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202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20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你”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惊恐的抬起头来,等着一脸笑意的皇太极,他们以为皇太极要斩首示众了。没想到皇太极只是对着他们微微一笑说道:“念在你们奋勇抗击宁死不降,在山中坚守一月还能返回,实在忠心可嘉,就先降你们为贝勒,暂去议政之权以观后效。”

    两人听完处罚齐齐松了口气,虽然权力损失大半,幸好他们还有翻盘的机会,没有一输到底。见到皇太极放过他们,两人赶快称谢,随后乖乖站到队列之中,不敢多说一句话。

    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的表现,皇太极感到非常满意,如今已经将两人打压下去,他就掌握了后金政权完整的实权。这次虽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却能够将权力收拢回来,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收获了。相信自己没有了掣肘之后,将能够带领着后金迅速恢复实力,再入寇中原必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皇太极志得意满的看着阶下众人,现在他终于有了些掌握生杀大权的意思,这个时候他将目光看向了最信任的华臣范文程:“范先生,如今的女真危局可有什么好办法?”

    范文程全力支持皇太极,就是因为他更重视华臣。他和那些华臣都很清楚,在后金诸多亲贵之中,只有皇太极对他们另眼相看,一旦他失势所有汉臣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些年来华臣们千方百计的支持皇太极,希望能够让他们的地位稳固,如今四大贝勒已去其三,皇太极成了后金真正的掌舵人,他们自然希望再进一步,将这个地位稳定下来。

第三百八十三章国号大清() 
听到皇太极的询问之后,范文程知道机会来了,他连忙整理衣冠跪倒参拜道:“启禀大汗,臣认为如今女真各旗皆损失不小,必须先提振士气恢复信心。臣认为不如改国号称皇帝,誓与大明不两立,这样才能提振民心士气。”

    范文程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女真亲贵们的议论,这其中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支持的人大多与皇太极亲近的,希望他能够更上一层楼,反对的则多半是阿敏和莽古尔泰一系的人,他们害怕皇太极掌握了绝对的权利,反而会让己方受害。不过这一部分人虽然闹得很凶,领头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却低着头不敢言语,所以让他们的声势逐渐小了下去。

    对于范文程这个时候提出建国称帝,皇太极感到非常满意,不过阿敏和莽古尔泰一系的人反对,他也是知道问题所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阿敏表态了。皇太极笑眯眯的看向阿敏:“二贝勒认为应该怎么做?”

    听到皇太极叫他,阿敏打了个激灵,他知道这句回话关系着他的未来。他的父亲本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努尔哈齐,与皇太极等人只能算是叔伯兄弟而已。当年努尔哈齐企图分裂后金,结果被努尔哈赤幽禁而死。努尔哈赤感觉亏欠弟弟,就将他的儿子阿敏带在身边如亲生儿子一般抚养。

    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早死,二儿子代善后来成了大贝勒,为了表示对阿敏的视如己出,努尔哈赤让他做二贝勒。这样一视同仁的做法,让阿敏掌握了极大的权利,这才让他成为四大贝勒之一。

    作为后金的大汗,女真人的习惯与蒙古人差不多,向来是皇族亲贵之中能者居之,如果阿敏能够表现出比皇太极更好的能力和更大实力,他还有可能抢到汗位,但立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立国的传统,一旦成为皇帝,皇太极的地位就会非常稳固,就算将来传位一般也是他的儿子,兄弟们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而他这个叔伯兄弟就更加不可能了。

    如今最有继位可能的多尔衮刚刚被恢复了贝勒身份,他自然是不敢出来与皇太极顶撞的,而另外一股大势力的阿敏和莽古尔泰也没法直接反对,可是现在皇太极问到他了,阿敏总要有个表示才行。

    想想自己未来灰暗的前途,阿敏叹了口气:“我认为立国可行。”现在保命要紧,阿敏只能选择放弃未来可能到手的汗位了。

    皇太极将这一军,让阿敏不得不表态支持,也完全打压了他手下那些人的气焰。见到阿敏都已经服软了,那些人自然就闹不起来了,皇太极这一句话,立刻让支持立国的一方占据了优势。

    趁着今天在朝堂之上的优势,皇太极趁热打铁,立刻宣布将后金国更名为清帝国,他自己登基为帝并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将女真族更名为满族,以取圆满之意。范文程见到计谋得逞,他第一个跪倒山呼万岁,那些汉臣和支持皇太极的人也都跪倒。见到大势已成,阿敏的和莽古尔泰也只能无奈的跪倒,跟着所有人一起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登基大典还需要另行选择黄道吉日,不过范文程已经开始口称皇上了:“皇上,如今我大清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又该如何解此危难?”

    这可以算得上是立国的第一次廷议,必须拿出个切实有效的章程来,尤其是满族的人口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皇太极思虑片刻说道:“如今大明必然防守严密,暂时不宜轻举妄动,好在袁崇焕已除,未来我们在辽东作战必然能获得更大优势。只是朝鲜情况未明,我们最好加以提防,同时派人前往打探。”

    “皇上,我国各地损害严重,应该如何恢复?”岳托上前问道。

    皇太极说道:“将咱们劫来的东西都分发下去,弥补各旗的损失,派人去与蒙古各部说,东西我先借用了,明年秋天还他们多加两成,至于人口问题就要劳动诸位了。”

    皇太极扫射一下诸多贝子贝勒说道:“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何在?”

