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77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7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请王爷能够帮忙,救救袁督师。”祖大寿在一旁说道。

    朱聿键点了点头:“两位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的,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告辞。”他心情不好,也不想与两位将军再多做纠缠,当即告辞回府了。祖大寿和满桂也只好叹息一声,各自回到军营中安排事务去了。

    坐上返回王府的马车,朱聿键越想越是憋气,为什么自己已经那么努力了,情况却依然没有任何转机。袁崇焕还是被抓,八旗兵依然入关抢掠,算来算去自己忙活了好几年,改变历史最大的程度,反而是救活了魏忠贤。这样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什么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什么他怎么做都无法挽回,难道真的是天意如此,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看着爱人愁眉苦脸的坐在车上一言不发,郝玉兰不免有些心疼,她柔声问道:“出了什么事情?能不能告诉我?”

    “国家大事,对你说了也没用。”朱聿键叹气道:“我现在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让大明复兴起来。”

    “和我说说吧,两个人知道总可以分担一些。”郝玉兰见到朱聿键神色黯然,忍不住凑了过去将对方的头放在自己的胸前。这是朱聿键平时最喜欢的姿势,郝玉兰希望以此让他振奋起来。

    感受着那一片滑腻肌肤,鼻中闻着淡淡的幽香,朱聿键的心情略略好了一些。他觉得郝玉兰说的有理,只好将袁崇焕的问题向她娓娓道来。“你说袁督师千里驰援,又在城外拼死苦战打退了建奴大军。现在不但无功,反而因为几份疑点重重的情报,就将他打入天牢,如果这样下去怎不让将士心寒。”

    “你上课的时候,不是一直在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吗?你说国家非一家一姓之国家,民族是全体百姓的民族。”郝玉兰作为贴身保镖,始终跟在朱聿键身边,自然在他上课的时候也学了不少,现在她将这些话拿出来安慰朱聿键。

    朱聿键叹气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皇上毕竟勤政,我希望能够辅佐他中兴大明。”

    “可是中兴大明还不是一家一姓的国家吗?你说过的,没有约束的权力会变质,没有束缚的判断会失衡,没有分权的政府会衰败。”因为心中爱极了朱聿键,郝玉兰总是听课最认真的一个,实际上朱聿键所讲的那些思想理论课,郝玉兰是其中最好的学生。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朱聿键听得有些不对头,连忙起身询问道。

    “你认为皇上为人如何?”郝玉兰反问道。

    朱聿键思考了片刻说道:“皇上很有斗志很勤奋,但是他从未体察民情,思想难免有失偏颇。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出了问题喜欢推卸责任,但对贪腐深恶痛绝,对任何恶人绝不姑息。”

    郝玉兰微笑着说道:“你所说的皇上虽有优点有缺点,但综合到一起却不是什么好事情。”

    “何以见得?”朱聿键问道。

    郝玉兰板着指头给他算道:“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必然会刻薄寡恩,不知体恤下臣。喜欢推卸责任更是会让臣子离心,试问一旦提出意见就要被追究责任,也不管是不是运作的问题,以后还有谁敢给他提出要的想法?”

    “的确如此。”朱聿键听了郝玉兰的分析也不得不点头。

    “还有啊,不体察民情的问题更大,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又怎么知道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郝玉兰说道:“这些问题放在一起,恐怕越是勤政,问题就越大,到了最后会引起国家更大的动荡。”

    “对呀。”朱聿键一拍脑门,他一直认为崇祯是个明君,只不过因为大明朝从万历年开始的衰败,其趋势已成不可逆转,崇祯是独木难支才最终悲剧收场。可是通过自己这两年来的感受,加上刚才郝玉兰的分析,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第三百三十六章思想斗争() 
一个用错了手段走错了方向的皇帝,他越是勤政对国家的伤害就越大。最倒霉的是崇祯赶上了这个时代,一个因为小冰河期而灾害不断的时代,还有着皇太极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大明朝想不亡都难。

    难怪自己总是百般手段都不顺利,反而是越做越错,让事情更加难以转圜。其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出发点有错误,华夏江山不等于大明江山,华夏民族也不是朱家皇族,一个早已破败的王朝又何必去为其修补。如果崇祯的朝廷失败已成定局,自己又是否可以独木支撑,仰或与大明朝廷一起完蛋,朱聿键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看到朱聿键的眉头已经舒展,似乎在考虑什么重大的问题,郝玉兰不再说话。她微笑着又将对方的头靠在自己胸前,转头透过马车的纱帘看着外面的景物,车厢内一时间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回到王府之后,朱聿键一句话也没说,径直将自己关入了书房里。见到朱聿键如此沉默,众人都不明所以,商景徽只好来问郝玉兰。郝玉兰则将朱聿键所说,又源源本本的复述给商景徽听。

    听闻袁崇焕被投入天牢,商景徽叹了口气道:“建奴大军尚未退去,袁督师又被打入天牢,就算是小百姓也看得出来这是自毁长城,难道皇上会不知道吗?”

