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5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父子的补偿了。”

    “你”朱硕熿不喜欢朱器墭和朱聿键,否则也不会把他们父子关押在私牢里,一关就是十几年。可是他也知道,陈奇瑜此话的意思就是威胁,他如果不封朱聿键为世孙,恐怕两位郡王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权衡了其中的利弊得失,朱硕熿才点头说道:“好,我就封朱聿键为世孙,也算是给他们父子两个的补偿了。”说完这些话,朱硕熿瘫在软椅上,仿佛全身的力量都消失了。他知道自己传位给小儿子的可能性,算是彻底没有了。

    看着两眼失神的唐王朱硕熿,陈奇瑜心中暗叹,他为维护皇家颜面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至于今后朱聿键能不能成为一代贤王,这不是他所能预料的,但他至少为死去的朱器墭争取到了最好的补偿。

    当迈出唐王府大门的时候,陈奇瑜的心情已经彻底转变了,他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在大明的官场上,他那种嫉恶如仇的性格于事无补。非但不能做些百姓有益的事情,反而可能将自己搭进去。如今朝廷深受北方之祸,京城又被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天子只钟情于木工,大明朝还如何支撑下去。

    这个时候陈奇瑜的心中,甚至升起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从各地藩王之中,择取一位贤王登基大宝,这样大明才有望中兴。或许唐王世孙朱聿键可以试试,陈奇瑜心中暗暗决定,要仔细观察一下这位未来的唐王,看看他是否有匡扶社稷的可能。

    作为唐王大殿下朱器墭的葬礼自然不会草率,整个丧葬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累得朱聿键几乎虚脱。他这才知道后世农村那种停灵三天的陋习,比起这个年代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每天守在灵堂里,面对众多宾客一个个谢礼,他感觉自己磕头都快脑溢血了,等到下葬之后,他在床上躺了三天才缓过劲来。

    南阳府并未回复平静,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朱器墭下葬后的第三天报了出来。唐王朱硕熿正式下王令宣布,立朱器墭长子朱聿键为唐王世孙,以继承唐王之位。

    朱聿键成了唐王的合法继承人,这个消息一时间传遍了南阳的大街小巷。因为朱聿键多年的牢狱生活,他在外面的名声不显,不少人都在打听,这位唐王世孙究竟是何许人也。当大家了解到朱聿键乃是唐王大殿下朱器墭的长子时,这才都释然了。

    对这个消息反应最为激烈的,自然应该是福山王朱器塽和安阳王朱器埈,只不过自从陈三和赵管家失踪以后,他们就知道事情可能已经败露,因此两人谁都不敢声张。对于朱聿键被立为世孙的消息,他们虽然满心的不愿意,却也不敢再多干涉。

    得脱牢笼的朱聿键一身轻松,他虽然在守孝期间,不得擅离南阳府城,但比起原来的私牢,却是自由多了。朱聿键出来之后第一件事,竟然是亲自拜见陈奇瑜,这让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

    平常来说,藩王势力都与地方官员水火不容,概因王府家人多仗势欺人,难免与维护地方的官员有些冲突。只不过朝廷多偏帮藩王,地方官员也不敢太过得罪他们,但关系不睦是一定的。

第四十七章拜见陈奇瑜() 
像朱聿键这样贵为藩王世孙的人,竟然登门拜访一个四品官,在大明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听说朱聿键来访,陈奇瑜也是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听说唐王世孙就在大门外等候,他赶快换上官服,带着全部家人出来迎接。唐王世孙那是铁定的下一任唐王,他们自然是伏倒于地三呼千岁。

    朱聿键亲自上前扶起陈奇瑜,又让大家都起身,随后两人携手走入了大门。见到后面跟得人稍远,朱聿键低声说道:“感谢陈大人直言相谏,本王不胜感激。”

    如今被封为世孙,朱聿键也是郡王级别的人物,竟然向陈奇瑜直接道谢,可见他的真诚,感动的陈奇瑜手都在微微发颤。为了避免他人打扰,朱聿键被让入内宅花厅想见,陈奇瑜亲自为他奉茶。

    “陈大人无须客气,我今天过来就是登门道谢的,还请大人不要拘礼才好。”朱聿键笑着说道。

    陈奇瑜看了看朱聿键,心里始终纳闷,他接到张书堂的奏报之后,秘密向唐王朱硕熿言辞警告,这件事情并未向其他人提起,这位唐王世孙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是唐王朱硕熿告诉他的显然不太可能,如果唐王能与世孙如此亲近,将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也不至于囚禁他十几年了。

    想来想去,陈奇瑜恍然大悟,这个消息只可能是张书堂给他的,也就是说张书堂很可能是朱聿键的人。陈奇瑜用古怪的眼神看了看朱聿键说道:“看来张书堂大人对殿下还真是不错。”

    朱聿键今天能来,就没打算将张书堂投靠自己的事情瞒着陈奇瑜。见到对方如此试探,他反而大大方方的回答道:“我立志辅助明君匡扶社稷,所以张大人愿意助我一臂之力,这也算是为国尽忠。”

    “匡扶社稷?”陈奇瑜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殿下可知这句话是犯忌的,大明祖制亲王不得干涉政务军务,难道殿下想要”

    朱聿键摆摆手道:“陈大人多滤了,本王无意于破坏祖制,只是希望对大明有所帮助而已。实际上匡扶社稷不一定需要掌控政务军务嘛,我可以从其他方面努力也是一样。”

    听到朱聿键如此新颖的提法,陈奇瑜心头一动,他连忙施礼道:“愿闻其详。”

    朱聿键笑道:“国家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为何不能治本?汉人兵士不精吗?还是我们手中的武器不如人家?”

