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58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5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观今日的朝鲜军队,队列极为齐整,士兵之间保持的距离都完全一致,再看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行进间丝毫不乱,这样的军队无论从任何地方看都会给人同一种感觉——训练有素。

    一支训练有素的朝鲜军队,也只会让莽古尔泰感到些许惊诧而已。在他看来八旗骑兵就是天下无敌的代名词,野战中根本不会有任何敌手,对面的敌人就算精锐,也只是多费些手脚而已,根本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只不过如今主帅阿敏尚未过河,他不敢轻举妄动。

    莽古尔泰虽然有勇无谋,却也不是傻子,对方敢于以步兵靠近名震天下的八旗骑兵,必然有所依仗。如今莽古尔泰最大的任务,是掩护阿敏的主力骑兵渡河,绝不可以擅离职守。否则万一对方是调虎离山之计,将他调走之后,再派军围剿阿敏的骑兵,他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八旗骑兵已经过河了上千人,这个情况似乎在对方的意料之外,当发现一排衣甲鲜明的八旗骑兵站在那里,随时准备出击的时候,对方的主帅似乎有些犹豫。在距离后金阵型尚有两里路的时候,他们突然停了下来,在犹豫了一阵之后,这些士兵竟然开始缓缓后退。

    此时经过计算,莽古尔泰也已经大致清楚了对方的数量,这支军队应该在五千人左右,显然是无法对后金军队构成威胁的,只要出击就能有所斩获。看了看身后已经渡过了大半的阿敏部队,又看了看即将退走的朝鲜军队,莽古尔泰对着一个汉军佐领说道:“你们严守阵线,等到阿敏贝勒前来再行决断,我去消灭这种朝鲜军队。”

    也不等对方回答,莽古尔泰唿哨一声,带着千名八旗骑兵陡然加速,朝着那支朝鲜军队追去。双方的距离本来已经拉大到了三里多路,但是骑兵马快,仅仅一刻钟时间就追了上来。

    见到八旗骑兵越逼越紧,那支朝鲜军队停止了后撤,开始密集的集结起队形,做对抗的准备。

    “冲上去,打散他们。”莽古尔泰呼喝着,打算带着骑兵队伍如往常一般,从对方的阵型旁滑过,利用骑射工夫慢慢消耗对方的人数。然而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见到八旗骑兵靠近,这支军队并未显得如何慌张。

    刀盾兵很快冲前组成一道道盾墙,后面的长矛兵就将三米的长矛后端插入地面,将枪头斜刺向前,从刀盾兵的缝隙间伸出来,而在后面大量的弓箭手张弓搭箭,斜向了四十五度的天空。

    “放箭。”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阵中央的三千多名弓手同时放箭,密集的箭雨犹如飞扑而下的苍鹰,冲向正在高速移动中的敌人。朝鲜军队使用的角弓,本就比后金的骑弓射程远,加上又是四十五度角仰射,其射程更是不得了。最致命的是指挥官计算了提前量,当这一波箭雨铺天盖地的落下时,莽古尔泰的骑兵队刚好抵达那片区域。

    密集的箭雨从天而降,带着巨大的惯性射向骑兵,这无形中增加了羽箭的穿透力,让原本破甲能力很低的羽箭有了更大威力。一波箭雨射过,虽然身穿棉甲的八旗骑兵损失不大,但没有披甲的战马却倒了霉,至少有两百匹战马被命中,哀嚎着倒了下去。

    莽古尔泰被吓了一跳,但使用这样的仰射需要距离,骑兵们加快马速一瞬间就冲了过去。但随后迎接他们的情况则更加可怕,密集的盾牌阵抵挡着八旗骑兵的骑射工夫,道道箭雨却难以奏效,偶尔有被射中无防护区域的刀盾兵,很快就被救走,紧接着新的一名刀盾兵会填补缺口,让对方的攻击毫无用处。

    如果对方只是被动应对,莽古尔泰还能应付,但很快他们又出了新的招数,一些朝鲜士兵在阵地中居然转起了飞石索,当八旗骑兵经过的时候,他们直接抛出飞石索,不管是被石头命中,还是被皮索缠住马腿,对于高速冲锋的骑兵都是个噩梦。

    幸好八旗骑兵的骑射距离大约在五十米左右,这里已经是飞石索的极限距离,准头和威力都会大打折扣,但即便如此八旗骑兵两轮冲击下来,还是有数十人落马。这样的损失虽然不大,对士气的打击却是严重的,朝鲜军方面则正好相反,有了反击的能力,他们的阵型自然更加稳固了。

    见到情况不对头,莽古尔泰立刻放弃了进攻,带着骑兵返回了本阵之中。见到八旗骑兵撤退,这支朝鲜步兵再次起行,向着远方撤退。这个时候的阿敏已经渡过河来,并看到了莽古尔泰与对方作战的大部分情况,他看得也是暗暗吃惊,没想到两年不见,朝鲜军队已经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他甚至开始担心,如果朝鲜军队都变成了这种素质,劫掠朝鲜是否还有可能。

第三百章半渡而击() 
“二贝勒,朝鲜人比以前厉害了许多啊。”莽古尔泰奔驰到阿敏身边急切的说道。

    阿敏也紧皱着眉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敢肯定这两年朝鲜发生了大事,而且这样精锐的军队,在朝鲜数量也不会太多。”

    “这么说,只要打败了这支军队,朝鲜就失去了抵抗能力?”莽古尔泰询问道。

    “我还不敢肯定,不过我们要做好必要的打探,万一有问题就立刻渡河返回。”阿敏是非常谨慎的,哪怕他再认为朝鲜军队是鱼腩,也不会轻易放松警惕。

    然而情况不会随着阿敏的设想而走,鸭绿江也不是任由他来去自如的,就在阿敏打算留下一些人,在江边建立一个营寨,用于看管木筏并防止偷袭的时候,后面的士兵突然喊了起来:“有大船。”

