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饥民都是几乎饿死在逃荒路上,却被张书堂以朱聿键的名义所救,他们对唐王世孙都存着一份感激之情。如今听说世孙府要重新翻修,大家都踊跃报名,哪怕不给工钱都干。结果原本已经略显破旧的世孙府,仅仅两天时间就焕然一新了。等到朱聿键入住的时候,世孙府已经与一座新府邸没有太大区别。

    当朱聿键第一次走入世孙府的大门时,他立刻就被这座府邸的规模所震撼了。当年朱器墭身为世子,所修府邸自然不会小,其中亭台楼阁都是按照唐王府按比例缩小之后修建,占地足有三十多亩。其前后院落足有五进,中间还有三个花园,其中回廊曲折流水叮咚,走在其间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这是一座唐王世子府,仅仅相当于郡王级别的府邸,在全国至少有上百个郡王,还有十几个藩王,这些人所要修造的府邸,雇佣的下人要消耗多少银钱。如果将这些钱用于发展经济,或者是发展军事,恐怕整个大明王朝早已雄踞世界,军队所向披靡了。想到自己也成了这其中的一员,成为过去自己眼中的败家子,朱聿键脸上都有些发红。

    要将这座世孙府完全利用起来,至少也能当做那些孩子们的课堂和宿舍,这样才更有意义。朱聿键想着自己的规划,迈步进入了第二重院子。

    “兄长。”两个少年从大殿内走了出来,对着他躬身施礼。尽管从未见过这两个少年,但从那依稀可辩的容貌,以及刚才的称呼上他就知道了,这两人正是他的弟弟朱聿镆和朱聿鏼两人。

    他是在被放出之后,才从张书堂口中得知有这么两个“亲”弟弟的。当年遭到囚禁的时候,他也只有十二岁而已,两个弟弟只是三四岁的孩子,自然被免于囚禁。后来时间长了,朱硕熿也不好意思再将他们投入大牢,所以这些年两人虽然寄人篱下,却并未吃太多苦。只不过他们两个被寄养在外地乡村,直到自己被册封世孙的时候才被赦免。

    “二弟、三弟,你们回来了。”朱聿键说不上自己是什么感情,按理说他是来自于后世,与这个时代没有多少联系。但自己的这副身体毕竟是唐王世孙朱聿键的,与这两个孩子也有着最亲近的血脉关系。

    不管他们是否算自己的亲弟弟,至少朱聿键发现自己也有了亲人,这让他的孤独感大大得到了缓解。或许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两人一见到朱聿键就非常亲切,这两个如今已经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居然对长兄朱聿键非常依恋。

    朱聿键带着两个弟弟来到大殿里坐下,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一问之下朱聿键才知道,他们虽然被寄养在乡下,但受托寄养的人家也知道他们的身份,加上唐王府每年都会给不菲的寄养费,所以两人也没有吃什么苦。他们在贫苦的地方长大,自然不像唐王府中那么多诱惑,这让两人的精力更多集中到了学习上。

    他们居然在乡下上了私塾,而且都学了数年时间,如果不是皇族不许参加科考,他们可能都已经成为秀才了。看着两个知书达理的弟弟,朱聿键颇感欣慰,他对着两人说道:“我们身为皇族,是不允许参加科考的,儒家经典你们也学了许久,差不多可以丢开了。”

    “大哥,圣人之言怎可丢弃?”朱聿镆好奇的询问道。

    朱聿键笑着摇摇头:“圣人之言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道德情操的。这些经典固然是好,但仅仅培养出道德情操可不能当饭吃。如果所有人都在学习圣人之言,全天下的人估计都会饿死了。”

    “可是圣人云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啊。”朱聿鏼反对道。

    “谁是君子谁又该是野人,陈胜吴广早已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朝太祖还不是出身阡陌吗?难道我们也应该算是野人不成?”

第四十九章高产土豆() 
朱聿键摇头道:“任何人禁锢自己的思想,只捧着古人经典当做致事之学而不思进取,都注定会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中。如果你们每天以君子自诩,却不知道学些经世致用的知识,未来必然会下场凄惨。”

    朱聿键的话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两人却无法反驳,更何况他是长兄,两人反驳也于理不合。见到两个弟弟一副迷惑的神情,朱聿键笑道:“算了,有些事情你们慢慢会懂的。如今我有两百多个学生,他们所学都不是什么儒家经典,你们可以跟着一起学习,慢慢你们会懂的。”

    “谨遵兄长之命。”两人恭恭敬敬的施礼说道。见到两人还是一副酸秀才样,朱聿键无奈的摇摇头,他不希望两个兄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就如历史上一般凄惨的死去。他要让两人成为有用的人,至少就算清军入关大明灭亡了,他们也能有本事活下去。他对此很有信心,相信两人多上几次课,会改变这些看法的。

    世孙府相当宽大,朱聿键把两个弟弟各安置了一套院子,给他们找了十几个仆役和侍女服侍,同时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下午孙可旺等两百多个孩子也被带入了世孙府,当他们知道朱聿键的真实身份之后,纷纷跪下大礼参拜。

    柳仲明等十三个人以前跟着朱聿键学习,还被其他人嘲笑是傻瓜,学得东西根本于科举无用。现在他们却能能够挺直胸膛,告诉别人他们是未来唐王的亲传弟子。

    有了这么多年龄相差不多的孩子一起学习,朱聿镆和朱聿鏼也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惊讶的发现这些孩子所学的东西,竟然与自己之前所学完全不同。他们以前还在为自己熟读论语而窃喜,当接触到这些属于理科的知识,他们才知道原来知识远不是他们所想像的范围。

