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08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0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变蛟指了指西面道:“我们去西边,只要沿着长城往西走,很快就能抵达榆林地区。我们冲入李闯的地盘杀他个片甲不留,然后在越过榆林去延安府,那里就是朝廷管辖的地盘了。我料定皇太极没那么多兵力埋伏这一路,也不会想到有人往蒙古方向走,只要我们冲出去,必然大出皇太极的意料。”

    “大人高见。”几个副将和参将闻言大喜,他们也分头准备,三更天的时候,曹变蛟的人马也出动了。

    山海关总兵马科是最后得到消息的,当他听说七位总兵均已离去之后,就匆匆的来找洪承畴。

    洪承畴正计算了这几日的战斗会有多少胜算,忽然见到马科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他当即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让马总兵如此匆忙?”

    “大帅不好了,七镇总兵均已撤军,如今松山城内只有我一家之兵了。”马科焦急的说道。

    “什么?”洪承畴大吃一惊,手中毛笔也掉落在了桌子上,将军用地图污染了大片,但是洪承畴已经不顾上这些了,他上前一步抓住马科的肩膀说道:“你再说一遍,谁跑了?”

    “全都跑了,一个也没留下。如今松山城内只有我山海关总兵麾下一万七千余人了。”马科哭丧着脸说道,他实在没有想到有人敢如此大胆,趁夜就率军逃离,所以未作防备。

    洪承畴如遭雷殛,坐在那里发愣半晌,口中喃喃自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大明完了。”

    此时最早逃出的唐通和白广恩率领着四万大军已经距离松山城三十里之外了,走了一夜全军人困马乏,两人不得不传令埋锅造饭,休息片刻再走。已经筋疲力尽的士兵们倒在路边,许多人立刻呼呼大睡起来,那些火头军则赶快四处搜集柴草挖掘灶坑,准备如往常般煮一锅菜粥。

    饭很快就做好了,沉睡的士兵们被叫醒,大家乱哄哄的围着锅抢饭吃,场面变得有些混乱。就在这个时候,哨兵突然跑到了白广恩和唐通面前说道:“两位总兵大人,后方有大军靠近。”

    “这么?”这个消息让两人吃惊不小,如果是八旗军追了过来,他们暴露在野外比松山城中更难以对抗,两人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第九百六十五章伏兵四起() 
“集合,集合。”两人下令之后,那些军官赶快去收拢队伍,但是此时正在吃饭的时候,士兵们根本不理睬军官的怒喝。一名校尉见到士兵仍在低头拼命的吃饭,气得一脚了踹了过去:“他娘的还吃,一会儿脑袋就搬家了。”

    在军官们的呵斥下,士兵们才乱哄哄的站好队,总算有了点军队的摸样。白广恩连忙指挥部队堵住大路排好队形,以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准备抗击追来的八旗军。

    然而那股追兵越来越近,白广恩和唐通却感觉有些古怪,对方的移动速度很慢,似乎也是步兵,这在八旗军可是不多见的。同时对方的衣甲似乎也有些眼熟,等到大军到了近前白广恩松了口气:“没事,是自己人。”

    “是哪一部分的明军?莫非咱们走了之后,还有人也撤退了?”唐通想到这种可能,心中稍感安慰,很快那支军队越来越近,他也终于看清了对方的容貌:“是杨国柱和王廷臣。”

    唐通和白广恩主动迎了上去,杨国柱和王廷臣也发现了他们,赶快下马走了过来:“两位别来无恙啊。”

    “杨总兵,王总兵安好,未知你们此去何往?”四人都是私自外逃,唐通生怕对方问自己这句,索性先问出来堵住对方的嘴。

    杨国柱闻言脸上一红,当即干笑两声:“我等这是去山海关押运粮草,送回松山城以为军用。”

    “如此甚好,你我同行,免得被建奴劫掠。”唐通连忙答应着,四人皆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就在此时又有亲兵来报:“总兵大人,发现大队人马不明旗号。”

