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07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0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济格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要是老十四在这里就好了,他肯定有办法减少损伤。”这个时候阿济格想起了自己的亲弟弟,那个聪明睿智的多尔衮。

    两人将损失统计上来,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明军五千老弱残兵全部阵亡,竟然打死了超过三千名八旗精锐,其中近半都死于最后的大爆炸。如果照这样打下去,整个满清人口拼光了也打不下大明。看着这份损失清单,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只能相视苦笑,就算这次打了胜仗恐怕也要遭到申斥了。

    两个心中郁闷的大将返回营中,向皇太极汇报了这次大战的情况,没想到皇太极并未责难他们。笔架山的攻取对此次大战太关键了,就算损失再多的人,也必须攻下来,此时皇太极心中谋划的已经是如何将这支大明最后的精锐全歼了。

    “济尔哈朗、阿济格、萨哈廉、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何在。”皇太极那病苛沉重的躯体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就连原本昏黄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末将在。”七名大将同时出列,站在了皇太极的身前。

    皇太极对着这些手下大将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七人各带五千满八旗,一万蒙八旗分兵在返回山海关的各处必经之路埋伏,等到明军撤退途经此处,你们就发起突袭以多杀伤为要。”

    “皇上,大将精兵尽出,万一明军进攻,我们当如何抵挡?”身旁的杨古利连忙规劝,希望皇太极先考虑自己的安慰。

第九百六十三章惊闻噩耗() 
皇太极闻言哈哈大笑,直笑得他自己剧烈咳嗽起来。咳嗽了一阵气息终于平复,他才张口说道:“明军胆怯,一旦得知军粮被毁必定军心动摇,敌军丧胆如何还有能力进攻。我料定他们不敢决战必定撤退,只要沿途埋伏,必然能够将其尽数消灭。这支军队乃是大明最后的精锐,只要将其全灭,大明锦绣河山将为我们敞开大门。”

    “皇上睿智。”众将听着皇太极充满自信的豪言壮语,皆是心中佩服不已,当即低头拜谢。只有旁边始终站立的阿敏和莽古尔泰脸色并不好看,这几年他们始终蛰伏,不敢稍有动作,就是害怕皇太极找个理由除了他们。可是随着皇太极声威日盛,自己的羽翼也逐渐被剪除,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容乐观。

    如今的阿敏和莽古尔泰手中没有了兵权,亲信也或被贬斥或被拉拢变得四分五裂。随着皇太极的逐次封赏,诸将都凭借着军功受封,这样以武功论英雄的满清政权中本无可厚非,但没有带兵出战机会的阿敏和莽古尔泰,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小字辈一个个成了亲王郡王,他们这两个昔日的四大贝勒,现在却还是个奉国将军,其中落差何其大。

    如果这次将明军主力歼灭,进而歼灭整个大明而夺得天下,皇太极没有了任何掣肘,到时候恐怕他兄弟二人的性命就堪忧了。想到这里,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感觉自己的前途渺茫。

    此时的明军大帐内,洪承畴同样正在调配兵力:“吴三桂、曹变蛟何在?”

    “末将在。”两人当即出班拱手侍立。

    看着这两个年轻将领,洪承畴感到非常满意。这两个人都是他手下不可多得的勇将,其中曹变蛟乃是曹文诏的侄子,在军中素有勇名,跟着他叔叔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功,因此积功升为总兵,成了九边精锐中的一面旗帜。

    吴三桂就更加了不得,他是辽将吴襄之子,崇祯初年中了武举人,后来一直在关宁军中效力。据说崇祯四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围的时候,吴襄领兵四万前去救援,结果被清军圈圈包围无法突围。

    当时正在锦州城内的吴三桂闻言大怒,想要去救援偏偏没有擅自行动的兵权,他也没有通报上级就自己出城,只带了五十名亲兵前往解救。结果吴三桂一口大刀杀得清军措手不及,吴襄的四万大军见到有援兵到了也是拼死冲突,竟然被他们冲杀了出去。

    自那以后,吴三桂就得了个万马丛中五十骑救父的美名,成了即孝顺又负勇名的人物。这次被围在锦州城的祖大寿,正是吴三桂的亲舅舅,洪承畴也希望他能够再打出一个奇迹来。

    洪承畴对着两人点了点头说道:“明日清晨,你二人率领本部人马,对围城清军发起进攻。”

    “末将遵命。”两人当即答应着。

    “白广恩、马科何在?”洪承畴再次点将。

    “末将在。”又是两名总兵出列。

    “你二人明日跟随曹、吴两位总兵,待得两部冲锋,你们就掩护其左翼,不得稍有差池。”

    “末将领命。”白广恩和马科也退了下去。

    “王朴、唐通。”

    “末将在。”两人站了出来。

    洪承畴看了看这两个人,他们的实力最差,军队也差了些,但现在用人之际,也只好让他们承担重任了:“你二人掩护右翼,有进无退不得有误。”

    “遵命。”两人也痛快的答应着退了下去。

    “杨国柱、王廷臣,你二人”洪承畴尚未分派完成,突然外面有亲兵闯了进来,口中高喊着:“报紧急军情。”

    “出了什么事情?速速报来。”洪承畴调兵的时候,最反感有人打断他的思路,可是紧急军情事关严重,很可能左右调兵方略,必须随时听取。

    那名传令兵脸色都变了,显然是发生了大事,他气喘吁吁的回答道:“启禀大帅,笔架山被清军攻破,副将王存仁、游击将军祖宁死节,所有辎重被付之一炬。”

