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40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40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六十五章新的灵感() 
陈式舫经商那么多年,如何不知道海贸的利润之大,他兴奋的连忙施礼:“多谢王爷抬爱,草民感激不尽。草民就先出五十万两白银购置货物,等到海贸有了利润,草民只拿两成利即可。”

    对于海贸的利润陈式舫有着清醒的认识,有唐王的保护和扶植,有唐王府麾下工厂那么多利润超高的产品,他即使只拿两成利润,最多半年就能回本,到时候赚钱就全是净利润了。那种动辄十倍八倍的利润,任何人都会因此而疯狂的。

    让陈式舫错愕的是朱聿键,他并没有任何贪图财产的意思。听到陈式舫报出利润分配方案,朱聿键却是摇摇头道:“我昨天说过了,赚到的钱我们对半分,我帮助你建立去日本和东南亚的航线,你就专心致志的做海商,我会派军舰为你护航的。”

    “多谢王爷,只是这船”陈式舫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船的大小与否,对利润有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越是真正的大船成本就越低,在海上也越加安全。朱聿键知道他的心思,笑着说道:“这一点你大可放心,我认为如今作为商船的沙船都是平地,难以远涉重洋,所以我早就嘱咐他们设计一种千料以上的福船型商船,相信等到咱们回去,应该建造的差不多了。”

    “一千料,那就太好了。”陈式舫兴奋了起来,虽然没做过海商,他对船只大小却很清楚。一千料的大船能载多少货物,这一点他心中有数。

    “未来随着唐勇水师的扩大,你的经商范围只会越来越大,利润也会越来越丰厚的,这一点你不必担心。如今除了那些大海盗之外,恐怕也没人做对外的海上贸易,你的利润还是不小的。”朱聿键勉励他道。

    “不过据我所知,西夷人也做这些贸易。”陈式舫说道。

    “欧洲人吗?他们的确在做日本和东南亚航线,不过你别忘了,你可是有许多别人没有的特产,利润上绝对比他们高。”朱聿键笑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听朋友说西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红毛人最是野蛮,他们不但运货还经常抢劫。”陈式舫说道。

    “的确有这个问题,不过有海军护送相信他们也不敢做什么。如果尼德兰那些红毛人真有什么企图,我会让他们死得很难看。”朱聿键冷笑着说道。

    “这我就放心了。”既然有唐王的全力支持,如果还不敢出海贸易,那也就不用再做商人了。想到未来自己的发展前景,陈式舫的心中已经有了新的计划。

    两个人谈论海上贸易的时候,船队已经进入了太湖地域。朱聿键所乘坐的船队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比逆流而上的时候要快得多。因为下游水深较大也不需要夜晚停船躲避暗礁,所以在昨天夜里船队就进入了运河,直到清晨时分,朱聿键的坐船已经到了宽广的太湖海域。

    漕帮使用的多是沙船,这些平底船在长江上使用非常适合,但进入大海就有些冒险了,所以朱聿键等人采用了当初宋献策等人前往宁波的方式。穿越太湖再入河道直达杭州府,从这里他们弃舟登岸,沿着官道经绍兴府回到宁波府。

    这一路行来都是华夏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区域,虽然干旱问题依然存在,但因为河流众多情况并不算太过严重,更何况这些地方工商业发达,并非百姓依靠耕种粮食过活,影响也就不是很大。

    这种情况进入到松江、苏州、杭州三府之后就更加明显了,道路两旁的稻田已经被棉田所代替,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种棉基地就在这里。棉花生长需要日照时间长,且耐干旱,对于今年的气候它最是适应,所以长势十分良好。

    看着漫山遍野的棉田,朱聿键不禁想起了自己要设计的骡机。因为这些日子以来都非常忙碌,自己根本无暇去实验室看看,所以他将骡机的研制任务交给了那些学生。

    骡机是后世集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优点杂交而成的一种纺纱机器,因为属于杂交产品才会叫做骡机。对于这个机械朱聿键从未见过实物,也没有看过图纸,他只知道原理而已。

    他当初交给学生们的材料也是部分原理概念,尽管这种机械的难度应该不高,但因为属于断层发展,并没有技术的传承,这对那些理论多过实践的学生还是困难了些。不过如今骡机的需求并不算迫切,朱聿键也没有太上心,他干脆将其作为历练学生的研究,希望借此培养出一批实验室的实用人才来。

    如今看到了这大片的棉田,朱聿键忽然有了另外的想法。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可以兴起,那就是从棉纺织行业开始的,如果华夏拥有了强大的机械化的棉纺织行业,会不会提前开始工业革命。

    后世的人都认为英国的第一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研发开始的,其实这里有个理念性的错误。蒸汽机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并非是发起者。真正开始工业化革命的是集约化的工厂生产模式,而这是建立在新式加工机械和标准化零部件的基础上,说珍妮纺纱机才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可能有失偏颇,但也相差不远了。

    如果华夏能够提前在棉纺织行业崛起,自然可以冲击整个世界的纺织业,将欧洲的工业革命掐死在萌芽状态。事实上珍妮纺纱机的出现要在一百多年之后,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只不过朱聿键的历史没有那么好,所以他认为时间非常紧迫。

