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71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71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需要老师全都明白,只是主持大局而已。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负责人,老师只需要统带他们,时不时开个交流会,并对各学科所用银两进行把关。目前我打算先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基本研究学科,还有造船、军工、农业、机械、冶金五个实用学科。只不过目前人手不足,我的那些学生已经有些可以出师了,让他们挑起大梁,剩下的人手就需要老师代为招募了。”朱聿键说道。

    “招募人手吗?我倒是有个人选。”徐光启说道。

    “老师所看中的,必然都是大才了。”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

    徐光启捋了捋胡子道:“的确是个人才,我刚才就是去见了他一面。此人叫做宋应星,是个江西举子,这次是上京赶考路过此地。我们也算是忘年交,所以他得知我在这里,就过来看看。”

    “宋应星?”朱聿键听得眼睛发亮,这只要是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可是华夏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类似于后世试验科学的思想流派。他所编撰的天工开物可谓华夏数千年科技的集大成者,其中所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详实深入,堪称华夏古代科技的大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对锌的提取,西方人始终解决不了,直到一百多年后看到了他的这本著作,才掌握了这门技术。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加入科学院,那么朱聿键手中的科学发展将会提速许多。

    “怎么?殿下认识此人?”徐光启见到朱聿键的表情,还以为他与宋应星也非常熟悉。

    朱聿键摇头道:“只是耳闻这位大才子而已,可惜他是要上京赶考的,注定无法留下来。”

    徐光启哈哈大笑道:“那却未必,此人所学甚杂,却从不在经史上耗费太多精力,我断定他此次赶考又是无果而终。我与他交谈良久,发现他对科考也是失望透顶,所以我趁机向他建议,如果此次赶考再无法高中,就来唐王麾下效力,他也答应了。”

    “太好了,老师真帮了我的大忙,如果有宋应星先生加入,科学院有添一大臂助。”朱聿键心中高兴,对未来更加有了信心。

    在分派了各人任务之后,朱聿键就将自己的学生们都聚拢了起来。这个时代的知识总量不大,全部学成也并不困难。他的这些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基本上掌握了初中的各项知识。

    说起来也算朱聿键运气好,他在接收了孙可旺等小乞丐之后,学生们的学习速度提升了不少。那些小乞丐本来都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结果朱聿键给他们吃穿让他们读书,这些孩子就很想报答朱聿键。朱聿键为了让他们努力学习,就告诉他们只有学会了知识,未来才能对自己有用从才能报恩。

第一百三十四章学生分流() 
那些小乞丐有了这样的想法,拼命的学习,他们没日没夜的吸收新知识,根本不知道疲累。在他们的带动下,最早跟随朱聿键的十三名学生,以及后来又招收的学生们也都被带动了起来。大家互相攀比着努力学习,加之朱聿键将课本进行了简化。

    英语、政治、历史和地理不需要学习,语文进行了大幅简化,让这些人都指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专注于各自的专业知识,所以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原本九年的学业。

    如今朱聿键因为没有高中以上的课本,所能系统教授的东西已经不多,实际上他也没有太多时间教授这些人了。他决定让他们分散开来,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作用。

    对于这些孩子,朱聿键是非常宽容的,除了三十多个创新能力较差,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被他直接划到新一届老师之中,剩下的学生都能自己选择发展方向。柳仲明和一大群对数理化学习比较好的人选择了加入科学院,他们喜欢研究更加高深的学问,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物品来。

    孙玉娇出人意料的自己选择了当老师,她要像朱聿键一样,教授出更多的人才。在她的号召下,女孩子们和部分男生几乎都选择了老师,这让未来的老师人数一下子提升到了一百七十多人。

    这样一来学生的流向就分出了两大类,以柳仲明为首的一百四十多人加入科学院,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将成为学科带头人,研究大明最新的科技,一百人左右打算加入各个工厂,成为工程师类的人才。孙玉娇为首的一百七十多人则成了老师,培养下一代的新人才。

    但这些都是主流,有四个人却没有这样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孙可旺就经常向田见秀、李伦等人讨教武功,让自己原本有些底子的武功得到了发挥。张鼐虽然与孙可旺握手言和,却始终与他处于良性竞争之中,所以张鼐也自然开始学武,他还拉上了自己的铁杆小弟刘闯。

    如今朱聿键让他们自由选择,三人竟然决定加入军队,从小兵开始做起。三个人如今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在这个时代加入军队也没有问题,看着三个壮实的半大小伙子,朱聿键也就同意了。

    这三人加入军队还不是最令人吃惊的,张志峰意外的决定跟随宋献策,加入到情报系统之中,这才最让朱聿键难以理解。这个从小就沉默寡言,从来都是躲在旁边观察的小子,竟然还有这样的理想。

    不过朱聿键知道情报系统是最要害的部门,他不能将其单独放在任何一人的手中,那很可能造成巨大危害,所以他决定培养张志峰这样自己的铁杆,让他逐渐掌握权力,帮助自己看好夜枭。

