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2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起来,加上前轮比后轮略小,因此新马车比传统的四轮马车更加容易转向。马车的安全性也很重要,朱聿键在车夫的位置上,还增加一个如后世三轮车一般的杠杆式刹车,以做到突发情况下的急停。

    为了增加马车乘坐的舒适性,新的四轮马车还有独立悬挂系统。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没有液压系统,甚至连弹簧都制造不出来,朱聿键的马车独立悬挂系统,实际上只是将车厢与底盘分离,中间用皮索进行吊挂,这样的稳定性稍差一些,而且容易损坏,但至少坐上去要比传统马车舒服得多。

    有了这多多新设计,让原本笨重迟缓的四轮车优势大增。经过十几天的工作,一辆两匹马拉的轻型四轮马车就被打造了出来。朱聿键设计的四轮马车充满着华夏古典风格,符合本国人的审美观,而内部的舒适程度更是要比两轮马车强得多。

    这种轻型马车是用来载客的,载重量大约是八百公斤左右,足以承受连车夫在内的五个人及其行李。相信只要水泥道路修通,使用这种四轮马车的商人会趋之若鹜,而随后还有一种四匹马拉的载货加重型马车,其载重量可以达到两吨左右。

    有了这种马车,伏牛山区的工业将受到极大刺激,发展会越来越提速,朱聿键也打算先借此大展拳脚,发展出一片大明王朝的经济示范区来。

第七十九章炼钢和炼铁() 
扩大工厂改善运输是重要的关注点,根据朱聿键的估计,只要经过冬季的全力准备,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唐王府的所有产业将呈现出爆发状态,每月的进项很可能会突破三十万两白银,这还是将合作伙伴李春玉和陈式舫所得刨除的净利润。

    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资金流入,他的许多计划就能够得以展开了,至少如今田见秀正在训练的三千唐勇,就可以再扩军一倍。因为朱聿键知道历史上农民军的厉害,所以始终对保护自己产业的武装力量非常上心,现在虽然无法制造火器,他却在冷兵器方面下了大力。

    首先是防护问题,刀砍和箭矢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唐勇士兵要防护的重点,这就要求他们佩戴足够强力的铠甲,只不过朱聿键一直没有改进炼钢方法,铁匠们只能用唐朝就开始使用的古老灌钢法,效率低产品质量也不容易保证。

    要想增加钢产量并稳定质量,就必须进行工艺改进,这一点朱聿键非常清楚。当他们他建立高炉和炼焦炉那么轻松是因为华夏早在数十年前有了使用焦炭炼铁的历史,这比欧洲的工业革命要早了一百多年时间。只不过以前大家都使用露天堆放的方式炼焦,效率差上许多。

    炼焦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避免铁因为含硫过高而变脆。但是传统的炼焦方法不隔离空气,让硫以二氧化硫的方式散失时,也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大量损失,反而降低的炼铁效率。朱聿键主持建造了炼焦炉,让煤炭在缺氧的情况下焦化,大大降低了碳氢化合物的损失,才让炼铁更加高效,硫含量也降低了许多。

    只是朱聿键发现,随着黄铁矿的增多,炼铁硫含量再次超标,既是他提前对铁矿石进行脱硫处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朱聿键决定在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以碱性的石灰来中和硫化物,这才将炼铁的质量稳定下来。

    有了铁以后,炼钢就成了大问题,按照古老的灌钢法需要将生铁融化后灌注到熟铁之中形成钢,但熟铁需要从生铁经过锻打而成耗时费力,钢的质量也难以稳定,但要上转炉工匠们的能力又不足。这样颠覆性的炼钢设备,可是直到二百多年以后才被发明出来的,现在要制作无异于天方夜谭。

    为了改变炼钢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朱聿键这位唐王住到了青山寨,一门心思的考虑冶炼问题,将其他工坊、商铺和农庄都扔给了张书堂和宋献策等人进行管理。

