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57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5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命。”何刚笑眯眯的坐了回去。除了最重要的工商业和基建之外,其他各司也都是各抒己见,很快将封地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勾勒了出来。

    宋献策点头道:“情况已经非常明了,八贤王封地之内各种行业欣欣向荣,发展是可以预期的。我想第二个五年计划不妨订的高一些,将铁路再翻一倍,税收提升到一亿三千万银元。”宋献策如今对铁路影响经济的问题,已经研究得非常透彻了,他相信只要铁路继续修,经济就会飞速提升。

    “不要给大家太多压力,如今我们做得已经非常好了。”朱聿键阻止道:“我看税收还是订在一亿银元好了,铁路可以翻倍,但是要保证质量,除了经济发展铁路之外,战略铁路也不能少,我们要巩固国防。今后不妨放开手脚修铁路,我们政府修建战略铁路和干线铁路,将支线铁路的修筑权卖给商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铁路修建速度。另外有线电报网还要修,争取与美洲正在建立的电报网联通,这样我们的消息传递会更快。”

    “只是对欧洲的战事最好能快点结束。”沈继荣这个新的财政司长说道:“如今国家军费太高,长期对欧洲作战是很亏本的,如果照这样打下去,今年的盈余再多恐怕也要入不敷出的。另外战事毕竟影响商路,哪怕有法国的运送,海上贸易额仍然在下降,这不是个好兆头,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海上贸易船队发展,还会影响到工业规模发展的。”

    “我不是说了嘛,外部贸易不行,我们就拉动内需,我还打算向皇上上表,请求全国进行改革。”朱聿键最终决定,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让这些政务院的精英一起研究。

    宋献策听到这句话愣了半天,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最后还是潘独鳌先说话了:“王爷,我以为大可不必,东林党人遍布朝堂,他们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我以为王爷上表,除了被东林党人注意,徒增诽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的确如此,潘兄说得对极。”宋献策说道:“登位之初扫清阉党,世人皆说皇上励精图治,但据我所知如果没有王爷挺身相救,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宋献策说出这句话,却让朱聿键有些想笑,他知道历史上崇祯没有他的帮助,一样消灭了魏忠贤的阉党,甚至比他参与其中还要彻底。历史上魏忠贤可是被发配中都守灵的路上,自缢而死的。哪像这一世魏忠贤逃亡满清,甚至操纵东厂内线诬害袁崇焕,如果不是自己调动了血狼团,不知道这个老阉人还能嚣张多久,从这一点上来说,自己的参与反而是弄巧成拙。

    “此事我是不能贪功的,就算没有我,皇上一样可以灭除魏忠贤。”朱聿键没法明说,他只能含糊的一带而过。

    “就算如此,这些年来皇上所作所为也令人齿冷。斩杀袁崇焕、熊文灿等数位督师,还有一干大臣近二十人,罢免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内阁阁员犹如走马灯般变换没个完。”宋献策冷笑道:“别人说皇上杀伐果断,但反过来说这也可以被叫做志大才疏,残忍好杀。”

    张口闭口说着崇祯皇帝的错处,宋献策没有一丝犹豫,这也就是在朱聿键的地方,才有人敢如此放肆的诽谤皇帝。实际上如今整个八贤王封地内,下至百姓上至官员,都是只知有八贤王不知有皇帝了,所以其他官员听着宋献策的话,也都能坦然接受。

    “不能这么说,皇上勤于政务,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这也是实情。”朱聿键却不忍心说崇祯的不是,先不说崇祯在国家大事处理上的对错,单指勤政一项就算是个好皇帝了。

    “勤而无当适得其反啊,看看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内有流贼四起糜烂北方,外有皇太极虎视眈眈,如今他又并吞蒙古日渐势大。如果没有八贤王和唐军,我真不知道大明会走向何方,我看亡国也不为过,说不定又是蒙古侵宋的旧事。”宋献策反驳道。

第八百六十八章争位建议() 
宋献策的话说得没错,如果没有朱聿键这些年来的努力,大明王朝的确会如他所说被清朝推翻,让满人压迫华夏民族两百多年,直到西方列强入侵国家沦亡,满人还在说着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想到这里朱聿键也不禁长叹一声。

    “主公,臣以为当今皇上才德不足以安天下,我等愿意辅助主公荣登大位,以复兴明室,强我华夏。”宋献策突然正了正衣冠跪倒在地,其他各个司长竟然也都起身在朱聿键面前跪了下去。

    在封地内,跪拜礼已经基本上被废除了,今天众人一起行跪拜礼,就是为了提出争位的建议。这些官员都已经加入了公仆党,他们事先是经过串联的,今天联袂而来其实就有这方面的意思,只不过被朱聿键首先提起而已。

    “你们,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朱聿键的头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直接愣在了当场,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手下的这些官员竟然要劝进,而且是要推翻当今皇帝崇祯的地位,让自己去当皇帝。

    “这怎么行,当今皇帝乃是名正言顺继承大统,我身为一个藩王如何能反?”朱聿键声音变得严厉了起来。

    宋献策说道:“主公当为黎民百姓着想,如今天子虽然勤政却不懂治理国家,致使大明日益衰败,照此下去亡国之期不远。大明若是亡国,主公百年之后,如何见列祖列宗与地下。”

