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10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10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的太阳尚未升起,八旗军中已经开始整队了。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都以甲喇为单位,排成了整整齐齐的阵势。看着城头上防御的明军,皇太极冷冷一笑当即挥手道:“命令,全体攻城。”

    “遵命。”众将纷纷施礼,随后各自上马前去掌握自己的部队了。很快十余万满蒙八旗对松山城发起了进攻,随着呜呜的牛角号声此起彼伏,一队队的士兵呼喊着杀向城墙。

    满八旗的骑兵们冲在最前面,他们以弓箭压制着城头的明军,让他们抬不起头来。蒙古军则有五万多人放弃了战马改为步兵,他们扛着数百架云梯,从四面八方冲向了松山城的城墙。

    “开炮。”洪承畴不敢藏拙,一上来就动用了随军而来的五十门大将军炮,随着炮声隆隆响起,松山城攻防战开始了。

    双方刚一接战,洪承畴就大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些满蒙士兵完全是不要命的架势,竟然丝毫不顾及明军各种守城武器的攻击,一个劲的往城中冲。明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丝毫不敢怠慢,个个抖擞起精神,用手中的擂石滚木和各种守城工具,死死挡住发起冲击的满蒙士兵。

    一方是被屠城激励起了士气,另一方则是在绝境中爆发出决死的勇气,双方的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松山城的城头变成了血肉磨盘,双方都不惜代价的拼命厮杀,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伤亡数字在直线上升。

    祖大寿也听到了隐隐的炮声,他立刻到城头查看,竟然发觉围城的八旗军少了许多。“那边在**。”祖大寿指着远处说道。

    旁边的何可纲看了半天点头道:“似乎是松山城的方向,看来洪大帅已经与皇太极打起来了。”

    “这么说城下八旗军人数变少,应该是都派到松山前线去了。”祖大寿眼前一亮。

    “没错,看来我们应该立刻出城,配合洪大帅将皇太极杀个片甲不留。”何可纲兴奋得说道。

    祖大寿摇了摇头:“洪大帅有十多万兵马,至少能坚持数个月。我们不如先看两天,等到建奴疲敝了,再一举冲出必然能够达到奇效。”

    “也好。”何可纲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谋划着如何与洪承畴里应外合,将皇太极的军队彻底消灭,浑然不知道所谓洪承畴的十多万大军,早已经十去其九了。如今的洪承畴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松山城中拼死抵抗,希望能拖延一下敌军进攻的速度了。

    城头的守军在用手边能拿到的任何武器,拼命的攻击着往上冲的蒙古士兵。那些炮兵以最快的速度发射火炮,根本不去考虑炮管是否已经过热。大战刚刚开始了一个多小时,已经有两门火炮因为过热而炸膛了,然而这样的危险却挡不住士兵们拼命的装填炮弹。

    守城的士兵越来越少,洪承畴的心也在往下沉,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如此的失策,结果将大好的形势变得如此狼狈。此次大战明军败局已定,他身为督师,就算能够侥幸或者回到大明,恐怕也只能落得个午门斩首了。

    一想到杨镐、袁应泰、袁崇焕、熊廷弼等前任督师的下场,他不禁全身发冷。洪承畴越琢磨越觉得自己这次是死定了,想到崇祯皇帝的刻薄寡恩,他的心中不禁有些迷茫。

第九百六十九章陷害吴三桂() 
不同于洪承畴的迷茫,马科、白广恩和唐通三人都知道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三人不敢怠慢,整天都坚守在城头上,与士兵们一起奋勇杀敌。有这三位总兵的带领,士兵们也是战意高昂,拼死抵挡着蒙古士兵的疯狂冲击。

    松山城的大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结束,明军毕竟有近两万人,他们死守城池杀得满蒙八旗尸横遍野。见到战局一时无法突破,皇太极只好命令慢慢攻打,留下岳托和豪格攻城,济尔哈朗继续围困锦州,病体沉重的皇太极则返回了沈阳休养。

    松山被围,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灭的消息传回京城,立刻引起了满城震动。崇祯气得咬牙切齿,将刚刚担任兵部尚书一年的陈奇瑜直接免职回乡,同时要求杨嗣昌暂时停止对李闯的进攻,抽调兵力援救松山。

    崇祯接到情报的同时,朱聿键也接到了,他们凭借着已经建好的海底电报线,能够将情报从大沽寨直接传递到宁波府,所以唐军的消息传递比朝廷邸报要快上两个月。

    “洪承畴这个白痴,连保护粮道都不懂,简直是个庸才。”朱聿键看完情报气得大骂。本来自从数月前上官芸清生了一个女儿之后,朱聿键的心情一直不错,最近有空闲的时候就与几个孩子玩在一起。今天突然得到这个噩耗,一切好心情都化为乌有了。

    旁边的茅元仪劝慰道:“王爷何必动气,此时也不能怪洪承畴。这个人我有些了解,他是很有些才气的,据说他开始也是步步为营,慢慢向前推进,所以足足走了四个多月。只是皇上催得太紧,洪承畴才不得不轻兵冒进,结果中了皇太极的诡计。只是可惜了十三万明军精锐啊,九边精兵一战而丧,恐怕长城沿线要守不住了。”

    “无论如何,败了就是败了,洪承畴这一败,朝廷不管是对付满清还是对付流贼,恐怕都要力不从心了。”朱聿键咬牙切齿的看着那份请报上的内容说道。

    朱聿键恶狠狠的说道:“这些总兵简直是白痴,皇太极敢断他们的粮道,自然会安排伏兵,他们就傻傻的撞过去,结果现在弄成如此模样。吴三桂和王朴还有脸逃回山海关,他们应该直接自刎以谢天下。”

    说到这里,朱聿键就是一愣,吴三桂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的就属他最有名,后来当了平西王又起兵反叛,最终被清军杀尽全族的也是他。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大华奸,他是断然不会放过的。不光不会放过,朱聿键还打算提前弄死他,让他无法如历史上一般投降清军,或许能免去清军入关之祸。

    “如何能够借此事,置吴三桂于死地。”朱聿键突兀的一句问话,让旁边的茅元仪和孙传庭都是一愣,他们从未听到朱聿键提起过这个名字,难道他们有什么过节?

