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冷兵器作战下,双方交战距离非常近,带上这样的面甲,可以对敌人起到震慑作用。

    防护是第一位的,武器自然也不能太差,弓箭朱聿键不懂,只是要求工匠们不要顾及成本,以最好的材料制造复合反弯弓,同时箭只制造两种款式,采用钢制三棱,带倒刺的破甲箭和普通钢制箭头的轻箭。轻箭的射程远,可以对付那些没有铠甲的军队,而破甲箭虽然射程短了些,却可以对付那些防护力强的精锐部队。

    短兵方面只有两种,只使用长枪的长枪兵和使用钢刀盾牌的朴刀兵,这样可以形成远近搭配的冷兵器作战模式,至少在缺少火器的这个时代,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这些武器和铠甲都采用平炉炼制的精钢制造,其威力绝对比官军用得还要好。

    有了这些优质的武器,田见秀对唐勇的战斗力信心大增,在请示了朱聿键之后,他又加练了两千新兵,打算将整个伏牛山和南阳府的唐王产业全都保护起来。

    朱聿键很清楚河南省南部的南阳府和伏牛山区,对自己将来对抗农民军非常重要,他必须将这里建设成最坚固的前进基地。河南省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会遭遇大量天灾,百姓们将会流离失所,粮食极度短缺。不过这种情况是在河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南阳府境内因为有多条河流可以用于灌溉,情况会好上许多。

    未来朱聿键需要以南阳府和伏牛山区囤积大量粮食,帮助整个河南省渡过难关,并阻止农民军的进入。如今他以部分老农建立起来的育种所,开始对小麦进行良种选育,希望能够慢慢提升小麦的亩产。同时伏牛山区开始扩大土豆种植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

    除了吃饱饭的问题,盐的运输问题同样很大,因为地处内陆运输成本高,河南盐价始终居高不下。在平时这样的情况尚能忍耐,一旦大量流民出现,盐的问题就会日益尖锐起来。

第八十一章天启帝病重() 
朱聿键对手边的替代物品清点之后,发现了那些一直舍不得吃的辣椒。他忽然想起从清代开始美洲的辣椒引入中国,为了降低盐的需求量,内陆各省份都开始种植辣椒以代替盐,这才有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川菜。虽然辣椒是否能够代替盐补充人体对钠的需求还没有科学依据,但事实上在清代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

    朱聿键从后世带来的那些干辣椒,是可以进行培植的。朱聿键把以辣椒代替盐的可能性,以及辣椒的种植方法都一股脑的交给了张书堂,让他在春季开始在农庄里试种,先看看效果再说。

    武器、炼钢和粮食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朱聿键也就安心多了,这样他可以集中精力教育学生,同时为自己旗下产业谋划一些新产品。最新生产的香皂就是如此,开始的时候朱聿键只不过利用皂化反应生产肥皂,不过这种产品比较低端,只能用于洗衣服。没有大规模化工厂的支持,制作肥皂成本不低,如果只能用于洗衣服,利润就太低了。但是在加入天然香料之后,虽然能成为高档产品出售,成本却高得离谱。

    后来朱聿键带着学生们搞实验,用酒精和醋高温反应,以硫酸作为催化剂,最终制造出了乙酸乙酯。这是一种散发着香蕉味道的人造香料,而且对人无毒无害,制造成本却又非常低廉。很快乙酸乙酯就被大量用于替换天然香料,致使香皂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最终成了朱聿键手中新的利润增长点。

    朱聿键开始大展拳脚,在南阳府发展工商业的时候,北京城内的气氛却压抑而紧张。

    天启皇帝去年端午节一时兴起,亲自下河划龙舟,结果因为狂风突至将龙舟打翻让皇帝落了水。虽然当时救援及时,天启皇帝还是因此一病不起,而天启皇帝的病倒,最着急的就是魏忠贤了。

    当年魏忠贤作为天启皇帝在宫中的玩伴,加上与其养母客氏的对食关系,得到了不小的重用。开始的时候,魏忠贤既不识字也没有野心,本希望能够托庇与东林党,可是东林党大佬赵南星却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宦官,因此直接将其拒之门外。

    东林党的高傲惹恼了魏忠贤,但他当时羽翼未丰,根本拿权倾朝野的东林党没辙。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东林党过于高傲,他们以地域给朝中大臣划分派系,大力排挤一切非东林党系的官员,结果得罪了许多人。这些人见到升官无望,索性投靠了魏忠贤,为他出谋划策。

    魏忠贤得到这些士子的投效,感觉到实力大增,对付东林党的计划也渐渐成熟了起来。

    魏忠贤招兵买马,势力越来越大,自然受到了东林党的打压。东林党众人上书天启帝,隶属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申请将其斩首,甚至有人提议应该凌迟处死。

    东林党人虽然自诩为正人君子,但在罗列他人罪名的时候,却也不那么光明正大。为了将魏忠贤一棍子打死,让其永世不得翻身,东林党人在历数其罪状的时候,将许多子虚乌有的事情都加了进去,有些甚至根本与魏忠贤都不搭边。

    东林党人万万没有想到,天启帝从小与魏忠贤相伴成长,两人虽然没有父子的名份,却有那份感情。更何况一个小皇帝从未见过世面,年纪轻轻就登基为帝,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身边的人,魏忠贤就是这其中他最为倚重的。

    被天启帝当做依靠的魏忠贤,怎么可能是东林党一篇奏折都能打倒的。而且奏折中子虚乌有的事情太多,反而让皇帝将其通篇都视为诬陷之词。天启帝接到这份奏折之后勃然大怒,罕见的将东林党的大佬们召入宫中斥责了一番。

