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1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1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如今是身在屋檐下,他们都自身难保了,根本没有挑剔的余地,祖大寿也只好点了点头。旁边的何可纲也暗中警示自己,如今关宁军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可不能意气用事。

    叶永刚这个既无战绩又无战力的总兵,竟然阴错阳差之下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有他的从中串联,原本被洪承畴拆分为几派的关宁军居然慢慢整合了起来,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向大沽寨求援之后,叶永刚就与马科、祖大寿、何可纲等人开始积极备战。山海关本就是京城屏障,不但修得城墙高厚,城内各种防御器械也很充足。虽然洪承畴出兵的时候,将这里的所有大炮全都调走了,但凭借其他器械也能守上半个月,只不过守个半月之后就难以支撑了。

    防守山海关可不仅仅是一座关城而已,这里不但有主关,还有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另外靠近长城起点老龙头的宁海城,以及进入燕山山脉的角山长城和三道关等地,这都需要驻守。这么长的一条防线,四万人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但幸好这条长城防线多艰险难行之处,需要重点防守的还是处于平原区的山海关至宁海城一线。

    作为山海关的总兵,叶永刚自然是坐镇关城内的,何可纲领七千人负责防守北翼城,坚固西边的各个隘口,祖大寿领一万人坐镇南翼城同时策应关城的作战。与祖大寿不同派系的马科虽然已经放下成见合力抗敌,但是为了保持团结,叶永刚将其放在了宁海城,率领五千人专门负责老龙头一线的防守。

    这样的兵力均摊下来,防守任务最重的山海关城,就只剩下了不足两万人,也算勉强够用了。明军积极备战的时间不长,五日之后满蒙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皇太极因为伤心过度病情加重,已经返回了沈阳城休养,此时领军的是济尔哈朗、阿济格和矢志复仇的岳托三人。他们带领三万满洲八旗,十万蒙八旗和四万汉军,向着山海关扑来。

    作为大军主将,济尔哈朗认为兵贵神速,必须在对方惊魂未定的时候发起进攻,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因此阿济格将需要驮带大炮,行军速度太慢的华军扔在后面,自己首先率领十三万满蒙骑兵进攻山海关,所以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满蒙骑兵抵达之后立刻展开了攻城战,他们还是平时的惯用战术,满八旗以骑射压制城头守军,蒙古人负责扛着云梯登城,发起夺城的进攻。作为满清的仆从军,蒙古人去当炮灰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济尔哈朗也答应下来,只要他们攻破山海关就能大抢三天,为此蒙古人当然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数万蒙古兵对着山海关高厚的关城发起进攻,守军立刻以擂石滚木等守城武器进行抵抗。他们冒着对方密集的箭雨,拼命抵抗着对方的进攻。作为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这里不但城高墙厚,而且有完备的防御体系,牧营楼、临闾楼、威远堂、靖边楼都是专门建造的箭楼,其上不但有完备的防御体系,还能安置数百名弓箭手,对城下敌军形成压制火力,就连满八旗的骑射功夫也奈何不得,攻城持续了四天,除了留下大量尸体之外,满蒙军什么也没有得到。

    “快点,大炮都推上来。”孙有德吆喝着,拼命催促着那些华军士兵,将他们所携带的火炮安置到距离城池两里外的地方。他们这些华军本来是应该作为炮灰,第一批用于攻城爬云梯的,只是在孔有德三人到来之后,他们才摆脱了炮灰的命运。

    华夏人比满蒙人更容易理解火器,操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如今的四万华军几乎都成了满清的炮兵。本来孔有德就带来了十门红衣大炮,后来有在辽东凭借他一知半解的知识,耗费了数年时间,铸造了百门大炮。只是这些火炮威力射程与原装货比都不能同日而语,重量却高了许多。

    这些已经达到万斤的火炮,根本无法用于野外作战,因此全都配备到了各地城市作为防御之用。如今孔有德所部使用的火炮,除了他多年前投靠带来的那十门之外,其他五十多门,都是从松山城和锦州城等几个城市缴获来的,现在也有了七十四门,而且全都是响当当的原装三千斤红衣大炮。

    手中有了这么多实力,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的腰杆也硬了起来,自认为在满蒙军中有了一席之地。之前济尔哈朗嫌弃他们速度太慢,所以命其慢行,自己先率领骑兵攻城,结果发现没有大炮山海关根本就攻不下来。无奈之下,济尔哈朗只好一天三遍的催促孔有德,命他赶快前来。

    济尔哈朗的焦急,在孔有德眼中变成了主子对他的重视,这让他大为高兴,连忙催促着士兵们,死命赶着牲口拉大炮前进,所以四天内才赶到了此地。见到华军终于抵达,济尔哈朗也顾不得询问情况,直接命令架起火炮来轰击。

第九百七十五章耿精忠之死() 
七十多门大炮被架了起来,孔有德却不敢发炮,因为蒙古人还在往城上冲。火炮毕竟不是精准的武器,万一伤到了那些蒙古人,主子可是要发火的,毕竟在满清国内蒙古人的命也比华夏人值钱。

    济尔哈朗等了半天没动静,自己策马冲了过来:“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还不发炮?”

