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5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5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的新年,朱聿键是在宁波八贤王府安稳渡过的,在欢庆之余,他也开始思考华夏的未来。封地的大力发展已经从艰难突进,到了厚积薄发迅速崛起的时候,如果能够将这种经济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华夏民族将迎来新的崛起。可是从朝堂上传来的各种消息看,东林党这样的保守势力依然强大,即使以崇祯皇帝的威严也难以压服,这就造成了国家政策的保守。

    朱聿键心中非常肯定,就算自己将封地内经济发展的经验说得再天花乱坠,递交给崇祯进行革新的奏折,也会被东林党以违反祖制为由直接否决掉。

    实际上如今大明内忧外患非常严重,李自成在年前趁着雪夜突破杨嗣昌封锁,再次转战平凉、庆阳二府,张献忠也开始向中都方向流窜,逼得卢象升不得不沿途尾随,大明北方已经彻底糜烂,并大有向南方发展的趋势。

    外界情况同样很糟糕,虽然南方欧洲人的威胁被唐军彻底消除了,但北方的皇太极正在日益壮大。

    上一次的劫掠虽然在唐军手中吃了亏,但并未让满清伤筋动骨,因为死得大多数是蒙古人,这反而让皇太极控制蒙古各部更加轻松了。如今皇太极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逐一吞并,逼得林丹汗遗孀率领的察哈尔残部只能逃到青海,同时依靠从中原劫掠的财富和人口,满清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根据夜枭的情报,皇太极正在编制越来越多的蒙古八旗,打算扩张出一支比满八旗人数还要多的仆从军。这支战斗力不弱的蒙古仆从军一旦建成,对大明的威胁将成倍增加,明军本来只面对的山海关一线防守压力,将扩展到整个长城沿线,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严峻现实。

    根据新的情报显示,满清还在通过晋商暗中支持李自成,给他们补充兵器战马,这个情况就更加严峻了。皇太极似乎有了问鼎中原的自信,他打算依靠李自成这样的农民军,大量消耗明朝国力,好让他有渔翁得利的机会。

    可以说大明如果不作出改变,亡国就在眼前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聿键始终有些矛盾,他希望自己动手建立起强大的华夏国家,这需要埋头发展并逐步蚕食大明朝廷控制的土地。同时又不希望大明帝国崩溃,让满清南下荼毒百姓,这又需要支援朝廷,让其有抗击满清的能力,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朱聿键反复掂量着局势的发展,以及自己所能做得事情,心中尚无一个定论,他只好借着春节的休假时期,将宋献策叫到府上问计。没想到朱聿键让宋献策过来议事,竟然是各司的司长都跟了过来。

    “你们全都过来做什么?我不是说过封地内不兴那一套迎来送往,所有人不许来给我拜年?”朱聿键问道。

    潘独鳌笑着拱手道:“王爷苦心我等自然知晓,只不过拜年也需要带上礼品,我等今天可是空手而来。”经过多年的相处,这些官员与朱聿键已经非常融洽,他们似乎也忘记了大明严格的上下尊卑,时不时也能开个玩笑了。

    徐骥笑道:“没错,我们这次过来只是吃王爷一顿,顺便汇报工作的。”

    “工作等到假期结束再说嘛,如今快要到上元节了,你们不在家中与家人团聚,跑到我这里来蹭饭可不好。”朱聿键看了看几个司长,连忙让他们坐下说话。

    “主公有所不知,我们这次来是有正事的,而且还是非常急迫的事情。”宋献策说道。

    “什么事情?”朱聿键感到好奇,似乎最近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哪里有急事要讨论。

第八百六十六章经费配额() 
宋献策说道:“其实有两件大事需要讨论,第一件就是主公上次所说的,今年开始我们各司要提前制定出下一年的计划,做好经费的限额分配,这件事情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配额,现在呈递主公过目。”

    “哦?你们开会讨论过了?大家是经过了精确测算之后的数字吗?谁要是中途资金不够,我可不会让财政司轻易再加投资金的。”朱聿键笑着接过了那份账目。

    旁边的工商司司长潘独鳌笑道:“王爷放心,这次我们可不敢无的放矢。这些计划都是从内部逐级进行测算,然后由我们亲自汇总得来的,我们又在上面增加了一成的余量,相信不至于有太大出入。”

    “当然如果铁路有新的加建计划,我们不敢保证资金足够。”这是铁路局局长夏允彝的发言,毕竟随着唐军的攻势,地盘在逐步扩大,铁路的修建任务也一天多似一天。如今他掌控的铁路局比政务院下辖各司的规模还要大,有大量官员和技术人员在各地修建铁路,他们的脚步几乎遍及封地各处,成了整个政务院最忙碌的一群人。

    朱聿键知道铁路修建计划变动太多,尽管如今铁路线已经超过了两万公里,摊子却是越铺越大,夏允彝已经连续多次向基建司司长何刚诉苦了。他笑着说道:“各司临时增加的任务会另外拨款,这个你们无需担心,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他说话间翻看着那一摞纸,朱聿键发现这里面除了经费分配方案之外,还有各司制定的未来一年发展计划书。

    因为新的行政体系建立十来年,已经完全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新模式,各司的官员也都越来越专业了。他们所制定的计划书不会如大明官员那样,满篇都是空话套话,而是全部以数据为根据,以详实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测算,让使用经费的误差很小。

