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60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60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曹化淳等崇祯完成了任命,当即说起了每天例行公事的常例。

    “臣有本上奏。”不等尚书们提出哪些日常的奏本,右都御使杨所修突然出班,递上了手中的奏折。

    作为言官中职位最高的两人之一,杨所修每次参奏都会让官员们心中一紧,因为他每次奏请都会有人倒霉。这也没有办法,言官就是吃弹劾这碗饭的,他想要升官发财不能依靠政绩,只能靠踩别人。

    崇祯点点头,从曹化淳手中接过奏折问道:“爱卿所奏何事?”

    “臣弹劾兵部尚书崔成秀弄权成性,任用私人,贪污军饷,结党营私。”杨所修此话一出满朝皆惊。谁不知道崔成秀乃是九千岁的左膀右臂,红人中的红人,其位高权重掌握兵部尚书一职,谁敢随便指摘。没想到这位右都御使今天吃错了药,竟然敢弹劾起崔成秀来,这简直是石破惊天。

    实际上杨所修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从理智上他是不应该弹劾崔成秀的,但他却隐隐有一种感觉,崇祯是不喜欢阉党的,所以他必定要找机会进行打压。这次弹劾崔成秀,就是杨所修的一次豪赌,他要赌崇祯对阉党不满,试探一下其心意。

    在杨所修看来,没有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会容忍大权旁落,他必然会对当权派发动进攻,将朝政大权夺回来,所以这次上奏弹劾崔成秀,他有八成的把握能成功。

    结果令杨所修大失所望,崇祯听到他的话,奏折连看也没有看,直接将其扔了回来:“不得诬陷忠良,崔成秀公忠体国,治军有方,乃是武将之楷模,你怎可随意编排人家。念你是言官又是初犯,我就不追究了,这种事情再也休提。”

第一百一十三章驳斥弹劾() 
“微臣遵旨。”杨所修吓得全身战栗,大脑中一片空白,连自己是怎么归班的都不知道,但他心里清楚这次惹大麻烦了。崔成秀本想出来辩解几句,没想到自己尚未出班,那份奏折就被崇祯扔了回来,他也就没有再站出去的必要。看了看诚惶诚恐的杨所修,崔成秀心中暗喜,皇上果然还是很器重九千岁的,所以才会对自己爱屋及乌,看来这荣华富贵能够保得住了。

    后面则是各部尚书分别奏请一些琐事,由内阁大学士们一起商讨。这些枯燥的事情听得朱聿键昏昏欲睡,心中不免可怜崇祯,每天连这样的小事都要管,真是会累死人的。难怪历代皇上都很少有长寿的,估计都是被累死烦死的。

    等到六部尚书奏请已毕,其他朝臣也不再有本上奏,崇祯看了看下面的朝臣说道:“兵部尚书何在?”

    崔成秀听到叫他,连忙快步走了出来:“臣在。”

    崇祯点了点头道:“朕昨日与皇后谈起当年萨尔浒之战皆唏嘘不已,认为如今建虏势大,乃是我大明之威胁。万一哪一天建虏打到京城,不知三大营能否抵挡。”

    在崇祯初年,还没有人将后金当回事,哪怕他们在萨尔浒打赢了明军,同样不会有人把人口只有十几万的后金当做真正威胁。就算是崇祯也如此想的,他今天这么说,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想要去看看三大营而已。崇祯并不知道,自己一时的借口,未来会真的会变成现实。

    听到崇祯如此说,崔成秀还以为要问他的罪,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兵事不利都是他的罪责。他连忙向上磕头:“臣办事不利,未能尽早歼灭建虏,还请皇上降罪。”

    “崔大人这是何意?朕并无怪罪之意,朕只是感念京城安危,想要去看看三大营操演才能放心罢了。”崇祯的话让崔成秀松了口气,原来并非是怪罪自己,那就好办了,他连连答应:“皇上日理万机还不忘挂心京营,实乃千古明君,臣这就去安排三日后操演。”

