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67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6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下面官员的慌张,崇祯视而不见,他将目光转向了吴汝胤:“吴爱卿何在?”

    “微臣在。”吴汝胤见到皇上点名,赶快出班跪倒。

第一百二十六章朝堂封赏() 
崇祯询问道:“你的京营如今进展如何,是否已经平息叛乱?”

    “回禀皇上,京营全体出动,已经彻底平息了北京城内叛乱。魏忠贤手下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中,除崔成秀畏罪自杀之外,其余竭尽落网。如今京营收监人数已经近两万人,锦衣卫的人正在严刑拷打,以找出更多的同谋者,只是魏忠贤尚未抓到。”吴汝胤的话铿锵有力,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骚动。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此次吴爱卿办事得力,擢升兵部左侍郎。”

    “谢皇上。”吴汝胤心头狂喜,自己没费多大力气,就向上爬了两级,这让他兴奋不已。

    崇祯又转向了朱聿键道:“唐王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率领护卫入宫救驾,实乃忠君爱国之楷模。特封为八贤王,以兹鼓励。”

    “八贤王?”朱聿键一愣,他没想到自己只得到个虚衔,似乎太过轻了些。在他的心目中,这个八贤王的尊号,还不如一府之地更让他感到高兴。只不过皇上的赏赐已经出口,他也只好谢恩了。

    看了看眼前的朱聿键,崇祯语带双关的说道:“这八贤王乃是北宋时期的尊号,只有赵德芳一人获得,王兄可要珍惜啊。”崇祯所说的这句话似乎是废话,但实际上却是隐晦的提出来一个事实。

    北宋时期,赵匡胤之子赵德芳本来应该登基为帝,但是太祖赵匡胤是个孝子,他尊母亲临终遗嘱,将帝位传给了弟弟太宗赵光义。只不过太祖赵匡胤感觉自己实在吃亏,就询问弟弟太宗赵光义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

    太宗赵光义自然知道兄长的意思,也认为自己夺了侄儿的皇位有所亏欠,他当即表示封赵德芳为八贤王,享受八位亲王的俸禄,同时赐予他一根金简。据说带着这根金简可以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上打昏君、下打谗臣。

    这个八贤王多见于民间传说,至于是否真有此事也不好评述,至少正史中并未提及过。只不过崇祯打算借此透露一个信息,当初魏忠贤打算让唐王即位,对方却故意躲了出去,崇祯这才安全上位的。他将唐王封为八贤王,意思就是感念朱聿键这份恩情。

    朱聿键不明白崇祯的这层含义,还在自认倒霉。此时言官之中的张慎言却站了出来:“启禀皇上,微臣认为不妥。”

    “如何不妥?”见到是张慎言出来,崇祯还是问了一句。

    张慎言说道:“本朝开国以来,还从未封过八贤王的称号。”

    “难道没封过就不能封吗?当初开国之时,太祖之前难道封过王爷吗?照你这么说所有藩王都不该封。”崇祯却出奇的反驳了他一次。如今唐王再次救了他的命,他是自觉亏欠这位王兄太多,所以才有这种想法,没想到刚封了一半就有人阻止。

    “当然不是,开国自然要有新气象,只是按照祖制”张慎言还想再说,却被崇祯直接打断了:“按照祖制魏忠贤怎么可能被尊为九千岁,当时你怎么不以死相谏?”

    崇祯今天似乎的头脑特别灵活,言语间说得张慎言哑口无言。当初天启帝根本不理朝政,让魏忠贤势力坐大,他哪里敢反驳。如今被崇祯帝抓住把柄,他又如何说得出口。

    见到张慎言无话可说,崇祯继续说道:“朕虽然能封王兄这个八贤王,却是有名无实了。朕即无法赐你金简,也无法给你八个藩王的俸禄。”

    想了想崇祯突然拍案道:“有了,我看就将松江苏州之地赐予王兄作为封地,这样也算抵了俸禄如何?”崇祯还是少年心性,朱聿键这次拼死救驾,让他感觉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对王兄的猜忌似乎有些过分,心中想要补偿一番。只不过他登基未久,还不知道松江和苏州对于朝廷意味着什么,竟然如此大方的就要送出去。

    听到崇祯此言,满朝文武都被吓了一跳,众人纷纷跪下高呼皇上三思。崇祯莫名其妙的看着众多文武问道:“怎么?你们全都不愿意我封王兄为八贤王吗?”

    户部主事卢象升出班启奏道:“启禀皇上,并非唐王受封八贤王不妥,只是苏、松两地乃朝廷税赋之地,每年朝廷用度有三成来自于此地。如果将两地封给唐王,实在”

    卢象升没好意思说下去,但崇祯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如果按照他以前的想法,封给王兄的封地自然越富裕越好。如今他登基这么长时间,也知道户部的财政状况,听到卢象升所说自然不敢再这么做了。

    看着阶下的唐王,他有些左右为难:“要不然取消浙江布政使司,设立唐王直辖府司好了。”

    这句话又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虽然浙江八成的土地都是山区,但浙北还是有平原的。那里是杭州府、嘉兴府的所在,其与松江、苏州两府相接,也是江南财富之地,交给藩王实在不妥。

    朝堂上又是一片反对之声,大臣们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财富之地都是朝廷用度根本,不能封给藩王。其实大家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大明朝历史上藩王有过多次反叛记录,不说那个脑残的宁王,还有最著名的明成祖,那可是当今崇祯帝的直系祖先。这些反叛记录让大臣们始终认为藩王不能掌握军政财权,至少不能获取膏沃之地,当然反叛那个借口又不能说,因为说出来等于是直接打皇上的脸,那可是崇祯的直系老祖宗。