    “臣在。”三兄弟连忙出列跪倒在地,对于多尔衮这个有野心的小兄弟,皇太极打算运用手腕让他为自己所用。不过多尔衮还稍微嫩了点,要想好好利用需要磨练一番,皇太极也愿意多让他担当些工作,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的重视。

    “我命你们三人带领两白旗人马去北边,去抓捕生女真补充我们的人口。我打算休养生息一年时间,希望你们能抓到至少两万名生女真。”皇太极说道。

    “遵命。”三人同时躬身答应着。

    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们上下一心,必能让大清兴起,还请诸位尽心竭力,为我族之昌盛而努力。”

    “谨遵皇上谕旨。”众人纷纷答应着,皇太极也暗暗下定了决心,朝鲜和大明暂时都不易再打,看来他最近的目标要放在蒙古方向了,林丹汗就是他必须清除的障碍。

    已经在船上住怕了的朱聿键选择了速度慢的陆上行程,他们先沿着已经修好的水泥路,从汉城经平壤直达义州,然后再沿着鸭绿江畔北上,直达罗津港,这条路程不算近,但正好能让朱聿键了解一下如今朝鲜的境况。

    宋献策沿路随行,除了跟着朱聿键一起去罗津港看看烈士墓园之外,他还可以跟朱聿键多商量一下今后的工作安排。因为要商量政事,郝玉兰就做到了另外一辆马车上,而朱聿键所坐的马车上就只有五个人了。朱聿键和宋献策自然在车上,此外还有一心去拜见兄长墓地的刘体纯,随行保护的骑兵团长吴之番,以及另外一个让朱聿键意想不到的人——周立勋。

    周立勋是松江府人士,自自幼颇有才名,与陈子龙、夏允彝等人齐名,被称为云间五子,后来他以太学生身份屡试不第,遂死了科举这条心返回江南专心钻研学问。

第三百八十四章茂山铁矿() 
就在去年,周立勋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建立几社,杜麟征、夏允彝、徐孚远、彭宾、陈子龙和他一起成立这个组织最初的六名元老。几社的宗旨是站在现实政治的基点上尊古复古,痛陈时政的混浊与民生的疾苦,更是对腐败的官场深恶痛绝。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陈子龙等人先后决定投入浙南五府做事。在朱聿键离开浙南之后不久,陈子龙就加入了政府,结果加入之后他发现浙南五府的政务院分工明确,人人都能发奋工作,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和贪污腐败,所有人都在拼命的工作。

    在这样的清廉政治下,陈子龙感觉自己获得了新生,仿佛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国家形式,他就写信将几社中的好友们都找了过来。这些人都怀着赤诚的报国之心,又是个个有真才实学,结果他们很快在诸多官员中脱颖而出,成了最有潜力的新秀。

    孙承宗与陈子龙等人认识,也知道他们的才华,所以对这些几社的人大加重用。上个月宋献策向孙承宗诉苦,说自己手下官员虽多,却没有几个能用的好手,孙承宗就将几社中年纪最大的周立勋和朱灏给他送了过来。如今朱灏正在釜山港任职,周立勋却在平壤。为了让这个得力助手能够得到朱聿键的赏识,所以在路过平壤的时候,宋献策也带上了他。

    朱聿键本来就对周立勋这个人有所耳闻,询问之下才知道几社的大才子们都成了自己的属下,这让他着实兴奋了好半天。如今众人坐在车上闲来无事,朱聿键很想对周立勋考较一番,也看看几社才子们的斤两如何。

    朱聿键笑着问道:“周主事你在平壤一月有余,可知道朝鲜特产都有些什么?”

    周立勋略微思索了片刻说道:“北青苹果、高丽参、大城宝石还算不错,另外干红露和芬子酒这两种酒类还算有开发价值,平壤的虹缎虽然比不上苏州的特产,也算勉强可以出售。”

    “这些东西加上我们在汉城生产的香烟、红薯酒、香皂、火柴和粉条,也算有了不少外贸商品,最近陈式舫陈老板可是来往频繁啊。”宋献策笑着补充道。

    “哦?陈式舫经常来吗?”朱聿键眉毛一挑询问道。

    宋献策点点头:“朝鲜的市场已经被对外封闭了,目前只有陈老板和宁波帮的商船可以进入,最近陈老板跑日本、朝鲜这两条线可是赚了不少钱。”

    “原来如此,今后朝鲜就是咱们的自留地了,要想发展海贸就必须用非常手段啊,看来咱们的自留地规模有必要继续加大。”朱聿键哈哈笑道。

    周立勋道:“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王爷定夺。”

    “说来听听?”朱聿镆问道。

    周立勋解释道:“平壤附近的茂山有一处优质铁矿,只是长期以来无人开采。我本来已经修通了道路,希望能够开采炼钢,可是朝鲜没有钢厂,根本无法炼制。如果要外运铁矿石,却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利润,商人都不愿意要。”

    朱聿键听得默默点头,他是学机械的对冶炼也有很深对于研究,各地著名矿产他自然一清二楚。据他所知茅山铁矿是含铁量33%的磁铁矿,总储量达到50亿吨,堪称亚洲第一的铁矿。

    这样一个大铁矿如果搁置在那里,的确非常令人惋惜。以前朱聿键之所以不想在朝鲜搞重工业,是因为它始终是一个藩属国,一旦将其扶植的太过强大,就有反噬宗主国的可能。如今的情况却不一样了,朝鲜国王已经绝嗣,有了宋献策的执政府掌管全局,又开始了华夏式教育,相信未来这里将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到将建奴消灭掉之后,这里甚至连飞地都算不上,发展重工业自然是可行的。

    朱聿键点点头道:“等我回到浙南,会尽快派人过来组建炼钢厂的,未来这里不但要建造炼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