世的计算方式,确定了市制单位的标准,并集合起封地内最高手艺的匠人,制作新的量具和模具。经过数天反复的设计制造和返工,新的标准模具量具终于被制造了出来。

    朱聿键利用这些标准的量具模具,开始大规模生产各种度量衡的制品,尺子、砝码、量杯很快开始生产,并以法令的形势,快速在领地内铺开了。虽然民间的度量衡普及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在工厂、学校和研究所,这些新的制式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了。有了绝对标准化生产的量具,蒸汽机的研制得以顺利展开,徐光启欣喜的发现,匠人们的制作精度果然有了很大提高。

    就在徐光启重新埋首于蒸汽机制作的时候,朱聿键迎来了那个徐光启推荐的毕懋康。看着这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朱聿键没有把握他能制造出足够好的火铳来。不过既然是老师推荐的人,他自然不能不给面子,何况他对人才向来是礼贤下士,对于这个人也不会例外。

    朱聿键给了毕懋康以很高的礼遇,他甚至直接赐宴与他长谈了一次。毕懋康吃惊于朱聿键的才华和待人接物的和蔼,朱聿键则清楚了这位老师好友的能力。虽然对于毕懋康侃侃而谈的火绳枪造法不甚明了,但身为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那些机械设计方面的东西他入耳便知真假。很快他就被毕懋康的学识所震惊了,等到两人谈了一个时辰之后,他已经非常肯定自己捡到宝了。

    朱聿键当即以每月一百两银子的薪俸,聘请毕懋康成为了火器研究室的负责人。不过因为火器研究太过危险,朱聿键害怕自己的那些科研人员被一锅端了,所以这个实验室远离宁波郊外的综合研究所,而是被安置到了四明山中新建的军事研究所。这样的安置有利于保密,也更加有利于朱聿键派兵进行守卫。

    毕懋康虽然对火器很熟悉,但他手下没有熟练的火器匠人,制造火绳枪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希望,朱聿键也就不急于一时了,这个时候负责训练的李伦前来汇报,说一个月的训练已经结束,可以开始挑选军官了。

    开始的时候虽然提出按照训练表现提拔军官,可是因为有这个目标,所有人都拼命训练,很难分出谁优谁劣,这让挑选军官的工作非常艰难。几个将领都私下找朱聿键说情,声称自己的部下更为优秀,应该多给军官名额。

    将领们各有各的理由,都怕自己训练出来的人提拔军官太少落了自己面子,所以天天来唐王府。朱聿键需要一碗水端平,又不能太过偏袒谁,可是训练成绩又没有量化考核标准,无论怎么分都会有人不满意的。

    朱聿键灵机一动,决定让部队进行一次大比武,通过比赛的成绩挑选出下级军官。对着这个提议,大家都非常认同,而能够当官的士兵们也跃跃欲试,都希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上大学的时候,朱聿键的室友们可不都像他一样死啃书本,大家都有多种多样的爱好。宿舍里其中一个人就是个军迷,而且是对近代非常痴迷的人,朱聿键虽然对此毫无兴趣,但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了不少。

    例如后世华夏陆军最擅长的队列在滑膛枪时代就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对战斗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例如拿破仑最优秀的地方,就是他创立了近代军制并灵活的运用大炮,只可惜他只是知道个大概,对细节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他将这些大概情况教授给将领们,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这些研究都只是个开头,许多理论都需要经过实战的检验,才能成为军队完全掌握的战术指标,但有一点却是朱聿键能够快速实现的,那就是队列训练。记得在大学军训的时候,朱聿键走队列不争气没少被教官剋过,如今他终于把场子找了回来。

    早在新兵训练之初,他就对队形训练设定了严格要求,并亲自示范交给他们规范动作,以及严格的训练方法。这都训练一个月了,他要好好考察一番。

    崇祯元年的五月初七,唐王封地内的第一次军队大比武就在宁波南门外五十里的荒野上展开了。朱聿键并未再设置更高一级的军事单位,如今三万唐勇被变成了二十多个团,几个将领每人都带领着七八个团,他们将先以连为单位,举行队列比赛。然后各连会各选拔二十名精英,再进行十几类个人项目的比赛,直到决出排名再分配军官名额。

    军队大比武,这可是百年不遇的盛世,得到这个消息的官员们都向朱聿键请求前往观看。这是个提振军队士气振奋官员信心的机会,朱聿键自然不会放过,因此所有官员们除了有公务在身的,全都被获准参加。