    “不用担心,肯定又是哪位总兵从后面赶上来了。”白广恩一挥手笑道,此时他已经放松了警惕。

    “不是的,这些人马从两翼赶来,而且速度很快。”亲兵摇头解释道。

    “什么?”众人脸色一变,立刻爬上了旁边的土丘。

    放眼望去在大路两旁的田野中尘头大起,似乎有四路大军正在快速靠近。尘土掩盖了旌旗,让人看不清旗号,不过从对方的移动速度来看,显然都是骑兵。

    “是敌人,是建奴骑兵来了,赶快列队应敌。”白广恩第一个看清了情况,他哀嚎着冲向队伍。听说建奴四面杀来,明军队伍已经乱做了一团,根本无法组成有效的防御阵型。

    这四支骑兵是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和豪格四人统带的,他们在附近埋伏已久,也早就发现了白广恩和唐通的兵马。本来豪格认为应该立刻出击消灭对方,多尔衮却阻止了他,因为另外两支明军已经出现了,他们遂决定等到对方汇齐了再一举歼灭。

    多尔衮的决定非常正确,明军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他们所想的只是在粮食耗尽以前返回山海关,得到那里的补给。当满蒙骑兵突然出现的时候,明军官兵只知道逃跑保命,没人愿意再列阵抵抗了。

    满蒙骑兵的进攻犹如一场屠杀,尽管这些精锐明军也会奋起抵抗,但失去了阵型的步兵,完全无法阻挡骑兵的冲击,结果是一边倒的。明军四散溃逃,被骑兵赶上的就遭到杀戮,四名总兵见到情况不对,连忙向着松山城逃去。

    仗着自己和亲兵们有马,白广恩、唐通两人如丧家之犬般逃入了松山城,他们的身边仅剩下了三百多人,至于杨国柱和王廷臣在路上就被杀死了。

    “大帅,白广恩和唐通两位总兵回来了。”马科对着洪承畴禀报道。

    “哦?他们回来了?”洪承畴眉头一挑,但随即想到了一种可能,脸又阴沉了下来:“他们吃了败仗吧。”

    “是,白广恩和唐通两位总兵只带回来了三百多人,杨国柱和王廷臣两位总兵殉难。”马科完全如实回答。

    “让他们两人来见我。”洪承畴的语气犹如寒冰一般,显然心中愤怒已极。

    “参见洪大帅,末将死罪。”盔歪甲斜满身尘土的白广恩和唐通进门就咕咚一声跪在了地上,痛哭流涕的连连告罪。

    “哼,你们两人不听将令擅自退兵,依律当斩,来人啊。”洪承畴厉声喝道。

    两人一听要被斩首,磕头犹如小鸡吃米一般,口中连连求饶。毕竟是份属同僚,马科不忍看他们此时被斩。他当即拱手道:“大帅息怒,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看他们的罪责先暂且记下,让他们将功折罪。”

    “好吧,就先饶了他们两个,给我下去好好反省。”洪承畴也知道现在阵斩大将会造成士兵恐慌,如今吓住了他们也就算了,重要的还是如何御敌。

    白广恩和唐通如蒙大赦,吓得连连磕头,听说让他们去反省这才起身要求,却又被洪承畴叫住了。

    “你们两个回来。”听到洪承畴这句话,他们还以为对方改了主意,还是要杀他们。两人吓得体如筛糠,又跪倒磕起头来。

    看着两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洪承畴心中满是厌恶之感,他摆摆手道:“不用磕头了,我让你们回来是要问你们,其他几个总兵都去了哪里?”

