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2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2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终关注着军队情况的温体仁实在忍不住了,他发散人手带着自己的请帖到各处请人,以六十大寿宴请宾客的名义,将豪门大族和致仕官员全都聚拢了来。接到消息个十几名致仕官员,以及二十多个大家族的族长纷纷赴约,很快汇聚到了处州府龙泉城温家的城寨内。

    表面上这些人都是恭贺致仕首辅六十大寿,到温体仁家中吃寿宴增进感情的,实际上他们早已进行串联,这次是来开会的。温体仁的寿宴分为内外席,外席大多是普通宾客,而内席全是那些被串联起来的势力。

第九百九十九章寿宴合谋() 
酒过三巡菜也上齐了,温体仁终于转入了正题,他对着众人低声说道:“今日请诸位来,就是希望能够定出一个章程来,尽快恢复我们的太平盛世。”

    “温首辅说得是。”这句话很快得到了下面那些人的响应。这些人之中有十几个致仕官员,这些人都是本乡本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始终忍耐着多交赋税的尴尬。另外的二十多个大家族的族长多半来自福建省,因为朱聿键的土地政策,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让他们无法盘剥族人,更加无法对付那些依附本族的佃农。

    这些人本来都是躺在床上吸别人血的,如今因为八贤王的政策而少吸了许多血,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以前八贤王太过强势,他们不但随便乱动,如今朱聿键有生命危险,他们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一名当过知府的致仕官员郑永拱手说道:“首辅大人,你说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温体仁冷笑道:“唐军自以为能够掌控大局,但实际上如果百姓乱了,他们也无能为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宁波府乱起来,只要那里一乱,封地各处都会乱起来的,到时候唐军忙得晕头转向,我们正好偷袭八贤王府。”

    “没错,八贤王已经重伤,必然造成人心不稳。我们冲入八贤王府,管他是否重伤,直接杀掉了事。”一个族长狂妄的说道,显然已经不将八贤王当做一回事。

    “咱们各家护卫集合起来,也能凑上万人了吧。”有人提议道

    “唐军战力无敌,凭我们这点人能打得过吗?”住在福州的陈家族长陈百啸叹气道。

    温体仁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不要说话,随后他才说道:“大家何必如此忌惮,最近通过朋友的打探,我发觉八贤王麾下的文臣第一人宋献策似乎有不臣之心,恐怕很快他们自己就会乱起来,我们又何必担心。”

    “温大人这话怎么说?”郑永被提起了兴致,连忙询问了一句。

    温体仁捋了捋胡子,得意的看了看旁边的人,似乎要显示一下自己的远见卓识:“八贤王麾下文凭政务院,武靠总参谋部,这政务院的首脑自然是总理宋献策,总参谋部的首脑正是总参谋长茅元仪。向来驭下之道都是让文武不合,两方互相牵制才好控制的,我看平日里朱聿键居中掌控,双方似乎没有什么矛盾,但是一旦他重伤,文武不合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看到大家都听得入迷,温体仁解释着:“八贤王最接近的自然是文官,如今他重伤以后宋献策就成了临时的封地掌控者。你们看看最近新的军制改革,虽然完整的方案是不会透露给咱们知道的,但仅看封地内的调动就知道了。军方战斗力最强的是野战军,本来第一军刚刚从南边调回来一年,如今又被他调走了。现在封地内只有一个近卫师一个守备军的力量,近卫师掌控浙南,这支军队历来是八贤王亲自掌控,如今也可以认为是被宋献策所掌控的。那个守备军大多控制福建,距离宁波府较远,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缓不及事。更何况据我所知,守备军战力与近卫师大相径庭,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温大人的意思是宋献策打算将宁波掌控在手中,然后夺权?”另外一个致仕官员高炳文问道。

    “没错,我看宋献策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他们内部先乱了起来,我们才好于中取事。更何况唐军历来只尊八贤王,如果宋献策的阴谋败露,唐军中必然无人愿意跟随他。如果我们趁机消灭对方的首脑机关,然后以为民请愿的名义,上书朝廷要求收回封地,我们不就成了有功之臣?”温体仁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你们想想看,如果朝廷收回了封地,我等都是用功之臣,到时候不但能够恢复特权,皇上也必定大大的赏赐一番。到时候你们愿意当官的当官,愿意发财的发财,如此光宗耀祖岂不美哉。”

    温体仁这样一个大糖饼画出来,引得在场众人皆是哈哈大笑起来。对于温体仁的分析众人深信不疑,自然也愿意冒这个险,与温体仁一起干上一票谋求富贵。毕竟在他们的想法中这天下还是皇上的,八贤王就算再能干,只要真的身死,封地就会遭到剥夺,当然这也是崇祯刺杀的原意。

    寿宴结束之后众人纷纷告辞离去,已经被温体仁说得信心满满的致仕官员和豪绅族长们回到家中,开始着手准备这次大行动,力求将政务院和总参谋部一举消灭,为朝廷收回封地创造条件。

    众人都离开之后,温体仁去依然坐在席间慢慢的喝着酒没有离开,同时心中暗自冷笑。屏风后面转出一人,他走到温体仁身前施礼道:“大人果然是好算计,竟然能够见微知著,看清封地内的大势所趋,我看这次皇上收回封地十拿九稳了。”

    此人大约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身材瘦长,容貌俊俏却是脸色灰白,一看就是酒色过度的花花公子。如果是朱聿键站在这里必然能够认出,他正是曾经被朱聿键两次教训过的袁崧。

