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12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1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熟悉郑芝龙的人,将会非常吃惊得发现,这个本来只考虑家族利益,自私自利的郑芝龙,在经过唐军中一段时间的熏陶,又得到了朱聿键多方照顾之后,他的思想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民族主义思想了。

    什么是民族主义思想?这就是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关键时刻可以为了民族的繁荣和发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的思想。

    如今的郑芝龙眼界宽广了许多,他知道如果华夏人衰弱下去,他就算再强大也无法对抗欧洲诸多列强国家。如今在生死抉择之中,他最终选择了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民族的繁荣而战。

第七百八十二章惊闻噩耗() 
当然在这其中他也有些许的私心,或者说是自己的心思,对朱聿键的信任让郑芝龙很清楚,他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多少,朱聿键都会给予他补偿的,只要一心为国自己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壮大。

    很快郑家的三千名陆军,就在海军的掩护下出发了,他们将在图盖拉河港口登陆,从陆路支援马振山的海军陆战队,与此同时海军将展开袭扰行动,让西班牙人两面受敌。

    这个时候的亚洲却没有非洲南部这样形势危急,在攻占马尼拉之后,整个苏禄群岛全都掌控在唐军手中。本来唐军所拥有的占城、几内亚岛和澳洲三个部分,就犹如一条水上防线的大门,阻挡着欧洲舰队的入侵。

    苏禄群岛本来是欧洲人打入华夏防御圈的唯一据点,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说以东南亚到澳洲一线是华夏海上防御的大门,苏禄群岛就是这扇大门的门栓,如今门栓也落在唐军手中,这扇大门就算是彻底关闭了。八贤王已经下令,因为四国海军与大明帝国处于战争状态,亚洲各港口不再接受四国商船的进入,已有商船和商人财产全部被冻结,等待战后才能发还。这样一条命令,等于是打在了四国海军的要害上,让他们在亚洲的贸易断绝了八成以上。

    当然这样的经济损失很沉重,也并非无法弥补。尼德兰人凭借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尚能支撑下去,另外三国也各有补偿方式。

    西班牙人有美洲殖民地可以用于支持国内经济,葡萄牙人的主要业务在印度次大陆和非洲,而英国人在亚洲的贸易也多在印度次大陆上。

    实际上这四个国家在战前都有所考虑,这样的经济损失尚在能够忍受范围之内,只不过由于商路断绝,大明各种产品在欧洲价格飞涨,各国却有些顶不住了。

    如今亚洲舰队损失惨重,四国都无力再发起大规模进攻,他们只能继续向国内求援,希望国内派来大舰队,帮助他们消灭明唐海军主力,重新夺回殖民地甚至反攻大陆。

    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四国的经济遭受损失,国内物价飞涨的同时,法国人却是大发战争财。他们的许多船队都能够自由进入华夏港口,采购大批欧洲紧缺的物资外运,这让法国人大赚特赚。

    对于法国的横财,四国只能选择了默认的态度。这不是他们对这些财富不心动,而是无法再惹动法国了。四国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将很大一部分军力抽调到亚洲来,这个兵力空虚的时候不能与法国交恶。万一法国遭到四国打击,加入到大明帝国一方,突然袭击四国本土,他们可要吃大亏的。

    更何况法国人的商船队贸易,部分缓解了欧洲的产品紧缺问题,也让他们国内的压力有所缓解,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实际上为了缓解国内物资紧缺问题,他们甚至对挂着法国国旗的大明商船队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这样的情况自然无法长久,四国都开始在国内抽调兵力,希望能够一举打垮明唐海军,而明唐海军也在积极备战,同时攻略东南亚各处,占据有利的作战地形。这样的作战规模不大,对政务院的财政形不成任何巨大压力,更何况各国抽调舰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唐军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军方高层都非常清楚,在一年的平静期之后,就将是决定世界海上霸主的一次决战,如果华夏能够获胜,欧洲四国将进入守势,其殖民地也会被逐步蚕食。如果唐军失败,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各地的殖民地将陆续被欧洲四国吞并,未来他们还要担心被对方反攻本土,所以各造船厂都开始牟足了劲的建造军舰。

    除预计海军建设之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重视,那就是摆脱两线作战的尴尬。美洲的作战自成体系,除了美洲宝船队定期来宁波补充军火之外,不需要太过关注。但是在北方的作战,却牵制了唐军大量兵力,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军火,这是不能容忍的。

    在一年之内解决问题,让沙俄老老实实的在停战书上签字,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北方各省除了必要的防守兵力之外,大量士兵和物资向西线集中,准备给沙俄人以致命的打击。

    就在北方各省都在准备再次主动出击的时候,一个噩耗传到了宁波,孙承宗去世了。作为明末著名的贤臣能吏,八贤王正王妃孙巧婷的爷爷,孙承宗为朱聿键的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他以八十岁高龄依然坚守在北方诸省总督的位置上,替朱聿键打理北方事务。

    虽然孙承宗这几年名声不显,也没有打出什么赫赫战绩,但正是有他在后方稳定秩序,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刘体纯才能打得如此顺畅,将战线从海参崴一直推进到东欧大平原上。

    如今孙承宗积劳成疾,最终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这让朱聿键感到无比悲痛。孙承宗在汉城去世,这是个目前还不能暴露的地方,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袁崇焕只好命令将孙承宗先行装棺入殓,用飞剪式帆船送往宁波,同时让各省布政使暂时主持大局,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袁崇焕亲自扶灵而来,事先得到消息的孙铨等人在码头上迎接,并将孙承宗的棺椁送到了事先准备的灵堂。朱聿键对此事也相当重视,他这个地位尊崇的八贤王本来只需要前往只需派人问候即可,但是他竟然以孙女婿的礼节也穿上了孝服,甚至与孙巧婷一起为孙承宗守灵。

