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42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4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派了那么多人在京城,应该不会有问题吧。”郝玉兰也只能好言宽慰他几句,没有在说什么。

    “到了大沽寨,就知道情况如何了,没必要太过担心,我相信张志峰的能力。”朱聿键安慰着自己,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远处似乎传来隐隐的雷声。

    朱聿键抬起头来,发现天空中晴朗无比,根本没有大雨前的乌云:“没有乌云,哪里来得雷声。”

    “会不会是炮声。”郝玉兰低语道,随即她想到了一种可能:“大沽寨在开战。”

    大沽寨的确在开战,而且这一战已经打了三天。自从占据北京城之后,清军在全城展开了彻查,逐步清理重要目标。

    那些躲在家中的官员被清军重点清查,纷纷向清军献媚求降,争先恐后的表现立功,想要保下自己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济尔哈朗问什么自然是知无不言,很快他就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了崇祯的家庭情况,清查之下济尔哈朗得知紫禁城内死去的人中没有田贵妃,也没有两位皇子。

    清军很快在全城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清查,结果将朱慈炯给找了出来,济尔哈朗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位皇子监禁起来,随后继续清查田贵妃和三皇子朱慈炤,可是翻遍全城也没有找到。

    很快清军得到了确切消息,田贵妃和三皇子朱慈炤已经抵达大沽寨。在入关之前皇太极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务必将崇祯及其皇子全部抓获,这样大明将会群龙无首让清军得以分化瓦解。

    对于这件事情皇太极相当重视,如今有皇子逃脱,济尔哈朗自然不敢怠慢。在得到确切消息以后,他立刻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往大沽寨,企图将那里一举荡平。

    济尔哈朗率军抵达大沽寨,但眼前的一切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大沽寨就已经被建成了占地四平方公里,拥有钢筋混凝土城墙的大型城寨,后来又在圆形主城墙的外侧修建了三米半高的六个角堡。

    这些年来随着唐军势力日增,朝廷的管控也逐渐松懈,大沽寨的城防一直在加固加高之中,尤其是在崇祯六年满清再次入侵之后,感觉到危机的吴子峰干脆将主城墙秘密加高到了五米,角堡也提升到了四米高度,另外在圆形城墙上还修建了大量混凝土炮台,以加强城防火力。

    总参谋部同样很重视这个北方的重要据点,所以第一独立旅虽然属于唐军编外部队,火炮却是一点也不少。尤其在崇祯六年以后,这里除第一独立旅第一团的驻守兵力之外,还增加了一支团级岸防炮兵队伍,为首的就是当年在台湾发炮攻击尼德兰战舰的岸炮指挥官顾敬云。

    在大沽寨的寨墙上,靠近大海的一面建设了六座炮台,安装有十二门八公斤要塞炮,另外三面的十二座炮台上,还有二十四门六公斤要塞炮。根据科学院的设计,这些炮台都有机械转向机构,让火炮可以随时调整炮击方向。恰好大沽寨的设计就是向海的一面寨墙最高,然后徐徐向内陆方向倾斜,所以只要调转炮口,临海一面的八公斤要塞炮也能支援对内陆的防御作战。这一套设施摆在大沽寨的城墙上,任何敌人都要退避三舍了。

    济尔哈朗之所以感觉寒意大胜,就是因为高大坚固的城墙上,那些闪着乌光的炮口,让他没有战胜的把握。为了进攻大沽寨,他可以是将北京城防的二十门一等神威大将军炮都拉了过来,这些五千斤级别的红衣大炮本来让济尔哈朗自信满满,可是现在看来,他显然有些低估了对手。

    不管对方是否强大,这一仗都不得不打,济尔哈朗将骑兵分成数队,首先开始了试探性进攻。因为城墙高厚,满清骑兵不可能还利用战马登城,他们只能下马作战,老老实实的扛着云梯发起冲锋,这种苦差事通常都是由蒙古士兵担任的。

