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4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4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近海贸易方面,巴达维亚已经是华夏商人能前往的最远港口了,他们常常喜欢将丝绸、瓷器、茶叶、棉布等产品运送到这里并获取巨大利益,而尼德兰商人会从这里再将货物转运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这个商品集散地的有利位置,让尼德兰人赚得了大量利润,也让他们对此地倍加重视,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里常驻十一名董事,全权负责整个亚洲的事务。

    尽管随着大明远洋海运的兴起,以及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相继落入八贤王手中,并不再对外国商人开放,让巴达维亚的商业地位下降了许多,但这里的利润仍然不是其他地方所能比拟的。为了保护此地,尼德兰人甚至不惜重金修建了坚固的岸防工事,并常年驻扎一万名正规陆军士兵。

    在欧洲联合舰队被消灭,马六甲要塞被攻克之后,尼德兰东印度公司高层就明白,情况恐怕即将发生逆转,巴达维亚已经守不住了,他们必须尽快撤退到南亚次大陆的据点去。

    只是巴达维亚经营多年,东印度公司的产业数不胜数,不是想要撤退就能迅速离开的。公司优先将七名董事送到南亚次大陆主持局势,并开始将所有公司财产逐步撤离,然而这项工作才刚刚进行了一半,唐军已经突然抵达了。在明唐海军舰队的配合下,唐军陆军完全封锁了巴达维亚海陆通道,将四名董事和超过三万名尼德兰移民困在了此地。

    尼德兰人已经没有了舰队,仅存的武装商船完全无法与对面强大的明唐海军作战。张名振首先以四号战船组成的舰队,在外海对巴达维亚港附近的炮台进行了狂轰乱炸。

    因为这里地势平坦,炮台建设很难利用地理优势,尽管修建的相当坚固,但面对强大舰队依然无济于事。没有地形高度的加成,尼德兰人安装的寇菲林炮射程不足,根本无法打到使用8公斤火炮的四号战船,结果只能眼睁睁的挨打。

    8公斤重的圆形实心弹,敲击在大石砌成的堡垒上,砸得碎石四溅。尽管号称东南亚最坚固的堡垒,就这样硬挺着挨打也依然坚持不住。反正尼德兰人已经没有了援军,明唐海军也不着急,就在外海持续轰击炮台整整十三天,最终炮台结构无法支撑过多的损伤而崩塌。

    解决了尼德兰人的炮台,宁波号铁甲舰一马当先突入港口区,面对着坚守港口区的尼德兰陆军发起进攻。尼德兰陆军使用的野战炮,炮弹射在铁甲舰的船舷上犹如挠痒痒,而炮管粗大的舰炮威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在坚固铁甲的掩护下,铁甲舰向着尼德兰陆军大量倾泻火力。10公斤火炮射出的开花弹,每一发炮弹都能炸出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巨大弹坑,仅仅遭受了两轮炮火洗礼,尼德兰陆军就彻底溃退了。

    尼德兰陆军让出的港口区,很快被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所占据,他们开始利用武器优势,在舰炮的掩护下,逐步向城区推进。唐军的陆军部队也趁势发起进攻,利用各种口径的火炮对着城头猛轰。

    尼德兰人面对无法抵抗的炮火轰击,只能让出城头向城内龟缩,结果唐军的陆军也很快进城了。在多支部队的挤压下,尼德兰人顾此失彼,防守区域越来越小,最终留守的四名董事不得不同意指挥官的要求,向唐军举手投降。

    巴达维亚的被攻克标志着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由盛转衰,欧洲势力彻底退出马六甲以东地区,未来他们将转入完全防御态势,华夏海军却能够凭借东印度群岛和马六甲海峡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

第八百四十七章日本的挑衅() 
对于巴达维亚的失守,尼德兰采取了低调处理方案,与此同时大量尼德兰军队和舰船撤退到南亚次大陆的几个殖民据点上,甚至连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也直接放弃了。紧随其后的明唐海军本土舰队不失时机,迅速占领了两个群岛,将那里变成面对印度洋的前进基地。

    欧洲四国在南亚次大陆舔舐着伤口,准备下一次的反攻,同时还要处理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之下,在南亚次大陆留下的烂摊子。

    唐军却不会坐等对方反攻,为了加强攻势,军方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利用不为人知的南方航线,大量向南非移民,在那里建立起坚固的作战堡垒。依靠着郑芝龙的帮助,唐军开始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坚固的桥头堡,并逐步切断欧洲与其亚洲殖民地的联系。

    本来总参谋部希望利用安达曼群岛和南非的殖民地,作为印度洋两侧的基础,而明唐海军在来个瓮中捉鳖,消灭欧洲四国在南亚次大陆建立的多个殖民地,但是不等张名振发动进攻,他就接到了舰队保持现有战线不得主动出击,同时调动至少六艘五号战船返回的命令。

    张名振不明所以,但他还是执行了这个命令,同时亲自抽调第二战队的十艘五号战船返回象山港接受新任务。

    “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阻止我发起进攻,锡兰岛我只用五天就能攻克。”张名振虽然遵照命令执行,心中却是非常不理解,所以他返回象山港之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总参谋部。

    见到张名振回来,茅元仪叹气道:“问题虽然不大,但却是心腹之患啊,所以必须尽快解决掉。”他指了指地图上最靠北方的位置:“这里,倭寇又开始捣乱了。”

    “这群小矮子,没一天消停的,上次没把他们打疼,居然还敢搞事情。”张名振愤愤得说道:“他们做了什么?需要海军如何进行惩罚?”

