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25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2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安司注重的毕竟是地方治安管理,宪兵队则主要稽查军中违纪现象,对官员的监视似乎有很大的空白。

第九百九十七章军政分离() 
以前朱聿键希望用民族主义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让这些官员能够自觉的自我约束,但是现在看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他决定建立监察司专门对官员的不法行为进行监控。

    为了防止政务院各部门与监察司有什么勾结,这个监察司与公安司和情报司一样,专门对朱聿键本人负责,同时让与政府官员没有多少瓜葛的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孙传庭担任司长。

    为了加强军队的掌控,将其彻底与地方政府实力脱离,避免互相勾结的情况出现,朱聿键还决定建立负责武器装备定型和采购配发的总装备司,以及负责负责军粮、军服、被褥等其他物品供应,以及各种物资战时运输和日常储备的总后勤司。

    曾经因为孔有德之乱而投奔唐军,又在美洲作战中屡立战功的老将张焘担任了总装备司的司长,在对沙俄的大规模作战中,出色完成了后勤补给任务,支持大军打赢了最终决战的北方总督陈子龙,卸任之后成了总后勤司的司长。

    这两个司并不属于政务院,而是隶属于总参谋部编制,算是军方的部门。除此之外各部队进行调防,许多临时部队重新更改番号,并固定了防区。

    为了将军政脱离,朱聿键发布了军区的新编制,任命军区司令统管辖区军队,在战时担任一个方面的前敌总指挥。他们的后勤和装备问题将由总装备司和总后勤司直接负责,不再与地方政府发生联系。

    最重要的两个军区就是位于北方的乌拉尔军区和远东军区,其中乌拉尔军区的防区包括乌拉尔省、伯利亚省和西疆省。军区司令由刘体纯担任,将他的第七军摆在乌拉尔山正面,此外乌拉尔军区还掌管满桂的第三骑兵军和第一、第三两个守备军,这个军区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对沙俄与中亚的诸多蒙古国家。

    远东军区包括北海省、远东省、高丽省,以及北美洲最西端的跨海省,军区司令由袁崇焕担任,主要负责对蒙古和满清作战,袁崇焕所率领的第四军驻守此地,另外还有吴之番的第一骑兵军、赵率教的第二骑兵军和第五、第六守备军的兵力,其中第六守备军是以三个印第安师整合而成,主要驻守跨海省地区。

    浙南五府、福建省包括夷州岛地区、吕宋省、澳北省,以及澳洲大陆上的四个省,包括大沽寨和上海寨都划入中央军区,由总参谋部直接管辖,配备近卫师、第七、第八守备军、第一独立旅和陆军飞艇队,其中第八守备军主要驻守澳北省和澳洲大陆的四个省。

    交趾省、缅甸省和群岛省做成中南军区,军区司令为李侔,主要驻守第三军和第九守备军,除了负责当地警戒任务之外,还要注意莫卧儿帝国方向的作战。

    李伦指挥的非洲军区地盘最小,但军队数量却一点也不少,他除了负责南非省之外,还驻军锡兰岛和南亚次大陆的大片土地,负责对莫卧儿帝国的作战,这里将配备李伦的第一军,以及第二和第四两个守备军,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美洲分为北美和南美两个军区,其中北美军区由刘芳亮担任军区司令,驻防他的第二军,以及由印第安师组成的第十和第十一守备军,负责防区包括冰雪省、哈德逊省、五湖省、沿海省、内陆省、平原省、大盆地省和墨西哥省。

    能文能武的李信在卸任美洲总督之后转入军队序列,成为了南美军区的司令,他掌控着中美省、亚马逊省、南美省和西海省,另外这个军区还管辖着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因为这个军区的防守压力并不算大,所以没有野战军的序列,李信手下只有以印第安师组建的第十二、第十三守备军,以及由诸多阿兹特克游击队和玛雅游击队整合在一起的第十四守备军。

    除了这些军区之外,还有两个编外的战区,这两个战区是隐蔽的,因其驻扎的地区并不属于朱聿键的管辖之下。其中有包括河南南阳府、伏牛山区和商洛山区,最近又在向四川发展的河南战区,战区司令由田见秀担任,配备第六军和第十五守备军。

    袁宗第被秘密抽调到青海地区,负责在青海和乌斯藏昌都地区的渗透工作,这里被划分为西南战区,袁宗第除了统带他的第五军之外,还配属了一个第十六守备军,这个守备军拥有一个骑兵师,全军大部分都是昌都和青海地区的本地人,其中有藏人也有蒙古人,华夏人数量不足三成。

    作为唐军的两大军种之一,海军也有相应的变化,首先是在总参谋部加设一名海军副总参谋长,由原夷州分舰队司令胡锐波担任,在孙传庭调任监察司,袁崇焕改任军区司令之后,陆军副总参谋长出人意料的由原第二军参谋长戚成友接任。海军建立海军司,同样由总参谋部管辖,司长由张名振担任。

    海军舰队重新编组,取消了各个分舰队,统一建立几个大洋舰队和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李俊,副司令郑彩,下辖一艘宁波级铁甲舰福州号,二十艘改装尼德兰战船,十五艘六号战船,二十艘宝船,舰队司令部驻扎釜山港。

    印度洋舰队司令甘辉,副司令李成喜,下辖三艘宁波级铁甲舰宁波号、泉州号、台州号,十艘四号战船,十艘五号战船,十五艘六号战船,十五艘宝船。舰队司令部驻扎巴达维亚,同时有一部分舰队长期驻扎南非望南港,以封锁欧洲船只进入印度洋的通路。