    见到东林党受挫,魏忠贤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他立刻研究反制手段。魏忠贤利用投靠自己的那些士子,开始了对东林党的疯狂反扑。有天启帝撑腰,魏忠贤的权势越来越大,很快将朝廷中的东林党清洗一空,全部换上了自己的阉党成员。

    东林党与阉党的对抗,在天启三年末的时候分出了胜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魏忠贤手下官员众多,其中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的称号,他们几乎掌控了朝堂上下的各个要害部门,以及部分地方官府。

    魏忠贤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又在朝中广布爪牙,喜爱木匠活的天启帝朱由校对此相当配合,他将所有朝政都推给了魏忠贤,自己一门心思的发展兴趣爱好。结果魏忠贤大权独揽执掌朝纲,以至于朝中“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个时期魏忠贤的实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也正是因为政治上的顺风顺水,魏忠贤开始了自我膨胀。

    他的衣着变得奢华无比,出入龙驹凤辇,带着大批仆役招摇过市,俨然一副皇帝的派头。那些投靠了魏忠贤的士子们则更加无耻,竟然给魏忠贤按上了九千岁的称呼,并号召全国给魏忠贤修建生祠。好好的一个大明朝,被这群人搞得乌烟瘴气,国家日渐衰落。

    本来魏忠贤可以享受着极尽奢华,就这样直到终老,但天启皇帝的生病却将他的这种想法彻底断绝了。皇帝落水生病,开始的时候魏忠贤并不在意,他认为只需要养一两个月就会痊愈的,可是天启帝本来身体就虚弱,加上此次落水又受了惊吓,病体却是一天重似一天。到了这个时候,魏忠贤真的慌了手脚。

    魏忠贤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位,依靠的就是天启帝的宠信,如果皇帝驾崩了,他最大的政治依靠也就失去了。为了能够让天启帝活下去,魏忠贤遍请名医,希望能够将其治好,但任凭御医们耗尽精力,天启帝的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天启六年末天气开始一天天变冷,天启帝的病情也是急转直下。眼看着躺在床上的皇帝越来越衰弱,魏忠贤已经绝望了。他开始谋划着自己在天启帝驾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努力,才能保住如今的荣华富贵。

第八十二章奉召入京() 
按照大明朝祖训,皇帝无子嗣则兄终弟及,而这个登位的人选就是信王朱由检。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天启帝朱由校的异母兄弟,其为人比较低调,与魏忠贤没有什么往来,与其他外臣也没有往来。

    朱由检看上去没有羽翼,对魏忠贤的威胁不大,但也正是这样的低调,让魏忠贤感觉摸不透对方的想法。如果让这样一个人登上帝位,等待魏忠贤的将是未知的局面。

    未知就意味着危险,魏忠贤不想冒如此大的风险,但如果阻止他登位,总要有个缘由吧,至少也要有个替代的人选,这个时候魏忠贤看到了一封奏折。那份奏折是陈奇瑜和一些南阳官员联名发来,请求朝廷认可朱聿键登上唐王之位的。

    这种奏折本是例行公事,朝廷一般也是直接批复的,但魏忠贤见到这份奏折,眼睛却亮了起来。他忽然想起来,之前几个月似乎也有一份陈奇瑜发来的奏折,与这个朱聿键有关的,当时他并未在意直接扔到角落里了。

    魏忠贤赶快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柜子里,找到了那份落满灰尘的奏折。这份奏折正是当初陈奇瑜呈上,要求朝廷下旨将唐王世子朱器墭和世孙朱聿键释放的奏折。这份奏折之中,详细写明了朱聿键的状况,声称其并无大错,却从12岁就被关入私牢,十数年不予释放实乃冤狱。

    看到这里魏忠贤拍案而起:“太好了,就是他了。”魏忠贤立刻命令写下诏书,不但下旨正式册封了朱聿键,还要求其入京师谢恩。本来希望埋头发展经济,把南阳府作为基地,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朱聿键,接到了这样一份莫名其妙的诏书。

    藩王受封登位本是正常,但入京谢恩却没有先例,别说是朱聿键这个血缘淡薄的唐王,就算与皇帝比较亲近的新楚王登位,也没有被要求去京师谢恩。对于朝廷的这个要求,朱聿键虽然感到奇怪,但皇上的圣旨不可违逆,他只好收拾行装准备上京。

    如今南阳府的形势一片大好,不但匪患基本上被清除,唐王府还获得了大量商业和农业资源,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朱聿键却要去京师了。众人斟酌再三,决定让宋献策跟着朱聿键去京城,他智慧超凡能够随机应变,如果有什么危险也能全身而退。在护卫方面却是难办了,朱聿键手下能打的人不少,但缺少大将之材,最有才华的李信却有人命官司,轻易不能抛头露面。

    剩下的人中田见秀掌控唐军,轻易无法走开,李仲的宪兵队初建,正是要紧的时候,绝对不能离开,算来算去,只能让李伦和李侔去了。为了给他们加强保护力量,田见秀从唐勇里调拨了两百好手担任护卫之职。宋献策则撺掇朱聿键,将木兰卫当做他的贴身亲卫使用,这样照顾他起居的侍女和贴身护卫可以合并在一起便于行动。

    这样木兰卫被扩充到七十多人,只不过除了原来的三十多个人之外,剩下的人多是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她们主要担任照顾朱聿键的任务,同时向郝玉兰学习武艺。

    当然宋献策还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始终没有告诉朱聿键。木兰卫这些人虽然都是还俗的尼姑,但个个貌美如花,万一朱聿键能看上哪个,说不定能称其好事。一个上位者没有后代是很为人诟病的,朱聿键在牢里住了那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王妃,自然谈不上后代,这已经让跟随他的众多人担心了,如果那个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