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92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9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觉得他说得有理,当即就下了决心。这些人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当天夜间发动叛乱,一举铲除城内的守军,杀死临时执政宋献策,并夺取汉城的控制权。

    这些权贵高谈阔论,商谈着占据汉城之后,如何发出号召让全国士族都响应起来,同时邀请后金大军来消灭唐王军队的事情。他们却不知道隔墙有耳,一个仆从就在门口站着,将他们的计划全都听了进去。

    这个光海君身边的仆从,正是夜枭的一个高级情报员,他很快将这个消息送到了情报点。这个重要的消息通过单线传递,在半个时辰内,送到了宋献策的手中。接到这个情报,宋献策微微一笑,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开会,准备布置下对付叛乱的天罗地网。双方都在准备,也都有着必胜的信心,但是究竟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就只有打过才知道了。

    午夜时分,城南的粮仓附近首先燃起了大火,随后城中十几处火起,整个汉城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各大臣的家丁们迅速汇聚到一起,向着军营、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三个地方冲去。

    从浙南调来的官员连家眷都住在执政府大院内,他们工作和住宿都在一起,只有宋献策另外有府邸,以接见各处朝鲜官员。只要剿灭了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他们就能消灭唐王布置在朝鲜的整个行政力量。

第三百六十四章弑君借口() 
汉城军营是两千驻军的居住地,那里不但有士兵,还有大量武器弹药,足以给缺乏武器的家丁补充大量武器。

    第一股家丁最为雄厚,他们足有近万人的力量,携带的也是最好的武器。他的目标就是军营,结果当他们冲入军营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早已是人去楼空。整个军营不但找不到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件武器的踪迹,家丁们顿时慌了神。

    就在这个时候,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的方向,几乎同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火绳枪响密如炒豆,让处于军营中的家丁们大吃一惊。他们知道自己上当了,对方驻军一定是分布在那两个地方进行防守,他们去进攻那两处的兵力不足,很可能会被对方反击。

    这一队由多名朝鲜将军率领的家丁队伍急匆匆冲向军营大门,企图尽快去增援另外两股人马。他们还未走出营门,突然感觉到一阵地动山摇,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整个军营都陷入了烟尘之中。

    原来今天下午宋献策就借着军队四处巡逻的障眼法,将军营的部队化整为零,一点点运送到了执政府大院和自己的府上,但随后他又命人将剩余的火药埋在地下,做成用引线点燃的地雷。这些地雷密布整个军营地下,成为了一个恐怖的地雷阵。

    当那些朝鲜将军率领的家丁进入军营之后,在外围秘密守候的吴之番立刻命令点燃了引线。这些叛军发现不对打算离开的时候,引线恰好已经燃尽了,剧烈的爆炸顿时让军营内一片狼藉。那些叛军被炸得支离破碎,六成的人当场死亡,剩下的不是重伤就是残废,已经没有抵抗的能力了。

    吴之番率领着骑兵团直接从大门冲入,开始清缴那些幸存的叛军,只用了不到一刻钟时间就将其全部杀死了。看到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吴之番立刻命令全军整队,向着王宫的方向杀去。

    进攻执政府大院和宋献策府的叛军同样不好受,他们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据守在这两地内的兵力不是两千而是八千,多出来的人都是从城外秘密进入的民兵,这些人配备上火绳枪,成为了战斗力极强的部队。

    开始的时候叛军还打算仗着人多,对两地的院墙进行集团冲锋,然而他们的冲锋很快就被密集的铅弹打了回来。经过几次冲锋,他们就察觉到对方的人数并不比他们少,这些叛军顿时慌乱了起来。

    宋献策府的驻军首先发现了这种情况,主动打开府门进行反冲锋,随着火枪的密集射击,那些连武器都做不到人手一件的叛军顿时死伤惨重,余下的人失去了打仗的勇气瞬间作鸟兽散。执政府大院随后也发起了同样的反冲锋,迅速驱散了叛军。

    两支大军在击败叛军之后倾巢而出,先封闭四门禁止一切人出入,然后对城内各个士族的府邸进行清缴,将他们全部控制了起来。这个时候吴之番的骑兵团已经抵达了王宫外面,开始对王宫发起了进攻。

    王宫内本来就只有两百多人的禁卫,为了加强叛军力量,光海君将其中的大多数都投入叛军作战,自己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多人。区区二十多名禁卫,如果能够防御整个王宫。骑兵团只是打了两轮火枪,他们就放弃了大门,向着内殿逃去。

    吴之番率领亲兵上阵,很快借助马匹的高度翻越宫墙,打开了大门放骑兵进入。骑兵团鱼贯而入,士兵以班为单位,很快分散控制了整个王宫的出入口,防止任何人逃离,随后吴之番率领亲兵攻打内殿。

    在火枪的攒射下,禁卫们纷纷毙命,最终只剩下了光海君和他的妃子们挤在王座下瑟瑟发抖。身穿重甲的吴之番快步走入大殿,光海君听到脚步声颤巍巍的问道:“你是谁?”