第一千零三十章疯狂攻城() 
满清骑兵冲在前面,他们将利用手中的弓箭先对守军进行压制,以掩护蒙古士兵的爬城。镶黄旗的士兵们吆喝着,加快马速冲向城墙,然而距离还有三公里的时候,城头的火炮已经开始射击了。

    六公斤火炮和距离较远的八公斤火炮几乎同时开火,爆炸威力巨大的炮弹落在地面上,瞬间就会出现巨大的弹坑,周围十几米内根本看不到活人的痕迹。冲锋的满清骑兵瞬间遭遇了不小损失,但他们马速足够快,很快就冲过来这一段距离,但是冲过炮击距离并不代表就是安全了。

    很快城头上的来复枪开火了,因为是第一独立旅属于守备部队,神枪手的配备并不算多,但整个团算下来也有近百人了。这些人使用着有效射程超过三百五十米的来复枪,对着疾奔而来的满清骑兵展开了狙击战。

    不停的有下级军官被击毙,这些人混在普通士兵的死伤中,并不算那么显眼,不过济尔哈朗已经发现了不对。上次阿济格追击失利返回之后,他就发现军官与士兵的死伤比例居然达到了一比四。看上去军官死亡率很低,但如果计算他们的数量就会发现,军官死伤人数比平时的作战多了十倍不止。

    如此大的军官伤亡,就让济尔哈朗注意了,刚才那些数百米外就响起的零星枪声,立刻让他感觉到了危机感。他用购自晋商的单筒望远镜仔细查看了一下,尽管只有两秒钟的时间,他发现其中果然有问题。

    在这个距离上对方的燧发枪尚未进入射程,火炮却因为过近而无法攻击,那些正在响起的零星枪声是唐军唯一的攻击方式。在那些落马的骑手中,大半都是拥有一定官职的人,虽然这个过程仅仅持续了两秒,全军就进入了对方的燧发枪射程,但他还是看到了至少四十名军官被击杀。

    对方有专门对付军官的武器,这个发现令济尔哈朗遍体生寒。一支军队依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指挥官的精明,有人说的士兵的骁勇。但实际上指挥官再精明也需要有人将他们的命令传达并坚决执行,士兵再骁勇也需要有军官的带领和团结,而这个最重要的中坚力量,就是那些中下级军官。一旦缺失了中下级军官,整个军队将失去上通下达的能力,战士们将失去直接的指挥者,变得盲目和胆小,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基本上被瓦解了。唐军显然深明这个道理,才会使用如此毒辣的战术。

    济尔哈朗皱着眉头,思索着破解之法,但目前他确是无能为力,因为前线的骑兵已经与对方接火了。在缺少大量军官之后,骑兵的指挥显然受到了一定影响,按照惯例骑兵将在城墙前五十米处转向,然后以与城墙平行前进的时候,以骑射对城头进行箭矢覆盖。

    因为大量中下级军官缺失,命令传达出现了一些滞涩,结果全军直冲到距离城墙只有三十米的地方才转向,让骑兵们暴露在了对方手榴弹的攻击范围内。

    轰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尽管清军的骑射让城头的唐军接连出现伤亡,但手榴弹的爆炸却让清军损失更加惨重。清军的骑兵压制战术仅仅前进了两百多米就玩不下去了,面对手榴弹如冰雹般投下,骑兵队形已经快被炸散了,他们只好拨转马头逃了回来。

    清军骑兵的撤离,将步兵单独甩在了后面,他刚刚经历了炮火的洗礼,此时又再次经受了燧发枪的齐射。在密集的弹雨下,清军大批阵亡,但是他们依然前赴后继的往前冲,希望能够得到爬城的机会。

    因为大沽寨是棱堡结构,要想攻城就要将云梯架在角堡上,这次唐军连手榴弹都不需要使用,两侧呈一定夹角的角堡提供了很好的射击目标,站在城上的士兵根本不用探头,就能直接射杀对面城墙上的敌军,而且因为目标大,射击效果非常不错。