    “什么?”洪承畴惊得站了起来,他知道这次麻烦大了。听到这个军情,八位总兵也是人人色变,他们交头接耳大帐内变得异常混乱。

    洪承畴的心中在滴血,他光想着杨镐的失败,想着不能分兵,却忘记了粮草的重要性,结果被皇太极钻了空子。只不过在此时,八大总兵都在看着他,如果他这个主帅先慌了,情况将一发而不可收拾。

    故作镇定的看了看众人,洪承畴说道:“粮草被劫并不可怕,军中尚有十日粮草,只要我们尽快破敌即可就食于敌。”

    洪承畴这番话却没有激起多少波澜,他只好轻咳两声继续说道:“明日作战计划不变,杨国柱、王廷臣两人率领本部兵马为中军策应。”

    “遵命。”尽管两位总兵也都应命,但情绪确是不高。

    洪承畴假装没看见两人情绪的低落,对着众人说道:“如今国事艰难,望诸将用命,我等明日毕其功于一役,生擒敌酋剿灭建奴,还我大明清平世界。”

    “是。”八大总兵一起应道。

    洪承畴命众人去准备明日大战,他自己则开始埋头苦思应当如何应对。明日的战事可以预见,断然不会轻松的。如果他是皇太极就让清军深坑高垒避而不战,单等他耗尽粮草之后,军心大乱之际衔尾追击,必然能够轻松消灭这支明军。

    八大总兵都是历经大战的人,谁又是傻子,洪承畴所能想到的事情,他们也都想得到,只不过这些总兵都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彼此之间也有着提放之心,他们至于比较亲近的人商议对策而已。

    “吴兄,你看出来的没有?洪大帅这是想让我们去送死啊。他当咱们是傻子不成?什么军中尚有十日之粮,那总粮官是我兄弟,我已经问过了,别说是十日,就是三日粮食都不够了。”大同总兵王朴对洪承畴的话嗤之以鼻,而旁边听闻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心中一沉,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看来是需要找退路的时候了。

第九百六十四章分头逃离() 
当年的吴三桂勇冠三军,其实是他年轻不懂事,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随着年龄的增长,权势也越来越大,吴三桂的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了。或者说他想得越来越多了,心中杂念多了自然就不再勇敢了,如今他最想的是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兵权,对于作战已经不敢那么冒险了。

    心中虽然已经有了退意,吴三桂嘴上却不会说出来,他只是含糊着说道:“洪大帅自有主意,咱们还是看看得好,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至少咱们也要看看其他几位总兵怎么做吧。”

    与此同时,密云总兵唐通和蓟镇总兵白广恩却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咱们等到入夜之后就准备,二更天出发。等到洪大帅发现咱们早就走出数十里了,他们是追之不及。”唐通笑着说道。

    白广恩也有些担心:“这怎么行,我们私自逃走可是要被下狱的。”

    “白老兄,此事不用担心。”唐通拍了拍白广恩的肩膀说道:“洪大帅也是自身难保,如果他败了,会有人再听他说什么吗?更何况洪大帅是否能逃出去还是两可之间,到时候咱们就说是奉命撤退,也能让他百口莫辩。”

    “好吧,咱们二更就走。”白广恩咬牙道:“只是我们应该撤向哪里?总要有个方向吧。”

    “白老兄且放宽心,我早就想好了,我们一撤锦州必然守不住了,往南根本无险可守,我们直接退往山海关即可。到时候据关死守,你我说不定还能升官。”唐通显然已经想好了全盘计划,说到得意处竟然笑了起来。

    “好,咱们就这么干。”两人商量已定,立刻分头回营去准备撤退。军队准备撤退自然会闹出些动静,这瞒不了人。各营见到自然都是心领神会,很快各营都开始各自准备了,只瞒着闭门苦思的洪承畴。

    二更刚过,白广恩和唐通的营寨中就有了动静,寨门被悄悄打开,所有兵士牵着战马赶着大车偷偷出了营寨,向着南面的山海关而去。半个时辰以后,宣府总兵杨国柱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也跟了上去。

    “吴兄,唐通、白广恩、杨国柱和王廷臣的人全都走了,再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我们也撤吧。”已经接到了消息的王朴再也忍不住了,深夜就主动来找吴三桂。

    想到八大总兵已经走了四个,他们留下来也只是等死而已,倒不如争取个活路才是上策。吴三桂将牙一咬说道:“也好,咱们也走。”

    “好咧,就等你这句话了。”王朴是个草包,他害怕自己走会遭遇埋伏,所以才拉上能打的吴三桂:“咱们也往南走?”

    “不,咱们往东。”吴三桂冷笑道:“他们往南是要去山海关,那里还有三百里路,怎么会如此好走。我料定清军必然在路上堵截,去了只是送死而已。”

    “啊?咱们该怎么走?”王朴被吓了一跳,当即反问道。

    吴三桂指了指东方的天际说道:“我们去东边,只要走上几十里路,就是我驻守的宁远城。那里城高墙厚,粮食充足,以咱们两个的兵力集结起来,守上几年都没问题。”

    “好啊,咱们就去宁远。”王朴听说有这么近的去处,知道去那里的危险性必定不大,自然也是拥护的。很快这两位总兵的兵马也拔营起寨,向着东边去了。

    曹变蛟接到了六位总兵已经离去的消息,他看着军用地图冷然一笑道:“一群笨蛋,清军毁了笔架山,难道看不出你们要撤退吗?现在往南往东都是死路,根本就冲不过去。”

    “大人,咱们怎么办?”旁边的几个副将参将问道。

    曹变蛟指了指西面道:“我们去西边,只要沿着长城往西走,很快就能抵达榆林地区。我们冲入李闯的地盘杀他个片甲不留,然后在越过榆林去延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