    大西洋舰队司令陈永疆,副司令郑芝豹,下辖一艘宁波级铁甲舰厦门号、十艘一千两百吨级北美纵帆船,二十艘六百吨级北美纵帆船,舰队司令部驻扎科隆港。

    近海舰队分为四支,分别配备一部分六号战船、二号福船和海沧船,其中胡锐涛率领的西美洲舰队驻扎南进堡,负责监控火地岛的通道,防止欧洲船只进入太平洋。

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涌动() 
洪旭率领的东美洲舰队驻扎纽约,负责守护美洲东海岸的安全。亚洲舰队司令施大瑄,舰队驻守厦门港,负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地区的防守和缉私任务。非洲舰队由郑芝虎率领,专门防守非洲东海岸,同时兼顾南亚次大陆地区的海岸线。

    另有一支长江舰队由刘闯率领,执掌着三门造船厂出产的二十艘形状各异的浅水重炮舰,只负责长江水道的安全,尤其是襄阳到上海寨的水上安全,以保证从河南而来的移民与物资运输通道顺畅。

    一系列的人事和军事变更与调动,让封地内不少人心中惊恐,这个动作非但没有暴露朱聿键的真实意图,反而更坐实了他遇刺重伤的传言。毕竟军制本来好好的,如今突然进行很大人事变动,看上去很有托孤预防局势动荡的意味。

    百姓们纷纷在家中供奉长生排位,祈祷八贤王能够快点好起来,他们担心如果八贤王出了什么变故,才过了几年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就连那些因为朱聿键平日里支持妇女解放运动,对他有诸多不满的顽固老夫子们,对他也是非常赞赏的,同样希望他能够长久的统治这片封地。

    商人们同样在祈祷,八贤王重视工商,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同时以科技和资金对商人开设工厂进行扶植,又不过多插手运营事务,同时公买公卖,还利用军队保护商人利益,这样的上位者哪里去找。

    军队则是群情激愤,这些年在朱聿键的麾下,唐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打下了如今大大的封地。每月丰厚的军饷,丰富的军队伙食,就算伤残或者阵亡,也有相应的抚恤金和补偿金,而军烈属还有优渥的补偿和赡养规定,让战士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

    大部分官员同样很担心,毕竟在八贤王麾下工作,所有人各负其责,不需要为了升职而贪污贿赂,不需要担心勾心斗角的事情,还能够拿到较高的薪水。对于那些有能力,又愿意干点事业的官员,这样的工作环境最是合适。

    真正恨朱聿键不死的只有三种人,其一就是那些有劣迹的极少数官员。这些人在郭骠案之后惶惶不可终日,生怕监察部门会找上他们,落得个家败人亡的下场。

    在朱聿键无事的时候,他们只能低着头等待厄运的降临,但如果八贤王重伤甚至死亡,他们却有可能另投新主,将这一段劣迹直接抹去。在听说朱聿键重伤的消息之后,已经开始有人秘密联络封地外的各处大明官员了,有的甚至投奔了东林党,为他们传递情报。

    第二种人就是那些地主老财们,他们因为朱聿键的法律规定,无法将赋税转嫁给佃农,同时只能收取三成税收,自己还要交纳农税,这比过去的阔绰日子相去甚远。这些人也是一样,开始联络各地官员,希望能够在八贤王去世之后,引大明官军进入封地,让他们得以重新回到作威作福的日子。

    第三种人则是那些之前的权力阶层,他们曾经都是致仕官员,曾经拥有免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后来却被朱聿键免除了。这其中威望最高的就是曾经的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个最是腹黑的致仕首府本来是湖州府人,后来家人迁到处州府居住多年,结果竟然赶上了八贤王被封地于此,被削去了免税待遇。

    自从温体仁致仕之后,曾经找过当地政府,亮明自己身份打算继续享受免税政策,结果被无情的驳回。温体仁向来懂得审时度势,在发觉自己前任首辅的身份毫无作用之后,他就选择了蛰伏,不与八贤王做正面冲突以等待时机。家人曾经劝说他返回湖州府,但他却依旧在处州府内住了下来,因为他内心知道,朱聿键迟早会为崇祯所忌,如果他能从中出力,说不定还有回到内阁的机会。

    这一次朱聿键遇刺重伤,等于给他一个绝佳的机会,趁着封地内局势不稳,各地民心思变防备松懈的机会,温体仁开始串通各地致仕官员,企图通过互相串联,集合起强大的私人武装,一举消灭政务院的官员体系,让封地重新恢复大明朝的统治。

    这三种势力在封地内兴风作浪,不但秘密扩建反抗武装,与外部官员相勾结,同时还在散布谣言,四处制造紧张情绪,引起民间的动荡。

    对于这些跳梁小丑越来越活跃的动作,朱聿键冷眼旁观不予打搅。毕竟在这个时候,是清理封地内各种反抗势力最好的机会,如果能够将其一网打尽,对巩固封地内局势很有好处。

    崇祯得到刘应选回报也是大喜,如果朱聿键重伤不治身亡,他就有了收回封地的借口。少量封地内官员和地主对外联系,让崇祯也非常重视,他指定附近各州城府县官员秘密与这些人接触,争取从他们身上搞到封地内的详细情况,一旦出现乱局也能获取最大的好处。

    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朱聿键的死讯,以便浑水摸鱼得到最大的好处,但一个月过去了,封地却依然没有太多动静。军队经过最初的调动之后,也迅速稳定了下来,划分好军区的陆军和海军各负其责,牢牢防守着自己负责地域,竟然没有任何崩溃的迹象。

    始终关注着军队情况的温体仁实在忍不住了,他发散人手带着自己的请帖到各处请人,以六十大寿宴请宾客的名义,将豪门大族和致仕官员全都聚拢了来。接到消息个十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