    这些计划书让朱聿键感觉到非常满意,他点头道:“你们都写得不错,尤其是民政司的这一份,未来一年要在身份证制度之外,普及地方户籍制度这个想法很好。有了这个地方户籍制度,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百姓去留,加强封地内的管理。不过你们的政策也要灵活掌握,千万不能让土地捆绑了百姓,影响到移民工作。”

    “这个我们已经有了具体措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民政司司长徐孚远说道。

    “这次经费分配得非常好,我看这上面居然还有近千万银元的盈余,实在太好了。”朱聿键笑着说到,他获得封地之后十来年,还是第一次财政司有了盈余。

    财政司司长沈继荣说道:“王爷,这盈余也不一定能剩下,毕竟唐军的作战和基建计划的增加,都是需要额外拨款的。另外我们现在手中还有一笔五千万银元的额外巨款,还不知道应该运用到何处。”

    “怎么会有这么多?哪里来得?”朱聿键闻言颇为惊讶,沈继荣解释道:“这些银元实际上得自对日本的作战,其中有从德川幕府和四国岛搜刮来的财物,也有将日本奴隶转卖劳务公司的所得,各种古玩珠宝在出售之后也都折算在内了。我们将所有白银都铸成银元,并刨除了军队各级官兵所得,如今还剩下了五千万银元。”

    “对外作战就是赚钱啊,想不到打一个小小的日本,还不是全部占领也有弄到这么多钱。”朱聿键不无感慨得说道。

    潘独鳌闻言却有些不高兴:“王爷有所不知,这从日本的掠夺是一锤子买卖。如今日本已经陷入混战,我们的各种工商业产品少了一个销路,今后恐怕会影响工商业发展的。”

    朱聿键笑道:“这个你无须担心,如今北方平定,我们可以通过俄罗斯帝国,由陆路向欧洲倾销货物,这样可以避开了四国海军的干扰。如今我们在打通了马六甲海峡之后,又将贸易做到了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些利润都是很大的,足以弥补日本和欧洲沿海地区的损失。更何况今后我们还要发展内向型经济,以国内购买力支撑工业的发展,依靠新增人口拉动经济,这一点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

    朱聿键回过头来对着宋献策说道:“这个经费配额的问题不错,就照此执行吧,盈余先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你们不是说有两件事情吗?另外一件是什么,说说看。”

    宋献策点头道:“主公可还记得,崇祯三年末我们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今年已经到期了,等到假期过后,我们就要进入新的五年计划,此时尚未定夺自然需要商讨。”

    “原来如此,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了吗?”朱聿键感到这似乎只是昨天的事情,想不到转眼五年已过了。他转头问道:“诸位可以说说五年以来封地内的发展,哪里做到了计划所说,哪里没有做到,我们也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进行弥补。”

    “我先来说吧。”潘独鳌站起身来说道:“我们当年对工商业的计划太过激进了,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要求五年计划结束后,每年单是工业税收就将达到四千万银元,加上商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税收,八贤王封地每年收入将达到近九千万银元。可是因为我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并未刻意扶植自己的工厂,加之与欧洲的战事影响了部分海上贸易,所以如今我们每年的工业税收只有三千三百万银元,加上商业和农业税收,每年只有五千七百万银元。”

    “这一点无需担心。”宋献策解释道:“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今北方战事比预想中扩大了许多,我们的地盘大量扩充,造成资金都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到北方建立工厂,我们的矿场也相继建立,相信未来五年那里会出现一个大爆发的情况。另外美洲的战事造成那里的建设停滞,而且我们低估了美洲的距离对商人心里的承受能力,许多商人不愿意到那里建设工厂。”

第八百六十七章新五年计划() 
“这一点没有问题,等到美洲战事结束,我们自然要继续加大移民力度。另外随着对印第安人的教育工作大力投入,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已经能够胜任重体力劳动之外的工作了,未来他们的投入会让美洲建设越来越快。”教育司司长陈肇公说道。

    “看来今后五年的总税收我们应该订的稍微低一些,至少要切合实际。”朱聿键说道:“或许五年时间达到一亿银元就差不多了。”大家闻言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个数字就被定了下来。

    “铁路建设可是要大大超出当初预测了。”铁路局局长夏允彝笑着说道:“这五年时间里,我们可是修建了超过两万公里铁路。”

    “另外还有两万多公里的公路,五十多个新港口,以及宁波和福州的新城,另外在澳洲、北方和美洲,我们新建的城镇超过了一百个。”基建司的司长何刚也颇为兴奋,如今的工作可比他当初与几社的几位同道中人,评论时政捶胸顿足可要有意义多了。

    “你这基建修得的确快,不过人死得也多,据我所知各劳务公司为了建设道路,死了足有三十多万人吧。”民政司的司长徐孚远也是几社中人,他负责这个方面的情况自然知道内情,而他也与何刚是老朋友,说这种话对方也不会着恼。

    果然何刚嘿嘿笑道:“要建设得快,总要死些人的嘛,更何况那些死得都是劳务公司的奴隶,死了也没关系。”

    “对,只要建设的速度大幅提升,死些奴隶不怕。”朱聿键支持道:“最近我们又从日本搞到了五百多万奴隶,足够你们消耗了。不过奴隶死活我不管,工程质量必须保证,同时不能死我们的自己人,这是底线。”

    “遵命。”何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