    “难道京营不是每日操演吗?”崇祯皱了皱眉问道。

    “当然不是,只是皇上出宫总要准备一番。”崔成秀本想利用三天时间,让吴汝胤挑选精壮士卒,在皇上面前演一出戏,没想到却引起了皇上不满,他只好给自己找借口。

    崇祯一挥手道:“那却不必,朕就是想看看京营平时的训练如何。如果现在无事,大家就散朝吧,无事的官员随朕一起去前往京营,看看今日的操演如何。”

    “谨遵皇命。”众多大臣齐齐躬身,崔成秀却是暗中叫苦。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京城三大营被彻底打断了脊梁,他们从全国最强军,变成了吊郎当的少爷兵。这些人平日里很少操练,就算是操练也是虚应故事,战斗力有多少还很难说。可是如今崇祯突然去查看操演,恐怕吴汝胤会丢大人的。

    尽管吴汝胤并非真正的阉党,但作为他的顶头上司,一旦其受到斥责,崔成秀同样会受到牵连。无奈之下,他只好赶快命人去军营送信,让吴汝胤赶快召集兵力操演,以免被崇祯撞破他们不操练的事实。

    实际上京营荒废非只一日,这也不算是吴汝胤的错误,只不过现在不出操成了常例,如果没有人通知,所有人都会睡大觉的。接到崔成秀送来的信,吴汝胤吓了一身冷汗,他立刻传令所有官兵起床操演,迎接崇祯帝的到来。

    很快三大营的各个营盘都行动了起来,官兵们接到紧急通知,迅速穿衣服起床。只不过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等到众多士兵在校场上排好队,吴汝胤这才发现士兵们衣衫不整,有得甚至只穿了一只鞋就来了。

    吴汝胤看的眼中冒火,暗恨这些士兵混蛋,竟然如此邋遢就敢出来战队,简直是奇耻大辱。

    如今眼看着崇祯即将到大营门口了,让众人回去换也来不及,他只好命令众人整理衣衫,准备迎接崇祯皇帝的检阅,同时他将那些缺鞋少袜或者没带武器的人都放到队伍后面,希望能够过关。

    吴汝胤亲自前往辕门迎接崇祯,想要将其接入中军大帐。可是崇祯执意要看士兵操演,他也只好将崇祯和百官引到了校场。这个营盘是隶属于神机营的,其中大部分都是火铳手,他们的训练也要比其他部队更加糟糕。

    崇祯本想在这里借题发挥,却看到前面的士兵还算军容齐整,不免难以发作。朱聿键对京营的水平却有过一些研究,他知道这些人只是虚有其表,虽然看上去相当整齐,一旦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朱聿键慢慢凑近眉头深锁的崇祯,低声道:“皇上可以看看操演。”

    崇祯微微偏头,看到了朱聿键那充满智慧的眼光,他心中有了一丝明悟。崇祯点点头对着吴汝胤道:“吴爱卿,可否让这些兵士操演一番,也让朕看看京营如何训练。”

    崇祯的一句话,吴汝胤汗都下来了,他知道这些人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如果就站在这里还好,一旦执行操演任务,必然会露陷的。只是皇上金口一开,他如果敢抗拒那就是大逆不道,可是要掉脑袋的。吴汝胤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敢抗命,不过他也讨了个巧,命令神机营进行火器射击训练。

    火器射击都是站着不动对靶子射击,不会暴露出队列阵型训练不足的问题。而且每次射击操演人数不多,需要一队队的替换,只要将强卒都放在前面,让皇上看个热闹。等到皇上看完了自然会离开,也就免去暴露那些老弱了。

    吴汝胤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崇祯今天就是来找茬的。看着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士兵射击完毕,又换上新的一批,崇祯帝却丝毫没有厌烦的意思,反而是饶有兴趣的对着那些士兵品头论足,一副非常满意的样子。

