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6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着朱聿键对商人们开放棉纺织机械供应,多个大商人投资棉纺织工业,各个厂房很快建立了起来,都打算等着今年的新棉花收获之后,就开工进行棉纺生产。

    基于这种情况,由工商司牵头建立了一个棉纺织协会,首脑人物自然由直属王府的宁波棉纺厂总办担任,他就提出了一个收购议案。经过他的测算,明年除非将苏松二府的棉花全部收来,否则各棉纺厂都有原料不足的问题,如果要等南阳府开始种植的棉花收获,那是明年秋天的事情了,但是明年一整年的棉花使用却必须依靠江南自身生产。

    为了取得足够的原材料,宁波棉纺厂提出一个议案,由他们在秋季展开大收购行动,将苏松二府的所有棉花全部收来。然后由宁波棉纺厂去除棉籽,再以市价转卖各个棉纺厂使用。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宁波棉纺厂进行棉花收购,虽然价格低一些,但是他们负责去除棉籽这个最累人的事情,而且棉籽去除之后重量减轻,其实宁波棉纺厂并未赚取任何利润。

    轧棉机这种东西掌控在八贤王府手中,并未一并卖给各棉纺厂,这就让宁波棉纺厂有了一个掌控其他工厂的利器。利用这件利器,他们不但可以抢先收购有籽棉,也可以在平价出售棉花的同时,赚到了大量棉籽。

    这些看似无用的棉籽,却在随后被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压榨出棉籽油。

    棉籽油是有毒不能食用的,但是随着蒸汽机越来越多,机器零件之间的润滑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棉籽油,就成了八贤王府麾下各个工厂蒸汽机的润滑油来源。

    除去了这个副产品之外,浙南五府境内的各个棉纺厂开始了全力生产。骡机纺出的纱线粗细均匀结实耐用,用动力织布机织出来的布经纬线细密而轻薄,产品质量远远高于手工业产品,成本却又大幅降低。

    这个时代曾经有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之称,可见当时江南的棉纺织业发达,这里的棉布收购价格大概是每匹棉布二两五钱银子左右。浙南五府的棉纺织厂全力开工之后,依靠摊薄人力成本将每匹棉布的价格降低到了二两银子,而且质量还要更好。就算是染好蓝色和红色的棉布,价格也只有二两二钱银子。

    浙南五府所有棉纺织厂有棉纺织协会的统一调度,大家价格完全一样,不存在价格竞争,这就保证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机织布卖出这个价格比那些土纱土布的利润更高,卖价却又更低,这是利用科技优势直接打压了松江的棉纺织工业。

    棉花原料被收购一空,又有大量机织棉布充斥市场,造成了松江府大量棉布棉纱手工业者的破产,当地经济一落千丈,也连带着那些棉商无生意可做。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原本富饶的苏松二府已经是饿殍遍地,许多原本富庶的手工业者,甚至到了没饭吃的地步。

    对于社会底层经济的崩溃,那些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官老爷们却没有意识到情况不对。反正朝廷的商税极低,这些手工业者对税收贡献不大,就算是死光了也与他们无关,而早已待机而动的浙南招募人员,开始进入江南各地招收这些手工业者做工。

    在全家都快饿死的时候,忽然有人招收棉纺织工人,而且待遇比他原来赚取的钱还要多,那些已经活不下去的人自然趋之若鹜。招募人员对这些棉纺织工人也相当和气,只要愿意加入就发给棉衣和粮食,并有四轮马车代步前往浙南五府定居,苏松二府原本密集的人口数量因而一落千丈。

第五百零五章喜得双子() 
根据政务院的统计,这个冬天从苏松二府移居到浙南的棉纺织工人及其家属超过两百万人,他们很快被安置到宁波府和衢州府的各个城镇中,加入到官方和民办的各个棉纺织工厂里。

    因为跟着政务院组建的棉纺织协会,让那些进入棉纺织行业的商人们赚了大钱,仅仅两个月就收回了成本,这让他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自此之后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拥护棉纺织协会,并努力的开始扩大产业规模,这些棉纺织工人的到来,恰好填补了他们的用工不足问题。

    崇祯三年末的这个冬天,成了华夏棉纺织行业的转折点,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华夏的棉纺织业就从手工作坊式的工厂,迅速转化为机械化动力化的大纺织机构,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跨越,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浙南五府的棉纺织行业已经比秋季扩大了三倍,足以应付接下来对整个华夏棉纺织行业的侵袭了。

    棉纺织行会的激励效应,远不止朱聿键所谋划的那样,这次经典的棉花收购战随着商人们的口耳相传,很快在商人阶层引起了轰动。单打独斗容易产生内耗,互相扶持才能合作共赢,尤其是在同行业者中间,共同制定市场规则才能发大财,这样的想法很快在封地内得到了共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各行业的商人却异常忙碌起来,他们纷纷前往工商司申请建立行会,以增加本行业的力量。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这样的地域性商帮界限开始模糊,两大商帮甚至有解体的趋势,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几位商帮大佬却乐见其成。

    他们看到了商业行会的力量,如果封地内同行业的商人都联合起来,将对封地外的本行业商人形成碾压之势,就算是他们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当年之所以建立地域商帮,还不是为了抱团取暖,以抵抗各种恶势力的侵扰。

