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11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11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对方越来越近,李适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升满帆,龟甲船出击,主力舰队随后跟进。”李适首先发出了命令,他要在这里打垮这支强大的舰队,创造朝鲜的历史。

    虽然自小时候开始,李适耳濡目染的都是明军如何强大,在壬辰倭乱之中如何厉害,打得倭寇满地找牙。但是李适出身水师世家,历来为朝鲜特有的龟甲船而骄傲,在他看来朝鲜水师才应该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如果当年国家能够集中全力,建造数十艘龟甲船,根本不需要明朝的增援。

    长大以后,李适凭借着从龙之功,慢慢提升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他的信念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坚定了,只不过他掌权以来,始终没有机会展现朝鲜水师的风采。今天他终于有了证明自己,也证明朝鲜水师的机会,他如何会错过。

    看着八艘扯满风帆的龟甲船一字排开,向着对方的舰队冲去,李适的心中充满了骄傲感。这才是最强的战船队,这才是最强的冲击,哪怕对方的战船再强大,也难以击败这样的战船。此刻的李适仿佛看到了百姓们的欢呼,他站立在银安殿上,接受国王李倧的嘉奖,他将封妻荫子,成为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甚至超过李舜臣的存在。

    就在李适想入非非的时候,对方最大的三艘战船上突然升起一股硝烟,随着如雷声般的巨响传来,他的脸色顿时大变:“大炮。”

    大炮的威力李适自然没有见识过,不过从典籍中他早已知道,明朝水师有着各种各样的火器,这些火器小到火铳大到神威将军炮,无一不是犀利非常的武器。据说当年明朝水师就是凭借着无敌的火器,摧毁了倭寇的意志,让数万倭寇埋骨于露梁海战。

    今天见到典籍上才写到过的情景,李适立刻就反应过来,对方装备有威力强大的火炮。李适并未因此而灰心,他知道典籍有所记载,就算是明军的大炮,也很难击穿龟甲船的顶板,此外火炮射击很慢准头又差,并不一定能够命中。只要龟甲船能够抗住几发炮弹冲到近前,大炮也就失去了作用。他咬着牙,双眼死死盯着己方正在冲锋的龟甲船,同时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己方的冲击能够成功。

    老天爷似乎在与李适作对,很快对面的大炮又响了起来。“怎么可能?”李适失声惊叫,他明明记得描写壬辰倭乱的典籍上记述,明军舰艏只有一门大炮而且射击速度慢,平均每发射一次就要装弹一盏茶的工夫,可是现在对方怎么能够连续发射了。

    其实李适并没有意识到,科技总是在发展的,哪怕只有微小的一点进步,也可能会造成不一样的战果。六号战船建成之后,曾经对大炮安置做过一番讨论,有的人建议从西班牙那里购买红衣大炮安装,但朱聿键认为武器制造必须全部自产,哪怕威力射程差一些,也不能使用他国武器,避免战时遭到禁运。

第二百一十四章火炮难伤() 
朱聿键这一套是后世的思想,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武器的标准化程度低,就算安装红衣大炮也可以随时更换。更何况红衣大炮的炮弹与其他火炮一样,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大炮的使用寿命又很长,根本不怕对方禁运。不过朱聿键执意全部自产,也没人敢反驳,最终所有的三艘六号战船上,只能全部使用了葡萄牙铸炮师制造的佛郎机大炮。

    因为朱聿键设计的缓冲炮车,让火炮的后坐力大大降低,船只又经过了加固设计,完全能够承受大威力火炮,因此水师将领们在讨论之后,决定给战船配备五千斤和三千斤两种大口径佛郎机火炮。其中下层甲板的十六门舷侧火炮全部使用五千斤佛郎机大炮,这样的配置可以让大炮的重心尽量放低,有利于战船的稳定性。在舰面甲板上配置的十二门火炮则全部使用了三千斤佛郎机。