    为了让官员们能看得清楚,军方专门搭建了观礼台,而这一举措也引起了全城轰动,许多百姓自发的前来观看军事比武,这也算是缺乏文化娱乐的年代中,不多的解闷工具了。

    大比武订在辰时开始,可是许多百姓和官员刚刚寅时就到了,等到大比武开始前一刻钟,唐王朱聿键和唐王妃孙巧婷带着一些众臣和木兰卫来到观礼台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分列式入场() 
大明朝也有类似的军事比武,不过那样的比武从来不许百姓观看。所有士兵都会在受到严格保护的校场内,犹如后世初中生做广播体操一般排成队列,拿着武器做上几个刺杀动作就结束了。那样的军事比武在朱聿键看来,与耍猴没有太大区别,他也是不屑为之的。

    朱聿键身边的孙承宗、徐光启等人都见过这样的军事比武,他们认为朱聿键举行的这一次,多半也是如此的,所以他们并无百姓们那般翘首以盼,而是自顾自的聊着天。

    时辰已到,身穿盔甲的李伦等一众将领全身甲胄的走到观礼台下,对着朱聿键跪倒施礼,奏请军事比武是否可以开始。再得到朱聿键的许可之后,身份最高的李伦登上点将台,挥动起手中的红旗。

    孙承宗以为队列很快就要展开了,他停止了与旁人的攀谈,伸出头去打算看看唐勇与朝廷军队相比,究竟孰强孰弱。可是他看了半天,却没有发现校场中央出现任何一队人马,孙承宗不免有些疑惑。

    就在这时潮水般的口号声轰然爆发,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唐勇以连为单位组成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远处走来。因为扩军太过快速,朱聿键没法给所有人配上衣甲,所以这些士兵身上都没有铠甲,他们每人只有银闪闪的头盔,身上则穿着紧身的军服。

    唐勇军服的下裤采用了与明军差不多的大红色,只不过在两侧有着清晰的三道黑色裤线,而上装则是纯黑色的棉布紧身服,每个人腰间还扎着武装带。这个武装带如今还只是个配饰而已,但确是为以后的火器部队所专门设计的,其上不但有分装火药和弹丸的长条形腰包,还有挂水壶和匕首的位置,将来一旦投入火器部队使用,必然会非常便利。

    铠甲虽然凑不齐,但武器却不会马虎,所有人使用的都是真正的钢制武器,那厚背砍刀和大圆盾寒光闪闪,竖起的长枪林令人心寒,一看就是非常精良的武器。当队列走到观礼台前的时候,随着带队的士兵一声大喝,所有人都怒吼出一片口令声,整个队列由齐步走转为了正步走,整支队列的气势顿时为之一变。

    这样的走法是朱聿键的主意,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唐勇队列训练的重视,故意仿效后世军训汇报演出,来了个分列式的入场仪式。

    看着那一队队步伐整齐是士兵,迈着整齐的正步通过观礼台,参观的百姓们连声叫起好来,他们还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军队表演。官员们同样看得目瞪口呆,虽然看不出这样的步伐对打仗有什么好处,但他们还是为这样的表演而深深震撼了。

    在所有这些人之中,只有孙承宗看得摇头不已,他转头对着朱聿键说道:“殿下的这种训练方式完全是花架子,如果上了战场毫无用处,敌军总不会等着你排队慢慢走上去砍吧。”曾经担任过蓟辽督师的孙承宗有实战经验,对于军事表演自然不会像外行人般只看个热闹。

    “爷爷。”旁边的孙巧婷嘟起小嘴对着孙承宗撒娇,实际上她却是害怕自己的爷爷话语太过直白,得罪了唐王殿下,这是故意提醒他。

    朱聿键却是不以为意:“太外父大人,你所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利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必然是纯火器部队的天下。这样的队列训练在冷兵器时代无法使用,如果全都换成火铳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全部换成火铳?”孙承宗脸色一变:“殿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火铳虽然犀利但射程不如弓箭,装弹速度又慢,准头又差,如何能够装备纯火器部队。”

    “火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现在的鲁密铳就比三眼铳的射程要远不少了,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火铳的射程就会超越弓箭的,而准头和装弹速度也同样会越来越好,这一点太外父不需要担心。”朱聿键自然知道未来的军事武器走向,他才不会对热兵器是否能代替冷兵器而犹豫。

    “更何况弓箭手与火铳手相比,如今的劣势也很明显。最有气力的弓箭手,射出十二箭已经非常难得,估计射出箭矢之后他们会累得难以开弓,也就基本没有战斗力了。而火铳手却不同,哪怕射击百次也不会消耗太多体力。”这一套说辞可是最近朱聿键努力钻研的结果,说起来自然头头是道:“准头不足可以用火力密度补充,射程不足可以加强防护嘛,更何况火铳也不能单独使用,我们还要配合大量的轻便火炮,这可是弓箭无法比拟的。”

    尽管朱聿键说得头头是道,孙承宗还是半信半疑,他脑海中不断比较着各种武器的优劣,一时间也难以消化朱聿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