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0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0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液体威力比黑火药大得多,却无法控制几乎是一碰就炸,所以徐光启在制作了一批之后,才将其深埋起来。实际上徐光启并不知道,他已经发明了后世威力惊人的硝化甘油炸药,只不过因为惧怕其一碰就炸的特性,才将其深埋,结果让这个发明泯没于历史之中,结果让发明这种炸药殊荣被归于了西方人。

    对于这种硝化甘油炸药的特性,朱聿键是有所耳闻的,这主要得益于上学的时候,所学习的一个故事,那就是诺贝尔研制炸药的故事。

第九十四章拜师() 
按照后世的历史记载,诺贝尔在1859年接管了他父亲的产业,投身于炸药制造。5年后他的工厂引发了一次大爆炸,包括他弟弟在内的5人因此丧生。但是诺贝尔却没有被危险吓倒,他继续投身于新式炸药的研制工作中,并于1863年获得了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

    诺贝尔的硝化甘油炸药初期也有容易因为颠簸而引爆的毛病,所以瑞典政府在很多地方都禁止使用诺贝尔的炸药。但是他并不气馁,在进过多年研究之后,他终于发现利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就会变得非常安全,这种炸药从此才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个故事是在上学的时候,被作为一个立志故事讲给学生的,而朱聿键对于硝化甘油的了解也就只有这么多。朱聿键估计北京可能在几个月前爆发了一次小型地震,结果因为剧烈震动引起了爆炸,才会有如此大的规模,这实际上是地震和炸药共同作用的结果。

    想不到王恭厂大爆炸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同时发现的居然还有明朝发明硝化甘油的秘密。估计这个秘密会因为这次爆炸而永远埋藏,这才让硝化甘油的发明被归于西方人名下。朱聿键不禁感叹,华夏的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发明被埋没于历史之中,才让近代的欧洲发展了起来,否则说不定华夏会一直强盛下去。

    这位老者能制造硝化甘油,又让工部尚书如此敬重,自然不会是普通人物。朱聿键上前对着薛凤祥问道:“不知道薛大人能否引荐一下这位老先生。”

    “当然,这位是徐光启徐老先生,他曾经是詹事府少詹事,后为礼部尚书却不肯就任辞官回乡了。这次徐老先生回来,完全是因为王恭厂大案无法侦破,回来帮忙的。”薛凤祥说道。

    徐光启叹气道:“这是老夫的罪过,我会向刑部陈明原委,甘领受罚。”

    “徐光启,徐光启,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啊。”朱聿键没听到两人后面的话,他一直在思考着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想了足有三分钟他突然惊呼:“徐光启?”他想起来了,这个徐光启乃是华夏睁开眼睛看西方的第一人,他曾经与利玛窦为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翻译几何原理,甚至入了天主教。这个历史上大大有明的人物,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近代科学家,清末明初时较为著名的火炮专家孙元化也曾拜他为师。

    如能把这样一个人弄到自己的府中,绝对是最好的选择,想到这里朱聿键的眼神不禁热切了起来。“原来是玄扈先生,本王久仰大名。”

    “草民叩见唐王殿下。”刚才在王恭厂的谈话中,他就知道了这位唐王的身份。只不过他对宗室没有什么好感,所以才故意没有上去说话。如今无法避过,他只好硬着头皮跪下去了。

    徐光启没有想到自己还未跪下去,却被朱聿键一把扶了起来:“玄扈先生乃是大才,恕本王不敢承受先生一拜,如蒙先生不弃,本王却是希望能够拜先生为师。”

    “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呼了起来,唐王还真是不通礼法,竟然在这种地方就想拜师。只不过这些都无法理解,朱聿键的徐光启才学的渴求,如果能够笼络住这个人才,他拜师也没有什么难的。

    “草民不敢。”徐光启已经从无奈变成了震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名气,让唐王殿下一见到就要拜师。只不过朱聿键没有给他任何考虑的机会,竟然不顾地上的脏乱直接拜倒在地,就在徐光启的身前磕了三个响头口称老师。

    朱聿键这样天马行空般的做法,让所有人的思想都没转过弯来,等到大家醒悟过来,这拜师礼已经成了。面对这位行动迅速的王爷,徐光启只有苦笑了,这简直是乱套了,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朱聿键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次快刀斩乱麻式的拜师,在不久之后又成了京城一大话题。他在好为人师的头衔上,又多了一个好拜人师的名声,许多人私底下已经开始称呼他为傻帽王爷了。

    对于这样的流言蜚语,朱聿键既是事先知道也不会犹豫的。他才不会去考虑别人怎么看,他要做的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梦想,其他都是其次。见到木已成舟,徐光启只好认了这个徒弟,而薛凤祥等人只能以羡慕的眼光过来恭喜了。

    朱聿键这个徒弟绝对称职,他拜师之后立刻退到徐光启的身侧,绝不逾越半分,这倒让徐光启颇不自在。见到现场气氛有些尴尬,薛凤祥连忙道:“殿下,您要做的东西说清楚了没有,如果可以先让老刘头开工,让老陈头听您那个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啊,对了,还要做暖气片。”朱聿键高兴的忘记了来意,经薛凤祥提起这才醒悟过来。

    “怎么?你要做什么暖气片?”徐光启听得好奇,也凑了过去。

    刘执事道:“实际上管道的问题尚未解决。”