    朱聿键抵达之后,对炼铁和炼钢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又与那些工匠们进行探讨,朱聿键决定全面改进炼铁和炼钢设备,将这两个过程连接起来,以便高效的产生钢材。

    很快两座新的炼铁高炉先被建设了起来,因为水泥和新型耐火砖的使用,高炉被制造的非常大。其高度已经超过了二十米,直径达到了七米,其造型也不再是传统的陡坡式,而是成了中间宽两边细的枣核型,它不但有了80度的炉腹角度和宽炉喉,其料线高度也达到了15米,同时朱聿键还设计了封闭式炉头,以提高冶炼效率。

    除了这些改进之外,新高炉顶部加装了引管,将高炉炼铁产生的煤气引了出来送入炼钢炉。同样做法的还有那些加大的炼焦炉,炼焦炉顶部的导气管被增加了一个喷淋塔,利用喷头的水雾将多余的二氧化硫变成硫酸,而剩下不溶于水的一氧化碳也被引到炼钢炉之中。

    朱聿键考虑到空气分离机无法制造,没办法使用氧气吹炼的转炉法,所以他在青山寨设计建造了平炉。

    平炉的炉膛是用耐火砖砌成的槽,上面有同样使用耐火砖制成的炉顶盖住。平炉的前墙上有装料口,工人可以从这里将炉料装入炉膛,熔炼时可以关上耐火砖贴层的炉门以隔绝空气。炉膛的两端都筑有炉头,炉头各有两个孔道,供从高炉和炼焦炉引来的煤气和热空气导入进行燃烧。

    冶炼的时候将生铁、铁矿石、废钢、石灰石和生石灰放入炉膛,加上煤气的燃烧,起内部温度可以高达1800摄氏度。热量直接由火焰传给炉料,使炉料迅速融化。同时由一部分融化的生铁生成氧化亚铁,将硅、锰等杂质直接氧化变成炉渣。由于炉内放有过量的石灰石,磷和硫等杂质也能变成磷酸钙和硫化钙等炉渣,其次碳也能进行氧化并生成一氧化碳从融化的金属中冒出来,形成二次燃烧给炉内加温,让冶炼的工作可以联动进行。

    为了加强冶炼效果,朱聿键让木匠在水流湍急的瀑布下设立水车,用来带动鼓风机,将空气和煤气加压吹入炉中。经过这样的设计,全世界第一套近代化的炼铁炼钢联动设备算是建立了起来。

    新设备很快被建造了出来,看着这些巍峨的高炉和平炉,朱聿键心中也没底,他所拥有的的只是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能否应用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朱聿键现在财大气粗,他也不怕浪费钱财,所以才直接搞了这么一套设备来做实验。

    在朱聿键的指挥下,高炉首先开始了工作,随后平炉也开始进行操作。因为新高炉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熔炼一炉铁水,朱聿键却等不了这么长时间,所以平炉的第一次炼钢,使用了老高炉出产的铁水。

    工人们将各种填料从装料口堆入平炉之中,随后滚烫的铁水也被导入炉膛,光着膀子的工人打开闸板,将炼焦炉和高炉中的煤气送入平炉之中。因为有着高达1500摄氏度的铁水,那些煤气不需要点燃就会自己燃烧起来。平炉中的温度在快速升高,很快就达到了熔炼的温度,那些被填入的废钢和铁矿石都开始融化了。

    所有工匠不管是否休息,都守在了冶炼厂中,他们对朱聿键能够设计如此复杂的炼铁炼钢设备都感到非常佩服。不管这些设备最终是否能够练出合格的钢材,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从未做过铁匠的唐王,绝对是冶炼方面的高手。

第八十章打造兵器() 
天色渐渐迟暮,温度也在快速下降,深秋时节的山里,夜晚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可是在炼钢炉旁忙碌的工人们却依然个个光着膀子。炼钢的高温补足了气温的不足,这样的工作越是气温低就越舒服。