    想到就做才是朱聿键的风格,他临时改变命令,让大队人马返回宁波府城,他自己则带着人转道前往四明山的研究所,看看骡机的发展情况。

    事实上朱聿键大可不必如此着急,英国的棉纺织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是因为有实际的需求。其实华夏的棉纺织业早已兴盛,自从元代黄道婆经棉纺织技术传入松江之后,这里就开始有了棉纺织业。

第二百六十六章骡机和水力织布机()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开始大力政策扶植,让棉纺织业在江南地区不断推广,最终造成松江和苏州的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也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棉布已经成为华夏继瓷器、丝绸、茶叶之后的又一个利润增长点了,也正是有大量华夏棉布的输入,原本只能穿亚麻和羊毛织物的欧洲人,才换上了轻便透气穿着舒适的棉布。

    后来到了清代,华夏出现了严重的闭关锁国现象,甚至比明朝严格百倍,结果让棉布的输出被切断。欧洲失去了棉布的来源,需求量急剧上升,欧洲人甚至被迫回到了穿羊毛制品的老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首先突破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珍妮纺纱机、水里纺纱机、骡机和飞梭等新技术,这才支撑了英国棉纺织业的逐渐兴盛。英国正是依靠着为整个欧洲提供棉布,才积累了最初的工业基础,一步步走上了强国的道路。

    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以及大英帝国的兴起,绝对有清王朝的一份功劳在里面。按照历史的发展,如果朱聿键真的能够阻止明王朝的覆灭,并清除迂腐的海禁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过朱聿键不懂这段历史,他就算懂也不会坐等自己的成功。在国与国的交往层面上,朱聿键信奉的两大理念,第一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二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今得到了灵感的朱聿键之所以改道前往研究所,就是要实现这第二条理念。

    浙南五府的人都知道朱聿键前往南阳府巡察了,当他突然出现在研究所的时候,大家都是吃了一惊。宋应星一直在忙活电学方面的东西,没时间搭理朱聿键,他这位研究所的掌控者甚至没有出来迎接,当然朱聿键也没有见到徐光启。

    对于这些一心扑在研究上的老者,朱聿键除了感动之外就只有无奈了,不过他对那一套迎来送往也没有多少兴趣。没有人来接正好,朱聿键直接就进入了他自己的机械研究室。

    说是朱聿键特备的机械研究室,实际上他来得时间还真是不多,平时在这里忙碌的除了工匠们之外,就只能他的几个早期学生了,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当初的班长柳仲明了。

    见到朱聿键突然走入了实验室,柳仲明吃惊的抬起头来说道:“老师,您不是回南阳府了吗?”

    “我刚刚回来,就直接来这里了。我也有好几个月没来了,你们的骡机研究得如何?”朱聿键问道。

    柳仲明过来笑道:“哪里是好几个月,老师你已经一年多没来了。骡机已经研制出来两个多月了,还在等着您检查验收。”

    “造出来了?”朱聿键眼前一亮,大步向着柳仲明指向的那个大机器走去,至于前面那句话他已经自动过滤了。

    朱聿键仔细观察着这台机器,它的体型颇为庞大,其下方是连接到水轮的传动杆,作为动力来源。传动杆与齿轮连接,带动着上部整齐排列多达三百个的纱锭。为了提高机械的耐久度,所有转动的轴部都有老式的滚柱轴承连接,齿轮和连杆也全部采用了包铁的木制构件,看上去效果很不错。

    “试验了没有?”朱聿键询问道。

    柳仲明赶快回道:“在四明湖试验过了,效果非常不错,它可以同时带动三百个纱锭运转,而且不需要人力。只需要两个人负责更换纱锭和续入棉花,每天就能够纺出一千斤纱锭。”

    “不错不错。”朱聿键满意的点头:“看来我们要在河边开个纺纱厂了。”

    他忽然想起来这是两个月前就完工的,那些学生又在琢磨什么东西?他转头看向了实验台,发现那些学生都在一台织布机前忙碌着,不知道在做什么。

    “他们在干什么?”朱聿键指着那台织布机说道。

    “他们用老师留下的笔记,研制了织布用的飞梭。不过我们发现织布机的速度还是太慢,一台骡机纺出的纱需要三十多台织布机同时运转才能消耗,而且织布机占用大量人力,很难扩大生产。所以我们利用骡机的水力传动装置,改造一下织布机。”柳仲明给朱聿键解释着。

    “水力织布机?”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这些学生已经开始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举一反三的拓展性研究了。这是他们成熟的开始,未来就算他不做任何指示,这些学生也能够自主进行机械研发了。看来自己要给机械研究室多添一些人手,让它的规模继续扩大了。

    “成了。”几名学生欢呼了起来,只见那台织布机借着从屋外水轮上用连杆引过来的动力,开始了自主的织布运转。这样的织布机根本不需要人来操作,只需要定期为它装入新的纱锭,棉布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

    “非常好,你们的工作值得鼓励,我们要求研究所为你们申请专利权。”朱聿键说道:“另外我要在宁波城外修建一座棉纺织工厂,就利用你们制造的机器。未来三十年棉纺织工厂产出的一成利润将是你们的。”

    “哦,太棒了。”学生们欢呼了起来,不过他们所兴奋的多半是能够帮到自己的老师,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工业生产上,至于棉布能够产生多少利润,他们还没有这样的概念。当然未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财富在以何等的速度增长,他们必然会大吃一惊的。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