    “王爷,那些蒙古人还在城头啊。”孔有德委屈的说道。

    “别管那些东西,给我发炮轰击,炸塌山海关的城墙。”济尔哈朗并不将蒙古人当一回事,炸就炸了,至少他们与敌军一起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被济尔哈朗下了严令,孔有德自然不敢怠慢,他只好硬着头皮命令开火。随着砰砰的炮声响起,一股股烟尘在炮兵阵地上空升腾,紧接着沉重的实心弹就砸上了城墙。

    与济尔哈朗想得有些出入,因为山海关城墙过于高厚,炮弹没有砸中城头,而是撞在了城墙上。以大青砖附以三合土砌成的城墙异常坚固,炮弹砸在上面尽管碎石乱飞,却不曾动摇城墙根本,城头的守军除了感觉脚下震动之外,没有其他感觉,但是那些爬城的蒙古兵却倒了大霉。

    炮弹砸在城墙上,溅起的碎石砸得蒙古兵嗷嗷乱叫,有许多人都被撞得失手摔下云梯,更有甚者云梯被炮弹砸碎,场面陷入一片混乱。蒙古兵遭到来自后方的打击,已经失去了战意,只好乱哄哄的退了下去。

    “是哪个混蛋开得炮?”蒙八旗的固山额真迪巴尔提着刀,气呼呼的冲向了汉军队伍,吓得那些人连连躲避。

    “这位大人,有什么事情?”正在此处指挥开炮的耿精忠硬着头皮走了过来。

    “是你命令开炮的?”迪巴尔瞪着眼睛嚷道。

    “是,不过”耿精忠刚想解释,就感到一阵恶风不善,不等他做出反应斗大的人头已经满地乱滚了。

    “刀下留人。”策马疾驰而来的济尔哈朗话才喊出来,迪巴尔的弯刀已经砍下了耿精忠的人头。

    “你怎么可以随便杀死将领?”济尔哈朗看着迪巴尔怒斥道。

    “这些卑贱的华夏人,竟然对着蒙古勇士开炮,他们就该死。”迪巴尔面对着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确是毫不相让,而他看向那些华军士兵的时候,这些人只是懦弱的往后躲,却没人敢为自己的首领报仇,这让迪巴尔更加蔑视他们了。

    济尔哈朗很想说开炮是他的命令,只是不顾蒙古人性命攻击友军的事情,他又怎么好当面说出来,看着暴怒的迪巴尔,他最终只能好言相劝,将对方劝了回去。迪巴尔刚走,闻讯的孔有德和尚可喜疾步赶了过来,看到地上的人头禁不住眼圈发红。

    “王爷这是怎么回事?耿精忠对大清忠心耿耿,可不曾有过异心。”孔有德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才会如此不忿。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算啦,你们将耿精忠好好安葬吧,他的家人安养起来。立刻调整火炮,务必要打到城头。”济尔哈朗随后也不解释,调转马头就离开了。

    看着远去的济尔哈朗,尚可喜说道:“大哥,满人和蒙人都不把咱们当人看,咱们当初真是瞎了眼才会投奔他们。”

    “那又如何?”孔有德叹了口气道:“投错了门就无法回头,如果我们现在重归大明,也只会被枭首示众。”此话一出,尚可喜也沉默了,华奸不是那么好当的,人家不拿你当人看,就只能低声下气的,如耿精忠一般,被杀了连个说法都没有。

    见到耿精忠死得不明不白,华军将士们都甚觉气馁,手上的工作也慢了很多。如果说之前他们的战意不高,现在就只剩下磨洋工了。将炮口抬高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些炮车的炮架没有提升功能,要想提高炮口高度射击高处,就必须挖个大坑,将面对敌方的一面修成斜坡才行。

    除了计算射击角度之外,还需要计算射程的变化,这样复杂的计算不是大字不识的华军士兵所能完成的,他们只好一点点的试验。一连试射了七次,他们才找到了城头的高度,而将七十多门火炮都调整好,天已经黑了。天黑以后视线不清,要想继续射击就困难了,华军只好停了下来。

    因为华军试炮,蒙古兵始终没有攻击,这让城内守军有了喘息之机,但随着华军试炮越来越准,守军的心也在往下沉。如果明天火炮加入到攻城战中,守军的伤亡肯定越来越大,这让主将叶永刚很是发愁。

    苦思了半夜,叶永刚忽然想起当年与刘体纯防守大沽寨的时候,他曾经感慨幸亏建奴没有火炮,当时刘体纯却满不在乎的说有火炮也没关系,只要使用沙袋堆积城头,就能有效缓冲火炮的射击效果。同时在对方炮击的时候,城头只留少数观察人员,大部分人放在藏兵洞里,对方的炮火再密集也是白搭。

    当年刘体纯无意识的一句话,现在却成了叶永刚的救命稻草,他立刻命人搜集麻袋装运沙土,在城头上堆砌起沙袋。士兵们都非常不解,认为这些沙袋根本没用,但是上命难违,他们也只能满心不愿的干活。

    等到天亮的时候,城头上已经整整齐齐的码上了沙袋,但士兵们也快累瘫了。见到沙袋搭设完成,叶永刚立刻命令全军进入藏兵洞休息,准备接下来的大战。他没有在城头派人观察,因为附近的几座箭楼都非常坚固,可以安排人守望,这样更加安全。

    祖大寿也找到了叶永刚询问道:“总兵大人,你摆设这些沙袋有什么用?何况城头也需要留人才行啊,怎么能将所有人都放在藏兵洞里。”

    叶永刚挠挠头道:“祖大人叫我名字就行,何必这么客气。至于这些沙袋嘛,是以前刘体纯将军教给我的。”

    “刘体纯是什么人?”祖大寿颇有些吃惊的问道,他不记得大明军中有这样一号人物。

第九百七十六章火箭漫天() 
叶永刚解释道:“刘体纯将军是唐军中人,当年击杀代善的功劳,其实就是他让给我的。这些年我们还多有联系,只是他很少出头,也不知道现在究竟在何地。”

    “哦?如果是唐军的战法,或许可行。”祖大寿知道唐军火炮是相当厉害的,如果他说这样做可行,必然是有效果的。

    很快清军就开始进攻了,果然首先以华军的火炮先开始了攻击。因为昨天已经调试过了,汉军火炮得以准确的命中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