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67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驾于朝廷之上。

    封地的军力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虽然数量远逊,但在素质上比朝廷强了许多,如果朱聿键打算入主京师,他们是绝对拥护的,因为他们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只有朱聿键才是大明朝未来的希望。当然在这个想法中,也有朱聿键同样是皇族子孙,就算取代了崇祯也还是大明天下的想法在内,但至少在这些人的思想中,朱聿键已经成了比崇祯更适合当皇帝的选择。

    数天之后,八贤王封地五年工业计划被正式提出,并分发到各个政府部门。在崇祯四年,也是公元1631年,八贤王封地开始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后世的历史学家将这一年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元年。

    新的工业计划对各司的工作都做了具体规定,每年所要达到的数据都有详尽解释。因为没有经验,这次的计划做得颇为保守,但依然让官员们欢欣鼓舞,因为只要这份计划完成,八贤王封地以及海外殖民地内,将拥有至少三千公里的铁路线,每年单是工业税收就将达到四千万两白银,加上商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税收,八贤王封地每年收入将达到近九千万两,这可是超越整个大明九倍的存在。

    这样的计划令各部门欢欣鼓舞,同时也上紧了发条,因为如果他们不努力,完不成任务可是要被别人嘲笑的,当然对自己的仕途也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部门都开始牟足了劲,向着政务院提出的这个计划努力工作。

    就在朱聿键给政府上紧了发条,让他能够更加高效发挥作用的时候,本土舰队第三分舰队提督郑芝豹和副提督李成喜已经率领着麾下六艘六号战船和缴获的六艘荷兰战船靠近了一片崖壁的港湾处。这里位于海南岛崖州直隶州的土福湾,是个很少有人涉足的荒凉土地。

    这个时代的海南岛还没有后世那样的管理和兴盛,自从海南岛收归中央政府之后,这里虽然设立了两个州十三个县,却依然缺少管理。大部分时候这里都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各县人蛇混杂乌烟瘴气,岛上成了犯罪分子的集结地,朝廷管理基本不出府衙。

    这样一个无人管辖的地方,自然成了海盗的乐园,而刘香就是其中最大的一股。他的秘密基地就盘踞在土福湾,成了当地的一霸。不过这阵子他过得很不舒服,自从料罗湾海战大败之后,刘香的船只人手都损失大半,势力已经大为削弱了。

    尼德兰人放弃夷州岛被迫退缩到巴达维亚,这让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如今他只能躲在老窝里苟延残喘,希望避过这一阵子的风头,然后再去海上继续当海盗作威作福。

    想着蠢笨的尼德兰人,竟然输给了船只数量都要逊色许多的明唐海军,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与他最不对付的郑芝龙所部,已经完全归顺了唐军,这就让他更加仇恨了,他谋划着等到夏季到来,他就到夷州海峡去劫掠一番,好好出出气。

    在海盗窝的日子刘香等人无事可干,每日只是喝酒吃肉或者是去附近的城寨逛窑子。这就是海盗的生活,他们每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知道哪一天就会丧命,因此在这个群体中没人存钱,他们都及时行乐从不肯多浪费一分钟。

    就在刘香等人正兴高采烈的喝着土酒,大声吆喝着划拳时,一个小海盗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大当家的,不好了,外面有好多大船围上来了。”

    “什么大船?是尼德兰人吗?”这个基地只有尼德兰人知道,他当然毫不在意。

    “不是尼德兰人的三色旗。”小海盗说道:“是一种红底青龙旗。”

    “什么?”听到小海盗的描述,刘香猛然站了起来,他双眼充血死死盯着小海盗问道:“你再说一遍,对方打得什么旗帜?”

    “是红底青龙旗。”小海盗又重复了一遍。

    “糟了,是明唐海军,弟兄们快跟我出去迎战,明唐海军打过来了。”刘香抄起身边的钢刀就要往外走,只不过他已经喝得有些晕乎,右手提刀的同时,左手不得不扶着墙壁。

    其他海盗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他们一个个醉醺醺的冲出房间,东倒西歪的向着停靠在岸边的海盗船跑去。然而他们尚未摸到船帮,海面上一字排开的十几艘大舰已经开始了对岸炮击。

第五百零七章审判刘香() 
接连不断的炮弹落准确的落在扎堆的海盗船中,顿时溅起漫天的碎屑,一条条本就不算结实的海盗船,成了活生生的靶子,顿时被打得四分五裂。

    “官军打来了,快逃啊。”海盗们士气被夺顿时四散逃窜,希望能够避开海上的炮火,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情况不对了,在海盗老窝的两翼突然传来了密集的枪声。

    枪声整齐而急促,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进行排枪射击,很快整齐的鼓点由远及近,令那些海盗脸色大变,很显然他们已经被包围了。黑红相间的颜色在远处浓密的树林中隐现,很快排着整齐队伍的海军陆战队出现在海盗们眼前,原来在舰队围堵海盗窝之前,早已悄悄放下了海军陆战队,当海盗们冲上沙滩的时候,他们已经被彻底包围了。

    “扔掉武器,跪地投降。”士兵们大声喊着,一步步的从两个方向朝着沙滩合围过来,而几艘战船也逐渐靠近,堵住了整个海面,那些海盗已经无路可退了。

    “跟着我杀出去,杀出去才有活路。”刘香双眼血红,他知道自己就算投降也必然被杀,他已经有了死得觉悟。然而刘香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其他海盗却不会给他陪葬,当刘香挥动起长刀打算冲向海军陆战队的时候,四五个海盗同时扑上去,将他按到在了地上。