    众人拼死相谏,崇祯也不好直接下令,见到这种情况,朱聿键只好跪倒说道:“启禀皇上,臣受封八贤王本就已经是尊荣至极,乃是皇上皇恩浩荡所赐。如果再贪图赋税之地实在难以服众,臣自请令台州、温州两府即可,还请陛下应允。”

    “台州和温州?那里实在太过困苦,连个像样的大城都没有,如何能够建立王府。如果封在那里岂不是还不如南阳府,这是封赏还是贬斥?”崇祯摇头说道。他对这个王兄是非常感激的,凭着少年心性总想感谢一番。

第一百二十七章顶撞崇祯() 
与朱聿键相熟的工部尚书薛凤祥见到他如此推脱,也知道这是在避嫌。崇祯摇头只是不允,他当即提议道:“启禀皇上,既然温州和台州两府残破,就多加一些地方,将衢州府和处州府也封给唐王即可。”薛凤祥的提议乃是个折中方案,皇上和朝臣都应该能够满意了。

    崇祯思虑片刻摇了摇头:“我说了,需要一个大城为王兄修建王府,我看将宁波府也划过去吧。”这一次崇祯不再给大臣们反驳的机会,当即命令拟旨,将五府之地尽数划为八贤王直辖之地。可能是感觉自己给的地方多是山区,他又命令南阳府各处唐王财产不动,唐王府仍然保留,八贤王朱聿键有来往于南阳府和八贤王封地的权利。

    对于崇祯的封赏,朱聿键自然是感恩不尽,他知道自己终于有了一块靠海的根据地。相信假以时日,他足以利用这块小小的地盘,为大明王朝开疆扩土。而在这些封赏之中,最让朱聿键感到欣慰的就是那个行动自由了。

    为了防止大明朝反叛,成祖曾经下令,藩王除了不许干涉军权政权之外,还不能离开自己的封地。如今朱聿键有了这个自由,也就是说他连海外也能去的了,毕竟来往于两地之间的许可太过含糊,他去哪里都可以说是在前往自家产业的路上了。

    将这两位最大的功臣封赏之后,崇祯开始讨论起对阉党的处理决定。那些饱受打压的官员们,尤其是东林党成员,认为阉党倒台就要严厉惩治,希望皇上将所有与阉党有关系的官员罢官,重新任用那些遭到迫害的东林党人。

    张慎言和韩爌等人表现得最为坚决,认为朝中应该彻底清查,让阉党永世不得翻身。崇祯对于魏忠贤的仇恨由来已久,之前始终受到其压制,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

    如今一旦翻过身来,崇祯多年的压抑心里得到发泄,自然是认同东林党人残酷报复的想法。对于张慎言等人的建议,他是相当认同的,但如今魏忠贤潜逃本就容易造成人心不稳。这样扩大打击面,让大家人心惶惶,更是可能造成朝局动荡,万一动摇了大明朝的根基就得不偿失了。

    朱聿键听得微微皱眉当即启奏道:“启禀皇上,臣有不同意见?”

    “哦?王兄请说。”崇祯正在兴头上,却听到朱聿键反对,他的心情自然有些不爽,只不过他对这位王兄非常尊敬,也愿意听听他的想法。

    朱聿键道:“自古君以宽仁治国,这样才能得到官员和百姓的拥护。如果一味株连太多,反而会让人人自危,于社稷不利。”朱聿键不会那么多典故,说起话来自然比较直白,但朝中官员多是终身啃儒家经典的主,自然不会如朱聿键一般说话。

    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臣附议。孔子云,恭则不悔,宽则得众,鑫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当年大多数官员并非心向魏逆,只不过是自保而已,一旦株连迁延太广,恐有失皇上仁德之心。”

    “臣附议。”

    “臣附议。”不少官员都出声表示同意,朝堂之上的东林党人顿时被孤立了起来。其实这也不能怪那些官员,东林党势力庞大,即使魏忠贤也不敢做得太绝。虽然对其极力打压,却也不会将所有人都罢免了。朝堂上剩下的那些东林党人与阉党势不两立,自然不会巴结魏忠贤。如今魏忠贤失势,他们是竭力打压,却忘记了其他为了自保而不得不虚与委蛇的官员。

    反观那些没有势力的官员,即使并非阉党成员,迫于压力也必须给魏忠贤送礼,否则他们早就被排挤得辞官了。如果东林党继续扩大打击面,他们也要受到牵连,真如东林党所说与阉党有牵涉的就严办,现在上朝的这些官员中,又会有一大半被罢官。在这两种选择之间,他们自然会选择支持朱聿键了。

    “你们全都反对吗?”崇祯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没想到自己打算畅快淋漓的消灭阉党,却会遭到包括最敬重的王兄朱聿键在内的众多官员反对,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舒服。

    “皇上还请息怒,因为阉党一案牵连太广,恐怕会对朝政有损。万一朝政因此而混乱,实非大明之福。”朱聿键说得很清楚,你当皇上总需要下面的人做事吧。一旦让这些人都罢官了,谁能担起朝廷运作的重担来,就算选贤任能新选出一批人,总要有个适应期吧,这段时间国家岂不是要停止运作了。

    朱聿键的想法可谓非常理性,也是将国家损失降到最小的方法,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但是崇祯才不到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嫉恶如仇的时候,他心中所想就是借着打击魏忠贤的机会,将一切隐患消除掉,让他今后的朝政的一顺利推行。这个时候朱聿键的反对,在他看来是在唱对台戏,也是在打击他的威信,这如何不让他生气。

    崇祯只感觉一股烦闷直冲脑际,他又想起了对朱聿键言听计从的问题。他是一位皇帝,一位刚刚平定了阉党叛乱,必然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明君,怎么可以任由一位藩王摆布。这样的思想充斥着崇祯的脑海,让他对朱聿键始终支持辅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