    可是回想一下也不太可能,朱聿键去北京就那么两次,其他时间不是在南阳府,就算在封地内,而吴三桂常年镇守辽东,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两人似乎没有什么交集才对。

    看到两人眼神古怪,朱聿键解释道:“此人贪婪功名美色,久后必然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这次他私自退兵,我们不如借此除去他。”

    孙传庭道:“此种事务非我等所长,我看王爷不如去问问宋总理,他应该有些办法。”虽然是文官,但茅元仪和孙传庭更倾向于正统的军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很在行,但这种阴人的事情就不行了。

    朱聿键只要点点头道:“好吧,我去找宋献策问问。”

    宋献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奋笔疾书,自从孙承宗去世之后,他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总理,这让他的工作越来越忙。虽然每个司都能各负其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许多事情不是各司司长能够决定的,更何况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这个总理进行协调才能完成,所以这段时间宋献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看来应该建立个秘书处,给你减轻一下工作压力。”朱聿键的声音突然响起,让宋献策颇为意外。他抬起头来,看着满面笑容走进来的朱聿键,赶快起身施礼:“主公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这里?”

    “来看看康年兄的工作情况,没想到你却这么忙。我看找些有经验的能吏帮你整理文件辅助决策,应该能让你轻松一些。”朱聿键说道。

    宋献策摇头道:“主公对臣下关怀备至,宋献策感恩戴德,只是有些工作必须我亲自动手,无法假手于人。更何况在下早已抱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想法,也断然不会偷懒。”

    “这可不是偷懒,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工作嘛。再说他们只是辅助你工作,决策还是由你来的,你又何必让自己太过劳累。”朱聿键摇头道。

    “如此就多谢主公了。”宋献策感动得差点抹眼泪,但旋即他忽然想到朱聿键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来关心他的工作情况,肯定是有什么事情才会来的,他当即问道:“主公此来肯定有什么事情吧。”

    朱聿键点了点头:“的确有件事情。”他将吴三桂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问道:“如果我打算除掉这个人,应当怎么做?”

    “除掉吴三桂?”宋献策皱了皱眉说道:“为了这样一个小人物实在不值得,我们又何必去管朝廷的事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可不能小看那些小人物啊,更何况此人我甚为了解,将来必成朝中大患,甚至会危及我们。”朱聿键提醒道。

    宋献策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两圈说道:“此事也好办。”

    “哦?康年兄有办法了?”按着宋献策在那里转圈子,朱聿键有些心急,现在听说他有办法,自然是特别关注。

    宋献策笑道:“我看王爷不妨上一道奏折,声称吴三桂乃是国家栋梁,希望皇上从轻发落。”

第九百七十章反效果的奏折() 
“这又是何必?我让你把他贬斥了,不是救他。”朱聿键翻了翻白眼,显然认为宋献策没有理解他的意思。

    宋献策笑道:“难道主公忘了当年袁督师的事情?”

    “这”朱聿键闻言一愣,袁崇焕的事情他自然记得,当初自己苦劝崇祯不要听信谗言,而且是在将魏忠贤绳之以法看似真相大白的情况下,袁督师依然被推到菜市斩首。如果不是自己提前安排,将袁崇焕救了下来,他早就死了好几年。

    “你的意思是”朱聿键后半句话没有说,不过看着宋献策点头微笑的摸样,他已经明白了其中含义。只是随即朱聿键又皱起了眉头问道:“我对皇上忠心耿耿,处处维护他的地位,为什么他会如此针对我?”

    宋献策摇头道:“功高震主啊,王爷你太过优秀,让皇上感觉到了危机。更何况你是皇室血脉,如果将他拉下皇位阻力会小上许多。”

    朱聿键闻言一愣,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当皇帝,可是崇祯却屡次针对他,这让他感觉到非常冤枉。可就算是功高震主,朱聿键现在也难以回头,毕竟他现在有了这么大的一片家业,手下跟随着数十万民族精英,这样的责任不是他说放就能放下的。如今看来,朱聿键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低调不令崇祯记恨的情况下,为华夏民族保留更多的元气了。

    “好吧,此事就照此执行。”朱聿键感觉自己有些意兴阑珊,就连对付后世的大华奸吴三桂也提不起劲来了。

    看到朱聿键的神色变化,宋献策隐隐猜到了其中问题,他突然开口问道:“王爷,如今对欧洲四国的大战已经结束,我们也当旧事重提吧。”

    “什么旧事?”朱聿键颇为惊讶的问道。

    宋献策微微一笑:“关于王朝更替定鼎中原的事情。”

    这句话让朱聿键猛然想了起来,新年的时候诸多官员劝进,让他推翻崇祯的统治自己当皇帝,结果自己以尚在与欧洲四国开战,无法兼顾的名义给挡了回去。

    如今五国条约已经签订,他就没有什么借口可用了。朱聿键心中是不愿意搞内乱的,他支吾了半天才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