    因为商帮内部以地域为根本结合,所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实际上很难形成足够的合力。如今八贤王府重视商业,对商业的利益保护有加,甚至专门派出军舰清理海盗陆匪,维持平等安全的商业环境,他们那种地域性的商帮已经失去了存在价值。

    为了形成更大的合力,以行业为主导的行会成了主流,大家以同种商品生产为主,可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商集中进行,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能够以势压人,取得规模上的优势。除此之外,几位大佬还有另外更大的好处。

    朱聿键认为商人阶层应该自行维护利益,而政府只是后盾而不应该参与其中,所以封地内在建立了各种行会之后,又组建了一个东南联合商会,专门协调各行会之间的利益,并将封地内所有商人联合成一个整体对外,尤其是对那些欧洲商人进行围剿。

    原本两大商帮的首脑合在一起,执掌起这个东南联合商会,这等于他们成了封地内所有商人的首脑,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当然作为精明的商人,他们是不会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毕竟他们知道商人重信,如果因此而坏了名声,那是得不偿失的,何况还有政府的监管在那里。

    这个东南联合商会成立之后,立刻就显露出了巨大的威力,面向欧洲商人的各个港口,开始统一制定商品价格。所出售的商品按照各商人的份额与产品质量分类进行出售,由行会或者联合商会的人专门向外推销,这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降低了原材料采购价格,封地内的商业出现了继商业法颁布之后的第二次大爆发。

    就在封地内商业一片喜人景象的时候,两个孩子的呱呱坠地,平添了所有人的欢乐。迎来初春的农历二月初,两位侧王妃叶纨纨和商景徽相差五天剩下了两位男孩。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出世,朱聿键大喜过望,他决定按照当年朱元璋制定的规矩给孩子起名,可是看了这个规矩之后他却犯难了。

    朱元璋当年为了不让子孙中出现重名,特意赐下一个辈份表,这个表给每个儿子的家族都制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间那个字,这样一来只要看看对方名字中间那个字是什么,就知道其辈分和家族了。除此之外他还规定名字的第三个字按照金木水火土来轮换,这就避免了重名的问题。

    不过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他并不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些偏旁的字数量不多,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家族会发展到如此之大,结果到了后世明朝皇族子孙不得不重新造字作为名字。本来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不需要遵循这样的要求,但是现在有了儿子就不一样了。

    朱聿键翻了一下族谱,唐王家的二十个字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他的儿子应该是琳字的,而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木字旁,这么多的要求考验可就太大了。

    八贤王的身份如此之高,朱聿键又不能求助于别人,结果他憋了两天才起了两个名字,朱琳楚和朱琳权。得知这两个名字之后,众人皆是欢欣鼓舞,因为朱聿键后继有人,封地也就彻底安稳了。为此封地内各行各业的人甚至自发的庆祝三天,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看到这两个名字,宋献策等不少人却是心中吃惊,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楚权,难道朱聿键下一步所想的就是执掌整个楚地?如果按照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的范围,那可是包括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域。

    实际上这些人真的想多了,朱聿键哪里有那么高的文化水平,他能编出这两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名字,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哪里还会去想引申寓意应该是什么。

    朱聿键尚蒙在鼓里,这个猜测却让高层官员们小小激动了一把,主公有更大的雄心,他们自然要更加卖力,尤其是工商司的潘独鳌和农业司的孙鉁,更加卖力的在临近各省购买土地发展产业了。同时基建司也递上了报告,希望加快修建通往苏松二府和萍乡煤矿的两条铁路线。

第五百零六章五年计划() 
新一年的工作筹划会上,朱聿键吃惊的发现各司干劲都非常足,人人都拿出了一份详尽而有说服力的发展计划。更奇怪的是平日里将钱袋子捂得很紧,几乎每一两银子都要精打细算的财政司司长孙鋡也难得大方了一把,对于各司的发展方案虽然有所打压,但基本上都是全额兑现款项的,搞的朱聿键莫名其妙。

    当然对于政务院未来的发展计划,朱聿键还是非常肯定的,自从他想通了工业革命需要从底层发动民众的道理之后,工业化的进程开始提速,封地内的工厂纷纷建立起来,除了军工依然掌控在政府手中之外,其他行业都有商人涉足。

    在听取了各人的意见之后,朱聿键站了起来:“诸位对明年工作的展望非常好,计划也都非常详细,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点大家应该都很明白。我希望各司回去后,能够向我递交一份未来五年的计划展望,大家估计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究竟如何。”

    朱聿键的这个要求,实际上是他早已开始谋划的,他希望以五年计划的实行,将强化国家的战略分成一个个阶段,这样大家能够以比较长远的眼光去执行工作,这对各司的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也更能统一大家的思想。

    可是这些话在众人的想法中却是变了滋味,朱聿键是否在让各司评估封地内的发展速度和战力,打算起兵反叛大明,或者准备都某些地方的欧洲殖民者动手了吗?这一点大家不得而知,但在政务院高层官员们之中已经统一了思想,封地内的官制和行政架构更加先进,已经完全凌驾于朝廷之上。

    封地的军力也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虽然数量远逊,但在素质上比朝廷强了许多,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