    将学生们都分配下去,朱聿键就要开始谋划未来的发展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五府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利用孙玉娇等七十多名老师,在各个县城和府城建立学校,要求所有适龄儿童上学。为了保证安全,学校只设立在各个县城和府城之内,同时每间学校都有一个班的唐勇护卫,当然学校老师也因此多了一项任务,教这些唐勇识字。

    这样的教育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果,但是朱聿键很清楚,只要给他十年时间,教育的成果必然会呈现一种大爆发的状态,让全世界都为之战栗。

    为了推进教育工作,朱聿键要求各地都在城内修建校舍,五府之内所有六至十二岁的孩子都必须入学。所有上学的孩子中午提供免费午餐,如果道路较远也提供免费住宿,学校每月休息五天,孩子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返回家中看望父母。

    即便有这样的优厚条件,教育工作依然出了问题。原来朱聿键本打算将那些十二三岁的弟子们都放下去当老师,再派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快一些地方的教学就出现了麻烦。

    原来还是女子地位低下的问题,孙玉娇等二十多个女孩子当老师,竟然没有人愿意上课。原因就是那些学生认为让女人当老师,是对他们的侮辱,所以拒绝上课。

    对于这种对女子根深蒂固的歧视,朱聿键暂时也没有好办法,他只能让再次缩水的五十多名男孩子去各地做老师,这样一来每个县城最多就只能分到一个老师了。

    无奈之下,朱聿键只好放弃了每个县城建立一所学校的规划,先在五个府的府城建立学校,每个学校配备十名老师,以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至于府城之外各地的学生都要住校学习,只有每月休息的五天才能回家。

    朱聿键也是无奈之下才将学生这么早放出去,他也知道这些人担当的责任相当勉强,因此他要求所有学生统一每月放假五天,到他这里来继续学习,以补足对知识的缺憾。

    除了五所学校之外,孙玉娇等二十多个女孩子被留在了宁波府,朱聿键从各地搜罗来的小乞丐之中,集中了全部一百多名女孩子,交给孙玉娇等人教学,算是在宁波府建立起了第一家纯女子学校。

    除了这个小插曲之外,朱聿键的教育推广工作还是很顺利的,教育的要求是唐王府发出的命令,所有五府之内都必须遵从,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这个时候终于体现出了集权的好处,只要朱聿键要做的事情,直接发出命令和惩罚条例,各地都会乖乖的执行。

    这样做恐怕唯一不爽的就是宋献策的,他与李信挣了几次,好不容易从河南挤过来三百万两白银用作发展,结果这一个普及教育就用掉了近一百万两,照这样下去浙南封地很难支撑。

    宋献策没有想到,朱聿键疯狂花钱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大量土地,朱聿键就可以大展拳脚了,他开始谋划着扩充象山港,为宁波建立一个大型出海口。

第一百三十五章河南支援() 
同时在温州和台州建立大型工业基地,利用当地出产的水泥用石灰岩大量生产水泥,利用三门出产的铁矿建立炼钢厂,另外还有造纸、玻璃、日用化工产品工厂也要在宁波郊外建设起来,主要生产玻璃镜、香皂、火柴等新产品。

    朱聿键的规划之大,让看过的宋献策冷汗直冒:“主公,这些工厂都建设起来,还要修建象山港和三府联通的水泥公路,这些花费至少三千万两白银,我们如今手中只有两百多万两而已,根据估计每年收入也不会超过一百万两,这根本就是不可能成功的。”

    “你说的不全面,我们不是要修联通三府的水泥路,而是要将五个府都连接起来,同时与各地官道联通。”朱聿键笑着说道。

    “这怎么可能?”宋献策被吓了一跳,他刚想反对朱聿键却安慰起他来。

    “放心,这些钱需要很多年投下去的,并不急于一时。此外我不是让你在象山港建立造船厂,从福建等地招募船匠水手吗?等我们可以开始海洋贸易的时候,利润必将会打着滚往上翻。商路通了就会财源滚滚,何况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产业,未来利润都可以投入到建设中去。”朱聿键给宋献策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对于这样的规划,宋献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就算未来再宏大,没钱建设也是白搭,他更愿意脚踏实地一点点发展,先从一个项目入手等到赚钱再做另外一个,这样稳妥得多。

    宋献策所说的问题朱聿键不是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北方的农民军即将起兵,后金越来越壮大,南方的郑芝龙和荷兰人等海上实力也在不断扩张,情况对他来说越来越紧急,根本没有时间让他慢慢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提速,朱聿键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自己那些来自后世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现在已经增加到一尺直径的玻璃镜,一面的成本是白银五十两,出售则要两万两白银。香皂一块成本是白银一钱,出售则要一两银子,其他诸如火柴和水泥的利润比例也很高,每月入账都在百万两白银以上。

    这些钱都是唐王的私有财产,宋献策并未将其算入发展资金,但朱聿键很快表示这些钱都可以投入进去,算作是长期投资来运作,财政也算勉强能够支应了。

    宋献策能够理解朱聿键的急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理性的范围内,尽可能快的将各种产业建立起来。象山港见效太慢,何况现有港口短时间内还能支应,他先将耗资最大的象山港项目停下来。水泥路虽然急迫,但宁波靠近港口,对水泥公路的需求不大,这个也能够等到农闲的时候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