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住民还要先进,发芽后中要进行育苗分株,对土质和肥力都有要求,按照他这样种植土豆产量还会提高许多。

    历史上土豆是十六世纪中期被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后来辗转传播到中国的。在明末时期已经有了土豆种植但都是小规模的,而且种植方法多在摸索阶段,种植面积也处于西域地区并未普及开来。

    这种对环境适应能量强,并拥有高淀粉量的食物,是小麦很好的替代产品,它不但耐寒耐旱,产量还极高,足以在小冰河期的明末解燃眉之急。更何况刚刚传入中国的土豆尚未进行良种培育,产量虽然也很高,却不能与朱聿键的土豆相比,要知道在后世土豆的产量普遍达到了亩产四千斤以上,如果土质和肥料适合,甚至能够达到亩产万斤的神话。

    朱聿键的土豆不多,就算让张书堂种植,顶多占用一亩地而已,就算都损失了也影响不大。因此就算张书堂并不认为这种奇怪的东西有什么价值,但也决定勉强一试。

    将土豆交给张书堂去种,他又拿出了玻璃的制造方法:“张大人,现在各地灾害频现,朝廷也是艰难度日。我知道你高风亮节,不愿意行贪污之事,但没钱毕竟不行,所以我希望能够与你合作。”

    “殿下这是何意?”张书堂听得摸不着头脑。

    “这是我闲来无事设计的小东西,希望张大人能够拿出去,建个作坊生产。我想只要能够实现生产,销路应该不愁。”他说着将玻璃的详细制作工艺递了过去。

    “这是”张书堂看了半天,瞪大眼睛说道:“这是玻璃镜?”

第七章绘制图纸() 
“怎么?你知道这种东西?”朱聿键听到张书堂的惊呼,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如果张书堂能够认出这种东西,就说明玻璃已经出现了,说不定在大明还非常普及,自己想要利用玻璃赚取高额利润的办法就行不通了。

    “当然知道,这是欧罗巴的威尼斯国特产,其他国家根本不会制造。”张书堂向朱聿键介绍了玻璃的珍贵,这让朱聿键重新高兴了起来。他知道明朝人所说的威尼斯国就是后世意大利的东北部城市,这个时代意大利还是一大堆的公国分裂状态,并未实现统一,欧罗巴则是欧洲的称呼。既然有人垄断生产就好办,更何况垄断者还在欧洲,他更可以成为亚洲的垄断者,从中获得巨利。

    “既然张大人见过,这种玻璃必然在此地有所售卖了?”朱聿键继续问道。

    张书堂摇摇头:“没有,只有东南沿海才有少量出售,也都是从欧罗巴不远万里运来的,价格高的出奇。我只是在一名富商家中,曾经见过一面玻璃镜,大约有手掌大,据说就花费了一万两白银。”

    “这么贵?”饶是知道垄断必然有巨利,朱聿键也被这奇高的价格吓到了,如果他能够制作出来,岂不是赚翻了。不过很快朱聿键就意识到了问题,这么高的利润,自然会让人眼红,如果他让张书堂大量生产公开售卖,必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如今自己身陷囹圄,张书堂也不是有大势力的人,万一被人盯上很容易出危险。

    他将危险与张书堂说了,对方也是点头不已。朱聿键道:“我看这样好了,张大人先试制一些玻璃,随后我们再研究做成镜子的方法。不过先不急着售卖,张大人可以找些商人好友,声称是从东南带过来的,私下出售一些。等到有了资财,可以自己建立商户,假借转运贩卖,这样才安全些。

    张书堂也知道这样的方法更为稳妥,当即答应下来,两人有讨论了一番将来玻璃产业的发展,随后他起身告辞了。看到张书堂怀揣玻璃制造工艺离开,朱聿键松了口气,他中兴大明的第一步努力已经做出了,至于能否成功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

    如果张书堂贪恋钱财,他只能怪自己瞎了眼,白白损失了财源。不过他还有后手,损失也不算大,等到自己出了囚笼成为唐王还有扳回来的机会。如果张书堂真的正直无比,他则有了提前启动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找到了一个忠心的手下,这两样对他今后的发展都非常有好处。

    朱聿键就有这样一个好处,下赌注之前反复比较得失,将种种可能都考虑到。一旦下注就会排除一切杂念,不再对此有所关注静等结局。所以在张书堂走后,他反而做到了桌子前,开始在那堆纸张上涂画起来。

    拿起毛笔一试,朱聿键大吃了一惊,从未用过毛笔的他,竟然能够写一手流利的楷书。这显然是他附身之前,原本朱聿键所练习的,想不到他依然可以。以前朱聿键就很羡慕那些书法大家挥毫泼墨的感觉,想不到今天他自己也可以了,心情大好的朱聿键忍不住写起诗来。

    作为一个工科生,对文科那些东西了解不多,但至少他也上过语文课,自然还记得一些古诗。朱聿键兴奋之下,忍不住将龚自珍的杂诗写了出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整首诗写得一气呵成,笔锋回转间颇见功夫,如果放在后世绝对算是个书法家了。朱聿键拿起这幅字,反过来调过去看了半天才放到一旁,心中感到颇为满意。

    “哎呀,这简直是玩物丧志,居然忘记了正事。”朱聿键一拍脑袋,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愿意是要画图的。他赶快丢开那些炫耀书法的念头,专心一意的绘制起来。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自然先画自己最为熟悉的东西。

    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变速箱很快出现在他的笔下。想不到有了来自附身前本体的努力,他对毛笔的使用驾轻就熟,很简单的就画出各种工程所需的图纸,没有丝毫的滞涩。