    “没办法,有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位置太高的人,很难看到一些浅显的问题,这大概就是高处不胜寒吧。”郝玉兰摇头道。

    “郝姐姐你说话越来越像朱大哥了,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心意相通。”商景徽终究是少女心性,刚刚忧国忧民的一句话,立刻就露出了马脚。

    看着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小妹妹,郝玉兰也是笑着摇摇头。她只喜欢诗词歌赋,对于国家大事还是懵懵懂懂的,不过郝玉兰看得出来,商景徽是真的在为朱聿键担心。

    朱聿键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他什么也没有做,只是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同时将自己来到大明朝之后的事情都回想了一遍。唐王府内的勾心斗角,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与魏忠贤的斗智斗勇,京城官员的丑恶嘴脸,以及地方士族豪强的欺善怕恶,每一桩每一件都是那么清晰,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朱聿键忽然发现这个国家已经病了,已经从基础上腐朽了,这是大势所趋,根本不是几项先进的科技,或是一两个明君名臣所能够改变的局面。如今的大明王朝是从根本上出了问题,它的社会利益分配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了历史的绊脚石。

    如果没有皇太极和李自成这样的人物,相信也会有其他的问题,将这个朝代结束。到底如何才能保住华夏衣冠,如何才能不使鞑虏侵犯华夏,又如何才能建立万年不倒的王朝,对于这些历史性的问题,他想了很多很多。

    自从明朝开国之时,出身平民的朱元璋深知百姓疾苦,他立誓让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不受贪官污吏的欺压。为了限制官员贪腐,朱聿键不但采取了残酷的剥皮实草刑法,还规定了地方上收税的定额,以及官员必须下乡视察等要求。

    朱元璋的本意是轻徭薄赋,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但是因为他的行政经验几乎等于零,好心却办了坏事。因为朝廷对地方控制非常薄弱,几乎达到了历代王朝的最低水平,让地方豪强无法无天,更加残酷的压榨百姓,也让民间起义不断,官军叛乱连连。

    因为朱元璋定下的税收制度,让地方官员没有多少收税的想法。按照规定在政绩考核的时候,多收税不但无功反而有过,加之朝堂上言官虎视眈眈,一旦有些许过错就参上一本,让地方官员小心翼翼,总是抱着不做事就无过的想法。

    民间缺乏管控,造成了地主阶级的独立性强。他们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思想,只是一味注重自己的私利。这些人的行事没有管控,出了问题罪名是国家的,巧取豪夺得实惠是自己的,这让他们得以肆无忌惮的压榨百姓。

    这样的国家形式造成了民间富商豪阔之人众多,国家却贫弱不堪。富豪们非但对国家发展没有贡献,反而在吸食国家的血液,等到满清打过来的时候,又是这些人纷纷投降效忠新主子。

    国家的赋税打了定额,造成财政吃紧,国家没有钱就无法修缮水利,无法征兵扩军。没有水利工程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差,出了大灾只能百姓自己苦挨,活不下去就造反。国家却没钱训练军队,更是压不下这些反叛,最后只能临时征税。这个口子一开,官员就大肆贪腐,让百姓愈加贫苦,实在活不下去了又去从贼,结果反而壮大了农民军的势力。

    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国家连自身问题都难以解决,更加不可能抵抗外侮了,这也是为什么满清凭借数十万人口,就可以攻灭大明政府拥有两亿人口的民族了。

    这样的制度如何发挥国家的力量,这样的朝廷又如何抵抗外来的侵略,朱聿键越想越是心烦,他发现将所有的设想综合到了一起,得出了可怕的结论。要想拯救华夏民族,让华夏江山存留下来,不受外族的侵略和压迫,唯一的方法就是推翻大明朝廷,扫清一切障碍从头来过。这就像一台电脑系统已经崩溃无法修复,唯一的办法就是格式化重新安装新的系统一样。

    “我是一个华夏人,不是一个大明人。”朱聿键想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我为什么要维护朝廷的存在,这个腐朽的朝廷已经无法解救,那就让他倒下好了,我要做的就是保留华夏的传统和衣冠,让整个民族浴血重生,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朱聿键终于确定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皇族的身份不足为贵,整个民族的繁荣才是他的毕生追求,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始终在追求的目标究竟在何方。

第三百三十七章关宁军撤离() 
朱聿键在书房里深思,甚至连饭也不吃,这让八贤王府内的众人都感到非常着急,木兰卫和铁壁卫的人都汇聚到书房门口,静待他的消息。当朱聿键走出书房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此时的他再非早上愁云惨淡的摸样。现在的朱聿键脸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眼眸中充满着自信和果决,很显然他已经走出了内心的矛盾,他彻底想通了。

    “王爷你没事吧。”郝玉兰上前询问道。

    “没事,只是我现在肚子饿了,快吃饭吧。”朱聿键笑着说道。

    就在朱聿键将自己关在房间中一整天的时候,豪格的骑兵刚刚越过天津卫。正黄旗大军沿着官道缓缓前行,丝毫不顾及明军的阻拦,实际上沿途各个卫所城池都是谨守自己的地盘,根本不敢出来迎敌,哪怕他们在附近的乡村中烧杀抢掠也装作没看见。

    豪格志得意满的坐在马上,心中无比的畅快,他幻想着见到代善之后,又能弄到多少的财富,心中不免痒痒的。就在这个时候,前队见到了溃退的两千余八旗兵。

    见到豪格的帅旗,残存的官兵竟是伏于道旁嚎啕大哭起来。豪格听说前面有变,赶快纵马赶到了前队,却发现了这群犹如乞丐的败兵,他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得到了代善身死大军溃败的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豪格惊得肝胆俱裂,他本来以为一万八旗军进攻那样一个小营寨只是半天的事情。之所以派出这么多人,基本上是因为财物太多需要运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