    凭着刘香的功夫,这几个人根本压不住他,然而因为今天喝醉了,他的身体软弱无力,却挣不开几个海盗的禁锢。一名干瘦的海盗冲上来,一脚踩在他的腕子上,趁着刘香手指一松,海盗飞起另外一只脚,将那把刀远远的踢了出去。

    刘香怒视着昔日的部下虎吼道:“叛徒,都是叛徒。”

    那名干瘦海盗冷笑道:“大当家的,你去投靠尼德兰人,那是你的事情。我们可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不会跟着你陪葬的。”任凭刘香如何咆哮,那些海盗却不为所动,他们将刘香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一起投降了海军陆战队。

    将所有海盗控制起来以后,全部分散押到船上,他们将被带回宁波府受审,按照法律执行判决。在肃清海盗之后,郑芝豹命令对海盗窝进行了彻底搜查,结果找到了价值三十多万两白银的各种珠宝、黄金和银两。

    第三分舰队干净利落的清理掉东南沿海最大的一股海盗,令此地的海盗势力为之一清,加之马来海盗摄于明唐海军威名,已经退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华夏海疆已经被彻底肃清了。

    在第三分舰队返航之后的第五天,最高法院在宁波府开设了公审大会。这次最高级别的审讯大会,由最高法官张书堂亲自执掌,在种种铁证之下,海盗们皆伏法认罪,除了刘香被以叛国罪当场斩首之外,其他海盗都被判处两年到十年不等的苦役,等待他们的将是矿井内暗无天日的生活。

    叛国汉奸刘香被当众斩首,宁波日报自然是大肆刊载,八贤王朱聿键的声望再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崇祯自从上次之后,时时关注着宁波日报的情况,锦衣卫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每日为他搜罗宁波日报。尽管这些报纸从宁波发行到抵达京城需要五天时间,但他还是每天都认真阅读。

    当看到宁波日报大肆宣扬处死华奸刘香,同时给朱聿键歌功颂德的时候,崇祯当即暴跳如雷。

    “刘应选,你说我应该如何处置此事?我看这个宁波日报不封禁是不行了。”崇祯咆哮道。

    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应选连忙施礼道:“皇上息怒,其实八贤王此举的确大快人心,无所谓封禁。”

    “胡说,难道连你也心向八贤王了?”崇祯最恨的就是有人比他声望更高,他自诩为明君贤帝,应该高高在上享受万民敬仰才对,可是朱聿键自从出世以来,每每都会压他一头。无论如何做,崇祯都自觉无法超越朱聿键,他的心里已经开始扭曲,开始憎恨朱聿键每次出风头,甚至到了有些病态的程度。

    “皇上息怒,臣以为并不需要封禁宁波日报。报纸的威力的确很大,但这不是八贤王独有的东西。皇上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北京城也办一家报纸,相信以朝中诸位大才,应该足以抗衡八贤王。”刘应选提出了一个决绝方案。

    “对啊,此计可行,立刻招温体仁入宫。”崇祯听得茅塞顿开,自己同样可以办报纸为自己歌功颂德,何必让朱聿键始终占着上风。

    “臣温体仁见驾。”温体仁急匆匆的被召入宫来,他根本就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朕问你,宁波日报此物你如何看?”崇祯询问道。

    温体仁以为崇祯打算封禁报纸,连忙施礼道:“此物蛊惑民众,乃是邪魔外道,应当立即封禁。”

    崇祯摇摇头道:“自古明君向来以宽厚治国,朕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总不能做那些堵塞民声的事情。朕只是想要知道,温爱卿对办报纸有何想法?”

    “办报纸?”温体仁颇为意外:“难道皇上也打算办一家报纸?”

    崇祯点了点头:“也可以这么说,朕以为在北京办一家报纸以正视听,相信可以维护皇家与朝廷的威仪。”

    温体仁连忙跪倒:“皇上圣明,此计大妙我等不及。”

    听到温体仁一阵阵的拍马屁,崇祯感觉到无比的受用,他点头道:“如果朕要温爱卿推举一个得力的人物,专门办理此事,可有人选?”

    温体仁暗想此事如果办得好,皇上必定龙颜大悦,他也能够借此巩固地位。这样露脸的事情,自然要派出亲信担当,这样才好给自己助力,他当即回答道:“臣以为侍郎唐世济文采华美可当此任。”

    “好,就命侍郎唐世济经办此事,下旨吧。”崇祯挥了挥手说道。

    温体仁和旁边的曹化淳等人连忙答应着:“臣(奴才)遵旨。”

第五百零八章大明月报() 
唐世济接到这么个陌生的差事,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可是皇上已经下令,他又不可能推脱,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唐世济对报纸完全没有概念,他唯一能够参考的就是手上那份宁波日报。

    读着四书五经出身的唐世济对新闻这种东西一无所知,让他办报纸只能依葫芦画瓢。在接到任务之后,唐世济仿照朱聿键等人写得那些小文章,找了一群好朋友为报纸写文章。这些“大才子”又拿出了当年赶考那种气势,将新闻稿写得骈四俪六、引经据典一个个将文采发挥到了极致,其形势根本就是八股文,内容极尽吹捧之能事,将崇祯说得上比尧舜下压太宗。

    将这些东西编排到报纸上,已经占满了好几个版面,幸好唐世济没有忘记新闻性,将朝廷邸报原样誊抄上去,算是有了个新闻的模样,就这样最新出炉的大明月报就开始发行了。

    崇祯接到这份报纸以后,看得连连称赞,对于大臣们的文采夸赞不已,尤其是那些翰林所写的,都是极尽歌功颂德之言,崇祯更是看得高兴。当然唐世济认为每天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