    朱聿键是将所有人按照学习的速度分为四个班,分别教授各种深度的知识,朱聿镆和朱聿鏼被安排在最低等级的班内,也完全跟得上。理科的学习较为生动,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两人刚一接触,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快速提升了起来。两人知道多学些知识,将来可以帮到兄长,所以他们学习都非常努力,朱聿键也常去看看他们加以鼓励。

    这座世孙府除了朱聿键三兄弟和学生们居住以外,也成了他与几个属下商议大事的场所。为了避免他与李信等人关系被有心人关注,他们还故技重施,都在附近买了新宅院,在利用地道与世孙府连同。

    当然地道不是一天能够挖成的,在这之前,他们也只能尽量低调行事了。在去见过陈奇瑜的数天后,朱聿键召集了他麾下所有的高层,举行第一个全体例行会议。

    以前将大家聚集起来,都是有了棘手的事情临时开会,不过现在随着朱聿键的钱越赚越多,自己开创的产业越来越大,各个负责人都很必要在一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互相配合起来,所以每月设置一个例会势在必行。

    今天的第一次例会,到场的人很是不少,决定跟随朱聿键创业的首脑人物几乎都来了,而其中朱聿键唯一的生面孔,就是刚从外地赶回来的李信亲生二哥李仲。

    在得知朱聿键的真实身份之后,李春玉就第一时间决定全力投靠了,他不但将自己的商业网络向张书堂手下的工坊全面开放,还帮助搜罗各种工匠。朱聿键也非常大方的将火柴产品的一半份额都给了他,让他与陈式舫一样能够出售火柴。

    李春玉不但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辅助朱聿键,还动员他的大哥李春庆,当了朱聿键手下护卫队的总教习,这位三圣门的高手对单刀和长枪都有很深的研究,训练军队是最好不过的,这也让田见秀从训练工作中解脱出来,一门心思的统带队伍。只不过李春庆不喜见人,会议他是不会参加的,当然为了表示支持,他将自己在外地的二儿子李仲也叫了回来,这回就是他第一次见到朱聿键。

    经过李信介绍之后,朱聿键算是认识了李仲。两人一谈话,朱聿键就发现李仲是个心思缜密冷静,手段高明的人,他当即委派李仲为他组建一支情报部队,第一期任务就是在整个河南省布置情报网,然后向京城乃至全国扩展。正是因为李仲成了情报主管,他才有资格参加今天的会议。

    会议刚开始,自然是如今的南阳府推官,兼任的朱聿键手下头号总管张书堂做一个月的书面汇报。张书堂拿起自己的账簿,清了清嗓子道:“诸位,最近我们的盈余不少,最近随着玻璃镜产量的提升,每月都能赚到二十万两白银,火柴也有十一万两。此外上个月我们的土地丰收,共计收得麦子四百万斤,不过这些地都是我们租给饥民耕种的,而且只收三成地租,所以入库的有一百二十万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己种的地,因为种子有限,我们只耕种了一亩土豆,但却收获了四千斤。”

    张书堂报出这个数字,对农业有所研究的人皆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亩地竟然能种出四千斤粮食,就算不是他们所知道的粮食,也足以震惊了。用李伦的话来说,就算是种野草也种不出这么多啊。

    “汉卿可否为我解惑,这土豆为何物?是否可以代替麦子?”李信忍不住询问道。

    “我来解释吧。”朱聿键笑着说道:“其实这土豆是在土里长得一种作物,我们吃的是它的块根,这和麦子有些不同。不过要作为主食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比麦子更容易吃饱,唯一的问题是吃多了有些醋心。如果能搭配着麦子一起吃,应该没有问题,此外这土豆还可以当菜吃,只要烹饪得当也是很美味的。”

第五十章财政平衡() 
在场的人都没学过生物学,他不能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释,如今也只能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话,科普一下土豆了。

    “这么说来,可以做粮食吃?”李信眼前一亮:“如果我们在全天下都种上土豆,岂不是再无饥民?”

    “也不能这么说,土豆耐旱耐寒,山坡地种植最为合适,但如何在平原上中,产量不会提高太多,而且如果是容易内涝的地方,或者太热的地方,它的产量反而会减少。”朱聿键制止道:“何况单吃土豆对身体不好,我们毕竟还是要吃面粉的。我看推广一下也行,但我们的土地种植土豆不能超过一半。”

    “知道了。”张书堂点点头道:“我这里还有支出的明细,这几个月我们为了方便耕种,在伏牛山中修建了六座山寨。按照殿下的要求,寨子必须有高一丈五的砖石围墙,其中能容纳五千户居住。这六个山寨修建了三个月,每月都花费二十万两左右的白银,这个月已经建完了。此外我们招募安置饥民,每月大概也要六七万两,这个月收了粮食,能招募到的流民也少了一些,不过现在已经安置超过一万人了,如果再安置需要继续购置土地。”

    “我们购置的土地都在伏牛山中,那里肥沃的地方不多,种麦子收获少,很难养活太多人口。如果我们可以在平原地区买地,应该能养活更多人。”李信提议道。

    “可是平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严重,多是豪门大户所拥有,我们就算买人家也未必肯卖。另外平原区的土地价格高,比起山坡地会少买许多,实际上并不划算。”张书堂的话则是从钱财方面考虑。

    朱聿键知道,未来小冰河期将会愈加严重,河南会连年遭灾民不聊生,到处都会有起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