    这种提法在大明却是新鲜,对于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强于汉军,这已经成了大家根深蒂固的想法,从来没有人去问一问到底为什么。今天朱聿键提出来,陈奇瑜立刻就愣住了,他也需要思考一下。

    想了片刻,陈奇瑜试探着说道:“应该是军队数量太少之故,国家每次征发大兵,粮饷靡费甚巨,国家岁入十之三四都投入兵事,若有大战只会更多。”

    “陈大人说得没错,本王就是想从这两方面下手。”朱聿键笑道:“如果我能够开设大量商行,为国家赚取足够的赋税用于支付饷银。我能够掌握大量土地,为国家种植大量粮食作为军粮,什么样的敌人不可破?”

    “想不到殿下思想天马行空,竟还有如此实策下官不及。”陈奇瑜连忙拜倒。

    朱聿键扶住陈奇瑜道:“陈大人不必多礼,我只是就事而论。我认为对北方开战,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银子。只要有了足够的银子,就可以购置更多的大炮轰击建奴,有了足够的银子,就可以按时发放饷银,并征发更多的士兵去打仗,有了足够的银子,我们可以购买粮食,保障军需的供应。甚至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银子,可以在草原上结城自守步步为营,攻占所有水源地,让满蒙各族难以找到破绽。”

    “殿下果非常人可比,如果真的可以如此,恐怕北方数百年边患可一鼓而平。”陈奇瑜听得拍案叫绝。转念一想,他突然醒悟了过来:“下官有一事相询,还请殿下解惑。”

    “陈大人但说无妨。”朱聿键挥了挥袖子,示意他直接说。

    陈奇瑜低声道:“最近几月,张书堂在家里开了工坊,生产欧罗巴的玻璃镜和火柴,这与殿下可有关系?”

    “当然有,那些都是我的产业,只是请张大人代为管理而已。”朱聿键回答的非常爽快,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原来如此,这样东西利润极高,南阳府的商人们都非常眼红。如果这两样都是殿下的产业,匡扶社稷的理想的确有望成功。”陈奇瑜不禁赞叹道:“尤其是这玻璃镜,可真是个好东西啊。非但动辄就上万两,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么贵?本王记得没有卖这么高的价钱啊。”朱聿键颇为惊讶的说道。

    陈奇瑜道:“殿下不知,这玻璃镜每月只出售五十面,基本上都被李春玉留下卖给诸多好友,外面能买到的很少。所以黑市上吵得价钱高一些也是正常。”

    “原来如此,看来陈大人也没有买到多少啊。”朱聿键笑道。

    “不瞒大人,下官家中只有李春玉赠送的一面镜子而已。”说道这里陈奇瑜不禁脸红:“下官家中妻妾对这玻璃镜都极为喜欢,整天吵着让我买给他们,只是我的俸禄根本就买不起,所以天天不宁啊。”

    朱聿键哈哈大笑道:“想不到陈大人对妻妾如此爱惜,真是难得。我明天就派人过来,给陈大人送上十面玻璃镜以表谢意,只是不知道够不够用。”

    陈奇瑜的脸色变得通红,憋了半天才拱手施礼道:“启禀殿下,下官家中妻妾有一十五人。”他说这些话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他贪好美色,妻妾一娶就是十五个。如果只有十面镜子就无法分发了,一但厚此薄彼,家宅会更加不宁的。

    “想不到陈大人身体如此之好,真是令本王佩服。”朱聿键忍不住调侃了他两句,随后摆手道:“本王这就回去了,明日我会派下人送来十五面玻璃镜,也算聊表我的心意了,还请大人不要嫌弃。”说完他迈步走出了书房。

第四十八章两个兄弟() 
看着远去的朱聿键,陈奇瑜不禁感叹出声。明朝藩王不知道是否遗传,都是出了名的抠门吝啬。想不到这位唐王世孙却如此大方,一出手就是十几万两白银的货物,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陈奇瑜忍不住低吟出声:“唐王世孙,事情真的有你说得那么简单吗?银钱粮食终究只是小利,当权力唾手可得,你又会如何抉择?”

    朱聿键拜见陈奇瑜,自然不会只是道谢,他最主要的想法,是要看看这位大明崇祯朝的名臣而已。在后世的历史书中记载,陈奇瑜曾任五省总督,统领山陕甘川湖五省兵力围剿农民军,在车厢峡一战几乎将陕西农民军剿灭。如果不是陈奇瑜相信了李自成投降,在防备松懈之下被其突破了防线,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顺朝和大西朝了。

    如今相见之下,朱聿键感到非常满意,或许未来自己稍微给他一些帮助,让他能够比历史上再进一步,将农民军一举攻灭。

    看望了陈奇瑜之后,朱聿键没有再去其他地方看看,而是带人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府邸,这倒不是他不想四处转转,而是想去看看新修好的世孙府。朱聿键的父亲朱器墭虽然被贬,以前也是做过世子的,自然有自己的府邸。如今有了世孙的名份之后,朱聿键就可以单独居住一个郡王府级别的府邸了。朱器墭以前所居住过的王府,也顺理成章成了朱聿键的世孙府。

    古代人建造的亭台楼阁都是隼牟结构质量极好,住上一两百年都坚固如初,哪怕当初为朱器墭修建的房子已经有十几年无人打理,也只需要换些破损的瓦片并进行清扫就可以入住了。

    如今张书堂手下购买的土地已经超过两万亩,收留的饥民超过一万人。这些人之中并不都是青壮,他们大多数都是全家迁移过来的。平日里除了青壮在田间种地之外,许多人都是闲在家中的。张书堂恰好在这些人中招募了一些工匠和妇女去修缮世孙府。

    这些饥民都是几乎饿死在逃荒路上,却被张书堂以朱聿键的名义所救,他们对唐王世孙都存着一份感激之情。如今听说世孙府要重新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