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虑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似乎并未坚持多久,很快随着母亲的病逝,他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恶劣。爷爷似乎对自己的父亲很不好,直到后来将他关入了牢房中,而自己也因为受到牵连,进入了暗无天日的监牢中。这里的生活困苦,幸好下人念及他的身份,不敢太过苛求。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让下人给他搜集书籍,在这里用心攻读,期盼有一天离开此地能够有用。

    “朱聿键,唐王,隆武帝。”朱玉键猛然醒了过来,他只感觉自己全身冰冷额头满是汗水,全身软软的仿佛生过大病一般。

    刚才的梦境仿佛是朱聿键儿时的记忆重现,让朱玉健知道了自己附体之人的过去,也让他回想起了自己附身的到底是何人。想到附身之人的凄惨命运,朱玉健不禁苦笑连连。

    朱聿键字长寿,是南明的第二位君主,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如今唐王朱硕熿的孙子,世子朱器墭最大的儿子朱聿键。提起朱聿键绝对是个悲情人物,因为唐王朱硕熿不喜欢世子朱器墭就把他关了起来,连累着朱聿键也遭到关押。

第五章决心已定() 
当时朱聿键只有十二岁,这样一位明朝贵胄,却因为爷爷的好恶而身陷牢狱。直到崇祯二年老唐王死后才得到解脱,并即位成了唐王。那个时候朱聿键锋芒毕露,一心为国家做些事情,竟然在清军入关劫掠的时候组织义军勤王,结果违反祖制也触怒了崇祯的逆鳞,被贬为庶人圈禁于皇陵受尽欺凌。直到明朝灭亡,他才得以脱身,后来虽然得到郑成功的鼎力支持,登基成为隆武帝,却已经无力回天,难以挽救明朝灭亡的危局,最后被清军俘获绝食而死。

    朱玉健之所以如此了解朱聿键的一生,并非他历史学得有多好,而是在高中学到这部分历史的时候,他因为名字与隆武帝朱聿键同音,而被同学们开玩笑,起了个隆武的绰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他对朱聿键特别上心,还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他的历史,只不过时间久远忘记了,直到此时才想起。

    这样一个大明皇室的悲情人物,朱氏皇族中少有的明君,只可惜生不逢时。如今朱玉健穿越到这副身体中,如果仍如以前那样,悲情的过完一生,未免太过窝囊了。

    “难道自己会窝囊的活上一辈子,就如历史上的朱聿键一般,44岁看着残破的家国绝食而死吗?”朱玉健扪心自问,他是绝不甘心的。

    “没错,我不懂军事,不会历史,比起这个年代的人没有太多优势。但我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有着这个时代人所不具备的前瞻性。我就不信凭借我这个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还不能在几百年前混得风生水起。”朱玉健越想越是有理,心中不禁豪气顿生:“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朱聿键,我不会做那个悲情的隆武,让后世人为我扼腕。我要做的是中兴大明,让华夏民族躲过历史上的大屠杀,让华夏民族不再受清末的百年欺凌,我要让华夏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朱聿键发表着自己内心的激情,却不想牢房大门突然打开了,张书堂慢慢走了进来。他刚刚到来,只听到了朱聿键话语的末尾,见到殿下已经恢复了精神,他心头大喜:“看来殿下已经恢复精神了,这就好,这就好。”

    “张大人,这些年多谢你的照顾,实在太麻烦你了。”朱聿键不好意思的收回挥舞的拳头,笑着对张书堂说道。

    听到朱聿键的话,张书堂神情一愣,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朱聿键的感激之词。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皇族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他身为一名南阳府的推官只是个七品官而已。在他看来自己照顾朱聿键,只是份内的事,根本不需要感谢。现在听到朱聿键的言语,他不禁有些惶惶不安。

    “这都是下官该做的事情,殿下无需挂怀。”说到这里,张书堂感动的抹了抹眼泪:“只是下官财力有限,只能让殿下吃糙米饭和咸菜,让您受苦了。”按照明朝的官制,正七品的推官每年只有区区十两纹银的俸禄,甚至连自己一家二十多口人都养不活。幸好张书堂还有十多亩山坡地,这才勉强能够温饱,给朱聿键吃糙米饭实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能这么说,张大人的一饭之恩,我铭记于心。”朱聿键知道自己现在孤家寡人一个,又被困在牢房中,必须有个忠心的手下才能成事,如今他所能拉拢的最好人选就是张书堂。

    果然听到朱聿键的一番话,让张书堂感动得稀里哗啦。能够如此平易近人的皇族,在整个大明也难以找到,更何况人家对自己送来的糙米饭都如此承情,这怎能不让他感动。

    朱聿键丝毫不摆皇族的架子,与张书堂促膝长谈,借机探查他的人品。他感觉自己刚才睡觉的梦境,似乎是将原本朱聿键的记忆与自己的记忆相结合了,他竟然很清晰的知道这些年来所发生对于一切,对于张书堂始终默默无闻的照顾自然也有了记忆。

    在话语间朱聿键了解到,张书堂是个很老实本分的人,他虽然身为七品官却从不贪污受贿,所以才会如此清贫。在朱聿键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又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予帮助。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绝对是朱聿键托付根本的不二人选。

    待到张书堂离开的时候,朱聿键已经非常肯定自己有成功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了。牢房里又剩下了朱聿键独自一人,他立刻扑到了那堆书上,仔细翻找起来。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让他能够发家致富的方法。