    “杨国柱和王廷臣与我们一路,已经被清军斩了。”唐通忙回答道。

    “另外三个我们就不知道了,大家并非是一路走的。”白广恩看了看旁边只有马科,立即了然那三个总兵也都离开了。

    洪承畴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们退去了。等到大帐中只剩下马科,洪承畴才叹气道:“曹变蛟、吴三桂这两员勇将不在,我们很难取胜了,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大帅切勿忧心,咱们手下还有精兵近两万,如今十余万大军都已经离开了,我的粮食也宽裕了许多,大概能支持十多天,我们也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马科回答道。

    “也只好如此了。”洪承畴点了点头,手中无兵他同样束手无策。

    那两员勇将究竟去了哪里?说起曹变蛟的确是心思灵活,他去的那个方向恰恰是皇太极没有预料到的,结果被他侥幸逃脱了过去,一直逃到陕西去了。

第九百六十六章层层截杀() 
比起曹变蛟的幸运,吴三桂和王朴就要倒霉多了。两人害怕遇上清军,他们率领三万余大军不敢走大路,而是在小路间穿插,一直走到日上三竿才来到了海边。到了这里,吴三桂放松了些,此地距离宁远城已经不远了,只要到了城内,大军就有粮食吃了。

    这样一支军队驻守自己的老窝,吴三桂也会放心不少,皇太极来攻他也能抵挡一阵子了。吴三桂刚刚放松了警惕,呜呜的牛角号声突然响起,埋伏于林地中的蒙古骑兵首先发起了进攻。

    明军这一路是逃跑,自然不会如普通行军一般设置大量斥候,前后左右的打探敌情,结果没有发现躲在树林里的上万蒙古骑兵。当大量蒙古骑兵突然冲出林地,向着还在呈行军队形的明军冲来时,吴三桂和王朴想要抵挡已经晚了。

    明军无法组成战斗队形,长矛兵难以形成合力,结果整个队伍被蒙古骑兵轻易截断,一个个小团体的明军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态。王朴手下那些士兵毫无战心很快就溃散了,只有人数的达到两万的宁远兵仍旧死战不退。

    不得不说吴三桂练兵的确有一手,他训练出来的士兵士气高昂彼此配合默契,战斗力绝不在祖大寿的关宁军之下。如今已经身处绝境,这些宁远兵却是死战不退,他们结成一个个圆阵,将长矛兵摆在最外面,以弓箭手在后面放箭,堪堪挡住了对方的进攻。

    在稳定住阵脚之后,一个个小阵型开始移动,向着吴三桂大旗所在的地方缓缓靠拢。吴三桂正指挥着三千多人组成的阵型拼死抵抗,他甚至将王朴就救了过来。这倒不是说吴三桂够意思,对这个草包总兵王朴关怀有加,而是因为这次败仗必然有人担责,多活下一个总兵来,吴三桂的责任就要小一些。

    蒙古骑兵毕竟已经衰落,在与宁远兵的对抗中,尽管他们获得先手,却因为人数不足慢慢落在了下风。以骑兵无法消灭步兵,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可见蒙古骑兵早已今非昔比了。

    看着自己的部下慢慢聚拢过来,吴三桂的嘴角露出了微笑,对方还是太小看他了,一万蒙古骑兵就敢如此进攻。他对自己的儿郎们有信心,只要坚持着汇聚到一起,形成全军的合力,宁远兵的战斗力就会提升数倍,想要消灭这些蒙古骑兵也并非不可能。

    就在这个时候,数个方向同时吹起了牛角号,远处尘头大起,渐渐靠近了过来。吴三桂脸色大变,他知道今天恐怕难以幸免了,这次对方必然来了更大规模的军队,以他手下的两万步兵根本无法抵敌。

    吴三桂猜得一点不错,这一万蒙古骑兵的出现,是因为附近的树林中只能隐藏这么多人。他们的任务也不是消灭明军,而是尽量的拖延住,等待大军到来就能将明军一举合围了。

    远方的烟尘越来越近,渐渐显露出数杆大皂旗,上面写着一个个将领的名字,让吴三桂彻底丧失了胆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郡王萨哈廉合兵一处,此时已经将吴三桂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