    “对了,管道问题。”朱聿键找了一块煤块,就在地面的石板上边画边说:“管子弯曲我们可以分解开,制作直管和弯头,只需要制作丝扣把他们连接起来。在丝扣处用浸了桐油的麻絮填充,自然能够防止漏水。”

    “好办法。”刘执事连连点头,这样的东西他自诩绝对做得出来,这比完整加工要省力得多了。

    “想不到殿下还有如此想法,真是巧夺天工。”徐光启看得非常欣慰,至少这个徒弟不是对冶金机械一无所知,他当师父也不至于落得个有名无实。

    “老师过誉了,徒弟今后必定要向老师多多学习才行。”朱聿键客气了两句,转身对新来的老者道:“这位想比就是陈执事了,我要你做到是一个三尺见方的镂空体,用铸铁铸造,其中必须是中空的。”朱聿键又描绘了一番铸铁暖气片,只不过他说得是简化版,要比后世的暖气片容易制造许多,当然热交换率也差了些,但他打算在寝殿布置五组暖气,应该也够用了。

第九十五章火器优劣() 
那个陈执事听完略一思考也点头道:“这个没有问题,卑职现在就去做,只是不知道要做多少。”

    “十个吧,如果有漏水的也可以替换。”朱聿键把数量翻了一倍,以防万一。那个陈执事闻言点头离开了。徐光启好奇朱聿键要制造的东西,把那份图纸拿过来查看,也是大大夸赞了一番。他仔细研究了一遍之后说道:“这图纸的确巧夺天工,只不过管道成本过高,做起来也必定耗费时日,不如简化一番如何?”

    “老师有办法简化?应该如何做?”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连忙请教。

    徐光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笑道:“我们可以用竹管代替铁管,只需要在外面缠以棉布再刷桐油即可防止爆裂。此外弯头处用竹子可以用火烤,接缝处同样用麻絮桐油填缝,当保无忧。”

    “太好了,这样看来只要锅炉和暖气片完工,就可以大功告成了。”朱聿键拍掌大笑。刘执事也是呵呵笑着点头:“只需制造锅炉,应该不需要太多时日,我看三天即可。”

    “那暖气片三日也能完工了。”陈执事也点头表示没问题。

    朱聿键道:“那就好,三日后我们组装暖气。”

    既然都说清楚了,各人分头回去工作了,这可是给皇上造东西,各个工坊都可以停工帮忙,就算误了军方的订货,也不会受到责罚,一时间匠作坊都为做暖气忙碌了起来。

    朱聿键突然好奇的询问薛凤祥:“薛大人,这大年初一工匠们难道都不放假吗?为什么还在这里开工?”

    朱聿键此话一出口,旁边的薛凤祥和徐光启面面相觑,朱聿键知道自己肯定问错话了。不过他在狱中住了十几年,就算对外面一无所知,大家也都有个原谅,薛凤祥赶快笑眯眯的回答道:“启禀殿下,实际上工匠们在上元节才会休息,这除夕是不休息的。”

    因为来自后世,朱聿键想当然的认为春节应该休假,他却不知道在明代最重要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上元节,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元宵节。

    华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后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古时上元佳节是每年第一个重要节日,到这一天各大城池会举行花灯游街盛会甚至在礼法苛刻的古代,这一天还破例让未婚女子可以走上大街随意游玩。

    这只是个小插曲,朱聿键自然不会在工匠休息的时间问题上费神,他很快就被工坊内各种枪械吸引住了。这里的枪械大半都是尚未组装完成的,但也有一些成品,不过朱聿键看了一遍,没有发现明军最著名的三眼铳,所能看到的多半都是被明军称为鸟铳的火绳枪。

    朱聿键抓起了一把鸟铳拿在手里,入手的感觉非常沉重,估计足有十五六斤的份量。他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鸟铳的做工精细,弯似蛇颈的火绳夹开合自如,丝毫没有滞涩感,黄铜药池闪闪生辉,枪管上也没有一丝毛刺和凹坑。据朱聿键的估计,这把鸟铳的口径应该在十毫米左右,显然威力不小。

    看到朱聿键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徐光启笑道:“怎么?殿下喜欢火器?”

    “是啊,我很喜欢,本来想要造一些装备卫士的,可惜找不到匠人。”朱聿键笑着说道,大明末年用火器装备私人武装很常见,就连地主豪强都会买些火枪装备家丁,只不过数量都不会太多罢了。这自然有民间火枪价格高昂数量稀少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枪威力和射程不足,必须配合其他兵种使用,否则一旦被近身就会傻眼。

    看看旁边无人,徐光启低声说道:“没关系,等你回到南阳府的时候,我帮你造。”听到徐光启如此说,朱聿键兴奋地全身一抖,差点兴奋的喊了出来。自己一直梦想的就是装备一支火枪队,带着他们驰骋沙场,打垮满清骑兵,没想到徐光启肯帮忙,这个梦想终于有实现的希望了。

    见到徐光启欣赏的目光,朱聿键只好恋恋不舍的将鸟铳放下。他看到徐光启对这里很熟悉,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师,我记得大明军多用三眼铳,怎么这里都是鸟铳?”

    “你问这个啊。”徐光启哈哈笑道:“三眼铳虽然能够连发三击但是射得较近,而且是采用火捻点火速度太慢了,反而不如鸟铳射程远操作便捷,所以神机营正在慢慢更换鸟铳,而三眼铳也有少量生产,不过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小作坊,而且大多装备骑兵。”

    “射速慢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