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世也没有多少非专业人士看得懂,更何况明末一个不知机械学为何物的张书堂,所以他看了半天仍不得要领。

    一张张翻看下去,张书堂完全看不懂,不过在制作出玻璃之后,他已经对朱聿键有了绝对的信心,他认为只要是朱聿键画出来的,应该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因此他虽然看不懂,却能耐着性子,一张张看了下去。

    忽然一张写满汉字的纸引起了张书堂的注意,他讲那张纸拿起来,发现上面写着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张书堂忍不住读了出来,他的眼睛越读越是闪烁出精芒,到了最后他忍不住出声赞叹道:“好诗,果然是好诗,气势磅礴又不失悲天悯人,充满了百折不挠的气势。”

    “啊,怎么回事?”张书堂的声音太大,终于将朱聿键惊醒了。他茫然的抬起头来,揉了揉尚有些迷糊的双眼,这才看清眼前之人正是张书堂。

    朱聿键直起身子,这才发觉昨天趴在桌子上睡得非常不好,现在他的膀臂发麻腰酸背痛,就连脖子也僵硬无比。起身活动着身体,朱聿键凑到张书堂身边道:“张大人在看什么?”

    “殿下醒了。”张书堂见到朱聿键醒来,连忙对着他拱手施礼。

    “让张大人见笑了,我昨晚画图太困就睡在了桌子上,快请坐吧。”朱聿键让张书堂坐下说话。

    张书堂却笑着拿起那张纸说道:“刚才见殿下睡得沉,下官斗胆看了殿下的诗作,果然大气磅礴非寻常人之所想。”

    “这”朱聿键脸上一僵,他本来只是试试自己的毛笔字,所以顺手写了龚自珍的杂诗,并非存心抄袭。不过这首清末的名诗放到明末,自然就成了他的原创。他很想说自己只是抄来的,不过看着张书堂他异彩连连的眼神,他又不好说出口,最后也只能默认了。

    朱聿键心中在默默祈祷,龚自珍老先生可千万不要介意自己的无心之失,如果非要他补偿的话,只能为大明复兴多多努力,不让老先生别再为国家危亡而郁闷了。朱聿键也算是诚心悔过,至是他似乎忘记了,龚自珍忧心是清朝人而非明朝。

第九章试探心意() 
看到朱聿键脸色变幻不定,张书堂还以为自己乱看,说破了对方的心事,让他有些不满。他赶快拱手赔礼道:“下官鲁莽,惹得殿下生气,还望多多见谅。”

    “张大人客气了,我并未生气,只是一时拙作,却让大人见笑了。”朱聿键恢复了脸色,连忙解释道。

    见到对方并未生气,张书堂这才放下心来。他指着那首诗道:“此诗怎可能只是殿下一时兴起之作,诗中气魄实在令人震撼。想不到殿下如此悲天悯人,忧国忧民,下官佩服之至。”

    话说到这里,朱聿键灵机一动,他感觉这是个探查对方心思的好机会,也看看他是否有匡扶社稷的大志。朱聿键故意叹了口气道:“连年灾变,令北方百姓困苦不堪,蒙古诸部年年犯边,数年前萨尔浒之战更是令建州女真发展壮大,大明实在已经到了危急关头。我只是希望能够略尽绵薄之力,匡扶社稷于即倒,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听到这里张书堂突然郑重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对着朱聿键深深拜倒:“想不到殿下志向如此远大,张书堂敬服。”

    “张大人这是做什么?快请起来说话。”见到张书堂的做法,朱聿键吓了一跳,赶快将他扶起来。

    张书堂就势起身叹气道:“当今天子受魏忠贤蛊惑,只知道削木为乐,实在令人痛心。可惜殿下血脉太远,无法继承大统,否则大明幸甚。”

    “什么?”朱聿键没有听懂张书堂的话,知道对方解释了一番,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防止内乱,定下来一个继承帝位的原则。那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果皇帝没有子嗣,就由他血缘关系最近的兄弟继承。

    这样按照血缘关系远近的继承方式,避免了争权夺位的可能,但也让明朝有了许多碌碌无为的皇帝。而朱聿键所在的唐王一系,本就是由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封得,与现在的皇帝血脉早已非常淡薄,可以说如今大名境内十万皇族之中,他的继承权属于最垫底的哪一种。

    听了张书堂一番解释,朱聿键却哈哈大笑:“张大人想多了,我可没有想过继承大统。何况为大明朝做些事,也不一定要继承大统嘛。如果我能够励精图治,辅助明君中兴大明,哪怕自己无法载于史书,于愿足矣。”

    “这恐怕也不能成行。”张书堂颇为尴尬的说道:“根据大明律,藩王不得拥兵,不得干预政事,否则将按照谋反论处,所以”

    居然有这样的法律,朱聿键不禁暗骂,这不就是说藩王生下来就必须混吃等死,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看到张书堂颇为惋惜的神色,朱聿键故作轻松的说道:“明的不行我们可以暗着来嘛,只要能中兴大明,我又不在乎什么名誉。”

    “殿下如此高风亮节,张书堂佩服之至。在下愿跟随殿下,辅助明君,虽肝脑涂地绝不反悔。”张书堂说着再次拜了下去,这次则是真心实意的投靠,再无什么犹豫。

    “好好,张大人也能够放弃清誉,与我共扶大明,实乃臣之楷模。”朱聿键听得出来,张书堂这是正式向自己效忠了。先不管对方能力如何,在当下他都是自己绝大的助力,这让他如何不欣喜若狂。