    朱聿键对孙承宗的尊重,令所有人为之震惊,哪位臣子能够享受如此待遇,竟然让藩王守灵。不管是军方还是政府的官员们都很清楚,朱聿键如此做不是因为孙承宗与他的亲戚关系,而是他对孙承宗这些年来,对北方做出贡献的肯定。

    面对如此礼遇下属的八贤王,所有人都在暗暗鼓劲,这样的主公值得他们投效。

第七百八十三章人手紧缺() 
德高望重的孙承宗去世,在封地内引起了巨大震动,无论是官员还是商户平民都有许多前来祭拜。不光是封地内,就连其他各省官员,也都因为孙承宗在国内的德望,以及八贤王朱聿键的威势而派人前来祭拜,甚至崇祯都象征性的派人过来探问过了。

    葬礼整整进行了十天,最终才将孙承宗风光大葬,然而葬礼结束之后,封地内的人事变动却才刚刚展开。因为孙家兄弟在政务院内担任多处要职,他们戴孝丁忧三年必然造成职务空缺。幸好如今的封地内也不是建设初期的人才紧张,有工作经验的副手们都能顶上去接替,同时下面的大量人才也能分担这些工作。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北方正在全力准备的大战。孙承宗的去世让北方失去了主持后方大局的人,这可是致命的问题。朱聿键本来打算将袁崇焕抽调到乌拉尔山一线,与刘体纯配合发动进攻。毕竟比起袁崇焕来,刘体纯还是嫩了点,有他坐镇更有把握。

    袁崇焕历来是坐镇高丽省的,如果他离开了在没有了孙承宗的情况下,就无人主持大局了。如果在前线作战的紧要关头,皇太极伙同蒙古人给后方来一下,恐怕会引起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朱聿键因为这件事情极为头疼,他不得不将袁崇焕叫到了总参谋部,希望大家一起商议此事。说起来袁崇焕在北方主持军务,还是因为他顶着个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与孙传庭算是平级的。不过他赴任之后,也没来过总参谋部几次,对这里非常的生疏。

    当袁崇焕迈步进入总参谋部大门的时候,朱聿键已经到了。他是事先过来研究南方作战准备计划的,如今各大造船厂紧锣密鼓的建造新船,他也要求海军加紧训练士兵,尤其是对新式战舰要多加熟悉,避免出现船等人的情况。

    海军将领和造船厂的高层们刚刚离开,袁崇焕就进门了。朱聿键见到他笑道:“元素兄快请进,你这位副总参谋长也该熟悉熟悉这里了,这可是你的工作岗位。”

    茅元仪呵呵笑道:“是啊,这几年元素兄一直在北方作战,很少能回来看看的,今天这算是回家了。”

    “我这个副总参谋长有名无实啊。”袁崇焕自嘲道。

    朱聿键看了看袁崇焕说道:“所以我打算将你这个副总参谋长免职,你来接替孙老先生北方总督的职务如何?”

    “北方总督?”袁崇焕皱了皱眉。北方总督是六个月前与美洲总督一起任命的,它作为掌管北方数省除政务外一切与军事有关的工作,包括军队调动、堡垒建设、后勤补给甚至是船舶调动,权力是非常大的,当然责任也非常大。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孙承宗的能力如何袁崇焕很清楚,他担心自己无法做得那么好。

    朱聿键看出来他的顾虑,当即说道:“就算大部队都抽调到乌拉尔山防线,你手里也还有袁宗第的一个野战军,还有两个预备役军。这些军队虽然只能布防第一线,后方空虚也没有任何反击能力,但对付皇太极应该是有把握的。如果元素兄能够守好高丽省和黑龙江一线,相信刘体纯就能打垮沙俄。”

    “坐镇北方我不是没有把握,而是担心刘体纯会出什么纰漏。万一西方战事迁延日久,对我们的整体作战布局非常不利。”袁崇焕道:“其实我心中有些想法,希望在前线印证一下,或许能够更快的逼迫沙俄签订条约。”

    “你打算怎么做?”朱聿键反问道。

    袁崇焕道:“如今我们的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已经进入了东欧大平原地区。这里气候寒冷地势平坦,是个不可多得的骑兵战场。想要此地打出辉煌的战绩,充足的骑兵必不可少。如今前线只有两个骑兵师,从数量上实在太少了,我打算火线扩军,让满桂和赵率教将骑兵师扩建成军。同时吴之番调回以后也可以在高丽省扩军,牵制皇太极的兵力,这样我们还能多抽调一个预备役军加强从北海到乌拉尔山一线的防御,这对掩护我们的侧翼有好处。”

    “火线扩军似乎不妥,这很容易造成军队战斗力不升反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影响我们的作战计划。”孙传庭显然有不同的意见。

    “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不过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在土尔扈特和喀尔喀蒙古人中间扩军,他们都是天生的好骑兵苗子,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堪大用。”袁崇焕解释道:“这样优秀的兵员加入骑兵部队,再打上几场仗就能迅速成熟起来,这有利于尽快形成战斗力。更何况如今我们北方的防线过长,其中有大量蒙古人的存在,如果将这些蒙古青壮都抽调上战场,也有利于地方的稳定。”

    朱聿键听得出来,最后一句话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