    这句话让阿敏吃了一惊,他转头看去,发现江面上一艘巨大的战舰扯满了风帆,迅速的朝着渡口处驶来。此时马匹已经全部过了江,八旗骑兵也过了近三千人,尚有一千多人还在江上行驶着。八旗骑兵虽然骑射天下无敌,到了水上却是窝囊之极,见到有大战船过来,他们顿时慌了手脚。

    八旗骑兵不会划船,有人喊着号子划动木筏都是勉为其难,慌乱之下士兵们乱划一气,结果木筏前进的速度非但没有加快,反而原地打起转来。只听得隆隆声传来,那艘战船被烟雾所包裹,紧接着密集的炮弹落在江面上,打得各处水花四溅。那些不幸被命中的木筏直接解体,人员非死即伤。

    见到对方的威势,这些人也顾得不水冷了,吓得一个个跳入水中往岸上跑去。他们想得没有错,这里的江水不算太深,大约只能没到胸口的高度,就算不会游泳走上岸去也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忘记了现在天气寒冷,人进入冷水之中,不过一刻钟就会手脚冻僵难以行动,更何况他们为了防御火铳,人人都穿了两层棉甲,这些棉甲吸饱了水,更是让人寸步难行。

    那些骑兵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机灵的当即脱掉棉甲,快速的划水向前,脑子愚钝的只能被棉甲拖着,一会儿就因为体力不支而摔倒淹死了。然而对于那些落水的可怜士兵,战船却依然是不依不饶,船舷的炮门处很快伸出许多火枪,对着落水的士兵就是一顿乱射,结果那些水中毫无反抗能力的骑兵,很快被打得血染大江。

    这艘威猛的战舰自然不是朝鲜水师所能拥有的,它是王之浪率领的唐勇驻朝鲜水师旗舰,也是这支舰队唯一的一艘六号战船。因为行驶的最快,王之浪的旗舰首先到了战场,正巧赶上了后金的骑兵渡江,所以才造成了如此的战果。

    对于这些野蛮成性的八旗骑兵,王之浪也没有抓俘虏的觉悟,既然火炮射速慢,也难以对付分散在水中的士兵,他就索性让士兵将炮车拉到一边,用火枪对付那些落水的人,结果水战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等到阿敏反应过来的时候,江上的一千八旗骑兵,除了一百多人脱去棉甲逃上岸之外,剩下的人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打死,江面上顿时漂满了八旗士兵的尸体,鲜血把江面都染红了。

    阿敏心中大骇,他发现对方这种战船他居然从未见到过,或者说他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战船。这艘战船和皮岛明军那些小船不同,它完全是为了水战而设计,不但异常高大还有充足的火力,这是没有水师的后金根本无法对抗的。

    面对这样的战船,阿敏和莽古尔泰束手无策,他们突然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后路被切断了。然而战船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见到江中的八旗兵已经死光,王之浪又命令战船靠近岸边,用侧舷大炮对着岸上倾泻火力,一时间登岸的后金军队又是一阵人嘶马叫。

    阿敏连忙命令大军向内地撤退,以避开大炮的射程,王之浪知道枯水期的鸭绿江水浅,这里的水深几乎到了六号战船的极限,他也不敢过份靠近岸边,结果后金军队得以逃脱,但是等到阿敏收拢起部队,发现又少了数百人。

    刚刚登岸不久,后金军就减员近两千人,而且还都是最精锐的八旗骑兵,这让阿敏无比心痛。女真人口少这是一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到了现在后金八旗也只有六万人而已,这还是将不分年龄的男子全部征召才有的规模。

    当初努尔哈赤所说的“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与其说是豪言壮志,还不如说是一种哀叹。实际上八旗兵满万的战斗力他也不清楚,但他清楚要想凑够一万八旗兵是非常困难的。

    天寒地冻之下生育率低,因为医学落后常常出现夭折的情况,女真族群的发展真是举步维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困境,才让后金将领们对部下的性命倍加珍惜,轻易不肯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满清军队之中,会编入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原因,今天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失误,竟然就损失了如此多的骑兵,这让阿敏和莽古尔泰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当然要想出气也要分场合分对象,让他们回去找战船出气,估计头脑正常的人都不敢,如今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进攻。既然后路被断,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往直前,将朝鲜的一个个城镇化为灰烬,让朝鲜国因为无法承受损失而被迫投降,这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两人合计之后,决定将兵力集中在一点,先攻击义州府城,取得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再谋划进攻平壤的问题。

    义州府位于鸭绿江河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历来是外敌入侵朝鲜时,最先入侵的地方。这里人口众多,拥有朝鲜北部最大平原面积和最多的良田,不但可以作为后勤基地,还能获得足够的粮食物资补充。

第三百零一章大军对阵() 
阿敏选择进攻义州府城,也是本着先易后难的想法,一旦进攻平壤失利,他们在义州府城也能获得足够的补充,回去勉强能够交差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阿敏才将第一站选择在这里。

    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没有想到,他们尚未望见义州府城的影子,就被一群朝鲜军队拦住了。这支军队与他们在江边见到的那一支同样精良,但人数却多了许多,足有一万人的规模。

    这支军队同样排着整齐的队列,但其队形却于上一波人并不相同。他们的队伍分为九个小阵,每个阵的武器配置都不相同。这九个小阵组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大阵,而在阵与阵之间,都留有只容一马单行的道路。

    阿敏看得暗暗心惊,他知道这些军队相当精锐,阵型也是闻所未闻。整个大阵看上去非常松散,那些狭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