    已经在平炉前站了十几个小时的朱聿键,丝毫没有困倦的感觉,他要等待着炼钢的结果,看看自己的理论是否能够实际应用。

    “出钢水了,出钢水了。”平炉上的炼钢工人们大喊起来,此时炉头冒出的气体已经变成了黑褐色。朱聿键曾经嘱咐过工人们,一旦出现这样的蒸汽,说明炉内已经开始生成四氧化三铁蒸汽,也就是炼钢成功的时候了。操作导气管的工人赶快隔绝了煤气的输入,不多久下面的工人用长长的钩子打开炉门,火红色的钢水沿着陶制引流管道,流入了翻砂坑之中,那里有着早已准备好的一个个钢锭铸模。

    随着钢水接触到空气,温度开始逐渐冷却下来,直到数个小时以后,才彻底冷却了。一个铁匠从翻砂坑里小心的取出一块钢锭,放在自己的锻铁炉里烧了烧,在铁砧上打了起来。只试了几下他就兴奋的喊道:“这可是好钢啊,几乎和五十次锻打的百炼钢差不多了。”

    铁匠的惊呼让始终关注着炼钢的众人欢呼了起来,平炉炼钢法真的成功了。如果按照以前的灌钢法,想要制造如此好的钢材不但需要考较工匠的手艺,制造时间也要长出数十倍。而现在只要按照规定的数量将原料投入炉中,就能够很快将其变成最好的钢材,这如何不让他们兴奋。此时唐王在这些工匠们心中,已变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在这个欧洲冶炼工业还普遍使用早期高炉和块炼炉冶炼生铁,用坩埚炼钢的时代,大明朝的冶炼技术本就已经超越了百多年,如今经过朱聿键的改进,华夏的钢铁冶炼水平与欧洲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至少三百年的程度。

    在电子和高精密机械出现之前,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始终以钢产量为衡量标准。一个国家的钢产量越多,他的整体国力和军事能力也就越强,这是世界在十八世纪开始通行的准则,而有了这样的炼钢设备,只要再提前开始工业革命,华夏的强盛已经可以预见了。

    在平炉炼钢成功之后,朱聿键开始着手为军队设计铠甲。他不是军工专家,对冷兵器还是热兵器都没有什么研究,不过他记得在华夏历史上曾经有一种推崇备至的冷锻瘊子甲,据说防御力绝佳。

    在与工匠们探讨之后,朱聿键才知道冷锻瘊子甲是将材料经过反复冷锻制造甲片,然后再用皮索穿接起来。因为金属材料在冷锻的过程中有硬化现象,所以防御力非常强。这种铠甲的防御力的确很好,对近距离的硬弩都有很强的防御力,但是冷锻甲片制作不易,耗时太长根本无法普及。

    朱聿键琢磨了一番之后,决定采用热锻来代替冷锻。热锻的硬度、韧性和强度都不及冷锻,但胜在制造速度快,尤其是在钢材充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了增强甲片的强度,朱聿键决定采用夹钢工艺,将钢片与熟铁重叠锻打,然后再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这样热锻甲片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基本上就与冷锻甲片差不多了。

    这样的铠甲虽然结实,却不能全身着装,因为瘊子甲的重量比较大,步兵长期穿戴消耗体力,同时关节处难以弯曲,身体的灵活性不好。因此朱聿键设计的新式铠甲只保护脖颈和主躯干,腰部以下只有半尺长的甲裙,四肢却不受保护。为了加强四肢保护,这套铠甲的四肢部分被锁子甲覆盖,以防止弓箭的射入。

    比起铠甲头盔要简单得多,朱聿键采取了后世钢盔的制式,制式在后部多了一圈护颈甲,同时设计了面目狰狞的面甲。在冷兵器作战下,双方交战距离非常近,带上这样的面甲,可以对敌人起到震慑作用。

    防护是第一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