    见到己方死伤得太多,济尔哈朗连忙命人撤了下来。“大炮全都推上来,对着城头给我狠狠的轰。”济尔哈朗一声令下,始终没有动用的一等神威将军炮被推到了前线,这些相当于五千斤红衣大炮重型火炮,虽然因为发射药差劲而没有唐军火炮的超大射程,但轰击城头还是没有问题的。

    清军的那些炮兵都投降的京营,他们对火炮的使用非常熟悉,也知道各种注意事项。刚才的一轮冲锋,唐军都是以最大有效射程进行炮击的,他们只要避开对方的射程,就可以安然无恙了。

    以一等神威将军炮的射程,比起唐军六公斤攻城炮也差得远,但是唐军火炮都被布置在中心主堡上,清军只是轰击延伸出来的角堡也能勉强做到。第一轮炮击立刻开始了,随着硝烟的升腾,数十枚炮弹划破炽热的空气,直接砸在了堡垒周围。

    滑膛炮的射击精度太差,第一轮只有一枚炮弹击中了城墙,并未造成什么损失,但是对方火炮的开火就预示着危险的临近。按照步兵的作战操典,城头的军官们立刻安排观察哨留守,大部分人则进入了城头的防炮洞内。

    唐军火炮也立即开火,对着清军的炮兵覆盖过去,但是因为距离过远威力和精度都大大下降,能够取得战果的实在太少。唐军的百炮齐鸣,让清军吓了一跳,但是很快他们就欢呼了起来,事实证明唐军火炮对他们的威胁很小。

    清军炮兵见到自己很安全,立刻放心大胆的干了起来,炮声越来越密集,很快如雨点般落下的炮弹就击中了城墙。如果是大明传统的夯土结构外裹砖石的城墙,恐怕很快就会被砸得破损倒塌,只是大沽寨的建造却是全新的方式。

    深挖地基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寨墙,当初的花费不菲,甚至耗尽了大沽寨一年的利润,那可是超过三百万两白银的收入。即使这样的花费,还是建立在高丽省的自家工厂,低价提供钢筋和水泥的情况下,可见这座棱堡的超高造价,也难怪欧洲各国不敢多建造了。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舰炮支援() 
以如此坚固的城堡,根本就不怕清军火炮实心弹的攻击,甚至那些炮弹砸在城墙上,也只能打出一个白点就会被弹开。清军轰了半个小时,大沽寨的外墙丝毫没有坍塌的迹象,这让济尔哈朗吃惊不小。

    如果大明境内的城池都有如此坚固,清军就算死光了也打不下几座来,济尔哈朗暗暗盘算着,发现清军要想与唐军对抗恐怕取胜。不过他很快又安慰自己,大沽寨应该是因为地位特殊,专门建造的坚城,其他地方就算是唐军所掌控的,也不会有如此强悍的城防体系。

    这样的想法是济尔哈朗在安慰自己,实际上也是事实,不管多么富裕的政府,也不可能遍地修建这样坚固的要塞。这不仅仅是金钱是否足够的问题,还有效费比的考虑,毕竟这样做只是有助于被动防守,对国家的整体安全性意义不大。

    济尔哈朗本打算命令火炮一直轰击,看看唐军的城堡究竟能够抵抗多久,但很快他就被告知炮管已经过热,难以继续轰击了。不过那名投降过来的神机营守备也表示,这么密集的炮火轰击下,城头的唐军不会剩下多少人了。

    听到对方打包票说唐军已经损失惨重,济尔哈朗大为兴奋,他立刻命令再派出五千骑兵冲城,同时后面五千步兵紧紧跟随准备登城肉搏。

    火炮渐渐停息,清军再次发起了进攻,已经等了半天的唐军炮兵立刻发炮拦截,战场上再次响起了密集的炮声。

    “清军冲锋了。”坚守在城头的观察哨损失不小,但还是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