    “我是唐勇骑兵团团长吴之番,特意来镇压叛乱的。”吴之番冷笑道。

    光海君顿时大怒:“我身为朝鲜国王,难道叫做叛乱吗?你们这些家伙打算窃取我国,才是最大的叛乱。”

    “国王当然不是叛乱分子。”吴之番残忍的一笑道:“只可惜士族因为怀念先王,不服当今朝鲜国王的管教,最终发动了叛乱。朝鲜军队救援不及,结果王宫被攻破,朝鲜国王光海君以及所有王妃和禁卫全部被杀。军方必将追查凶手,将所有主犯从犯一概缉拿归案斩首示众,以显示对镇压叛逆之决心。”

    “什么?”光海君失声惊叫,他终于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原来对方根本就是打算编造国王与士族对立的谎话,将杀他的罪名嫁祸给士族,再借这个罪名将朝鲜王国的整个士族彻底铲除。现在他才知道,这次叛乱失败的后果将是多么严重,未来李氏朝鲜王朝的历史不但会结束,甚至整个国家都将不复存在了。

    但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除了苦笑已经无言以对。“除了我们自己的内线人员,朝鲜王宫之内不留活口,绝不可以走漏任何消息。”吴之番命令道。

    “遵命。”旁边的两个营长一拱手,立刻带着人上前抓捕光海君和那些妃子们。大殿上顿时响起了光海君愤怒的嘶吼声和那些妃子的惊呼声,随后就是连片的惨叫声。吴之番的脸上显出一丝不忍的神色,但转瞬就消失。

    在接受任务之前,宋献策就对他说过,要想消灭建奴,朝鲜就必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华夏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痛下狠心,清除那些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吴之番长舒了一口气,看着渐渐发白的天际喃喃自语道:“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给刘将军和众多兄弟们报仇,杀掉一些无辜的朝鲜人又何妨?何况他们并不无辜,成王败寇而已。”经过朱聿键一直以来的教育,民族主义已经开始在军队中深入人心,抱着吴之番一样想法的人并不少见,城内各家士族的清理工作也在一夜之间顺利完成了。

第三百六十五章同化朝鲜() 
对士族的清理没有那么残忍,他们只是杀掉了那些各家的所有成年男子,男童和所有女子都只是为奴而已。等到袁宗第率领援军抵达汉城的时候,叛乱已经被全部清缴完毕。当然袁宗第的增援也并非无用,他的军队很快分散下去,对周边各地的士族进行清缴。

    在叛乱被剿灭的第二天,执政府就发出了公告,声明城内士族本就是跟随旧王李倧的叛乱分子。光海君登位之后,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海君准备将这些反叛者全部杀死,最终激起官员反叛。

    叛军攻入王宫,杀死了光海君以下数百人,但驻军英勇作战镇压了叛乱,并诛杀所有主要叛乱分子,同时各地驻军开始请教叛乱余党,将他们全部镇压,为光海君报仇。弑君这可是大罪,就算是当年李倧发动宫廷叛乱,也不敢背这个骂名杀死光海君,而是将他弄瞎双眼之后流放,如今竟然有官员敢弑君,这个罪责就大了。

    宋献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以协同叛乱的名义,各地民兵配合驻军展开了抓捕,整个朝鲜范围内的士族纷纷被抓捕。那些士族阶层平日里作威作福,很受各地百姓的仇视,如今他们遭到逮捕,立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实际上朝鲜师从于华夏,一切律法都是照搬明朝的,作为最大罪行的弑君,是可以株连九族的。宋献策就利用这样的律法,开展了对整个朝鲜知识分子的阶层的大清洗。开始的时候收到牵连的是那些任职官员,毕竟他们与汉城大员们有联系的几率最大,但是很快打击面就变大了。

    那些致仕官员多是现任官员的老师,而尚未当官的知识分子,则是那些官员的学生,这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以利于朝廷官员的新旧交替,而宋献策就恰恰利用了这个关系网。

    老师和学生都在九族之列,他们很快也被圈入的打击范围,随着宪兵队的屈打成招,这些人为了减少痛苦,又招出了认识的人。对于这些被二次供认出来的人,宪兵队都加以甄别,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都被清理,而平民百姓则不予理睬。

    打击叛国分子无论如何打击都会受到百姓拥护,这是皇权时代的特权之一,而就在这样的一场浩劫之中,宋献策完成了对整个朝鲜知识分子阶层的大清洗。随后宋献策以朝鲜王族被叛逆完全屠灭为借口,宣布将执政府作为朝鲜的最高统治机关,而他自任最高执政,同时全国实行军管,由政府派出的官员与当地驻军共同管理事务,直到新的政府被搭建起来。

    利用军民混合治理的方式,宋献策以最少的官员投入,暂时稳定了朝鲜的局面。他同时取消了谚文,在整个朝鲜全面铺开华夏文教育,将这里的所有百姓全都融入到华夏之中。

    依靠这样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宋献策达到了灭亡朝鲜民族的目的,等到那些上学的孩子成为朝鲜新一届的知识分子,他们将会只认同自己是华夏人是大明人,却不会想到朝鲜还是一个国家。当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宋献策才可以解除军管,让他们组成政府,到时候朝鲜将恢复正常,并永久的并入华夏。

    并不知道朝鲜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朱聿键正在为袁崇焕的事情而焦头烂额。这天早朝在六部例行公事处理完之后,刑部尚书韩继思出班道:“启禀皇上,明日即是昭喻斩首袁崇焕之日,未知圣上意下如何?”

    “皇上,袁督师乃是国之栋梁,不可轻斩啊。”朱聿键听得心急连忙躬身施礼道:“此人对辽事颇有建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此人一去,是去建奴一心腹大患。”

    “放肆。”崇祯气得直拍桌子,这几天只要提到袁崇焕,朱聿键就会出来说道一番,仿佛皇帝要处决袁崇焕就是昏君一般,气得崇祯好几次与他发生了冲突。如今皇太极已经退走十日有余,这让崇祯斩杀袁崇焕更加肆无忌惮了。

    “皇上三思,袁督师之才不可多得,如无袁督师坐镇,何人可以驻守辽东?”朱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