    对于自己机械制图的能力,朱聿键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他多了个心眼,将所有图纸都用后世的数学符号标识,同时用德文写了注释。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学习原版的德国机械书籍,曾经在英语之外学了些德语,在对欧洲各类语言缺乏交流的明末,他相信这样的语言写法应该相当安全。

    更何况现在有德国人看他的图纸,也不一定能看懂。以为这些德语许多都是专业名词,甚至是后世所造的新词句,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而那些数学符号也有许多尚未被发明出来,可以说能看懂这份图纸的只有他自己而已。

    将几种复杂的机械绘出简图,已经花费了他五六个小时,将这些东西都摊开晾晒,等着上面墨迹干枯,朱聿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错处才放心。随后他又开始画起了七视图、局部解剖图和零件图。

    就在朱聿键专心绘制图纸的时候,张书堂也在忙活着。“把张老三和赵六都叫过来。”张书堂吩咐着老管家张叔。

    张叔很快将几个心腹家人都聚拢了来,看看人都到齐了,张书堂清咳两声道:“咱们张家财力微薄,所以老爷我打算建个作坊赚点钱,需要你们大家一起帮忙。”

    “作坊?”为首的家丁张老三道:“老爷,咱们这些人没多少手艺,种地没有问题,开工坊不合适吧。”

    “是啊老爷,力气我们是有,可要开工坊,就需要熟练的老师傅啊。”赵六也点头应和。

    “老爷我自有办法,你们只要卖卖力气就行了。先把咱家那栋二层小楼收拾出来,我要置办些工具和材料。”张书堂对玻璃的制造有绝对信心,只要能够制造出来绝对一本万利。

第八章无意剽窃()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老爷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冒出这么个主意来,也不商量就开工。老管家好意的提醒了一句:“老爷,现在正是农忙,是不是等一等再说。”

    “咱家不是还有些存银吗?拿出来雇人种地,大家就给我准备工坊。”张书堂是铁了心,丝毫不为所动。他这种态度让大家更是狐疑了,只不过老爷如此坚持,他们也不好再劝,只能由着他了。

    按照朱聿键的设计,张书堂命人在二层小楼里建起了熔化炉,用以冶炼各种材料。为了防止泄密,他将两层楼的人分开,从小楼两侧的不同通道进出,楼上赵六负责专门投料,楼下张老三负责熔炼和成型,加上原材料买卖让老管家张叔一手包办,这样可以保证三个方面的人都很难偷到完整技术。

    对于殿下托付的事情,张书堂不敢怠慢,他连送饭的事情都托付给了牢头阿四,自己则带着人安装熔炉和管线,忙碌了两天才完全做好,随后他们开始试制玻璃了。

    二楼的人负责向熔炉内投料,张书堂则是全面指挥,他给几种原料编了号,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投几号料,这样就更加避免泄密了。随着石英、长石等物相继投入坩埚,家丁们卖力推动起风箱,让火力持续加大。

    温度越升越高,石英等物都变成了火红色,很快硼砂等物品都加了进去,融化的红色溶液在迅速变得纯净起来。看看几种石头已经都变成了液体,张书堂指挥着家丁们,用长长的火钳将坩埚夹下来,把溶液倒入早已准备好的陶范之中,等着它冷却。

    随着温度不断降低,玻璃上的火红色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类似于淡绿色的纯净平面,看得其他家丁啧啧称奇。他们不知道此为何物,更不知道其价值,他们唯一的感受就只是漂亮而已。

    面对这块玻璃,张书堂却相当震撼,想不到朱聿键年纪轻轻又没有什么经验,竟然真的找到制作玻璃的方式,真是堪称奇迹。就算这样的一位殿下无法当上唐王,凭借这样的工艺跟随殿下,他的钱途也会非常光明,总好过挨着上官的气,在推官这样的任上苦熬。

    等到玻璃完全冷却,张书堂赶快让人将玻璃从陶范中拿出来。他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这块玻璃有半指厚,底面并不十分平坦,这是由陶范所决定的,但总体上来说还算干净透亮。

    玻璃虽然是两边透亮,却无法照出人影,但张书堂听朱聿键说了,那样的工艺并不困难,所以他也不着急,现在最要紧的是给朱聿键看看,是否可以继续生产。

    “殿下,殿下你快看看。”张书堂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朱聿键的囚室,却发现朱聿键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原来这几天张书堂没有过来聊天,朱聿键却一点也没有闲着。

    他害怕日久年深记忆模糊了,所以在努力将所有知道的图纸都画下来。只是机械的图纸并非那么好画,一台机械除了总图和剖视图以外,还需要将各种零件画出林林总总的图纸,一台结构简单的往复式蒸汽机,如果画成详细的工程图纸,也需要数十张之多。毛笔画图不易,要比以前的绘图铅笔难上许多,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所以这几天朱聿键都画图到很晚,昨天更是挑灯夜战一直画到昏睡在桌上。

    看到朱聿键的模样,张书堂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努力,又如此有才气的宗室,如果他能够入继大统,说不定能够辖制如今越来越势大的九千岁魏忠贤,那样大明才有希望。

    不忍打扰朱聿键的睡眠,张书堂打算等他睡到自然醒。闲来无事走到桌旁,好奇于那一大堆图纸,张书堂拿起一张看了起来。这些专业的图纸,就算放在后世也没有多少非专业人士看得懂,更何况明末一个不知机械学为何物的张书堂,所以他看了半天仍不得要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