    “殿下,你还叫我张大人?草字汉卿。”张书堂笑眯眯的说道。

    “哦对,汉卿兄,以后你我必当携手共勉。”朱聿键哈哈大笑起来。

    “定不负主公所托。”张书堂微微笑着回答。说到这里张书堂想起了正事,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块足有两个巴掌大的长方形玻璃递了过去:“主公情况,这东西做出来了。”

    “做出来了?”朱聿键兴奋的接过玻璃,翻过来调过去的看着。这显然与后世的浮法玻璃相去甚远,至少平滑程度上差了许多,但这绝对是纯净的玻璃,至少稍加打磨再贴上银箔,就能作为镜子出售了。

    “主公看看如何?我看能卖个大价钱了。”张书堂对玻璃很有信心。

    朱聿键拿着玻璃,却在暗暗观察对方的表情,他发现张书堂虽然颇为兴奋,但是那种成功的喜悦,没有多少贪婪之色。很显然他先想到的不是玻璃值多少钱,而是他完成了朱聿键交给的任务,这样的部下将是绝对忠诚的。

    对于张书堂的神色,朱聿键非常满意。他看了看玻璃道:“这块玻璃不错,只需要打磨一下,再贴上银箔就能变成镜子了。只要能出售一批镜子,我们的启动资金也就有了。”

    “贴银箔?”张书堂神色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启禀主公,小人财力有限,办起玻璃工坊已经穷尽财力了。贴银箔需要找银匠,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下恐怕难以做到。”

    见到张书堂的窘态,朱聿键就知道他真的很穷。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私吞自己给予的玻璃制作工艺,可见这是个正人君子,朱聿键对张书堂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朱聿键不想将贴银箔的工作外包给其他银匠,否则很容易泄露张书堂制作玻璃的秘密,那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可是如果不贴银箔就无法制作出镜子,玻璃的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出售的价值自然会低许多。

    翻过开调过去的看了半天,朱聿键突然灵机一动:“汉卿,我们这样做行不行?找些名家制作陶范,要做一些工艺品的陶范。我们制作出各种造型的玻璃饰品,相信那些富商也会趋之若鹜的。”

    “对啊,主公果然才思敏捷。”张书堂拱手道:“小人这就回去试试,相信很快就能成功的。”他说完兴冲冲的离开了。

    看到远去的张书堂,朱聿键暗暗好笑,这个人做事还真有股子认真劲,说干就干绝不拖沓。将来如此让这个人当他的总管,王府必然蒸蒸日上。

    张书堂的确做事认真,他回去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些老匠人。制作为工艺品造型的陶范,并不会惹人怀疑,因为许多铜质、铁质的工艺品,都是利用陶范进行浇铸的,这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

第十章登门推销() 
四个试验用的陶范很快被送到了张府,这些陶范都是符合中国古典元素的,有鸳鸯戏水,有狮子滚绣球,有商人喜欢的财源广进,也有官员喜欢的节节升高可谓相当有针对性。

    在张书堂的命令下,玻璃作坊继续开工,随着火红的玻璃水流入陶范,大家的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因为这次制作的都是些工艺品,冷却时间自然比玻璃板要长许多,直到第二天早上,他们才敢将玻璃品从模子里倒出来。

    当那些玻璃工艺品离开陶范,呈现中众人面前的时候,那惟妙惟肖的造型与晶莹剔透的感觉,让所有人都爱不释手。老管家捧着狮子滚绣球的造型送到张书堂手中道:“大人,这个东西能卖大价钱吧。”

    “当然,有了它我们再也不用受穷了。”张书堂呵呵笑道:“我宣布今后大家在这个作坊里工作,每月拿十两纹银的工钱。当然今后大家要谨守秘密,谁也不能说出去。”

    “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活,保守秘密。”众人欢呼着保证道。

    张书堂怀揣了两个玻璃工艺品去见朱聿键,自然受到了一番夸赞,朱聿键又给他出主意,让他用颜料点缀一番,果然造型更加生动活泼。做好了这一批产品,玻璃工坊就暂时停工了,张书堂决定先不生产,用这批产品试试水再说。

    第二天晚上,张书堂就去陈家登门拜访了。作为南阳府排行第二的富豪之家,陈家以布匹生意起家,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如今也算家资数十万,成了一方有名的豪商。

    商人有了钱,自然愿意结交官府,为自己的生意保驾护航。不过陈家过去结交的大多是知府一级的高官,虽然张书堂这样的推官也能参加双方的宴席,但多是作为陪客,并不受到陈家的重视。

    今天听说张书堂主动登门拜访,陈家的家主陈式舫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对于这些小官,他是不愿意多浪费时间的,只不过陈家毕竟只是身份低微的商人,如果对官府的人不敬纯属找死,所以万般不愿还是必须见一见的。

    陈式舫只能让人将其请到大堂想见,同时嘱咐下人上茶。侍女询问道:“老爷,上哪种茶?”陈式舫待客的茶分为三种,分别对应三种身份的人,如今来的是个官员,所以侍女才会询问用哪种茶待客。

    陈式舫不耐烦的挥挥手道:“用最差的茶末沏一碗出来。”对于这样的小官他并不在意,反正这敬客的茶也只是个样子,他可不想糟蹋了自己的好茶。

    家丁通报客人已到,尽管看不上官职低微的张书堂,但陈式舫还是笑着迎了上去:“张大人今天好兴致啊,竟然想到来寒舍盘桓,真是茅舍生辉呀。”

    “陈老板客气了,上次你邀请知府大人饮宴,我也没顾得与你说说话,所以今天特来叨扰。”张书堂笑眯眯的走进客厅,也不等对方相让,就直接坐到了椅子上。

    按照他平时的做法,自然不会如此无礼。不过他深知这些商人目光短浅,对自己这个年过三旬的七品推官没多少耐心,所以他才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