第一百一十四章放弃问责() 
看着皇上不走,吴汝胤有心让刚才的士兵再转一圈,又怕有人看出来,奏他个欺君罔上,不让那些士兵重复一次,后面的老弱恐怕就会露陷了。就在他犹豫之间,一队衣甲不全的士兵已经走了出来,他们肩上扛着的却不是明军招牌式的三眼铳,而是木棍。

    崇祯见到这队士兵心中大喜,他知道机会终于来了。为了让自己表现得非常生气,崇祯故意冷着脸转身询问崔成秀道:“这是怎么回事?神机营不是全火器的吗?为什么有士兵手持木棍。”

    崔成秀被崇祯一问,汗水当时就流了下来,心中暗骂吴汝胤不会办事。享国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以卫所制度驱逐蒙古建立强军,但经历了这么多年,卫所制已经完全腐败了。各个卫所军官坐吃空饷,往往兵力不足额度的一半,而其中老弱皆有,大约只有十分之一可堪一战。

    按照官场上的潜规则,这些能战的士兵都配备最好的武器装备,作为整支部队的招牌。如遇上官检查就把这些人拉出来亮相,检查的官员也是心知肚明,并不会因为人数太少而问责。反正他们看到了军容齐整的军队,这就已经足够汇报了,至于人数差多少那就不是他们所要管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况越是在地方越是常见,京营反而是受害最轻的地方。就如这神机营的编制,本来有七万五千人,但实际上人数只有五万出头,其中能战的不足一万人。神机营是火器部队,消耗远比普通步兵为大,武器的折损匠作坊又不能及时不足,造成能用的鸟铳和三眼铳等武器数量严重不足,其他人自然只能用木棍充数了。

    如果是平时的上官查验,看上一刻钟也就算了,那一万人的射击表演至少能支持半个时辰,也不怕被查出问题。可是如今崇祯是专门来找茬的,他就端坐在那里始终不动,神机营也只好继续表演下去,这才终于露了馅。

    此时崇祯责问最高责任人兵部尚书崔成秀,自然是语气不善,吓得崔成秀一身冷汗。他连忙转头瞪了吴汝胤一眼喝问道:“你这神机营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武器不全?”

    吴汝胤双膝跪倒,吓得全身抖作一团,这军备的事情可大可小,万一皇上查究起来,他是要掉脑袋的。看了看崔成秀不善的脸色,吴汝胤有了一种明悟,这个兵部尚书肯定会把自己当替罪羊的。

    咬了咬牙,吴汝胤下了一个决断:“回禀皇上,火器训练多有折损,本应该按月进行补充。只是这半年多来,匠作坊始终没有补充武器,所以才会有如此情况。”

    想到可能被砍头,吴汝胤也就豁出去了,虽然半年多没有补充武器,并不是神机营缺少武器的唯一原因,但他却可以借此脱罪。至于这样的做法,会否得罪崔成秀,他已经顾及不到了。

    “哦?崔爱卿,这是为何?”崇祯故作惊讶的问道。

    听到吴汝胤这么说,崔成秀的脑子嗡的一声,心知大事不好。他连忙跪倒回答:“启禀皇上,这些日子以来匠作坊的确停工了武器制造,概因皇亲国戚们对暖气情有独钟,要求匠作坊先给他们制造暖气,所以才会停工。”

    “胡闹,国家军工重地,怎么就成了私人的玩物?崔成秀你可知罪。”崇祯满脸愠色,看得旁边众人都提了一口气。

    “微臣如此做,也是希望为国家筹措军饷。何况神机营本来火器众多,就算半年不配发新火器,也不至于折损如此之多。”崔成秀话中含义非常明显,就算指责吴汝胤才是有最大责任的人。

    见到崔成秀一个劲的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推,吴汝胤吓得亡魂皆冒,他也顾不上考虑是否得罪九千岁的问题了,连忙为自己辩护:“皇上明鉴,按照朝廷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