    在配备了这样的二十八门大炮之后,水师将领们依然没有满足,他们早已习惯了水师在舰艏安置大炮的做法,如今将舰艏空着实在不舒服,结果水师将领们商量之下,又在宽阔的舰艏安置了两门三千斤佛郎机大炮,这样六号战船的最终火炮数量就成了三十门,与如今荷兰在东南亚的主流战舰大抵相当。

    今天面对着冲来的八艘龟甲船,三艘六号战船就是使用这些船艏的三千斤佛郎机进行还击。当年明军的战船都是二号福船,舰艏安装一门三千斤的红衣大炮,那种火炮虽然射程较远,但装填不易,自然射速很慢。而佛郎机是后装火炮,每门火炮都配备有十二个子铳,火药炮弹都提前装填在子铳内,只需要更换子铳就可以连续发射,所以射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三艘六号战船上的六门三千斤佛郎机对着龟甲船一通猛轰,加上后面跟随的几艘二号福船也开始用三千斤的红衣大炮轰击,炮弹顿时如雨点般落了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一艘龟甲船成了轰击的主要目标,两艘六号战船都瞄准了它。只听轰轰的一阵巨响,接连有三枚炮弹落在了那坚实的龟背上。如鳞甲般的铁片毕竟只是附着在木板上,其防御力并不算强。如果是火铳和小炮的攻击,防御起来还没有问题,但遇到了三千斤的重炮轰击,炮弹虽然无法完全击穿,其冲击力却可以砸的船台表面碎屑飞溅。

    前两枚炮弹砸在顶板上,鳞甲被砸掉了一大片,木板也是岌岌可危,而第三枚炮弹更是精准无比的砸中了龙头的脖颈处。龙头的脖颈是其弱点所在,这里的龟甲最薄,后面还有隐藏的舱室用于在龙首处放毒烟,结果一枚炮弹砸来,龙首被直接折断,炮弹的冲力并未耗尽,直接冲入舱室之中,将人员砸得死伤惨重。

    很快其他龟甲船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虽然遭受了重创,那些龟甲船却丝毫没有沉没的意思,除了一艘龟甲船被打断了桅杆而减速以外,其他龟甲船仍然以三节的速度,向着船队冲来。

    陈永疆看的微微皱眉,对方就是个难以凿开的乌龟壳,就算将上层炸得千疮百孔,也难以让对方沉没。如今对方距离自己的战舰只有不足六百米的距离了,如果继续让对方冲上来,六号战船或许可以幸免,但那些二号福船却不可能承受得了。

    “命令二号福船队后撤。”陈永疆立刻发出了第一道命令。很快旗语兵就将各色的小旗子挂在旗语绳上,拉到了桅杆顶端。唐勇水师的旗语如当世的其他海军不同,其他海军都让旗语兵站在军舰最高的尾楼上,用两个信号旗打出信号,利用旗语兵的动作向其他战舰通报消息。

    这样的通报方式固然有能够通知复杂信息的便利,但因为旗语兵的位置太低,尤其是海战中船只周围都被硝烟所覆盖,旗语兵的动作往往无法被其他军舰所看见。朱聿键在电影里看见过没有无线电时代的旗语,那些基本上都是描述十九世纪的电影,各国海军都改为了在桅杆上设置旗语绳,将各色的小旗子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旗语挂到桅杆顶上。

    这样的旗语方式固然有只能下达简单命令,语言过于简单的问题,但相应的因为挂的位置够高,又比动作更加一目了然,可见距离远意思也更加明白。在朱聿键提出了这个改进方案之后,水师一试顿时相当满意,所以如今的唐勇水师已经普遍更换了这种发布命令的方式。

    接到信号的几艘二号福船迅速后撤,将三艘六号战舰露了出来。李适看的目眦尽裂,他没想到二号福船那么大的躯体,竟然能够快速的转弯后撤。虽然没能捞到所有的敌舰,但他见到三艘最大的六号战船没有离开,心中还是颇感欣慰的,毕竟能抓住对方更大的三艘还是很不错的。