    “贤侄真以为我说的那番话是为了他们好?”温体仁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呃,难道不是?”袁崧闻言一愣,当年的仇恨他始终记得,只是因为对方是八贤王,让他不敢轻易招惹。最近他的父亲袁若思调回应天府担任兵部侍郎一职,而他自己也托关系当上了郎中,算是在朝堂之上有了进身之阶。

    恰在这个时候,应天府的南京六部接到了温体仁发来的消息,这些东林党人自然是如获至宝。本来他们就对八贤王封地耿耿于怀,如今听说八贤王遇刺重伤很有可能死去,封地收回有望,众多东林党就动心了。

    对于搅闹封地,让皇上借机收回封地的事情,被贬斥到南京的东林党领袖人物钱谦益是不同意的。他认为八贤王府封地乃是皇上所封,是否收回都要依圣旨论断,如果东林党在其中推波助澜,那就是欺君罔上的大罪。

第一千章暗中准备() 
钱谦益坚持原则,其他的东林党人却不这么想,尤其是以周延儒和周道登为首的那一群人,更是对此大为赞赏,认为终于到了动手的时机决不能错过。这些东林党人认为,朝堂之上必须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东林党人的声音,其他任何能够威胁到东林党的势力,都必须尽快剿灭。朱聿键的势力不但威胁到了皇权,也威胁到了东林党的存在,是必须加以铲除的。不管是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不要畏畏缩缩。

    在两人的鼓动下,南京六部的人也纷纷表示支持,这才有了派遣兵部郎中袁崧前往处州府,与温体仁协调行动的事情。

    袁崧本来就是个仗势欺人的二世祖,他哪里知道什么阴谋诡计,这次过来的作用也多半是为了让温体仁方便与南京六部的东林党联系,实际上没有什么谋划指挥的权力。

    见到袁崧有些发愣,温体仁微笑道:“我刚才只不过是宽这些人的心而已,虽然我自认为判断得一丝不差,但也不能用自己人去冒险。我计划是利用这些人在封地内闹起来,加之一些底层官员也愿意帮忙,这样皇上就有了收回封地的口实。以八贤王难以视事的名义,即可解你我心头大患,又何必去进攻宁波府城如此冒险的事情。”

    温体仁这番解释,让袁崧恍然大悟:“温大人之谋划实乃鬼神莫测,小侄难以测度。”

    “也不能这么说,老夫只是久在庙堂之上,有所心得罢了。”温体仁笑着谦虚,只不过看他的样子,对这样的马屁是相当受用的。

    两人说话间并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此次开会的谈话纪要已经通过夜枭系统,传递到了朱聿键的手中。看了一遍温体仁那些分析,朱聿键哈哈大笑起来:“康年兄,你看看这个温体仁,他竟然将你和止生兄描述成了勾心斗角的关系,还说这次军制改革是因为你打算发动政变,一举掌控整个封地,难道他的脑子被驴踢了?”

    旁边的茅元仪接过那份情报看了看笑道:“温体仁在大明官场多年,已经习惯了那些勾心斗角的做法,他认为封地内的官场也是如此,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想。只是温体仁并不知道,封地内也不同于大明官场,否则这些年来也无法做到如此成就。”

    旁边的宋献策却是摸着他的短须笑而不答,朱聿键看的好奇,连忙问道:“难道康年兄还有不同的想法?”

    宋献策点了点头:“温体仁当过数年首辅,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崇祯一朝已经更换了多个首辅,而温体仁是其中做得最长的一个,可见其人也有惊人本事。我认为温体仁不会想得如此简单,这番话多半是他说出来糊弄那些蠢人的。”

    “哦?”朱聿键和茅元仪都被他的话吸引了,如果他所说属实,这份情况的效用还值得商榷。

    宋献策继续说道:“从这份情报,我已经大致了解到温体仁的想法。他是想利用这些人搅乱封地内的治安,然后再以此为借口,奏请皇上收回封地。皇上本就有收回此地的想法,如果能够以此为借口将封地收回,自然会顺水推舟。”

    “这么说来温体仁的计划也够狠毒。”朱聿镆听得脸色一沉:“如此说来,无论怎么做都无法阻止他的阴谋了,除非我突然宣布伤势转好。”

    “也不尽然。”宋献策微笑道:“我们只要提前发动即可。”

    “提前?”朱聿键有些好奇:“怎么个提前?”

    宋献策道:“各家护卫集中起来,也不会超过两万,这些人集结起来势必需要有大事掩护,要想成功打入宁波城内也需要一个趁我们不备的机会,依我看来这个机会最好就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发动。中秋节还有半月时间,足够他们进行准备,在那之前各府县人流大,足以掩护他们汇聚到宁波府城周围。此外中秋节守军必然松懈,也方便他们行动。”

    “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朱聿键反问道。

    “很简单,这些人要想行动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如果太早了如此多人集结在宁波府城周围,很容易被人发觉,如果太晚了人多却又赶不及,我认为他们必然需要三日时间。两日用来将人汇聚过来,一日时间准备,然后等到夜间发动。如果我们在他们出兵之前,也就是八月十四夜间突然发动,相信能够将他们全都堵在集结地,到时候这些人已经集结完毕,被我们包围必然反抗,这就坐实了其反叛的罪责,如果他们束手就擒,我们总能搜查出些问题来的。”宋献策冷笑道。

    “如果搜不出来怎么办?”茅元仪问道。

    “搜不出来?我们可以给他们栽赃嫁祸,反正知道没冤枉好人即可,不需要太过手软。”宋献策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