    “宋献策你大胆。”朱聿键是真的生气了,宋献策句句都是谋反,口口声声称亡国,实在有些肆无忌惮了。

    “王爷,我等都是一样的心思,还请王爷三思。”潘独鳌突然出声了,其他人紧跟着也都说了出来。

    “你们你们这些人,你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却向让我背骂名。”朱聿键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有野心,他们都希望获得更高的荣誉和权位。不让大明亡国,只是他们心中所想的其中之一,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功臣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宋献策抬起头来,看着朱聿键一字一句的说道:“主公,这么多人愿意跟随你,总不能全是为了国家民族吧。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私利。如果只为了私利,我们这些人自然不会无端生乱,但是如今皇上暗弱,我等只是顺势而为。若主公上位,则上可保社稷下可强国家,何乐而不为?”

    宋献策的这句话可是绝对的大实话,有多少人跟随着朱聿键没有自己的私心。以前封地尚未发展起来,他们自然会埋首于工作,如今封地连续击败各路强敌,疆域扩张到几乎有大明的四倍之多,而工商强盛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八贤王封地,比起越来越糜烂的大明局势,已经是此消彼长攻守易势,这个时候想要登位简直易如反掌。

    自己真的想要当皇帝吗?朱聿键扪心自问他真的不想。他很清楚当上皇帝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为了权势地位累死累活,还是为了国家发展而禅精竭虑,他自问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在来到大明之前,朱聿键只是个小富即安,希望能够平平淡淡过上一辈子的小人物而已。他从来不奢望当官,哪怕羡慕官员的各种便利,他还是对平凡的生活更加向往。自从来到大明之后,朱聿键首先清楚大明未来的走势,以及自己附身唐王的可悲人生。

    他为了能够活的更好,为了华夏民族不像后世那般惨遭外族屠戮而努力,实际上他还是个挣扎求存的小人物,只不过位置从为了温饱而奋斗的底层小民,变成了为国家存亡和个人生死而奋斗的上层藩王,但实质上他的心依然是那个平凡的屌丝。

    因为这样的心,他依然愿意辅助崇祯甘当绿叶,为了大明开疆扩土发展工商,却将皇位让给崇祯皇帝。他可以每年为朝廷户部输送三百万两白银,只为了崇祯能够外抗建奴内灭流贼;他可以自掏腰包大量移民,只为了华夏民族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也可以秘密占据高丽省,威胁满清为大明朝廷减轻压力,但是他却不可能为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觊觎皇位。

    可是今天宋献策的一番话,却将现实摆在了朱聿键眼前。他可以用后世的眼光,以大无畏的精神为华夏民族铺平前进的道路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普通人还是更多的。他们没有后世那样的远大目光,他们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利益,他们信奉既然付出了聪明才智,就要得到应有的权势和地位。

    朱聿键今天可以拒绝所有人的提议,宋献策等人也不会有二话,但他却会让部下失望,会让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们会变得意志消沉,将如今欣欣向荣的封地引向未知的前途。

    他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封地的建立,让他为华夏民族建立一大片安全的生存空间,但作为华夏民族传统居住区的大片土地尚在满清和流贼的双重威胁下,他不允许留下这个后患。

    他所要的是强盛的华夏,是保留了自己根基的华夏,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过去,包括建筑、文物、遗迹都被留在他国,这个国家的文明实际上已经空了。当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百姓对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这个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遗迹、文物、建筑,甚至是被后世称为糟粕的某些民俗,都会成为国民们的精神支柱,成为他们为之骄傲的存在。

    没有历史的强国会如飘散的落叶,被秋风一扫而过。无论他现实有多么强大,只要没有足够的底蕴,就不能让国家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凝聚人心,排除万难共同奋斗。埃及、希腊、巴比伦、罗马、赫梯、阿拉伯、蒙古,一个个强大无比的国家都因为没有保住传承,或者根本没有发展出足够支持强大文明的文化而一个个没落,到了后世这些国家都已经不值一提,再难现昔日荣光。

第八百六十九章劝进难题() 
那些欧美后起的强大国家,都会或多或少汲取前一个文明的文化,希望为己所用。但是因为没有完成的传承,这些文化都有着不小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造成停滞的原因。

    后世真正能够长期崛起,甚至在衰落之后也能迅速恢复,重登世界之巅的,唯有华夏这一个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完整发展的文化体系,以及数千年来无数次的修正和补足,让华夏文明的根基牢固无比。这就好像一株大树,会随着春夏秋冬而枯荣,但因为地下有着强大的根系,不管多少次落叶枯黄,一旦春风荡起又会再次复苏。

    朱聿键知道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到底是为了保存完成的华夏文明体系,答应这些部下的称帝要求,还是为了自己功成身退平静生活的理想,拒绝他们的提议让他们可能出现对前途的迷茫,这是必须要慎重选择的。

    银安殿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朱聿键呆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宋献策等官员跪伏余地,同样没有人再出声,他们君臣之间竟是僵住了。朱聿键的脑海中飞快的转着各种念头,计算着各种得失,但是这样的考虑不是片刻间所能完成的,朱聿键只好用出了缓兵之计:“诸位请起,我知道你们的心情,但是皇帝更替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更何况你们还打算武力更改。这件事情需要从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