    在李适看来,对方的三艘大舰并非不惧怕龟甲船,只不过是因为后面有二号福船,害怕同时撤退造成自己船只间相撞。此外六号战船这样明显达到五百料的战船,转弯也不可能灵活,至少李适是这样想的。

    很可惜李适低估了华夏人的造船能力,也低估了陈永疆的战斗经验。如果汉江的水面宽度会影响到战舰的灵活性,他又怎么会把三艘大舰开进来。事实上因为华夏水师的作战范围上,江河远比海上作战要多,所以华夏战舰都非常重视机动灵活性,甚至比速度还要重视。

    当八艘龟甲船顺流而下,扬着风帆直冲过来,陈永疆却是不惊反喜,他立刻命令道:“甲板清场,打开下层炮门,降帆,下橹,各舰自由射击。”

    随着陈永疆的命令下达,甲板上顿时清空,而位于下层甲板的一个个炮门被水手们用铰链依次打开,一门门五千斤的大炮被装填好推了出去。与此同时船帆被快速降下,而在各艘船的船尾两次,四根长橹深入水中,开始配合着船尾舵和水平舵进行转向。

第二百一十五章近距离炮击() 
三艘六号战船并未大幅度掉头而走,只是在汉江中调整着位置,将船头对准两艘龟甲船的缝隙处。因为龟甲船的转向非常困难,也为了避免相互碰撞,所以它们不可能组成太过密集的阵型,两艘龟甲船之间的距离很大,足以让六号战船穿过去。

    李适看得一愣,他没想到庞大的六号战船可以在小范围内调整位置,让龟甲船无法直接冲撞。龟甲船转向不灵活,直接向前冲还好些,要想转向就困难了,不过李适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只要摆脱了对方舰艏的大炮,哪怕无法给三艘大舰造成巨大创伤,也可以驱散后面那些小船。

    等到八艘龟甲船将对方的舰队隔离,他的舰队随后赶到,就可以登上甲板一举夺取这三艘大船了。想到自己能够这样雄伟的战利品,李适就感到一阵兴奋,他立刻命令主力舰队加快速度,不要脱离龟甲船太远,免得让对方有反应时间。

    因为角度的关系,李适并未看清对方船舷下方打开的一个个炮门,但很快他就要为这个疏忽付出惨重的代价了。当龟甲船与三艘六号战舰擦肩而过的时候,早有准备的朝鲜水兵纷纷开始射箭。

    朝鲜人不是没有大型武器,他们使用一种用炮管发射的大型弩箭。这种弩箭拥有铁制箭头和弹翼,穿透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只可惜因为箭杆太长不容易稳定,所以射程还不足百米远。

    弩炮作为朝鲜最大型的远程武器,只装备在板屋船上,龟甲船为了增加防御力,无法安置大型武器,如今船上能用的最强攻击武器就只有弓箭而已。朝鲜的角弓和片箭不同于华夏和日本的产品,角弓弹性好,射程远,片箭箭身短小,轻巧,飞得远,虽然穿透力不足,但有效射程却能达到一百五十米左右。

    因为朝鲜弓箭的优势,让他们变得不思进取,军事技术极其匮乏,士兵们更乐于练习弓箭。但随着火器越来越先进,弓箭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少了,尤其是穿透力问题更是突出。

    因为事先陈永疆已经要求清空了甲板,朝鲜人的羽箭射在甲板上根本无法提供多少伤害。只不过对方毫无反抗之力,任由他们的羽箭肆意横行,这让朝鲜弓箭手们着实出了口怨气。大量弓箭手都倚在船舷上,拼命对着三艘六号战船射击,有的人甚至射的兴起,将半个身子都探出了船舷外。

    然而就在朝鲜弓箭手们自嗨正爽的时候,从三艘六号战船的下层甲板上,冒出了团团浓烟,紧接着无数的炮弹喷出炮窗,直接钻入了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