    任何人要有大的作为,都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他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张书堂达到这个目的。只不过在思虑了一番自己的强项之后,朱聿键郁闷的发现,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单独完成新产品的制造。那些先进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庞大的财力与科技实力做支撑,需要成熟的机械和电子工业体系,同时需要熟练工匠的帮助才能完成。

    在这样的时代里,掌握高深的机械学知识犹如后世掌握了原子弹制造般强横,但知道与制造出来是两码事,要想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不是他如今的境况所能实现,所以他必须另辟蹊径。

    要想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最好的切入点莫过于化学。许多化学产品的原料简单,在这个时代却能赚到大钱,只不过他并非化学系出身,要想找到能够实际应用的化学产品,必须在书里寻找灵感。

    初三的化学课只不过化学的开端,里面都是非常简单的化学知识与方程式,只不过基础之中的基础,没有多少实际应用的价值,而朱聿键所能指望的,是那些课后的趣味化学历史知识。

    很可惜那些化学故事同样简略,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这让朱聿键非常失望,现在他有点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忽然几本花花绿绿的书映入眼帘,朱聿键拿起来一看,发现是那些自己带来的课外书,他立即翻看了起来。

第六章赚钱的工艺() 
这些书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门类的都有,而涉及化学的只有一本书而已。这本叫做趣味化学的课外书里,许多内容也都是泛泛而谈,不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却让朱聿键有了灵感。

    “玻璃的制造方法,采用石英、硼砂、长石等几种材料,制造出纯净玻璃的方法似乎可行。”朱聿键手捧书本嘀咕着,他似乎记得即使到了十七世纪末期,纯净透明的玻璃仍然是非常名贵的东西,这些玻璃的制造技术掌握在欧洲人手里被严格保密,而当时的华夏只能烧制半透明的琉璃而已。

    实际上在欧洲的意大利于1291年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玻璃了,只不过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所有玻璃工匠都置于岛屿上生产,并封锁他们终身不得离开岛屿,因此保住了生产工艺,让意大利成为欧洲唯一的玻璃供应商。这样的垄断让玻璃价格高昂,直到十七世纪末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大块玻璃制作工艺,才让玻璃成为平常物品。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玻璃虽然透明,却是偏绿色的,并未完全纯净透明。朱聿键却在那本书上看到,实际上玻璃呈绿色是因为原料中含有少量铁,因为含有二价铁的化合物,才让玻璃显现出绿色。

    想要制作纯净的无色玻璃也很简单,只要加入一些软锰矿,让二氧化锰将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就能让玻璃呈黄色,而四价锰在还原反应中变成三价锰就会呈现出紫色。因为黄色与紫色的互补性,让玻璃呈现出白光而变成无色。

    找到这份玻璃制造工艺让朱聿键如获至宝,只要将工艺拿出来生产绝对可以创造大量经济价值。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朱聿键不打算将整个制作工艺都交给张书堂,以免出现什么意外自己完全无反制能力。打定了主意,朱聿键开始谋划起未来的计划。

    吃过晚饭之后,他很快就上床睡觉了。明朝不似后世,每天只吃两餐饭,这不是因为吃不起饭,只是农业文明的特有习惯,连皇上也是如此。朱聿键早就吃惯了一日三餐,有时候忙到深夜还要加个宵夜,这样的吃饭方法自然很不适应,所以天刚黑他就饿了。

    明末也不似后世的遍地灯光,外面除了月亮没有其他照明,所以晚上特别黑。本来桌上有一盏油灯,是以前晚上看书用的,只不过现在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守着灯光也没什么好做,睡觉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心中已经打定了赚钱主意,这让朱聿键踏实了许多,夜里也睡得非常好,直到早上起来他就已经彻底恢复了精神。

    “殿下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早上亲自过来送饭,张书堂好奇的发现,朱聿键竟然在做俯卧撑。

    作为来自后世的人,朱聿键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样的地方长期囚禁本来对身体就不好,如果他不及时锻炼,就很可能出现问题,所以不管有多困难,他都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张大人来了啊,快请坐。”朱聿键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眯眯的凑过来,将张书堂让到了桌子旁。朱聿键的有礼让张书堂诚惶诚恐,他不敢拒绝又不好坐实,只能欠着半边身子坐在那里,看上去比站着还难受。

    对于明朝森严的上下制度,朱聿键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凭他一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根深蒂固的经验,他索性先不管,等到有了自己的势力再慢慢纠正。

    “张大人家中应该不算富裕吧。”朱聿键先不忙吃饭,反而问起张书堂家里的情况。

    “回禀殿下,我只是个推官,每年俸禄不高。家中虽然有些山坡地,但耕种不易,最近几年河南连年大旱,这产量就更低了。”张书堂叹了口气。

    朱聿键突然灵机一动,转身到墙角将那些土豆拿了过来:“这种东西耐旱产量又高,最适合山坡地种植,张大人不妨一试。”

    “哦?竟然如此的好东西?”张书堂半信半疑的结果袋子,拿出圆溜溜的土豆端详起来。朱聿键小时候在河南农村长大,对种土豆驾轻就熟,他很快将种植土豆的要点告诉了张书堂。朱聿键的种植方法比如今美洲原住民还要先进,发芽后中要进行育苗分株,对土质和肥力都有要求,按照他这样种植土豆产量还会提高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