    “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日本是无权阻止我国商品进入,并且不得单方面对我国商品进行加税的。可是上个月,日本幕府决定单方面对我国输入的棉布收取百分之百的入口关税,同时要求我们关闭贸易站。”茅元仪说道:“这是对我国宣战,我们必须打回去,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究竟谁才是宗主国。”

    “这些小家伙,真应该好好修理一下,只是打到何等程度,总参谋部有什么意见?”张名振问道。

    孙传庭说道:“王爷对此事发了火,声言要严惩日本,我看这次的打击范围必须命中要害。陆军的近卫师会配合你行动,先在相模湾登陆,攻占江户地区再说。等到幕府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们就必然会屈服的。”

    “还有近卫师?这个好啊,我立刻命令港口准备物资弹药,三日后可以起航。”张名振满脸笑容的说道。打谁并不重要,只要有目标可以打,官兵们就会士气高涨。

    数日后,对日本的惩罚舰队就出航了,这一次除了十艘五号战船之外,还有近海舰队的部分海沧船和苍山船,以及运送近卫师第一团的一百多艘商船。船队在九州岛的鹿儿岛城进行了最后的补给,随后挥军北上,向着日本最核心的区域前进。

    要想进攻相模湾,就必须先占据岛外的伊豆诸岛,幸好日本海军的那几艘破船根本无法与华夏相比,因此他们放弃了在海上的抵抗,明唐海军的特遣舰队得以轻松占据了神津岛、新岛、三宅岛等岛屿,华夏的近卫师第一团在下田登陆,并很快控制了伊东到富士山的广大地域。

    听说唐军在幕府驻地的附近登陆,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大惊失色,他立刻召集众人议事。

    “将军阁下,我事先提醒过您,不能轻易变动与大明的贸易,否则就会引起战争,这次对方肯定也是为此而来。”冈部永纲第一个发言。

    德川家光不是笨蛋,他自然知道提高对大明出产棉布的税收,会惹来可能的报复,但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自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八贤王在日本多个港口设立贸易商馆,大明出产的各种产品都源源不断的进入日本。尤其是那些流入的棉布,轻薄结实耐用,价格却比日本土布便宜了一半以上。在这些棉布的打压下,日本棉纺织业全面崩溃,原本效仿大明建立起来的,以男耕女织为体系的小农经济被打破了。

    本来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却因为棉布需要外购而遭到突破,家庭需要收入来购买棉布,而他们唯一能够出售的只有粮食和土地,这两样东西在日本都是很匮乏的。

    其实不光是棉布,大明出产的火柴、香皂、玻璃镜、香烟、毛巾等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同样大量涌入日本。这些产品在涌入日本同时,换走了大量真金白银,以及大明所紧缺的大米、硝石。

    工业品的充斥造成商业的繁荣,让小农经济难以维持,也让日本繁盛的手工业彻底破产。如今日本粮食紧缺,金银价格高涨,大量手工业者流离失所,幕府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再不对大明商品加以限制,日本就要彻底灭亡了。

    德川家光开始限制棉布,只是对大明态度的一次试水。如果对方不理不睬,他会陆续限制其他大明商品输入,以保护国内的手工业体系。如果对方表示抗议,他会下令解除禁令,再想其他方法解决。可是德川家光千算万算也没有算计到,对方根本不做任何形式的抗议,直接打上门来。

    如今对方已经控制了相模湾外海的各个岛屿,并在下田登陆,大有进攻江户消灭幕府的架势,这可吓坏了德川家光。当初与唐军的几次交锋,那都是在日本的边角地区,主要冲突的也是各藩藩主,德川家光没有多少感觉。如今对方的却是兵锋直指江户,让他感到了真正的死亡威胁。

第八百四十八章出兵决定()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道歉并解除禁令,还是顽抗到底?”德川家光看着周围的人说道。

    “将军阁下,我认为对方这次来者不善,或许不是惩罚我们的禁令那么简单。或许他们上次签订合约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现在他们足够强大了,想要彻底吞并我们。”稻叶正胜却认为情况恐怕更加不妙,日本已经有亡国的危险。

    “你说什么?难道大明要灭亡我们?”德川家光有些不相信,他认为大明的人还是很讲理的,至少从不觊觎其他国家的领土。

    “将军阁下,根据我们的探查,这支部队叫做唐军,他们并非大明朝廷的军队,而是属于八贤王麾下的私军。这支军队战斗力很强,而且从来不会顾忌攻占其他国家的土地,根据我们从大明商人口中得来的消息,他们已经侵吞了许多国家,甚至包括在南方和东方大海深处的许多领土。”冈部永纲解释道。

    “这难道我们真的要亡国了?”德川家光的眼神有些呆滞。

    旁边的土井利胜起身道:“将军阁下,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抗争到底,根据忍者的侦察,唐军现在登陆的只有几千人,如果我们汇聚大军将其消灭,相信唐军会考虑与我们谈判的。”

    “我同意土井君的意见,只有让对方付出足够代价,他们才会愿意放过我们。”阿部忠秋也表示同意。

    “或许我们也可以制造内乱,借用刺客和忍者的力量达到目的,一旦八贤王遇刺,这支私军就会陷入混乱,或许他们就会撤退的。”冈部永纲的提议领所有人眼前一亮,用刺客去刺杀对方的大名,这是战国时期各方常用的策略,也曾经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只是因为后来各地大名多加防备,让刺杀的成功率越来越低,这种作战方式才逐渐没落。

    即便如此,刺杀依然能够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幕府就养着一支全日本最强大的刺客和伊贺忍者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